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根據保母核心課程依2004年兒童局所訂定「兒童福利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所規劃,保母專業人員依法須接受126小時,共7學分的課程,主題內容涵蓋: ◎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與法規 ◎嬰幼兒發展 ◎親職教育導論 ◎托育服務概論 ◎嬰幼兒環境規劃及活動設計 ◎嬰幼兒健康照護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編著者為因應政府為創造平價托育政策目標,及2012年內政部兒童局為了兌現馬總統競選時的爺奶津貼政策,及因為少子化的人口海嘯而有了集結成書的想法,更有感於爺奶參與保母訓練課程的認真及積極參與考照,分科授課老師除了術科操練,各學科也分別提供珍貴的補充講義與教材,提供所有參與保母課程的人員一優質教科書。
本書整合了兒童及青少年福利各個主要的議題,從兒童福利的意義、專業和發展理論,到兒童福利的政策、法規、體系組織和專業制度,並進一步論述兒童福利的支持性、補充性、替代性服務和保護性服務。除此之外,本書也提供工業發展國家及亞洲鄰近國家兒童福利政策和法規,讓兒童福利工作者及相關科系學生在學理研究及實務運作上作為參考。 本書並提供以下最新資料: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與適用。 ■衛生福利部組織架構及兒童福利業務相關單位。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訓練實施計畫。
本書主題內容涉及理論及研究的發現,並提供許多實務上的建議。遊戲是兒童所喜愛的,也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會主動及自發地參與各種遊戲,並從中獲得樂趣,書中含括的對象有一般幼兒、學齡兒童,及特殊需求的兒童,探討的主題為:‧遊戲的概念‧遊戲與兒童發展‧兒童遊戲發展‧遊戲的個別差異‧兒童遊戲觀察‧遊戲的成人角色‧戶外遊戲場的規劃‧室內遊戲環境的布置與規劃‧遊戲的安全與規劃‧遊戲與玩物‧兒童遊戲輔導與治療‧遊戲與幼教課程 等等。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從研究、理論及實務三方面來提供家庭及幼教機構在育兒時實務上的參考,書中尚提供相關遊戲名詞解釋與舉例,以及可應用本書在實務上的作業參考,希望能對國內的學生、幼教老師,以及父母有實際上的幫助。
在來自世界各地眾多瑜伽學子的殷殷期盼之下,瑜伽、阿育吠陀與梵文學者阿查里亞‧博克里希納(Acharya Balkrishna)寫作了這本《瑜伽陪伴我成長》,期許能將古老的印度瑜伽與呼吸知識傳授至學校和家庭,幫助孩子培養健康有紀律的生活。本書文字深入人心,巧妙地搭配圖片與插畫,內容有趣、充滿互動性,深受年輕讀者的喜愛。本書透過清楚的分解動作來傳授瑜伽體位、調息、拜日式、慢跑等練習,引導孩子在輕鬆舒服的狀態下學習。此外,本書多采多姿的樹木、小鳥與動物插畫,有助於學習和理解瑜伽體位;許多篇棒極的詩歌和小故事也讓這本書讀起來格外有趣。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本書全面性的內容能輔助孩子建立良好人格和健康的未來人生。
本書力求文字簡潔,並輔以實務為例,冀望提供家長及托育機構從業人員能對安全有多一層認知之外,也期望透過安全教育之實施,能給兒童實用的安全訊息及技能。 本書共分十三章,包括〈緒論〉、〈家庭中的安全〉、〈托育機構與學校中的安全〉、〈社會中的安全〉、〈安全教育內容與時機〉、〈安全技能管理──學齡前階段〉、〈安全技能管理──小一至小三〉、〈安全技能管理──小四至小六〉、〈安全教育的規劃與實施〉、〈環境安全的規劃〉、〈健康照護的安全規則〉、〈事故傷害處理〉及〈兒童安全之資源運用〉。內容除了介紹兒童所處環境之危險因子之外,闡述兒童安全教育之內容及實施方式,最重要的是如何掌握教導的時刻、機會教育以及遵守教育及臨床工作人員所恪遵之適齡方案。除此之外,本書更提供進一步規劃兒童安全的環境,以及提供萬一遇到事故傷害之處理原則及如何運用相關兒童安全資源。
瞭解幼兒就是要接觸他、觀察他,尤其是兒童在自然情境與環境之互動。然而如何理解幼兒行為的意涵,這是家長與教保實務工作者最想瞭解的。掌握幼兒行為不僅可用於診斷其健康與發展情形,又可幫助父母與實務工作者如何回應兒童的行為,進而規範適合兒童個別差異的學習與教保方式。 瞭解幼兒行為涉及對幼兒行為觀察、記錄及詮釋。本書的出版主要是介紹觀察幼兒行為的意義及技巧,以幫助父母及專業教保人員瞭解幼兒行為的變化與意義,以充能(empower)照顧及教保實務的能力。 本書主要是提供家長及幼教(保)相關科系學生的上手入門書,在撰寫時內容儘量提供實例說明,並儘量介紹觀察指引,期讀者能對幼兒行為觀察有一完整的認識。
孩子社會化的最早機構是家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導師,如何幫助父母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並將第二順位的孩子社會化代理機構──學校及社區,縝密結合形成社區的鐵三角,並形成家庭的支援系統,創造孩子的福祉,是我們應當關心的課題。孩子的健全成長是需要全體之力,良好的親師關係,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效,減少行為問題。親師合作除了學校有心,更需要家庭的合作、父母的參與以及全體社會的協助,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社區是家庭及學校的社會資源,社區與學校相互配合,使教育系統與社區人文環境相結合,將可營造出活潑而有活力的學習環境,發揮教育最大的功能,更能預防社區兒童少年問題的產生。 本書強調家庭是學校教育中的夥伴關係,並從台灣歷史脈絡下的家庭、學校及社區的演變,強調家庭、學校及社區之功能,親師合作的好處、阻礙,期待修習親職教育的學生或實務工作者能探究親師合作,以幫助社會機構來支持家庭,以促進孩子的最佳發展。
本書主要以兩類讀者為主要對象,一為修習大專院校「親職教育」課程之大學生和研究生;另一為托兒所、托育中心、幼稚園之托育人員及老師作為在職訓練的研習教材。 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輔以實例說明,也可以作為大專院校學生研習知識的題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團體實務工作人員規劃親職教育活動之參考。
本書係根據保母核心課程是依2004年兒童局所訂定「兒童福利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所規劃保母專業人員要依法接受126小時,共7學分的課程,主題內容涉: ◎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與法規 ◎嬰幼兒發展 ◎親職教育導論 ◎托育服務概論 ◎嬰幼兒環境規劃及活動設計 ◎嬰幼兒健康照護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編著為因應政府為創造平價托育政策目標,及2012年內政部兒童局為了兌現馬總統競選時的爺奶津貼政策,及因為少子化的人口海嘯而有 了集結成書的想法,更有感於爺奶參與保母訓練課程的認真及積極參與考照,分科授課老師除了術科操練,各學科也分別提供珍貴的補充講義與教材,提供所有參與 保母課程的人員一優質教科書。
現在托教已合一,並完成《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之公布,兒童教育機構已因立法後分成兩個主責機構,並從分齡區分為托嬰中心、幼兒園及兒童照顧班,雖然相關子法之分項尚未完成法令規範,但已經由以往幼教概念逐漸形成教保之概念。本書基於法令之研修、托育服務概念之演進,加上學生及學員對行政管理之陌生下而產生催生之念頭。本書期望以私立機構經營觀點來介紹兒童教保機構之行政管理,期盼給新進學生(員)有初步兒童教保機構與行政管理的初步認識,讓他們能從本書中找到一些兒童教保機構行政管理的靈感,可以在未來身兼管理者時參酌運用,也期望有經驗及資深機構管理者可以提供寶貴意見,以期找到更多台灣教保機構之管理實例。或許從更多的管理實例中,吾人可找到理想的管理方式或模式,不僅對經營者有利,最重要是能提升兒童教保品質。本書共分九章,除第一章說明台灣教保服務之沿革,接著介紹兒童教保機構的行政及立案程序、環境規劃、教保方案規劃、人事管理、總務行政等,最後再以親職教育、社區資源之運用與開發以及教保機構評鑑作為本書之結尾。
本書主題內容涉及理論及研究的發現,並提供許多實務上的建議。遊戲是兒童所喜愛的,也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會主動及自發的參與各種遊戲,並從中獲得樂趣,書中含括的對象有一般幼兒、學齡兒童,及特殊需求的兒童,探討的主題為:◎遊戲的概念◎遊戲與兒童發展(學齡前兒童遊戲發展、學齡兒童遊戲與發展等)◎遊戲的個別差異◎遊戲的成人角色◎兒童遊戲觀察◎室內遊戲環境之布置與規劃、戶外遊戲場之規劃,以及遊戲的安全與規劃◎遊戲與玩物◎兒童遊戲輔導與治療◎遊戲與幼教課程 等等。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從研究、理論及實務三方面來提供家庭及幼教機構在育兒時實務上的參考,書中尚提供相關遊戲名詞解釋與舉例,以及可應用本書在實務上的作業參考,希望能對國內的學生、幼教老師,以及父母有實際上的幫助。
本書的撰寫,旨在提供嬰幼兒保育的過程中,完整的參考架構。全書共分為八大章。第一章「緒論」旨在闡明保育之意義、目的以及重要性等,對整個保育工作做一概略性的說明。第二章「胎兒的發展與保護」,是為本書之特色,特別強調幼兒保育工作應該從胎兒期做起,因此從消極的劣質人口產生的預防到積極的加強孕婦保健工作,在本章均有詳細的說明。第三章述及「嬰兒身體發展與保育」,說明新生兒、嬰兒期的發展與保育,並簡介早產兒與過熟兒。第四章「嬰兒的動作、飲食與大小便」,主要介紹動作發展與保育、飲食與營養、大小便及養成良好大便習慣。第五章「幼兒心理發展與保育」強調心理因素是保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環,蓋因身心總互為影響,故對如何促進心理發展,也有詳細的說明。第六章「幼兒保育」為本書重點所在,分別對幼兒期之飲食、牙齒保健、大小便訓練、衣著、住室、睡眠、安全問題、疾病預防以及護理、幼兒保護提出說明。第七章「教保人員資格與任用」旨在敘述教保人員之專業條件、任用資格、訓練、福利,並說明台灣教保人員教育之現況,給予從事保育人員之參考。第八章「幼兒保育行政」論及托兒所之行政工作,包括行政組織與管理、教務與課程、場地與建築、玩具和設備、衛生保健、家庭和社區聯繫、幼托整合。
本書以「系統觀點」創造性理論的個體、文化及社會等三個範疇,探討及建構以幼兒為中心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及教師為主體的專業發展,以實踐幼兒的創造力教育。就幼兒創造力教育而言,幼兒是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主體,幼兒工作者必須先瞭解幼兒心理發展與幼兒創造力本質;而幼兒教師則是創造力教學的實踐者,意味著必須從事有關創造力教育的專業學習,才能落實創造力教育目標。
對幼兒而言,教具即玩具,玩具即教具,透過教玩具,幼兒從遊戲中獲得身心平衡的發展。本書以幼兒為本位,站在成人(尤其是教、保人員)的角度,先從教玩具與教玩具設計的基本原理的認識, 再導入教玩具設計的實例,依幼兒感覺、運動、視聽覺、手眼協調、社會行為、語言發展以及數學活動等發展領域,在安全、經濟、實用的原則下,發展各領域適用的教玩具,並呈現各教玩具設計、製作與評估之過程,最後收錄Montessori教具與Froebel恩物之介紹,以為有心創作者之參考。
隨著社會發展托育服務成為世界性議題,也成為兒童教育與照顧重要課題,因此不管幼兒教育、保育相關科系學生,或教保專業人員、行政管理者,都不能不具備托育服務的專業知能。 本書首先從托育服務的界定、發展兼及相關政策與法規的探討,引領讀者瞭解托育服務的內涵;再針對我國托育服務的主要服務系統,例如家庭保母托育服務、幼兒托育服務、兒童課後托育服務以及特殊兒童托育服務等現況、法規與趨勢做分析;接著介紹世界主要國家的托育服務現況以及政策、法規,以為借鏡;最後探討我國托育服務專業人員之養成與政策,並收錄我國目前托育服務最新法規以及搜尋目錄。
我國「兒童少年福利法」中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可指定所屬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擔任「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的人員,必須接受相關課程訓練取得資格後,方能擔任該項工作。 本書針對「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為服務及人員資格標準」之課程內容,包括核心課程及彈性課程,邀請國內十一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內容包括兒童發展的理念、學齡兒童之生心理發展、兒童福利導論、兒童福利服務、課後照為服務概論、兒童心理衛生、特殊教育概論。下冊內容包括兒童醫療保健及意外事故急救訓練、兒童故事、新職教育、兒童行為輔導、兒童安寫、初等教育、學習指導、兒童體育與團康、兒童遊戲與發展、兒童遊戲與休閒發展及運用、班級經營。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從研究、理論及實務三方面來提供家庭及幼教機構在育兒時一些實際的參考。內容包括:遊戲的定義與理論、遊戲與發展之關係、遊戲的進展與個別差異、遊戲多元文化差異、特殊需求兒童與遊戲、成人介入、兒童遊戲觀察、遊戲環境、遊戲玩物與遊戲與學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