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科學先驅喬・迪斯本札醫師代表作 結合最新腦神經科學和古老靜坐智慧,打開潛意識與意識的大門, 勇敢改寫大腦慣性迴路,成為不敢想的自己 四週X七大靜坐步驟教你練習幸福 ★Amazon萬人點讚★ 當意念與情緒合一時,潛意識才會真正有動能發送訊息到量子力場, 讓你的意念成為真實的生命經驗。 大腦不再是過去的紀錄器,而是未來的地圖──你已經活在你想要的未來之中 讓喬・迪斯本札醫師教你 重新設定大腦迴路,修剪舊自我的突觸連結,消除內外差距 只要二十八天,就能讓身體漸漸熟悉新的大腦迴路,養成你的第二天性,塑造全新的自我 ◎為何舊習慣無法改變? 我們日常的感受和情緒都是經驗的產物,情緒積累的結果就是每次碰到一樣的事都產生同樣的情緒,甚至每次回想都會活化且強化同一組腦迴路。身體比意識更善於記憶,這時你的身體代替了你的心,而這就是所謂的習慣。 要改變習慣,就要切斷身體操縱一切的迴路。 要打破自我的舊習慣,你的思考必需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單單正面思考為什麼沒有用? 長久以來,身體已經習慣與罪惡感、內疚、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為伍,成為潛意識中內建的程式,而當你的意識想要改變,身體卻會持續發送訊號給大腦,讓你產生熟悉的負面情緒,拒絕被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單純的正面思考無法帶來改變,你的心想要正面思考,但你的身體卻充滿負面感受,只要身和心持續對抗,改變就無法發生。 ◎關掉求生模式 現代人大多都活在壓力中,也就是求生模式。身體、環境、時間三巨頭,逼迫我們不斷對外再做出反應,擔心健康問題(身體)、付不出房貸(環境)或時間期限的緊迫,導致「求生」上癮。 而我們大部分的想法和感受都被身體、環境、時間這三個要素主導,於是我們依賴外在條件來定義自己的身份,讓過去的一切定義了我們的未來。 唯有活得不像自己,才能創造不可預期的未來。 ◎摧毀大腦記憶裡舊的自我,解除潛意識的抵抗,讓改變自動發生 如果你想變得快樂,就要先停止去想那些會讓你不快樂的想法; 如果你渴望變得有錢,你要下定決心,停止做那些會讓你變窮的事情; 如果你想變得健康,你必須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些例子都在告訴你,無論你要改變什麼,首先都必須下決心停止做舊的自己,直到你能騰出空間給新的人格(包括想法、行動和實踐)。 ◎靜坐改變大腦的原理 1.變得更熟悉自己:靜坐藉著閉上眼睛,消除外界的刺激,讓身體處於靜止狀態,你就能夠專注地覺察到自己正在想什麼,以及有什麼感覺。一旦你能意識到身心的無意識狀態,並對自己無意識的自動程式變得「熟悉」,你便從「成為自己」轉變到「觀察自己」,開始了拆除舊自我的過程。 2.耕耘自我:靜坐的「正念專注」,能讓你耕耘出一個新的自我,只要你主動並有意識地思考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個沉思的過程會建立新的神經網絡,神經元會開始發射,並以新的序列、模式和組合方式連接,在心靈花園中播下新思想、行為和情緒的種子。你將越來越熟悉你的新慣性,直到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開創出新的現實。 3.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當我們變得有意識和覺察,熟悉且願意去採取必要的行動,來消除不想要的特質,耕耘一個想要的新自我,內外的不一致便會消失,改變,就這樣自然發生了。
心靈科學先驅喬・迪斯本札醫師代表作 結合最新腦神經科學和古老靜坐智慧,打開潛意識與意識的大門, 勇敢改寫大腦慣性迴路,成為不敢想的自己 四週X七大靜坐步驟教你練習幸福 ★Amazon萬人點讚★ 當意念與情緒合一時,潛意識才會真正有動能發送訊息到量子力場, 讓你的意念成為真實的生命經驗。 大腦不再是過去的紀錄器,而是未來的地圖──你已經活在你想要的未來之中 讓喬・迪斯本札醫師教你 重新設定大腦迴路,修剪舊自我的突觸連結,消除內外差距 只要二十八天,就能讓身體漸漸熟悉新的大腦迴路,養成你的第二天性,塑造全新的自我 ◎為何舊習慣無法改變? 我們日常的感受和情緒都是經驗的產物,情緒積累的結果就是每次碰到一樣的事都產生同樣的情緒,甚至每次回想都會活化且強化同一組腦迴路。身體比意識更善於記憶,這時你的身體代替了你的心,而這就是所謂的習慣。 要改變習慣,就要切斷身體操縱一切的迴路。 要打破自我的舊習慣,你的思考必需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單單正面思考為什麼沒有用? 長久以來,身體已經習慣與罪惡感、內疚、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為伍,成為潛意識中內建的程式,而當你的意識想要改變,身體卻會持續發送訊號給大腦,讓你產生熟悉的負面情緒,拒絕被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單純的正面思考無法帶來改變,你的心想要正面思考,但你的身體卻充滿負面感受,只要身和心持續對抗,改變就無法發生。 ◎關掉求生模式 現代人大多都活在壓力中,也就是求生模式。身體、環境、時間三巨頭,逼迫我們不斷對外再做出反應,擔心健康問題(身體)、付不出房貸(環境)或時間期限的緊迫,導致「求生」上癮。 而我們大部分的想法和感受都被身體、環境、時間這三個要素主導,於是我們依賴外在條件來定義自己的身份,讓過去的一切定義了我們的未來。 唯有活得不像自己,才能創造不可預期的未來。 ◎摧毀大腦記憶裡舊的自我,解除潛意識的抵抗,讓改變自動發生 如果你想變得快樂,就要先停止去想那些會讓你不快樂的想法; 如果你渴望變得有錢,你要下定決心,停止做那些會讓你變窮的事情; 如果你想變得健康,你必須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些例子都在告訴你,無論你要改變什麼,首先都必須下決心停止做舊的自己,直到你能騰出空間給新的人格(包括想法、行動和實踐)。 ◎靜坐改變大腦的原理 1.變得更熟悉自己:靜坐藉著閉上眼睛,消除外界的刺激,讓身體處於靜止狀態,你就能夠專注地覺察到自己正在想什麼,以及有什麼感覺。一旦你能意識到身心的無意識狀態,並對自己無意識的自動程式變得「熟悉」,你便從「成為自己」轉變到「觀察自己」,開始了拆除舊自我的過程。 2.耕耘自我:靜坐的「正念專注」,能讓你耕耘出一個新的自我,只要你主動並有意識地思考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個沉思的過程會建立新的神經網絡,神經元會開始發射,並以新的序列、模式和組合方式連接,在心靈花園中播下新思想、行為和情緒的種子。你將越來越熟悉你的新慣性,直到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開創出新的現實。 3.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當我們變得有意識和覺察,熟悉且願意去採取必要的行動,來消除不想要的特質,耕耘一個想要的新自我,內外的不一致便會消失,改變,就這樣自然發生了。
「我能活到幾歲」 其實是你主動告訴大腦的“決定”與“選擇” 關於變老,你可以告訴大腦更好的訊息 ◎不要急著寫回憶錄◎不要忙著列人生清單 ◎你應該要大膽計畫精采、健康的第二個 60 年 其實,想要活到幾歲, 一切的秘密只在於:突破我們「大腦的慣性」 重新設定我們對壽命的年限認知 無論你現在幾歲, 勇敢大膽的開始計劃你的第二個60年吧! ★暢銷全美超過五十萬冊! ★美國亞馬遜Kindle暢銷書榜#1 ★榮獲2017年全球健康類圖書最高榮譽獎:鸚鵡螺圖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s) ★榮獲2018年活在當下書籍獎(Living Now Book Awards) 這是一本為「勇敢之心」所寫的「如何掌握生命」的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知名冥想導師 李承憲挑戰你從根本上重新思考: 對於老化、健康、個人實現、以及你一生中可能成就什麼的想法。 ******************************* 【你有沒有發現?】: 我們努力追求健康、積極養生,想要延長壽命 卻整天擔心老之將至,畏懼大腦為自己預設的死亡年限不遠。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對壽命年限的預設與我們的健康計畫, 已經互相牴觸了。 【你有沒有發現?】: 一到了退休年紀,我們就習慣忙著把過去珍貴的人生經驗當作回憶錄的題材, 我們從來不敢大膽計畫自己還有第二個精采的60年。 這也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中已經有一個預設好的、根深蒂固的壽命限制, 讓我們不敢大膽想像自己的未來。 ◆其實,想要活到幾歲,一切的秘密只在於改變我們大腦的慣性 1.首先,我要活到幾歲,只是我自己的決定與選擇,是主動與自由的,也是一個可以被我自己重新設定的目標。 也就是,我可以改變長久以來的大腦對死亡年限的預設。 2.而「120歲」不是夢想,也不只是許多「別人的」人生勵志故事,而是合理的科學與數學的換算。 因為醫學與科學的進步,與幾十年前的人比較,現代人的壽命乘以0.7,才是我們真正的、合理的生理壽命。 我們現在的60歲,其實只有42歲,而120歲,在生理上其實是84歲。 只是,我們的大腦還沒有改變長久以來的「既有設定」罷了。 3.因此,唯有改變大腦預設的壽命年限,你的健康養生計畫才會成功。 這樣也才能真正達到身心合一,拿回生命能量的自主權。 關於變老,我們可以傳達更好的訊息給大腦 ◆要拿回生命能量的自主權,你可以這麼做: ●一分鐘體能鍛鍊:不斷補充能量,提醒自己,我的身體由我掌控。 ●腳步11的長壽步行法:讓我們與地球連結,產生源源不絕的能量。 ●肚臍治療:這種方法是提供我們能量的CPR。 ●呼吸冥想:鍛鍊你的大腦肌肉,延長大腦的保值期。 ●實踐書中【大腦教育的五個關鍵步驟】 ◆重新為大腦設定下一個六十年的人生目標: 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直到屆臨退休年齡。 如果你在六十五歲時退休,你可能會認為自己還有大概二十多年的時間可以放鬆心情、享受人生。但是,如果你擁有的時間比二十年還多呢?如果你還可以活四十年或五十年呢?這會讓你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嗎? 如果我有了第二個六十年,我要重複第一個六十歲嗎? 這一段新的人生的目標是甚麼呢? ◆根據研究顯示,有目標的人生,會讓你活得更久 1.第一個60年的豐富經驗,不是我們寫回憶錄的題材;而是可以提供我們重新編寫第二人生的絕佳素材。 2.第二個60年的計劃,不是讓我們急著一一實現的清單人生,也不是娛樂的旅遊計畫,更不是最後的葬禮計畫,我們不能只有健康與理財計畫。 你最應該規劃的是:一個有豐富意義的目標、一個創造性的未來。 ◆生命的昇華:更高靈性的人生意義,才是推動生命延續的最強動力: 1. 人生的第一個六十年,是追求外在目標與成就的競爭人生。滿足物質生活的生命。人生的第二個六十年,是追求內在生命圓滿的、實現大我的、與宇宙合一的,分享的人生。 2. 嶄新人生的目標就是成為開悟的長者,成為覺醒者,讓靈魂一起成長。 人生的經驗使長者的靈性更發達成熟,能從更高的角度理解人生 這才是長者的優勢,我們應該從這個優勢創造新人生,而不是一味追求身體的健康。 ◆做好準備,回歸自然,並且為地球留下一份貢獻:重新定義生命與死亡 作者不是要我們面對老年的問題,而是要我們重新定義老年。重新創造生命。 1. 生命的黃金時期不是用身體、體力定義 2. 你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自癒力。不是依賴藥物、醫療機構,外在的。 3. 可以影響全人類與地球的未來。甚至不是個人的延長壽命,而是全球性的計畫 ******************************* 李承憲強調,你可以延長你的生命,遠超乎我們大多數人所能接受的生物學上的年齡限制,甚至可以達到120歲。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能否不僅活得久、而且還可以活得有意義,還能實現個人抱負? 身為一位深具遠見的大師,並將古老韓國的身─心(mind-body)傳統推廣至全球,李承憲規劃出一條清晰的道路,通往長壽與掌握生命的新範式;透過個人的經驗、令人信服的故事、古老韓國整體實踐的智慧、以及目前關於長壽與個人實現的研究,作者向讀者呈現了任何年齡都可以活得充實圓滿、了無遺憾的方法。 你在這本備受期待的書中找到的靈感與實用建議,將會驅策你做出生命中必要的改變,讓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熱情與目的的一百二十歲生命,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