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晚暮時已斜 安得力士翻日車——漢.李尤〈九曲歌〉 收入《剖影》的作品,完成於民國五十四年初到六十一年底之間,是從初中三年級到大學四年級畢業那段求學期間裡寫成的作品;作者把它們完全不加任何更改,保持原樣、收集成此書。從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旋即入伍服役兩年,六十三年七月底退伍、九月入永安旅行社任業務主任未及半年,六十四年二月即辭職,考托福積極準備赴美研究,從畢業後那段期間的作品,寫時的心情、完作時的風格,畢竟是不同的;何況小說的作品多於詩,更寫成了一篇申請紐約大學戲劇研究所劇作研究劇本。由於生活的體驗,作者對文學的思考已走入了另一種境界,回顧以往的影子,對自己有著奇異的複雜的憤怒情緒。 封面影像故事:這是陳振銓在民國六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從台中潭子寄給作者的信畫(畫紙背面寫上作者的住址)。用為《剖影》封面最能說明作者為什麼將此書叫做《剖影》了。
詩作、翻譯等種種,對巫本添來說,都是一些準備工作而已。他真正的愛好,是電影,他最想做的,是電影導演。其在紐大日夜研習電影的理論與實際,畢業時所拍的實習影片《夢幻回憶》,經重新剪輯,改名《劇場情人》,寄回台北,獲得第四屆金穗獎,在電影上一展才華的宿願,終於得償。巫本添的評論中,最引人的,還是他那強烈的自省批判能力,及獨到的觀察角度。巫本添在大學時,曾受過良好的英美文學訓練,他對中國文學及現代文學的認識與他自己的文學創作,也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些都有助於他充分的發揮他在電影記號系統上的知識與才華。——摘錄自羅青本書序
約翰.阿布代克John Updike是美國當代最知名作家之一,時代雜誌(Times)曾以其為封面人物,更稱其為美國的代言人,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而《慾望的堅持:鴿翎及其他端短篇》乃約翰.阿布代克被譯成中文的第一本書。 除了寫作外,(巫本添)他也致力於翻譯,盡到了外文系畢業生的基本責任。與當時台灣唯一的約翰.厄普代克專家歐陽璋神父,共同翻譯出厄氏的短篇小說集,譯筆信達,頗受重視。如果台灣百分之十的外文系畢業生,都能夠像他這樣,在畢業後,先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作家,再找一個老師幫忙指導,共同翻譯一本書出來,那目前翻譯界的成績,一定會令人刮目相看的。——摘錄自羅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