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是專利的起點,也是專利的核心。 醫藥產業要升級必須要仰賴優質醫藥專利的生成與產業化,如果不能進入市場,專利只不過是茫茫資料庫中的一筆技術文獻。 目前,中國的醫藥與專利制度正朝著現代化的途徑全面發展,逐漸與世界接軌,需要借鏡他國經驗,有些國家(例如印度)是施行弱醫藥專利保護政策,刻意壓抑專利藥侵占市場,以鼓勵本地仿製藥產業的發展;已開發國家(特別是美國)皆採取強保護政策,以保護新藥開發商的創新成果。 中國醫藥產業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本書就各個層面爬梳三大議題: 一、探究專利藥進入與壟斷中國市場的利弊,以及是否該在一定的程度內限縮專利藥的壟斷權? 二、在法律政策上,希望吸引怎樣的專利藥進入中國市場? 三、專利藥進入中國市場的後果是怎樣?對中國的仿製藥業以及社會大眾會產生哪些影響?
1997年間,四維集團總裁楊斌彥以中華網協理事長身分赴美考察美國網球公開賽,期間突然遭到美國FBI以「圖謀獲取艾利公司的商業秘密」罪名被逮捕。從此展開美國、台灣和大陸三地的官司訴訟。楊斌彥被稱為「華人膠帶之父」,我們常使用印有「鹿頭商標」的膠帶,即為四維集團的產品。四維公司的萬能膠,用於商標紙和膠帶上,是重大的技術突破。據作者張玉瑞資料指出與書中所寫,艾利公司曾派人參觀四維公司,瞭解這項技術,該公司後來有所「商業行動」,涉及「營業秘密」之奪,但後來卻反而運用法律手段,指控四維公司觸犯營業秘密,因而先後在美國、台灣與大陸有相關的訴訟。該相關的法律訴訟,仍在大陸進行。作者根據2014年11月間的大陸訴訟相關事項,有最新的書寫,本書涉及的是營業秘密、專利侵權,有很重要的代表性,因此本書可當成一個重要的教案。
四維企業創辦人楊斌彥先生的力作,將一起賠償金達數億,促成民國76年大法官第213號解釋,進而開啟我國舉發制度新途徑的訴訟案件,做很深入的敘述。本書將該企業所遭遇的專利訴訟內情,做非常深入的真相公開,期能對我國專利法律思維的深入再思考。市面俗稱的免刀膠帶,其實在民國六十年之前,相關技術已經出現,我國的石化產業的部分公司,也將相關材料機器引進台灣,而有相關的生產。因此,一般認知,該項技術本不應屬專利範圍,也不該有所謂專利侵權的問題。惟國內法律不明,判決採立的根據模糊,致使四維企業遭受極大的傷害。該起訴訟案,影響深遠,惟國內並無相關專書討論,本書是第一本,很值得法學界與實務界深入瞭解,並可做為相關課程的討論重點。
作者是美國Clemson大學機械博士,智慧財產權專家,對專利權特別有研究。本書係針對美國的專利權判例,加以分析、導讀,為繼羅炳榮教授之後,非常受矚目的專利權專書著作。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簡稱CAFC),在專利智財權的發展上,地位舉足輕重,其判決常被世界各國參考使用,影響層面極深,因此值得國人重視。本書結構清楚,案例名稱、背景說明、審判的見解及認定,均詳細說明,讀完本書,一定能掌握相關判決的精神,很值得司法實務者參考,更適合一般大眾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