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翻那種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不正是共產主義的理想麼?但是在他回到大陸的幾年中,他發現所謂新社會,也正是一種新的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通過那社會制度,人剝削人變成了人為「人民服務」,人之被剝削也變成了自願的為「人民服務」。 ──〈仇恨〉 本書集結徐訏兩個短篇小說集──《女人與事》、《小人物的上進》,共計選入〈女人與事〉、〈後門〉、〈離婚〉、〈字紙簍裡的故事〉、〈黃昏〉、〈下鄉〉、〈不曾修飾的故事〉、〈康悌同志的婚姻〉、〈逃亡〉、〈仇恨〉、〈小人物的上進〉十一篇短篇小說,其中〈後門〉更曾改編電影,榮獲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本書所收錄作品,是海派文學宗師徐訏在一九五○年代赴香港定居後的創作,呈現一貫上海時期浪漫色彩的文風,並且逐漸著重懷舊與對現實生活的描繪。他蘊含深厚的心理學與哲學學養,刻劃寫實深入,總是令筆下的各個角色饒富興味
我醒來時看到嵌在水泥天頂裡的燈,在帶著灰塵的鐵絲罩裡,像是帶著酒意的女人的眼睛,而這竟是丁媚卷的眼睛,在羅形累臂上的眼睛。我有什麼理由使自己被強烈的燈光曬成一堆膿血,而為這樣的卑鄙污穢淫蕩的眼睛保護一個懦弱的男子…… ──〈燈〉 本書是徐訏三個短篇小說集《殺機》、《燈》、《神偷與大盜》的集結,共計選入〈責罰〉、〈陷阱〉、〈馬倫克夫太太〉、〈殺機〉、〈心病〉、〈選擇〉、〈燈〉、〈神偷與大盜〉、〈笑容〉、〈失眠〉、〈失戀〉、〈過客〉十二篇短篇小說,皆是徐訏在一九五○年代赴香港定居後的創作。 這些作品融合了鬼才徐訏上海時期浪漫色彩的文風,和逐漸著重於鄉間回憶與現實生活的描繪。文字呈現一貫的藝術風格,注重心理分析與人性哲學,刻劃寫實深入,總是令筆下的各個角色饒富興味。
我想如果鳥語同外國言語一樣,那麼懂的人總可以翻譯,難道不是言語,是一種符號,像驚嘆符號一類的符號。我想,也一定因為芸芊無法翻譯鳥語給我們聽,所以全村的人沒有一個相信她懂鳥語,但是我對於芸芊對於鳥鳴的感應則實在無法否認。我說: 「你怎麼學會了鳥語的?」 「我也不知道,」她說:「我認識鳥以後,就知道了。」──《鳥語》 本書收錄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生前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太太與丈夫》、《百靈樹》與《鳥語》三冊,分別包含七篇小說〈太太〉、〈丈夫〉、〈百靈樹〉、〈初秋〉、〈禁果〉、〈筆名〉、〈鳥語〉。延續徐訏上海時期的浪漫色彩,敘事主軸以情愛為題材,文字呈現一貫的藝術風格,注重心理分析與人性哲學,總是令筆下的各個角色饒富興味。
「人儘管厭倦某一種生活,可不容易跳出那一種生活。在許多事情堆在周圍必須應付的時候,生活只是一種習慣,而一切應付都離不開傳統。」 ─徐訏,〈傳統〉 本書集結了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生前十八冊短篇小說集中的三冊:《結局》、《傳統》和《私奔》,三本中共收錄了〈結局〉、〈一九四○級〉、〈劫賊〉、〈爸爸〉、〈祕密〉、〈私奔〉、〈星期日〉、〈殺妻者〉、〈傳統〉等九篇短篇小說,皆是徐訏在一九五○年代赴香港定居後的創作,其中〈祕密〉、〈傳統〉、〈星期日〉三篇更曾在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年間拍成電影。這些作品或延續上海時期浪漫傳奇的寫作風格,以刻劃人心見長,或融入了徐訏自身的經驗,描寫歷經離散的南來者的鄉愁和文化差異。 本書特色 § 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經典重現 § 鬼才徐訏融合上海時期浪漫傳奇的寫作風格與自身寓居香港的經驗,刻畫人心與歷經離散的鄉愁
盲女,她是一個盲女!那麼她之怕我發現她是瞎子,正如我怕她發現我醜怪一樣。在社會中,我們常常猜疑別人驕傲冷酷,而實際上,驕傲冷酷大都是那個人自己對於自己的自卑感的一種矯飾與喬裝。──《盲戀》 1956年由徐訏親自編劇的小說同名電影《盲戀》,一上映便造成轟動。身形醜怪的陸夢放與盲女盧微翠結為夫妻,各自帶有缺陷卻相知相愛,然而微翠獲得復明的機會,竟在平凡生活掀起巨大波瀾。本書除了收錄〈盲戀〉原著中篇小說,另外收有〈癡心井〉與〈巫蘭的惡夢〉兩部作品,前者描述一片癡心遭辜負的女子投井而亡,冤魂卻在宅邸內久久不散;後者則是訴說巫蘭花瓣上的紅點,像極了女人身上的兩點紅痣。各篇情感刻劃寫實深入,再次展現海派小說宗師徐訏的鬼才。 本書特色 § 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經典重現 § 鬼才徐訏的上海時期中篇小說
「馬路是軌道,馬路中還有電車的軌道;汽車走著一定的左右,紅綠燈指揮著車馬的軌道;行星有軌道,地球有軌道。軌道,軌道,一層一層的軌道,這就是人生,誰能脫離地球攀登別個星球呢?依著空間的地理的軌道與時間的歷史的軌道,大家從搖籃到墳墓。」──《阿拉伯海的女神》 本書收錄了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生前曾出版過的十八冊短篇小說集中的三冊:《阿拉伯海的女神》《幻覺》和《煙圈》,內容多為徐訏在一九四○年前的早期創作。這些作品或富有浪漫傳奇色彩,或善於刻劃人物心理,讀者並可看出徐訏在寫實題材中力求創新敘事的痕跡。這樣的企圖在他往後四十年漫長的寫作生涯中從未衰減,一路延續至其享譽文壇的《鬼戀》、《風蕭蕭》與《江湖行》等長篇作品中。 本書特色 § 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經典重現 § 鬼才徐訏早期寫實短篇小說集
「愛情是彼此有同時盲目的經驗的交流。但不要妄信這盲目的經驗可以做你愛情的保證,更不要相信愛情上的一切盟誓與約束可以做你愛情的保證。這等於一株小草投給泥土的種子,它裡面雖已具備一個完整的生命,但需要外界條件的配合,與自身不斷的摸索尋求,這是需要多少的忍耐與努力。」──《彼岸》 《彼岸》收錄了徐訏文集中的〈爐火〉與〈彼岸〉兩篇中篇小說。前者寫成於1950年,然而實際上構思卻遠在《風蕭蕭》之前,構思於抗戰期間、完成於戰後,透過小說表達男女與人心間的隔閡;後者則寫成於1951年,描寫迷途靈魂的體念與摸索,兩篇皆是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筆下不容錯過的重要著作。 本書特色 ●海派文學宗師,徐訏經典重現 ○鬼才徐訏的神祕「言情」小說
月光下,她銀白的牙齒像寶劍般透著寒人的光芒,臉淒白得像雪,沒有一點血色,是淒豔的月色把她染成這樣,還是純黑的打扮把她襯成這樣,我可不得而知了。忽然我注意到她衣服太薄,像是單的,大衣也沒有皮,而且絲襪,高跟鞋,那麼難道這臉是凍白的。我想看她的指甲,但她正戴著純白的手套。 「人,你這樣看著我幹什麼?」臉一百廿分莊重,可是有一百三十分的美。這使我想起霞飛路上不知那一段的一個樣窗裡,一個半身銀色立體形的女子模型來。我恍然悟到剛才在煙店裡那份似曾相識的感覺之來源。這臉龐之美好,就在線條的明顯,與圖案意味的濃厚,沒有一點俗氣,也沒有一點市井的派頭,這樣一想,反覺得我剛才「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很可笑的。 ──《鬼戀》 本書特色 § 海派文學宗師 徐訏經典重現 § 鬼才徐訏的神祕「言情」小說 《鬼戀》為海派文學宗師徐訏旅法期間的作品,這部充滿神祕奇戀色彩的「言情」小說,也是他被譽為「鬼才」震撼文壇的經典之作。本書另外收錄《吉布賽的誘惑》、《荒謬的英法海峽》兩部中篇小說,引領讀者一窺徐訏小說中的異國情調。
「徐訏文集」經典重現 海派文學宗師 徐訏 代表作 《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造就文藝史上「一九四三年是徐訏年」的經典名著 一部將海派文學注入現代性的巔峰之作--四○年代的上海租界孤島,是戰火洗禮下的紙醉金迷,風流不羈的公子哥史蒂芬、豔麗逼人的梅灜子、清麗純美的白蘋、婉約沉靜的海倫、好脾氣愛讀書的徐……,他們如何在詭譎多變的大時代底下相聚?男歡女愛,女女相惜,誰會料到複雜愛情背後夾纏著美日間諜的國家機密?個人的愛情,人生的夢想、國家民族的大義,如何抉擇或妥協?上海孤島驚險諜報愛情故事,《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經典名著! 本書特色 四○年代上海孤島驚險諜報愛情故事 五十萬字一氣呵成兩度改拍電視劇
一部將海派文學注入現代性的巔峰之作--四○年代的上海租界孤島,是戰火洗禮下的紙醉金迷,風流不羈的公子哥史蒂芬、豔麗逼人的梅灜子、清麗純美的白蘋、婉約沉靜的海倫、好脾氣愛讀書的徐……,他們如何在詭譎多變的大時代底下相聚?男歡女愛,女女相惜,誰會料到複雜愛情背後夾纏著美日間諜的國家機密?個人的愛情,人生的夢想、國家民族的大義,如何抉擇或妥協?上海孤島驚險諜報愛情故事,《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經典名著! 本書特色 四○年代上海孤島驚險諜報愛情故事 五十萬字一氣呵成兩度改拍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