以往的觀念往往認為,被說服者是因為說服者的言詞內容才產生警戒心的,然而,他們忽略了被說服者的警戒心是從說服者的身上所得來的。例如,過去若曾遭到對方以這些態度拒絕說服?1、想確認對方的心意,但是對方的答覆模稜兩可。2、打招呼已經變成形式化。3、正想進入說服的主題,對方卻拖延話題。4、只是點頭,並不表示意見。5、追問細節。6、一直保持嚴肅的態度。7、談話中,不斷移開視線,不斷打量著你,則表示他產生警戒心了。而警戒心也可以表現在兩人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不願意被人看出自己心事的人,通常會故意避開別人的視線,或是藉著打量對方來掩飾自己的心虛。打量對方時,視線必定由上而下。 所以在進行談論時,必須留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以求了解對方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此外若是要成功說服別人,有一項重點要把握的就是,說服者抱持警戒的態度,被說服者自然也會產生警戒心。 是故,為了突破堅硬的心理障壁,以便順利進行說服,必須深入對方的深層心理,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才是最重要的。以下茲列出各章主題:一、打開對方的心扉;二、改變對方的想法;三、改變對方的意志;四、讓對方感到滿足;五、促使對方主動與你協調;六、促進對方發奮;七、促使對方態度積極;八、獲取對方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