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跨國面授的限制、遠距課程的崛起、AI工具的應用──全球化浪潮與數位科技重塑教室樣貌,也重新定義了華語文教育的可能性華語文教學迎來前所未有的轉型契機 專為初入華語文教學領域的教師、研究生與自學者打造舒兆民老師《華語文教學》歷時六年重新修訂,重磅改版! 自2020年全球疫情以來,華語文教學歷經深刻變革——從跨國交流受限到遠距教學的迅速普及,推動此一領域邁向更具彈性與創新的發展階段。隨著國際語文政策的重塑與數位科技的加速導入,華語文教育的內容與策略亦同步轉型,逐步成為兼具理論與實務、多元與專業的新興學科。 本書專為初入華語文教學領域的學習者而寫,全面梳理華語文國際教育的發展現況、推廣策略、課程設計及教材編寫原則,並系統性涵蓋語言四大技能(聽、說、讀、寫)、思維訓練與文化教學的實務指引。面對AI與數位科技深度融入教學現場的挑戰與機遇,書中亦特設專章探討人工智慧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趨勢,開啟科技與教育整合的新視野。 無論是華語文師資養成、相關學系所課程或自學進修,本書皆能為入門學習者建立紮實基礎,提供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可行性的參考架構,堪稱華語教學者必備的基礎指引。 【作者簡介】舒兆民 現職: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兼華語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全球華文網路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常務理事 經歷:美國明德大學暑期中文學校華語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研發師暨華語文教師教育部僑委會海內外華語文教學研習、巡迴教學講座 【序】2025年新版序 近年來,全球華語文教學的面貌因Covid-19疫情產生了深刻變化。臺灣如同世界各國,在疫情期間經歷了國際交流的停滯,也因此促成遠距教學技術的迅速試驗與拓展。疫情過後,兩岸對於華語文國際教育的政策與發展藍圖亦展現新局,臺灣在此期間發表了《華語文能力基準》,與世界各國對孔子學院的再評估交相呼應,使國際社會對華語學習產生新的視角與反思。華語文教學經常受國際局勢牽動,值此後疫情時代,臺灣華語文教育的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與需求,展現出其在全球語言教學版圖中的重要角色。 作為一門獨立且日益成熟的學科,「華語文教學」在大專校院已發展逾三十年,設有專業系所與多樣學程,並積極與各專業領域交融,如商務、思想、新聞、法政與預備課程等,呈現多元應用的趨勢。作為語文教育的一環,華語文教學除須關注教材設計、教學實踐、學習者習得歷程與教學法之外,亦需涵蓋國際推廣政策、評量制度、課綱標準與跨文化理解等層面。上述複雜交織的面向,使筆者在撰寫一本兼顧理論與實務的華語文教學入門教材時,面臨諸多挑戰與取捨。 華語文教學具有高度專業性與跨領域的知識結構,內容橫跨語言學、教育學、文化研究與第二語言習得等學科,學習者亦涵蓋外籍人士、僑生、新住民等不同族群。在實務教學現場,無論是在專業系所的正規學程,或是師資培訓與短期研習班,課時有限卻需求廣泛,因此更有賴一本能統整基礎觀念、釐清專業脈絡之教材作為導引。基於此需求,筆者不揣淺陋,持續整理與修訂本書,使其內容與時俱進,契合當代華語教學的需求。讀者在修習本導論2至3學分課程之餘,亦應進一步深入閱讀相關專書,並透過教學實踐或觀摩,提升專業素養。 本書承襲舊版《華語文教學》的架構與精神,根據近年教學與研究經驗重新調整編排。語言本體與語法細節之討論已另歸漢語相關書籍處理,本書主軸聚焦於「國際華語文教學」之現況、策略、教材編撰、教學法綜論,涵蓋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與思維能力、文化課程的設計與指導。同時,因應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進展,筆者亦新增「數位教學與AI應用」之專章,嘗試探討其於華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可能,期望拋磚引玉,供學界與實務界參考。 本書為導論性質之教材,各章節皆可延伸為專書深入探討。行文以大綱式條列敘述為主,便於讀者掌握重點與查閱使用。內容蒐集與分析參考諸多前輩師長的研究與講義、同儕的教學經驗,以及筆者本人的調查研究與教學實踐成果。藉由此次新版修訂,謹將心得彙整呈獻,盼能為有志投入華語文教學之讀者提供一扇入門之窗。謹此敬謝新學林出版社諸位長輩、雅婷主編與同仁們長期支持,並包容筆者一再延宕,書稿雖歷經反覆校訂,仍恐疏漏難免,尚祈學界先進不吝賜教。 舒兆民 謹識2025年7月 【目錄】第一章∣華語文教學發展與推廣∣ 第一節 清末民初前的僑教與華教第二節 民國初年與近代的華語文教學第三節 臺灣的華語文教學第四節 中國國際漢語推動第五節 全球華語文教學現況 第二章∣華語文教學相關名詞與特色∣ 第一節 各主要名詞定義與範圍第二節 何謂「華語文教學」?第三節 華語文教學之基本概念第四節 華語文教學的特點第五節 華語文的教學原則 第三章∣華語文學科領域與內容介紹∣ 第一節 華語文教學之學科領域分析第二節 相關學科演變對教學法的影響第三節 華語文學系課程與科目第四節 應用語言學 第四章∣語言習得與學習∣ 第一節 第一語第二語與習得第二節 第二語言學習與習得理論第三節 中文為第二語言之文化適應與學習階段第四節 中文為雙語教學中的一種語言 第五章∣華語文能力分級與課程大綱∣ 第一節 教學階段第二節 華語文教學課型第三節 等級劃分與課程大綱附:AcTFL中文程度課綱 及cEFR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 第六章∣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 第一節 學習理論簡述第二節 教學設計理論第三節 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涵義與模式第四節 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第七章∣華語文教材與編寫∣ 第一節 教材的內容與類型第二節 教材編寫原則與設計第三節 現代化教材第四節 教材編選與評介 第八章∣華語文教學法∣ 第一節 語言教學法分析與發展第二節 常見的教學法第三節 綜合觀察與分析第四節 教學活動與遊戲設計附:教案設計與撰寫之參考格式附:遊戲活動單設計 第九章∣課堂教學實務簡述∣ 第一節 華語文本體基礎知識第二節 聽力教學技巧與設計第三節 口語教學技巧與設計第四節 閱讀教學技巧與設計第五節 寫作教學技巧與設計第六節 華語文課堂教學原則 第十章∣對比分析、偏誤分析與中介語∣ 第一節 對比分析第二節 偏誤分析第三節 中介語研究第四節 病句與中介語料第五節 教學語法簡述 第十一章∣華語文測驗與評量∣ 第一節 何謂測驗?何謂評量?第二節 語言測驗的種類第三節 語言測驗的評定標準第四節 語言測驗過程第五節 測驗內容與題型第六節 測驗編製原則及實務 第十二章∣華語文數位教學與人工智慧AI 運用∣ 第一節 華語文數位教與學第二節 組合式教材與素材資源庫第三節 多媒體與素材研製第四節 人工智慧AI 的教學運用 第十三章∣華語語言與文化∣ 第一節 文化的定義與語言文化的範圍第二節 文化的研究方法第三節 文化測試與文化課程大綱第四節 文化教材與教學第五節 跨汶化與教學 參考文獻
《語法動起來2》是為從事華語教學的老師,和有志參與這項工作的讀者,所編寫的關於教案設計與方法的專書。人類母語能力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在有「語境」的情況下開始,為此,華語教師在面對初、中級的句本位教學也好,高、優級的段落篇章教學也好,須盡可能、大幅度地擺脫機械式、枯燥乏味的語法教學,並深刻理解到「語境」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活動可以五花八門,但總體來說,不外乎理解詮釋、人際互動、表達演繹三大類型。在《語法動起來2》中,四位資深華語教師分別闡述了如何在上述三種教學型態中,適切納入對語境的思考,以提供初、中、高級學習者在符合人性、本能、認知的華語學習過程中,培養語言使用的能力。藉由提供教學步驟與範例的手法,《語法動起來2》旨在強調「語言結構」與「使用情境」的不可切割性,希望華語教師無論在編寫、選擇教材內容、講授語言知識、操練語言結構的過程中,都按此原則活絡抽象的語法概念,讓學習者能走出課堂,與外界人士交流。
《語法動起來2》是為從事華語教學的老師,和有志參與這項工作的讀者,所編寫的關於教案設計與方法的專書。人類母語能力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在有「語境」的情況下開始,為此,華語教師在面對初、中級的句本位教學也好,高、優級的段落篇章教學也好,須盡可能、大幅度地擺脫機械式、枯燥乏味的語法教學,並深刻理解到「語境」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活動可以五花八門,但總體來說,不外乎理解詮釋、人際互動、表達演繹三大類型。在《語法動起來2》中,四位資深華語教師分別闡述了如何在上述三種教學型態中,適切納入對語境的思考,以提供初、中、高級學習者在符合人性、本能、認知的華語學習過程中,培養語言使用的能力。藉由提供教學步驟與範例的手法,《語法動起來2》旨在強調「語言結構」與「使用情境」的不可切割性,希望華語教師無論在編寫、選擇教材內容、講授語言知識、操練語言結構的過程中,都按此原則活絡抽象的語法概念,讓學習者能走出課堂,與外界人士交流。
台灣地區的年輕朋友都受過「國語」的教育,發音也都有第二、三級的實力,只是缺少接觸「華語語音學」的機會;因此本書對華語發音原理的分析力求清析明確,對於台灣的國語教育比較弱的輕聲、ㄦ化也以更具體詳細的方式呈現。熟讀本書即能掌握「國際華語教學」所需的語音知識,就算到了海外面對高手的競爭,也能從容應對!
文化針對的面向有物、人、我三方面,包括了經濟物質、科技發明、語言文字、典章制度、文學藝術、道德宗教、風俗習慣、觀念思維等所有生活上總體的內涵與表現。因此要了解華人的文化思想,就不僅是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狹義的歷史與現況而已。在全球化的現實與在地性的強調下,本書試圖以最精要的內容,盡可能流暢的文字,兼顧全球與在地文化的觀點,敘述華人文化的形成、融合、變遷與發展;華人的語言文字、圖書典籍、典章制度、學術思想與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之成就,並及精神生活之層面。相信必能讓讀者對華人文化思想,有「總體性」及「系統性」的認識與了解。
本書計分十二章,內容包括華語文本體與教育理論、漢字及漢語拼寫教學、課堂教學實務、中高級華語教學、華語教師之資訊素養、華語文能力測驗、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海外華語教學現況與展望等主題,都是由作者群從多年的專業研究和長期的實際教學經驗中銖積寸累的珍貴心得。作者群在撰寫的過程中,以既有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不斷融入日新月異的新材料、新方法,從長年累月的實踐中發展出汰舊換新的創意,大家齊心合作,共同討論,不斷辯證,不斷更新,將較為抽象艱澀的理論轉化成易懂易學的知識,期使華語文的教學規律能夠清楚明白的展現出來,讓培養華語文師資的教學材料呈現出嶄新的面目,達到教學品質更為良好的效果。
《語法動起來》是為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師,和有志於從事這個工作的讀者,所編寫的一本「如何在互動的情景下教授語法」的方法論專書。在「精講多練」原則的指導下,本書作者于麗萍老師、姚瑜雯老師、戴金惠老師打開了她們的課堂,向讀者展示了她們在初級、中高級以及內容本位的教學中,是如何遵守課堂互動理論,如何設計教學活動,如何讓學生在跟老師的互動中內化語法規則,如何在跟學生的互動中使用語法規則,從而完成從老師輸入,經過大量有意義的操練,到學生輸出的學習過程。本書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閱讀本書的讀者在自己日後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創造一些真實的、以交際為目的的課堂教學活動,讓我們的學生不再望學習漢語而生畏,而是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高效率地學習漢語。打開課室,讓語法動起來!
《語法動起來》是為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師,和有志於從事這個工作的讀者,所編寫的一本「如何在互動的情景下教授語法」的方法論專書。在「精講多練」原則的指導下,本書作者于麗萍老師、姚瑜雯老師、戴金惠老師打開了她們的課堂,向讀者展示了她們在初級、中高級以及內容本位的教學中,是如何遵守課堂互動理論,如何設計教學活動,如何讓學生在跟老師的互動中內化語法規則,如何在跟學生的互動中使用語法規則,從而完成從老師輸入,經過大量有意義的操練,到學生輸出的學習過程。本書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閱讀本書的讀者在自己日後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創造一些真實的、以交際為目的的課堂教學活動,讓我們的學生不再望學習漢語而生畏,而是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高效率地學習漢語。打開課室,讓語法動起來!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本書是為準備赴海外從事華語教學的讀者而寫的。從華語教師的異鄉生活,到教學新手常碰見的專業倫理、人際關係、教學難題等,作者透過實例一一點出問題並提供解決之道。對要前往美國的華語教師,本書有助於適應當地生活、發揮專業知能,是一實用的指引;即使前往其他國家,讀者也能藉此舉一反三,未雨綢繆。
這是一本有關華語「教材編寫」和「課程設計」的專書。作者從事華語文教學二十四年,這是近三年來的學術論文成果。有感於教材編寫與課程設計,是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著力於此一研究。本書各篇皆經學術研討會嚴格審查,並經修正後成篇。書中蒐錄的文章,有關於一語與二語的教學,有成語、一千字說華語及中日韓八百字的探討,也有華語文實習的相關課程設計,對於想成為一位優秀的華語教師者,在理論和實務上提供了具體的建議。數位教學是未來華語文教學的主流,本書介紹TEAM Model與StudyFun模式,以供華語教學界參考。本書是繼作者《華語文教學研究》、《華語文漢字教學研究》之後,又一本有關華語文教學的研究專書,凡是華語教學者,皆可做為教學之借鏡。
本書為作者在「華語文數位教學」領域,多年來的實驗成果與研究心得整理,期能完整呈現出華語文學習者的優良表現,以及科技帶來的教學可行性。科技的目的是服務人類,在教育上自然是服務教學,雖然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日新月異,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學理念一樣、設計方法相似,變化的是教學方法與現代學習者的特性。因此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宜參酌相關的理論與做法,並注意針對的學習者背景,以及新式軟硬體在教學上的配適程度,才能讓華語文數位教學發揮最大的效益!
本書為作者在「華語文數位教學」領域,多年來的實驗成果與研究心得整理,期能完整呈現出華語文學習者的優良表現,以及科技帶來的教學可行性。科技的目的是服務人類,在教育上自然是服務教學,雖然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日新月異,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學理念一樣、設計方法相似,變化的是教學方法與現代學習者的特性。因此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宜參酌相關的理論與做法,並注意針對的學習者背景,以及新式軟硬體在教學上的配適程度,才能讓華語文數位教學發揮最大的效益!
雖然許多人意識到華語文與數位教學結合是必然的趨勢,但綜觀海內外華語師資培訓課程,卻鮮少系統性的介紹華語文數位教學相關知識。「將數位科技導入教學中,究竟可以帶來哪些效益呢?」「若要在教學中導入多媒體,是否有既定模式可循?是否有現成工具可用?」本書就是回答這些問題,並從理論與實務二方面雙軌並進地介紹如何進行華語文數位教學。閱讀本書,能使讀者快速認識華語文數位教學的本質、效益及其發展性;也能幫助教師備課更加順利、教學更有彈性。
華語做為「第二語言」或做為「外語」的教學,在理論上與實務上都有別於做為母語的教學;本書即將華語文教學的相關知識分為12章,每章聘請該領域的學者專家分別執筆,對該章內容做深入淺出的介紹。本書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務經驗,對有志從事華語文教學工作的讀者來說,不論是在應試準備、課堂學習,或是教學實務上,都會有所助益。
社會與文化都是歷史的沈澱,處於任何一個時代的個人面對的都是過去漫長歷史所累積的成果。做為華人社會與文化群體的一份子,相信許多人對於自身所處之社會文化環境的種種習焉不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書即希望幫助讀者:對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之形成有更清醒的自覺,對自己所從出的文化和社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對於文化產生的根源與茁壯的養分得以有清楚的認識。作者提綱挈領的闡述本學科的精華,讓學習者能更快速的概覽全貌、掌握重點!
實用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詞彙之講解,重點應該放在用法的說明與分析上。這類分析要做到深化與細化,就必須從語義、語法、語用三方面,結合學習者常出現的問題,全面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詮釋。凡是對中國人來說「不言自明」而對外國人來說「不言就不明」的,就應該加以說明。本書列出了外國學習者常見的一些偏誤。這類偏誤往往反映出他們在學習漢語過程中的認知規律,對這類規律的歸納與分析,可以使教學更加科學有效。教師清楚學習者會產生哪些偏誤,就可以在備課時心中有數、教學中預做說明、教學後設計練習等等,以減少或避免偏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