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千萬男女熱切搶讀的書!男人,奪回你的掌控權!女人,享受你的親密感!男女大不同,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議題了。值得討論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應付那些區別。本書旨在幫助人明瞭這些分歧,並且提供解答,以縮小性別所帶來的差距。難能可貴的是,心理學博士柯大偉的幽默描述方式,不僅讓原就關心兩性議題的人得到抒解,即令有些已認為事不關己的人士,也會讀來覺得有趣,而找回他的春天。
★ 四十多年來,這本婚前指南美國銷量超過二十萬冊,幫助了無數夫妻!您已經找到另一半了嗎?您很肯定他就是您的終身伴侶嗎?這樣的問題常常造成雙方的疑惑,要如何來確定?本書可以幫助您更確認這點,本書專為幫助交往多年時,已論婚嫁的男女設計。同時此也適合牧師和輔導者作為婚前輔導協談之用。
★ 美國銷量超過60萬冊!對於那些想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愛妻子、鞏固婚姻的丈夫來說,這是一本完美的指南!要男人承認他在婚姻中還有許多要學的,恐怕比要他登天還難。本書對於那些平日魯鈍、不知如何與妻子溫柔相待的丈夫,無疑是當頭棒喝。身為丈夫的您,想要擁有美滿的婚姻嗎?先學會「如何抓住您妻子的心」!
幫助你平安度過死亡、離婚、失業等風暴,克服心靈沮喪危機!選讀這本書,就像選擇一條「發現之路」,它將引領你穿過所處的悲傷曠野,進入一段內心之旅。對某些人而言,「發現」只是一條帶領他們走出叢林的路徑;但有些人會在旅程中發現深層的意義,並看到一些他們從未看過的事情;還有些人會堅強地走完這段路程,你也可以,只要你有勇氣出發。你手上的這本書,是教導、安慰並指引你走出悲傷的指南。真誠推薦:「這是一本有效幫助人們走出悲傷的療癒指南,並可與他人分享其中的內容,或檢視自己有否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能從中學習到功課。雖然我從事了多年的精神醫療工作,但是在經歷悲傷的過程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地走了不少無謂的冤枉路,因此我很願意推薦這本書給大家,深信您一定也可以像我一樣,從中獲益匪淺。」——陸汝斌,成大醫院精神部主任、成大醫學院行為醫學所所長兼專任教授「當我閱讀本書時,很自然地會把其中一些要點,用來回顧我自己在喪偶和喪親的經歷中,並和走過的旅程作比對,我發覺自己走過悲傷的路徑,的確有很多和本書相似之處。這是作者累積十四年的危機處理、悲傷處理,和災後創傷症候群的處置經驗。作者在這方面的服事、訓練和教導,使本書成為一本實用而活潑的悲傷輔導助人手冊。」——張宰金,中華福音神學院諮商中心主任、專任教授
本套書具體而微的從一個人幼時在肉身、靈裡受到重創之後所呈現出的症狀作深入說明,提供協談及靈裡的釋放之道。每人都有隱藏的痛苦,神能幫助您辨識您自己或別人靈的受損狀況,並一步步指示您如何在生活中接受祂完全的釋放與醫治。《靈的禁錮與釋放(下)》所談的是關於侵犯、傷害我們靈的事。
許多人在婚姻中經歷了挫折、失望與傷害。要如何溝通,才能讓另一半了解我的心?要如何去愛,才能維繫彼此之間親密的關係?婚姻,真的可以幸福嗎?在婚前,你懷著憧憬與夢想,渴望建立幸福的婚姻。但一踏入婚姻,才發現許多現實的難題。一個人從熱戀、結婚,到對婚姻的失望、放棄,絕非短時間形成的。這中間有許多因素是因為個性的差異產生衝突和挫折。你需要一位輔導、一位師長或一本好書來幫助你走出重圍,往更幸福的婚姻邁進!本書集合高偉雄醫師多年寶貴的輔導經驗及臨床所得。有了這樣的一本書,可幫助你隨時在婚姻生活中,找出衝突的原因、有效溝通的模式,使你持續往幸福的婚姻邁進!
憂傷,不再是孤獨的旅程在生命的低谷,誰能真正理解你內心的痛?當失去、創傷、悲傷如巨浪襲來,你是否感到無助與迷惘?《憂傷何懼?哀傷輔導的理論與實踐》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盞明燈,照亮你穿越黑暗的心靈之路。本書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的專業指南,帶領讀者深入理解哀傷的本質,從信仰角度探討哀傷輔導的神學基礎,並結合臨床經驗,提供具體可行的陪伴策略。書中收錄七大主題,從失落與哀傷的情緒歷程,到憂鬱、自殺、創傷等延伸議題,幫助讀者全面掌握哀傷輔導的核心要領。更透過聖經人物的生命故事,如夏甲的孤單、米甲的苦澀、大衛的失落、彼得的懊悔,讓古人的哀傷經歷成為我們的鏡子,看見痛苦中的盼望之光。此外,書中更以**真實個案「田嬌的生命故事」**為例,剖析從失落、崩潰到重建的心路歷程,讓輔導者學會如何用愛與理解,陪伴哀傷者一步步走出困境。這不僅是一本哀傷輔導專書,更是教會與信徒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從關懷同工、牧者到一般信徒,無論你是否具備專業背景,都能從本書找到合適的輔導技巧與靈性視角,成為傷痛中的同行者,帶來安慰與醫治的力量。生命有苦難,但哀傷無須孤單面對。《憂傷何懼?》邀請你一起學習愛的陪伴,讓每段傷痛都成為恩典的記號。書中獨特亮點:• 系統性解析哀傷的心理機制• 聖經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的完美融合• 深入剖析憂鬱、創傷等敏感議題• 真實感人的個案故事• 專業及充滿同理心的輔導指南
「謹以本書向全世界每一位老人誠心致敬,並獻給即將邁入老年者,以及關懷、協助老人的照顧者,您是上帝所寶貴和珍愛的人,深願您有生之年皆成為蒙神賜福的黃金歲月,從而安享天年。」——張宰金 人口老化的深遠、普遍和持久的影響,向全世界所有社會皆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也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面對這項重要的社會議題,教會應有怎樣的省思與評估?神學院為配合訓練合乎時代的工人,又應有怎樣的回應?這些都是需要更多有志之士,一起來思想和研討的。為了教會老年事工的需要,為了越來越多老人生活品質的提高,也為了提供許多老人照顧者能更有效關懷和協助老人之道,並幫助許多即將進入老年的人群有更好的預備,筆者利用2008年7月至12月這半年安息進修年,專心寫了這本書。全書共有二十章,每章主題均可各自獨立,也可連結成為一道彩虹,涵蓋老年生活常會遇到的各個主題,和考慮的重點。二十年來,西方學術界對老人學的研究資料,巨量增長,看出歐美社會實在比華人世界,更看重老人的需要,也更有遠見看出老年人口結構之變遷,而預先準備面對挑戰。 全書每一章的結構都包括本課目標、生命故事、自由表達、核心概念、聖經學習、分享討論、關懷代禱。可當教科書、參考書、老人讀書會或老人團契聚會材料。老人最需要和同儕有溝通、來往和支持。因此,書中設計的題目,就是很好的工具,促進老人之間的分享與表達。核心概念是一些老人學研究的相關資訊,聖經學習是從聖經的教訓來看相關的主題。期盼所有讀者,不論是否為基督徒,都能按各個人不同的需要,汲取資訊,獲得幫助,也都能在閱讀本書,思考其內容時,產生對神話語的渴慕之心。更期盼未信耶穌的人,閱讀之後,能接受基督耶穌的福音,而獲得永生的盼望。使自己的人生,在走到終站之前,能達致圓滿,得到智慧,成長成熟。葛理翰牧師(Rev. Billy Graham)在八十七歲被記者採訪其老年生活時,曾說過一句話:「我一生被教導如何死,卻未被教導如何老。」我期盼所有願意活到老、學到老的人士,都能一起來,學習如何老,使大家都能真正安享天年。 本書特色: ● 本書是專為銀髮族長者編寫的指引手冊,可當教科書、參考書、銀髮讀書會或長青團契聚會材料。 ● 全書共二十章,每一章都包括七個單元,分別是: ◎ 本課目標:循序導引認識年長生活的核心價值。 ◎ 生命故事:真實案例改寫,切入、貼近年長者的生活點滴。 ◎ 自由表達:靈活設計的題目,促進年長者間的分享與表達。 ◎ 核心概念:透過老人學研究的相關資訊,吸收新資訊。 ◎ 聖經學習:研讀與主題相關的經文,品味雋永真智慧。 ◎ 分享討論:回應主題,經由討論加深印象。
★ 繼暢銷書《我為什麼是我?》、《婚姻,可以很幸福》後,專業心理輔導師——高偉雄又一力作! 在多元多變的社會裡,因每個人的性格迥異,人和人之間在相處上難免起衝突,有衝突未必不好,有時也可能是陶塑一個人性格很大的轉捩點。 但要如何建設性的處理怒氣?解決衝突?如何在人際間設立界限?如何面對隱形殺手憂鬱症?如何建立自我形象?如何在快樂中找不到傷痕?如何有健康的情緒智商帶來成功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學習的課題。 本書從華人熟悉的傳統、文化、宗教等背景中,探討人性的本質,進而達到一個與神、與人、與自己、與別人的和好關係,享受全人發展的最佳狀態,你想要有全新的改變嗎?現在就請立即展讀,它將開啟你全新的生活!
★ 暢銷心靈作家——施以諾博士2018最新力作! 說話,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理所當然的自然而然。 說話需要努力學習,和人需要努力熟息的所有生活技能是一樣的。 未經斟酌的話語,和未經考慮的行動一樣魯莽有害。 失能的話語,也總是形成溝通隔閡和交際障礙、進而造成人際失能。 話語如水,如何載舟而不覆舟地駕馭您的話語? 施以諾博士以精神科職能治療的專業,循聖經中的原則為本, 於本書羅列45種常見人際溝通症頭,煮字為藥開立心靈處方, 幫助您窺見自身人際溝通問題癥結點、遵循醫囑重整語言能力、終結言語失能造成的人際失能。 讓您無論私領域、公場合,說話都如有神助,柔和人心也調合關係,活出「語」神同行的美好見證。 好評推薦 「裡頭有許多對我們身為媒體人的提醒!以諾從聖經出發,讓我們明白許多信心偉人是如何智慧的說話、智慧的面對衝突、智慧的面對冤屈誤解。希望各位讀者藉由以諾博士的著作,領悟幸福的說話祕訣!」——李晶玉/知名節目主持人 「每個主觀意見一旦表述出來,就可能帶來蝴蝶效應般的傷害,讓我們更要學習謹慎表態。很高興看到這次以諾兄的新書,就以『說話』為主題,讓我們都懂得『用愛心說誠實話』,說得適切、安慰人、幫助人!」——夏嘉璐/知名節目主持人 「有愛,再不會說話,終究能感受真心;沒有愛,再會說,也是空話! 以諾傳遞的是:內心深處,從『愛』發出的真誠和智慧!」——寇紹恩/台北基督之家主任牧師 「以諾的獨到見解除了從聖經領受,也來自他身為大學系主任、精神科職能治療領域主任級治療師的專業角度。說話並非與生俱來的本能,這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須要學習精進,我誠摯推薦這本實用的好書。」——曾國生/好消息電視台執行長 「這本《說話有夠神》不僅適合一般普羅大眾及職場人士,我們學術界及政界都可以從中獲益,成為日常的警惕與激勵。」——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聖經中的家庭啟示錄! 家庭可以是轉化社會的力量,也可以是動搖國本的元兇。聖經中有許多家庭故事,好像是一部部的寫實片,記錄了許多家庭的疑難雜症。故事的結局有的化險為夷,有的卻失足遺恨。 且看眼光獨到的劉幸枝牧師如何為我們揭開聖經中的家庭啟示錄: *亞伯拉罕、大衛、撒母耳、基甸等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對國家民族有許多豐功偉業,但他們的家庭經營得如何? *暗蘭、哈娜、喇合、亞比拿達、俄別以東、拿俄米等地位低微的小人物,他們的家族後來卻奇妙地在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有些虔誠的人,如祭司以利,他們如何因疏於教導子女而使家族崩裂? *有些尊貴的人,如約沙法、亞哈斯、希律家族,他們如何因任意妄為而導致禍延子孫? *有些充滿信心的人,如撒迦利亞、西庇太、瑪麗亞、亞居拉和百基拉一家,他們如何一門忠勇,全家事奉?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物,內容引人入勝,寓意豐富,但本書是第一本這樣的嘗試。身為《基督教論壇報》靈修版專欄作者、《海外宣教雜誌》聖經專欄作者的劉幸枝牧師,學養豐富、文筆生動,細心查考聖經,將散見各書卷的記載串連起來,呈現三十個獨特多元的聖經中的家庭故事,提供反省與啟發,是小組查經、團契聚會或家庭小組最好的共讀教材。
「我們愛過嗎?」為什麼坐在身旁那個曾經愛得死心塌地的人,今日竟然如同陌生人!這是怎麼回事? 上述的事實是許多人的切身經歷,可不是為了要故意嚇那些準備要踏上紅毯的男男女女,而是提醒在準備進入婚姻之前,要先知道幾個問題的答案: ● 這是我要終身廝守的另一半嗎? ● 我真的認識對方,了解他是最適合我的伴侶嗎? 這是一本能幫助你確認不是與一個「陌生人」結婚的書籍,書中鉅細靡遺地擬出101個在決定要結婚之前,一些你需要審慎考量的重要問題,而且現在就應該立刻有答案,千萬別一拖再拖,誤了一生的幸福。 名人推薦 「每一個題目都可以做深入淺出的討論,從婚前聊到婚後──直到白頭偕老,還可以傳給子子孫孫!相信它必能穩穩地鞏固你們的婚姻,讓你們的婚姻久久長長!」——國際多加協會創辦人 吳維傑 「請仔細閱讀這本書,真誠的檢視並回答書中提出的各項問題,一旦經過精確的評估,得到正面而積極的回應,那就再次打開心扉,不要心懷二意的放膽去愛吧!」——資深藝人 劉玉璞
領圈外的羊也需要主的聲音!根據美國蓋洛普2020年的調查數據顯示, Z世代(1997年至2002年出生)成年人中每六名就有一名自認為是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是歷史上這個族群裡最高的一代;並且這種趨勢可能會繼續增長。而這比例在X世代只有3.8%。此時教會若不及時起來關注性別議題,就會太遲了!向LGBT族群伸出橄欖枝,傳揚全備的福音,正是教會與基督徒深切的課題。本書有第一手的調查與訪談資料,亦有培訓手冊,為認識、關懷LGBT及其家屬等的入門書。「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 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翰福音十章16節)
「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賦予給他們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國獨立宣言將幸福的追求與生命、自由並列,造物主所賦予的權利,任何人都不應將之剝奪。然而在生命、自由無虞的地方,人被剝奪的常是另一項由造物主賦予人皆生而平等的權利──時間。訊息爆炸的生活日常,屬於自己的時間相對剝奪,總是想再接收點資訊,點評些動態,忘記上一次自我對話,充滿快樂與信心交織的早晨是在何時?《幸,好》是與另一本《有。福》相呼應的書,簡單的故事,看見生活的美好。 「幸好」不再只是個僥倖詞,快樂或不安時,接納自己、站穩腳步,記得我們與困難之間還有上帝。繁雜的生活中,我們也能擁有簡單的幸福!希望陪伴每個渴望幸福的人,互相鼓勵,一同追求「好有幸福」的生活。書名的標點為使用的動機和目的留下想像的空間,也謝謝每一位買下此書的人,讓我們感到幸福。
「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賦予給他們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國獨立宣言將幸福的追求與生命、自由並列,造物主所賦予的權利,任何人都不應將之剝奪。然而在生命、自由無虞的地方,人被剝奪的常是另一項由造物主賦予人皆生而平等的權利──時間。更何況用等長的時間追求幸福,會導出不同程度的幸福,因為人有自主意識去選擇,於是你在24小時內創造的幸福,不會與他者的相同;有人選擇以個人的滿足為目的。有人選擇以他人的益處為目的。兩種幸福可以並存。就像,火車站站長不管對工作環境是否喜愛,還是為了乘客的安全而謹慎地值勤,當中他仍享有經濟安穩、社會地位等個人的滿足。《有。福》是與另一本《幸,好》相呼應的書,懷著為他人謀福的動機,透過追求自我成長的方式,希望陪伴每個渴望幸福的人,互相鼓勵,一同追求「好有幸福」的生活。書名的標點為使用的動機和目的留下想像的空間,也謝謝每一位買下此書的人,讓我們感到幸福。
本書為我們的生活理出九道的日常練習,包括對財務、家庭、關係、時間、身體、言語、心思與傳承等生活各層面的管理。從外而內,由近至遠,透過每日紀律的操練,雖然不容易,但若持之以恆,您會發現:生活開始變得井井有條,心靈的自由喜樂大過周遭的匆忙紊亂。您也將真實經歷,管理所帶來的美好人生。全書以「理財、理家、理關係、理情緒、理時間、理身體、理言語、理心思、理傳承」等九個項目,作為個人生活治理的杼軸,幫助我們依循聖經教導,梳理收攏複雜紊亂、散漫無緒、不長不短的人生;而透過紀律的日常練習,我們能為人生理出方向,清楚定位,並以成熟的價值觀與態度,面對變動,智慧抉擇。作者鉤玄提要,且涉筆成趣,提供四、五年級生的生活經驗、智慧與價值觀,給年輕讀者一個極具養分的生活範例。同時,與年輕世代不同的「世代差異」,讓讀者可從這些差異間,理出適合現在最美好的生活態度和文化習慣。本書涵蓋身心靈等各層面的經驗分享,這些信息非常寶貴,不僅提供讀者生活管理的參考,亦引導讀者親身實踐練習,同享美好人生的佳果美實。
一個典型台商的非典型故事,這本旅行日誌娓娓敘述一個中年男子迫於生計浪跡天涯直到兩鬢白髮回家;足跡跨過中國與巴西兩大陸,敘事時間軸穿越兒女的童年與青春歲月。「顛沛流離」之餘,他以曾經擔任記者的敏銳,戲而不謔地記錄迥異於台灣的異鄉文化。 老婆不在身邊是引子,那些年才是主題。 其實,那些年,家人都沒缺席,一直是我賴以為生的「工具」,沒有伊的縱容,不會有這本書的誕生。 二零零七年十月,銜命外派,小主管,自不量力的扛起公司殷殷厚望,遠走他鄉;從中國瀋陽、煙台,再到蘇州;爾後,遠渡重洋到巴西,再轉戰雲南,將近十年間,飛越地北天南,豐富了我的視野,也嘗盡鄉愁滋味。那些年,回不去,也不再有機會。 彷彿薛西弗斯式的推石懲罰,才剛熟悉一個城市,又調到另一個城市,試煉的過程,周而復始,遙遙無歸期;隻身在外,最難是如何跟孤獨相處。幸而我有相機和文字,不急不徐,一字一句,一點一滴,釀酒一般的把心情裝瓶,取代家書,娛人也自娛。 再讀自己的文章,當年四處為家,或日夜顛倒、或冰天雪地、或舉目無親,或滿腹牢騷、或滿腔熱血,一一浮現眼簾,字裡行間免不了帶點愁滋味;更多的是旅行時的意外驚喜和獨處時的生活體會,現實生活和長相廝守始終是兩條平行線,我與家人在外派與思念間拔河,妻兒在這頭,我在另一頭,伊盼不到歸期,我作不出承諾,所謂「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說的就是這況味吧。 「三十功名」已經化作塵與土,那就把曾經的「八千里路雲和月」一一記錄。於是,遞上這本書,跟你分享「那些年」,遠在異國,我的想念、我的收獲和不足為外人道的,空悲切。
本書以第二個童年喻意老年,在身體漸漸不再能自主、彷如孩童愈來愈需要倚靠他人生活之時,作者以新鮮、貼近與支持的角度,引領讀者回轉成孩子心境,在這段歲月:重新發現自我,做好身心調適,將責任放下,腳步放緩;不論環境如何,常存盼望;同時,交託憂慮,將自己安頓在永恆不變的平安裡。本書適讀對象不限銀髮族群,需照顧長輩者,或中壯預備轉老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安心的力量。 作者精選書名,寓有再度成為孩子,拾回童年純真之意,也與進入全新的倚靠有關:不僅再次變得需要人,更需要信靠神-我們的天父、生命的源頭,才能真正圓熟從容、喜樂且有盼望。 在「身心,新發現」「責任,漸放下」「盼望,不停歇」「等候,不憂慮」這四個篇章中,作者親切分享:從尋常事件中體會的安老之道,有提醒、鼓勵、勸勉、安慰;在生活細節中找到的支撐力量,有創意、活力、喜樂、自在與愛;在閱讀靈修中轉化的成熟生命,有饒恕、順服、信靠、服事、盼望等。引領讀者在逐漸老化的過程中,預備好身心靈的調適,按部就班,健康轉老。 篇章後附有三個問題,導引讀者透過回想,領悟更深;透過感受,心思更敏;透過應用,獲益更多。
兩人建立關係,進入婚姻後要如何才能牽手到老呢?兩人的關係如何越來越好?溝通要怎樣才能順暢?碰到衝突時須如何化解?遇到逆境時當怎樣逆轉勝?這都是想進入關係、走進婚姻,以及在婚姻裡面的人想知道的,也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 本書作者將心理與家庭相關的學理融會貫通,提出在建立及發展關係中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在邀請與回應中有良好的互動,並且在互動中了解溝通的歷程,知道干擾溝通的外在與內在因素。而當關係產生變化,要維持住關係則雙方要注意衝突的處理:了解自己的衝突模式,修正不當的衝突解決方式,並且覺察及化解自己的情緒。當家庭遇到困難與壓力時,就要注意信念、組織與溝通這三個因素,以達成逆轉勝。最後,要到達白頭偕老的最終關鍵要素,就是兩人決心守住承諾。
婚姻是男人與女人的結合。這是婚姻的本質要件,也是古往今來所有人類共同認定有關婚姻制度的基本理解。其中,一夫一妻是最尊貴完美的婚姻制度,新人類生命最好的生長場所,家庭與社會最自然而穩固的根源。整個人類社會、文化、倫常、道德皆源於婚姻,並為其所支撐,因而婚姻及其形成之家庭無可取代。正如人無權發明並改造男人與女人一樣,人也無權發明並重新定義婚姻。因此,所謂的「同性婚姻」根本不是婚姻,國家不應將之法制化,意圖藉此制度性變更婚姻的根本意義與價值。 當媒體、演藝界、文化界、公眾人物、政客甚至學界紛紛表態支持同性婚姻,並打壓所有反對的聲音,形成強大的「同性戀文化霸權」時,本書清楚論述婚姻的本質、婚姻對延續人類生命的貢獻及對社會倫常的價值,可幫助讀者了解如何捍衛傳統婚姻制度,並分辨同性婚姻倡議的謬誤。
全球各地正出現一個可悲的偏差現象:年輕的成年人踏入社會開始自立或開始建立家庭之際,個人往事的創傷都尚未得醫治,而自己個人的罪、父母的失職,或童年期種種疏失所形成的負面人格,皆未獲得醫治。人類對自己內心真相一直頑固地無知、漠視,更無意了解其醫治之道,卻期待婚姻與兒女教養都能蒙福,而非傷痕累累。事實上,世界各地的離婚率、家暴、謀殺日益猖獗,皆與此有關。本書作者寫作目的,是為了教導基督徒如何轉化內心之惡,而能在基督裡活出平安喜樂。一如作者其他著作,本書可助你學會如何擺脫往事的傷痛並得醫治,如何治死那些負面習性,成為心意更新、合乎主用,直到教會全體弟兄姊妹都靈命成熟、在真道上合一。 本書對於婚姻經營、子女教養與生涯規劃均提出實際的教導與訓練,探討主題包括「如何面對青春期的難題」、「成年人該如何正確地切斷心理臍帶,脫離父母羽翼而自立」、「什麼是『親職倒置』,什麼是『替代配偶』」、「如何尋覓佳偶」、「如何找到你的人生命定並活得精彩」、「如何與教會肢體在真道上連結」等功課,盡在本書中。年輕的成年人絕不該未經教育訓練就踏上紅毯、步入職場。期待眾信徒都能學習,成長為真正的心靈醫師,彼此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