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大師帶你按表操課,自由召喚腦內精靈 靠著潛意識自救被宣告絕症的NASA工程師,揭示自身長達60年的實證淬鍊 亞馬遜書店長銷經典──最簡單、實用的潛意識開發課! 人人必看的正向自助修練手冊,用潛在思維實現關鍵願景 挖掘沉睡的潛意識,讓自己成為心智的主宰 ◎你知道潛意識佔大腦的92%嗎?它如同你的腦內精靈,會應允你所有願望,但前提是,你要知道如何操控它! ◎你知道3歲前顯意識還未發展,我們的潛意識會接受外界所有資訊,就像被寫入的程式,冥冥中影響著長大後各種行為嗎? ◎你知道每個重複的意念都會表現在生理上,例如憂慮會造成胃潰瘍、恐懼會讓人變得神經質?事實上,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和潛意識對話! ◎如果你一直對自己說:「我很蠢」,你的腦內精靈會回應你:「好的,主人,我能不費吹灰之力的如你所願。」 潛意識是大腦無法察覺的意識活動,其能力之強超乎想像,蘊藏無限可能性。但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只用到10%的潛意識,想開發更多這股神奇深厚的力量,你需要先了解潛意識的運作模式與使用方式。 本書作者是一名退休的太空工程師,九歲時曾被心臟科醫生宣布得了不治之症,但靠著潛意識治療後而神奇復原,從此投入探索潛意識,本書即為他六十年來的心血結晶。 書中他會以實證的例子告訴你潛意識的存在以及對我們的強大影響,這些影響更可以追溯到小嬰兒的時期,如果在從小的養成教育中就知道潛意識的力量,灌輸其正確的語言,也會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減少不必要的摸索、碰撞。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你精準下達指令,讓顯意識和潛意識相互合作,達成以往你認為的「不可能的任務」!以下三個簡單的例子,能幫助你更了解潛意識: 【潛意識比顯意識更能多工處理及深度記憶】 顯意識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但潛意識可以一次執行數十兆個動作。例如你在學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揮桿的同時要考慮很多事,握桿的姿勢、腳的位置、手臂揮動的幅度等等,因此初學者的揮桿動作往往笨拙不流暢,但一旦把每個動作輸入潛意識後,揮桿時就不需多加思索,一氣呵成! 正因潛意識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指揮多項功能同時運作,因此可以輕鬆圓滿達成任務。 【潛意識助你心想事成,也可能讓你惡夢連連】 潛意識可以助你改變任何事、應允所有願望,但它不理性,也沒有判斷好壞的能力,而是根據接受到的訊息直接反應、完成目標。一旦方法不對,或指令錯誤,將反過來傷害你! 你是否曾經一再地對自己說:「我很蠢?」如果你對自己這樣說很多次,你的潛意識就會回應你交辦的「任務」。然後,例如有一天你考試的時候,明明對內容爛熟,當場卻腦袋一片空白。這可能就是因為潛意識遵守了你的指令。 潛意識分不清真假,你給什麼都照單全收,因此監控進入你潛意識的資訊非常重要。 【潛意識中的不良程式無法清除,但可用正面想法覆蓋】 成人的潛意識中,有很多負面的程式和想法,包括忌妒、沒自信、報復、悲觀等。有些是在孩提時期就存在,且通常是由他人,就是父母、師長、同儕、大眾媒體等植入;也有些是成人期才寫入。這些負面程式會持續影響你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且一旦植入就無法從潛意識清除,不過,你可以用正面的想法覆蓋。只要透過「自我簡易催眠」、「想像」、「重複」、「表演」等技巧,持續在潛意識中投入正面的建議,就能取代纏繞在潛意識中的負面程式。 ※本書為改版書,前版書名:《精進潛意識──砍掉你的隱形負思維,奪回命運自主權》
※ 本書為新版書,原版書名為:《人心可鑑:現代科學心理學家的實驗與發現》 〞這種體驗其實就是一種幸福的極致狀態——澎湃的福流。它讓人欣喜若狂、如癡如醉、歡樂至極。我就是沉浸在福流的體驗中完成的這本書。“ 國際「文化心理學」大師、加大柏克萊分校「教學優秀獎」學人、北京清華心理系教授寫給一般人的心理學常識與通識。 本書以64篇散文形式的短篇開講,從愛情、親情、友情、思考創新與工作成就等大眾關注的事物切入,也由著名的人生高峰體驗「福流」(flow)開始,援引國際心理學界的眾多科學實驗進行解讀,這本書既可解憂,也意圖帶領讀者們超越各種對心理學既定想法及行為,理解真正科學心理研究的終極關懷。 什麼是「福流」?它其實就是源於一九七五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Mihaly Csikszentmihalyi)發表了他歷經15年的研究成果。從一九六○年開始,他追蹤觀察了一些特別成功的人士,包括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藝術家、運動員、鋼琴師、國際象棋大師,等等。結果發現,這些人經常談到他們一個共同的體驗:在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時,他們全神貫注的忘我狀態,時常讓他們遺忘了當前時間的流逝和周遭環境的變化。原來這些成功人士在做事情的時候,完全出自於他們內在的興趣,樂趣來自於活動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的誘因(如報酬、獎勵、欣賞等)。這種經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極樂的心理體驗」,米哈里稱之為flow,並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體驗。 在心理學領域有很多學者,把這樣的體驗翻譯成「爽」、「心流」、「極致」、「涅槃」……等等。作者則認為,把這種體驗翻譯成「福流」體驗可能更貼切,因為它是一種幸福的終極狀態。這種體驗當然不是由米哈里第一個發現的。在人類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已經有很多思想家、哲學家、宗教人士談到過這種奇妙的、極致的幸福體驗。 一本最暖心貼近大眾生活的科普文集, 曾於「聯合國幸福日」上演說的傑出心理學家妙筆論現代~ 當人類既擁有物質、更講究感受,為何仍不停追問「幸福是什麼」── ★ 大數據沒跟你說的秘密性格:我們能更科學地尋找最適合結婚的人嗎? ★ 當科技遇上未來心理學:原來,人類最美的優勢是「想像」! ★ 為什麼經濟學家要研究心理學?心理學家要研究經濟學? ★ 如何探究人性的共通處:偉大的心理學實驗發現了什麼? ★ 現代的科學心理學家做過些什麼重要實驗?又因此發現了什麼?他們最終極的關心是什麼,最常聊起的話題又有哪些? 市面上太多的心理學著作和通俗讀物,使社會人人都有一套心理學可說。諸如「攻心」、「心理實驗歸納」,甚至是「實用心理學」的資訊──不論它正確或不正確,都廣泛流傳起來。但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科學心理學做過哪些研究,又對當前人類有何關懷;這是一部最值得「用嚴肅之心輕鬆閱讀」的心理科普入門書。 有哪些心理學實驗曾因倫理的爭議而流傳至今?哪些研究又曾得出往往違反我們直覺印象的行為結論?未來的心理學將何去何從?東西方心理學家們對公眾事務、新科技進展的想法與看法又是什麼? 本書作者彭凱平教授因1994年發表著名的研究論文——《文化與歸因研究》而聞名於國際心理學界,該論文當年全球引用量超過3千次,並獲「美國心理學會」年度優秀論文獎。他也是世界文化心理學奠基團隊成員之一,也是跨文化心理學領域傑出的國際專家之一。 彭凱平以親歷的研究、面對面與歐美眾多著名心理學家同事的深度溝通,以及與中國大陸一線心理學授課與交流經驗,對諸多充滿爭議和質疑的問題、社會現象,提出一位心理學者嚴肅的思考與態度;他將由心理科學的最重要目的:「人的幸福極致境界為何?」著手,探討華人社會容易患有的集體心理現象與正向心理學的真正本質與意義。
百年來最有影響力的非文學作者之一! 近代出版史上兼得口碑與銷量的「自助之王」又一力作! 為一個被繁榮危機所困擾的時代人群提供了一部自我舒緩的心理治療手冊 ★最經久暢銷的人生導引之書 ★人際大師經典作品 ★以最普通易懂的語言講述許多見證者與課程學員在人生最低谷與最危急境地中的心態調適之道…… 我們都有深沉困惑之時,有的人能馬上理出解答,但有些人則耗盡全力,甚至身體出現病痛,還是無法放下煩惱,苦於人生的災禍與衝擊。 其實一切問題都有解,端看你的內心是否夠強大。 不用怕,卡內基知道不夠強大的你我需要一本強大的書為人生各種冒險犯難做好準備;他已經準備好用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案例、故事,教你正視憂慮,調整心態──一切只是一瞬間的想法而已。 究竟現代人要如何自己解憂,又該如何將其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本促使你行動起來的經典暢銷書,絕對值得你一生讀一次,由此無憂、應對無常。 先記住簡單的公式 做到以下三件事,或許可以先暫時停止你的憂慮: 1.先問自己最壞的狀況是什麼 2.如果必要,請準備接受它 3.然後冷靜地改善最糟糕的部分 為了寫作本書,調查了許多至今仍適用的心理學原則及「重度擔憂者故事」的作者卡內基指出:其實,身處在快速與不安時代的我們,「已經知道足夠多的事情來過上完美的生活。」 我們都讀過一些黃金法則和登山寶訓。我們的困擾不是無知,而是無為。 這本書的目的是重新闡述、擧例說明、精簡、通透,並致敬許多古老且基本的眞理──你拿起這本書並不只是為了閱讀它,而是在尋找行動方案。先不管明天有何難,讓我們就此書開始過好今天的人生吧。
百年來最有影響力的非文學書籍之一! 本書是近代出版史上最早立下口碑與衝出銷量的自助書籍之一。 它於1936年首次出版,全球售出超過千萬冊。 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可能拙於與人交往的基本投巧;你的社交網絡可能很貧乏;或者你可能就是缺乏社交互動的一點魔法,不知如何引起別人對我們的興趣──但是,沒有人不需要朋友,也期待能影響他人。 卡內基看見了這項需求,也將在這本書滿足你的需求。像本書名的許諾一樣,他將毫不廢話地帶你一步一步進行。 本書的經典建議已經引導了數以百萬讀者在超過四分之三世紀中在他們的事業和個人生活中取得成功。現在,這本書再一次值得你全新/重新閱讀一遍,以應對複雜的當代社會,並教你如何以高明的手腕和圓滑的方式溝通,讓人們喜歡你,你也能得以更好傳達你的訊息,成為更有效的溝通者,提高你的人際能力! 不論你處在何種領域謀生、工作,或組織事務,人際問題可能永遠是你的最大問題,現代社會千千萬萬的成年人總是關心:如何理解並與人相處;如何讓人喜歡你;以及如何說服他人接受你的觀點。 就算在這個數位溝通工具人人必備,SNS社交媒體不斷推陳出新,滿足人群交流慾的時代雨,這本看來方法不新奇的素樸人際工具書,仍然不時出現在亞馬遜書店自助類書籍的前100本暢銷書單內──這是因為,本書就是要幫助每個讀者解決這個最大的問題:我們如何與工作及生活中的人相處得更好,並能影響他們。 典型的戴爾.卡內基著書之道在於,他自稱他寫的本書並不全是他的發明或論點,而是採集了許許多多使用了這些人際關係原則的實踐後證言所共同滋養出的書。 本書為實踐而寫就,建立讓人喜歡你的方法,讓你受歡迎,更易與他人合作: ★真正對他人感興趣。 ★保持微笑。 ★記住,一個人的名字對於他們來說是任何語言中最甜美和最重要的聲音。 ★成為一個好的聆聽者。鼓勵他人談論自己。 ★以對方想要的為出發點進行交談。 ★讓對方感到重要,並且真誠地做到。 ……更多來自不同領域、淺顯卻豐富的實踐細節與故事,將帶你快樂易懂地讀完這本書,並成功將人際心理原則應用在自我改善的策略中,大道至簡地處理好人際關係。卡內基用歷史人物、商界領袖和普通人的軼事來說明他的常識性觀點。但這些久經驗證的「常識」卻為日後許多的知名商業人士及普通中產人士認證為可行及速效的人際改善金律──只要你願意按本書建議去實踐! 卡內基是美國現代史上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是重塑個人的風潮與將心理學應用於「自癒」的經典作家,本書是他最知名的暢銷著作,同時也是全球卡內基教育系統課程諸多見證者的「第一部課本」。本版並時收錄了著名新聞工作者洛威爾.湯瑪斯於1936年版的推薦前言,這位卡內基的摯友及曾經的合作夥伴對其生平與事業的成功有平實深刻的見證。 卡內基總是一開始就對讀者強調,他的書要兌現於實踐,讀它是為了行動,可操作性的價値是他給讀者的許諾與祈求讀者親力自助的激勵。 我們現在就能再由本書一同與千萬卡內基支持者重讀他們的行動指南。也可能如許多卡內基批評者一樣不得不理解及同意它眞的對許多人有用。 就像一位卡內基教育機構的經理人曾在採訪時說的,「卡內基如此古老,幾乎就像是新的一樣。」
本套書組合:《【經典人際關係作家戴爾卡內基I】如何贏得友誼, 影響他人?》、《【經典人際關係作家戴爾卡內基II】如何停止憂慮, 開創人生?》共兩冊 《【經典人際關係作家戴爾卡內基I】如何贏得友誼, 影響他人?》 百年來最有影響力的非文學書籍之一! 本書是近代出版史上最早立下口碑與衝出銷量的自助書籍之一。 它於1936年首次出版,全球售出超過千萬冊。 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可能拙於與人交往的基本投巧;你的社交網絡可能很貧乏;或者你可能就是缺乏社交互動的一點魔法,不知如何引起別人對我們的興趣──但是,沒有人不需要朋友,也期待能影響他人。 卡內基看見了這項需求,也將在這本書滿足你的需求。像本書名的許諾一樣,他將毫不廢話地帶你一步一步進行。 本書的經典建議已經引導了數以百萬讀者在超過四分之三世紀中在他們的事業和個人生活中取得成功。現在,這本書再一次值得你全新/重新閱讀一遍,以應對複雜的當代社會,並教你如何以高明的手腕和圓滑的方式溝通,讓人們喜歡你,你也能得以更好傳達你的訊息,成為更有效的溝通者,提高你的人際能力! 不論你處在何種領域謀生、工作,或組織事務,人際問題可能永遠是你的最大問題,現代社會千千萬萬的成年人總是關心:如何理解並與人相處;如何讓人喜歡你;以及如何說服他人接受你的觀點。 就算在這個數位溝通工具人人必備,SNS社交媒體不斷推陳出新,滿足人群交流慾的時代雨,這本看來方法不新奇的素樸人際工具書,仍然不時出現在亞馬遜書店自助類書籍的前100本暢銷書單內──這是因為,本書就是要幫助每個讀者解決這個最大的問題:我們如何與工作及生活中的人相處得更好,並能影響他們。 典型的戴爾.卡內基著書之道在於,他自稱他寫的本書並不全是他的發明或論點,而是採集了許許多多使用了這些人際關係原則的實踐後證言所共同滋養出的書。 本書為實踐而寫就,建立讓人喜歡你的方法,讓你受歡迎,更易與他人合作: ★真正對他人感興趣。 ★保持微笑。 ★記住,一個人的名字對於他們來說是任何語言中最甜美和最重要的聲音。 ★成為一個好的聆聽者。鼓勵他人談論自己。 ★以對方想要的為出發點進行交談。 ★讓對方感到重要,並且真誠地做到。 ……更多來自不同領域、淺顯卻豐富的實踐細節與故事,將帶你快樂易懂地讀完這本書,並成功將人際心理原則應用在自我改善的策略中,大道至簡地處理好人際關係。卡內基用歷史人物、商界領袖和普通人的軼事來說明他的常識性觀點。但這些久經驗證的「常識」卻為日後許多的知名商業人士及普通中產人士認證為可行及速效的人際改善金律──只要你願意按本書建議去實踐! 卡內基是美國現代史上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是重塑個人的風潮與將心理學應用於「自癒」的經典作家,本書是他最知名的暢銷著作,同時也是全球卡內基教育系統課程諸多見證者的「第一部課本」。本版並時收錄了著名新聞工作者洛威爾.湯瑪斯於1936年版的推薦前言,這位卡內基的摯友及曾經的合作夥伴對其生平與事業的成功有平實深刻的見證。 卡內基總是一開始就對讀者強調,他的書要兌現於實踐,讀它是為了行動,可操作性的價値是他給讀者的許諾與祈求讀者親力自助的激勵。 我們現在就能再由本書一同與千萬卡內基支持者重讀他們的行動指南。也可能如許多卡內基批評者一樣不得不理解及同意它眞的對許多人有用。 就像一位卡內基教育機構的經理人曾在採訪時說的,「卡內基如此古老,幾乎就像是新的一樣。」 《【經典人際關係作家戴爾卡內基II】如何停止憂慮, 開創人生?》 百年來最有影響力的非文學作者之一! 近代出版史上兼得口碑與銷量的「自助之王」又一力作! 為一個被繁榮危機所困擾的時代人群提供了一部自我舒緩的心理治療手冊 ★最經久暢銷的人生導引之書 ★人際大師經典作品 ★以最普通易懂的語言講述許多見證者與課程學員在人生最低谷與最危急境地中的心態調適之道…… 我們都有深沉困惑之時,有的人能馬上理出解答,但有些人則耗盡全力,甚至身體出現病痛,還是無法放下煩惱,苦於人生的災禍與衝擊。 其實一切問題都有解,端看你的內心是否夠強大。 不用怕,卡內基知道不夠強大的你我需要一本強大的書為人生各種冒險犯難做好準備;他已經準備好用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案例、故事,教你正視憂慮,調整心態──一切只是一瞬間的想法而已。 究竟現代人要如何自己解憂,又該如何將其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本促使你行動起來的經典暢銷書,絕對值得你一生讀一次,由此無憂、應對無常。 先記住簡單的公式 做到以下三件事,或許可以先暫時停止你的憂慮: 1.先問自己最壞的狀況是什麼 2.如果必要,請準備接受它 3.然後冷靜地改善最糟糕的部分 為了寫作本書,調查了許多至今仍適用的心理學原則及「重度擔憂者故事」的作者卡內基指出:其實,身處在快速與不安時代的我們,「已經知道足夠多的事情來過上完美的生活。」 我們都讀過一些黃金法則和登山寶訓。我們的困擾不是無知,而是無為。 這本書的目的是重新闡述、擧例說明、精簡、通透,並致敬許多古老且基本的眞理──你拿起這本書並不只是為了閱讀它,而是在尋找行動方案。先不管明天有何難,讓我們就此書開始過好今天的人生吧。
★理解人類兒童期發展最重要的心智養成書, 孩子怎麼形塑「讀心」能力,建構生活中各種必要的技能? ★為什麼讀心是我們生命的核心? 因為我們都擅長解讀情緒,也會避開某些東西, 因為我們害怕某些事物會激怒別人。 但雖然我們和情緒朝夕相處, 但讀心的副作用與不精確也有我們未解之處…… 你知道嗎? 兒童期的心智發展對未來社交生活至為關鍵 古人說:「三歲定終身」,或許過於誇張,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從呱呱墜地的嬰兒時期到上學這段期間,的確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因為這是培養「讀心」能力最重要的時期。 無法讀心,如同生活在地球的火星人,無法理解人際互動和社會化的行為,說穿了,讀心就是一種心智發展的過程。 書中研究指出,上小學之前,心智理論發展健全的小孩不會遇上沒朋友的問題。在這個過渡期,他們不一定很受歡迎,但至少會交到一個好朋友。這段友誼就能減輕沒朋友造成的「低自尊、社交焦慮、憂鬱、寂寞和自殺念頭」。 換句話說,在這段時間心智理論若發展的好,即使未來在青少年階段遭遇社交問題,但他們能運用在兒童期就培養的社交能力,克服沒有朋友的困境,甚至是周遭人的辱罵與嘲笑。 心智理論連結過去和現在的自己, 決定我們過去、現在、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 本書呈現了人類如何一步步建立心智理論,學會讀心;心智理論是一系列的發展,有階段步驟,而且非常迷人。每個階段若沒有充分發展,對兒童以及最終長成的大人,都會有負面影響;影響層面包括能否展現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完整的生命故事、確實享受戲劇與電影,以及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理解了心智理論,我們就能更明白人性的本質、更了解兒童以及童年時的自己,也更能從他人身上交流學習,並且能將我們的人際關係處理得更好。 為什麼我們能察言觀色,解讀人心? 為什麼我們總是著迷於八卦? 為什麼推理故事最受歡迎? 為什麼我們會對著沒生命的布偶說話? 為什麼我們喜愛超級英雄? 我們怎麼辦到的? 為什麼我們會發展出這些能力?什麼時候學會的? 這些能力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行為以及和他人的互動?如果無法讀心,又會如何? 這一切,要歸因於人類獨一無二的特質:心智理論。 心智理論是我們用以思考群體生活、人際互動的能力, 更是人類智力得以進化發展的關鍵基礎。 本書將一一解答這一連串的問題。 書評推薦 「……一份有關發展心理學中最富饒和持久的研究計劃的易讀之作。」──哈佛大學教育學講座教授 保羅.哈利斯(Paul L.Harris) 「亨利.韋爾曼是兒童「心智理論」的全球權威學人,……這個主題對於家長和老師以及發展/臨床心理學、神經科學等領域都愈來愈重要。這本全面、清晰,非常易讀和易懂的書為這個領域提供了最佳的介紹。此外,本書還包含了從機器人到宗教前沿研究中那些令人著迷與興奮的新思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心理學教授暨哲學副教授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如何讓大腦學會一件事 —史丹佛大學「非正規與正規學習中心」精選研究通俗呈現— 科學實證,一本最威的學習工具書 ★一門吸引無數老師、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律師、物理治療師、工程師、商人以及學習科技開發者的「學習核心機制」課程 ★九大學習關鍵影響面,因應不同情境有效促進學習效能 ★圖文相輔解說,26種使「教與學」更適配的啟發機制 ★從「類比思維」、「刻意練習」、「視覺化策略」,嚴選提煉學童父母、教育者、自學者都好用的學習理解過程劇本 近年出現大量針對人類如何學習的研究,揭示了多種教學與學習的有效方法,本書的出現正是為了向讀者推薦這門新興的學習科學,期望教學者能將許多關於教學的科學研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有志投身教育界,或是已經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相信能從此書獲益良多。此外,本書也適合家長、導師、課程設計者、心理學學生,以及渴望提升學習能力的讀者。 本書的內容取材自史丹佛大學一門廣受歡迎的學習課程,採用了嶄新的寫作模式介紹學習理論,既可作為教材,亦適合大眾閱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活例子、實證研究,加上文字之間透露的幽默感,深入淺出地介紹了26種學習策略。 每章都從理論簡介、運作模式、具體應用、潛在風險的角度切入,詳細分析每個學習策略,希望能讓教育者把策略實踐在教學中。 本書主題涵蓋多個領域,除了包括廣為人知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還有一些少為人知,但與教學實務密切的學習主題,如激發理論。結合各章的理論與策略,就能創造許多新穎而有效的學習方法。 各界好評 「每個老師和學生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這群作者是學習領域內的首屈一指的學者,成功把大量有關學習的研究濃縮成生動易懂、而且實用的文字。」──200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2004年卡內基美隆大學年度教授、史丹佛大學物理系及教育系教授 卡爾.威曼 「丹尼爾.施瓦茨等人寫成了一本易懂好用的學習理論書籍,但同時沒有過度簡化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種種精妙之處。我尤其欣賞此書例子豐富、談及誤用風險的特色,此書指出沒有任何一種策略能適用於所有情境的事實,這個洞見也讓我十分敬佩。此書相當成功地向有志學習的讀者介紹了精彩實用的學習方法。」──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心理系教授 大衛.丹尼爾
華人諮商與教練界首部完整呈現「對話逐字稿解析」的九大代表性案例與解析! 30餘年專業「助人者」的最終極晤談現場實錄分析寶典, 一次看見教練(Coaching)、諮商(Counseling)與治療(Psychotherapy)的歷程與策略! 早在1940~1942年,諮商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即已完成百卷錄影帶和逐字稿,進行實務應用、分析研究、和培訓督導,首創「逐字稿解析」之先驅。本書即是從助人者的角度,將理論觀念轉化為實務能力,透過「精微技術」(micro skills)有效地幫助當事人。 本書作者是諮商博士,由符號學的觀點學習和體悟,加上近十年來,積累了大量地使用逐字稿來做培訓和督導,因此發展出一套批閱逐字稿的解析方法,從中體會到精微技術的精神與妙用。 透過逐字稿的督導,幫助包括心理諮商者及企業/生涯教練的學習者了解他們的當事人是如何表達心裡的想法或感受?如何用字遣詞?聲音語調的抑揚頓挫意味著什麼?當下語氣的背後有哪些深藏的意義?不僅僅是了解當事人透露出來的訊息,也能反映助人者的語言表達習慣,看見理論觀點與個人風格,可以仔細逐一地檢視與學習。 如果仔細閱讀逐字稿,彷彿能在話語的流動細微處,嗅到並感受到「人與人」(person to person)對話的內涵與生命故事的精神。能清楚看見語言的枝微末節,助人者及當事人的思路及脈絡,引導的方式及技術的運用。 字裡行間拆解助人技巧的精微技術,企業教練、心理師、社工師、運動心理諮詢師、身心科醫師、教牧諮商人員、輔導員、教誨師、法院觀護人,所有「專業助人者」的必備經典: 「我的工作有幾種稱謂,較常聽聞的是『大學教授』、『諮商心理師』或『企業教練』;職稱雖有不同,相同的是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從『與人對話』中展開。 ──我更喜歡我的角色叫做『助人者』,每當我來到一場晤談的情境,會引領當事人面對與跨越問題。有時學員們很訝異,我如何能聽懂當事人內在深層的聲音,有時又吃驚為何在短時間的晤談能有效解決問題,有時又讚嘆何以能說出感動又激勵當事人的話,或看見當事人在眼淚中欣喜收場。」 這本書不是那類宣稱可直接複製的神奇心理對話套路,不論你是否具有諮商專業,作者將藉由九場晤談的完整歷程與解析,帶領讀者理解如何「聽懂就會說合宜的話」。 在實務經驗中,本書是華人心理諮商界首部以逐字稿呈現,經過當事人以化名同意出版的對話過程,其間並有理論及供學習者看出:「當時我怎麼會這樣說?」、「如果我換成另一種說法,會不會更好呢?」、「我怎麼好像沒有聽懂對方說話的意涵?」、「好像還是急著要給對方建議!」等。 本書中的晤談現場,台前的主角是當事人,旁觀的其他成員也都一一參與其中。主角的故事或議題被梳理的過程,經常在現場是鴉雀無聲屏息以待的,旁觀者更是聚精會神地陪伴,同時連結與觸動自身的經驗,而產生各自不同的體驗。由外在事件進入內在世界,勇敢的去碰觸、探索複雜或隱晦的情感,有時候不僅台前的主角流淚,作者和旁觀者也默默地流下自己的眼淚,只是可能有不同的故事在各自的心裡上演,內心的療癒也在其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著。 本書雖是一部專業書籍,當閱讀本書時,如果能在字裡行間,透視對話與故事背後的涵義,感受到「人的味道」與「人的溫度」,必然能聞到馨香之氣領略助人的核心精神。
★上市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NO.1! ★長踞美國亞馬遜書店暢銷榜,超過4000位讀者熱烈討論! ★美國最大書評網Goodreads Choice Awards 2012年度票選最佳幽默類作品NO.1! 百萬美國讀者笑破肚皮── 史上最ㄎㄧㄤ回憶錄、非典型勵志書 獻給所有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 我是珍妮‧勞森。 我曾經以為我的人生壞掉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人生版本,我的理想人生關鍵字應該是── #住在大城市#爸媽很酷#校園風雲人物#嫁給伯爵#成為芭蕾舞者 但真實的情況是── #很有事的老爸#A片評論員#人資部陰莖危機處理專員#廣泛性焦慮症#被害妄想症#動物標本狂#喪屍迷 噢,除了這些,還有: ● 別人老爸給女兒的五歲生日禮物可能是芭比娃娃或小馬,我則收到一缸子的浣熊寶寶。 ● 養過一隻叫黛福朵的鴨子,結果被遊民吃掉了。 ● 曾是一大群男生注目的焦點,如果當時我的手臂沒有卡在母牛的陰道裡,那絕對是我高中生涯的巔峰。 ● 被火雞跟蹤上學,還導致「1983年火雞校園噴屎事件」。 ● 第一次帶男友回家見爸媽,結果我爸丟了隻山貓到他身上。 ● 為了治療關節炎,身上插了86根針。 我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荒謬與各種讓我想咬舌自盡的尷尬時刻。 但回過頭來看,那些糟糕、丟臉的部分,那些我想假裝從未發生的事,還有讓我變得詭異和不同的事,卻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我最珍惜的時刻。 我將人生中最棒的故事寫下來,包括我在德州小鎮的奇異童年與古怪的爸媽、求學時期的邊緣人生活與各種尷尬、與我老公近乎脫序的互動,用來讚揚奇怪的事,感謝那些光怪陸離的種種。因為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痛苦、想假裝沒發生過的時刻,卻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養分與祝福。因為最終能定義你這個人的並非那些不完美,而是你如何回應它,且終將因能擁抱生活中的各種荒謬而快樂著。
★亞馬遜書店同類型書籍長銷NO.1 ★世界頂尖記憶專家都在用的技巧與策略,改變你的記憶習慣,有效管理思維! ◎記憶=處理資訊的能力,是學習、決策與創造的關鍵! 還把記憶當成死記硬背、硬把資訊塞到大腦? 記憶力其實只是一個習慣的養成, 建立一套快速處理、儲存資訊,且能隨時提用的能力, 它將決定你學習、決策與創造的品質! 你是否需要記住大量資訊?是不是有時候記不起重要事項? 是否浪費了許多時間,反覆學習明明已經學過的內容? 記憶力會影響我們決策的品質,改善記憶就可以改善一切。 你可以更輕易快捷地從大腦提取資訊,更擅於聯想和連結事物,從而能夠創造更多機會, 你的大腦儲存越多的事實和記憶,你就越能夠做出獨特的組合和連結。 ◎國際特級記憶大師25年實戰經驗大公開! 掌握「SEE原則」,將資訊轉換成生動圖像,再複雜的內容都記得住! 8歲時被判定有閱讀障礙、高中差點畢不了業的凱文‧賀斯里, 靠「記憶術」克服障礙,更成為多項記憶錦標賽的獲獎者與記錄保持人, 25年來全心投入大腦與記憶潛能的研究, 以自身經驗整理出一套有效儲存資訊、且能隨時提用的能力, 用簡單明瞭、容易操作的方式,教你如何把無趣的資訊變得生動且有系統, 訓練記憶力、提高心智能力,讓大腦時刻處於高效能狀態。 快速掌握訊息,大量記憶內容,提高工作效率! 本書分成3部,涵蓋4個改善記憶的關鍵:專注力、創造力、連結力,以及把方法變成習慣,激發無限記憶潛能: STEP1 擴充記憶的第一步:丟掉所有藉口,提高專注力 學習處於平靜,平靜才能專注,專注才能記憶。 STEP2 運用「SEE原則」進行想像,將龐大的資訊圖像化 若將資訊轉換成刺激、生動的圖像,就越容易理解與記憶。SEE原則可以幫你達到這點: 感官(Senses):善用感官刺激,將圖像變得具體生動。 誇張(Exaggeration):將圖像誇張化,更容易記憶。 賦予能量(Energize):為圖像注入力量,增添色彩與動感,幫你牢牢記住。 本書將介紹車輛記憶法、身體記憶法、掛勾記憶法、旅程記憶法、名字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6個以「SEE原則」為基礎,將無趣的資訊轉化成活潑圖像的記憶系統,以及如何將你的長期記憶(已經知道的事情,永遠不會忘記的內容)和短期記憶(想要記住的資訊)相連結,無限擴充儲存記憶的空間。 STEP3 反覆練習,把方法變成習慣 記憶力跟肌肉一樣,多用才會發展,不用就會衰退。本書將告訴你複習記憶法的關鍵技巧。 無論你要學習什麼學科或技能,這本記憶力終極教學手冊所介紹的記憶法都派得上用場,加速記憶資訊,讓你在職場及生命中的各個層面都有新的突破。
如果你的未來不想照別人給的「設計」, 那就趕快學會怎麼設計自己! 一個從最少資源開始的「設計思考教育者」, 一個從「我想做」到「我該如何做?」的解放教育故事。 他辭去正職,做一份「引導人創新」的工作。 他的夢想,是協助年輕人不只幻想,而是開始構築夢想。 這本書將告訴你:我們如何釐清「自己想要的」?我們可以用設計師一樣的思考方式進行,只不過,工作對象正是你自己! 25歲時,本書作者林志育創立了「創致工作室」,以內容媒體及實驗課程在許多校園推廣「以設計思考解決公眾問題、提出創意解決方案」的另類教育課。 本書是他創業至今的心路歷程與反思,同時並在書中一步步講解「設計思考」中問題解決與創意發韌的基礎知識;在他與創業夥伴和許多課程學生的對話過程中,也進一步發現了台灣創意環境的不友善與各種盲點。 在這幾年的實作過程中,林志育和團隊也發現:創意教育其實與設計思考的核心息息相關,因此創致的課程不同於一般體制內課程單向傳輸知識的概念,而是大量使用體驗教育(PA, Project Adventure)、專案導向學習(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等概念進行設計。同時也透過「設計思考」作為設計課程的思考邏輯。 在創致的課程中,會以創意遊戲及各種互動性群體活動,讓參與者從「自己現在是什麼」的認知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對話與創新思考。 設計思考的內容包含了「同理使用者、定義問題、想像、原型、測試」。本書除了創致創辦人林志育的故事之外,也特別介紹了這些概念,讓讀者了解我們思考人生前景的創意答案,往往可以借助這幾個核心步驟,引導出「想要什麼樣的自己、又該如何進行」的藍圖。 除了這些幕後的設計外,作者也提供這幾年間的個人校園與社區內的施作體驗,提出更多卡住我們「設計自己」的疑難排除想法;究竟我們可以如何擺脫人生既有立場與限制,開啟自己的一場「英雄旅程」,這本書與創致工作室的故事,將提供意圖改變人生框架的你更多線索與力量。 【隨書附創意桌遊《人生設計局》】 遊戲人數:2-4人 適合年齡:12歲以上 遊戲時間:約30分 遊戲設計:林志育 設計/林煜庭 協力設計 遊戲簡介:傳說在遠古的時代,每個人想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然而,當人口越來越多,紛爭和殘殺便越來越多。管理人類的天庭看不下去,便決定成立「人生設計局」,讓大多數人類照著既定的劇本走,以減低管理的負擔。這時,有一些人類慢慢察覺到設計局的存在,於是呼朋引伴、希望實現自己內心的渴望、對抗設計局的規劃。設計局長看在眼裡當然無法忍受,便決定要出手阻撓他們,這埸設計局長和人類之間的戰爭,就此開打……。 遊戲配件:「遊戲底板」1張、「目標板」1張、「原料庫板」1個、原料卡40張、目標卡12張、人類卡3張、局長卡2張、回合小人1個、1份遊戲說明。
「一本屬於我們時代的書」 ─英倫才子.「人生學校」創辦人艾倫.狄波頓/專文結語 為什麼到過火山地後的尼采曾說:「想要透過生存獲得最豐碩的成果、最滿足的享受,其中的秘密就在於冒險的生活!」 「那樣安全嗎?」總讓我們思量不前,但非凡人生其實來自「洞悉風險」的行動智慧,聽聽火山口地質學家到飛航管制員每天如何在風險中討生活! 本書是「安聯環球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與「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由著名的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創立)共同合作的專案作品。一家對「風險」極度敏感的投資機構與對人生教育深刻體驗的組織,企圖以這場行動探索一個大眾不愛談論,卻決定人類進步的重要問題:風險的意義與角色是什麼?我們總是趨避它,又能從中學習許多,我們該如何面對它? 人生學校邀請著名的紀錄片工作者波莉.莫蘭擔任本書專案的「駐點作家」──但實際上卻與字面的「駐點」有所不同。她並不是居住在某個特定的地點,而是經人生學校要求,生活於一種特定的概念中:她得在一個無從避免風險的世界裡,探索人們可能如何學會明智的擁抱風險、洞悉風險。而本書就是她的探訪結果。 每每論及「風險」,我們第一個想法很可能都是負面的。但,我們可不可能活在一個毫無風險的世界中呢?還有,活在一個極度安全的世界,究竟是不是件好事呢? 從本書九個故事裡的真實人物,我們得以探索那些「日日皆與風險共事、共處」的人是如何生活的。波莉‧莫蘭將引領讀者體驗這九個精彩豐富的人生故事背後有什麼奧妙,並帶著我們踏上風險世界的旅程。 這本書將去會一會住在維蘇威火山坡上的家族;面對著職業生涯隨時可能因為一次受傷而中斷、因此生理、心理都承受極大壓力的國立巴黎歌劇團芭蕾舞伶;還有在建物坍塌的第一時間就趕赴現場的紐約市建築鑑識工程師;還有一群日日看照孩子時,都在「風險與體驗」間取得平衡的父母與遊戲場工作人員。 這些故事針對「風險為何」及「如何與其共處」的基本問題提出論述,並由哲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的概念交織而成,顯現出在豐富完整且值得一活的人生中,學習洞悉風險是多麼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本書的九個主角對於風險各有不同看法與奇異的經歷,但他們也都提出如何「應對風險」的心態、以及各自適應「人生必備風險」的智慧;倫敦Soho餐廳負責人浜哲郎說,「在日本,人們通常是以自己擁有的資產來為公司擔保,所以要是你生意失敗,你也就什麼都沒了。還有,日本人很容易覺得自己一旦生意失敗,就是個輸家,整個人生就完了……。」 至於另一位勇於挑戰潛能極限,視覺感官事實上只能分辨色塊的2014年冬季殘障奧運(帕奧)高山滑雪金牌凱莉‧加勒格(Kelly Gallagher)則輕描淡寫地說,面對失敗的恐懼:「少點思考、多點體驗」是她得以持有「我就是應該得金牌」的必勝心態──本書採訪了凱莉和她在比賽時依規定可以陪伴她的「視覺引導師」,一同說出他們共同挑戰高風險的心態。 無論如何,誠如艾倫.狄波頓在九個故事後所說的結語,這本書提醒了我們現代對於個人安全的過度強化,可能使我們失去了部分的本能: 「事實上,我們全都過著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的人生,……一如偶遇本書先前所描述那些洞悉風險的人們,我們感受到危難,還有在面對危機時,我們不可思議顯得足智多謀,這些都是身為人類所固有的一部份。這是我們的自然狀態。人們已經透過各種方式,瞭解到他們不是要掌控風險,而是要與風險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