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一本關於精神疾病的小說,更是一封寫給所有曾經迷失、曾經被世界誤解的人的信。無論你是否曾經歷相似的困惑與掙扎,本書都能帶給你思考、共鳴,甚至是安慰。願每位讀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並從中獲得力量,勇敢前行。 ※聯合推薦※◆鄭致道(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任)◆楊立光(北辰身心醫學診所副院長)◎在無聲的戰爭中:奪回人生,來得及鄭致道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任/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 這本書《奪回人生,來得及: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重生之路》,不僅是一位病患陳宏霖的個人紀錄,更是他與家人共同經歷的一段旅程。它讓我們得以窺探一位精神病患如何理解自己的世界,以及如何試圖將這個世界表達給他人。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更多人關注精神疾病,了解病患內心的掙扎與努力,也對那些在陪伴旅程中的家屬們,提供更多的同理與肯定。不論這本書的表達是否完美,但它所承載的經歷與情感,卻無比真摯。◎醫病共享決策,人生重開機楊立光北辰身心醫學診所副院長/三總北投分院精神科兼任醫師 本書作者陳宏霖先生這兩、三年來都在門診規則就診。某一天,突然拿了很多資料進到診間,詢問起使用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的可能性。經過討論,考量正面效益及可能的副作用等,透過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的過程,我們決定一試。很開心最終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宏霖的症狀得以穩定控制,之前口服藥物的副作用也明顯減少,我們也順利地把其他的口服藥物劑量逐漸降低。 過一陣子,宏霖又拿了一本自己的著作印刷樣書《奪回人生,來得及: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重生之路》到門診邀請我寫推薦序,著實嚇了我一大跳!我端詳著眼前這位在診間不多話的先生,驚訝於他竟有如此的勇氣跟文采,願意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跟普羅大眾分享。 敬邀讀者一起透過宏霖的書寫,可以對於精神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對病友有更多的接納、尊重與包容。思覺失調症不是宣判死刑,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開啟重生之路,只要你願意!勇敢踏出第一步,找回主導權,你的世界將大不同!期待撥雲見日,用愛與希望,展開生命新篇章。陳宏霖,真摯記錄與疾病共處、自我探索與療癒歷程的首部小說《奪回人生,來得及: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重生之路》\各界讚譽◆好評不斷/鄭致道(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任):「在無聲的戰爭中:奪回人生,來得及」楊立光(北辰身心醫學診所副院長):「醫病共享決策,人生重開機」李盈儀 (富邦人壽業務主任):「一段自覺到自癒的旅程!」陳心怡 (作者大姐/麥飯糰員工) :「讓自己內心的傷痕癒合」陳姵伃 (作者三姐/和信醫院門診護理師):「理解、支持和愛,戰勝精神疾病的重要力量」阮金銀 (作者妻子/安安美甲店業主老闆娘):「在黑暗中尋找光亮,迎向重生之路」作者陳宏霖:「如果我曾經被眾人所否定,都可以重新再站起來,奪回人生、搶回主導權,相信您也可以、任何人都可以!」
◆在人間創造天堂◆生命原是不斷受傷和不斷復原的過程,我們就在其中認識自己,明白自己要學的功課,並且漸漸成熟圓融。而生命終會溫柔的等待著我們長大,並且接納我們所有的悲傷。現在我每天醒來,發現現實一切平安,就要謝天謝地;如果心中還保有勇氣、希望,和愛人的熱情,就可以在人間創造天堂。給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且為自己的生命點一盞光明燈,並對自己說,現在開始不糾結,不折磨,願自己開心;從今而後不計較,不小氣,給別人快樂。祝福你將過去得失成敗的經驗轉為智慧,你的人生道路終將晴空萬里。留住愛與美麗,讓悲傷隨水漂逝。各界名家•暖心推薦 釋昭慧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向 陽 詩人 楊 渡 作家 凌 煙 作家 陳學聖 前立委 陳妙芬 臺大法律學院副教授 馬蕙蘭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石芳瑜 永樂座書店創辦人 林 蓁 成美醫療集團總經理王品惇 清大心理系講師▋讀懂自己 陳學聖/前立法委員這本書《自療書: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完成自己的成長》,以「金句」的風格呈現,但每段文字,都是作者楊依靜真實走過的路,有自己的生命體悟,和閱歷人生的深刻觀察,搭上優美的文字,容易讓人一讀上癮。▋像詩一般的自療書 陳妙芬/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有機會讀到這本像詩一般的自療書,真是一種幸福,在依靜的文字裡,心理學、心理治療都這麼引人入勝,誠懇向你推薦這本人生非讀不可的好書。▋精采奇女子 馬蕙蘭/遠哲科學基金會執行長整本書的風格宛若詩的語言,簡潔俐落,有時精闢、有時幽默,有時溫暖、有時一針見血,讓人逃無可逃。坦白說我很快看完,因為好看,真好看!讓人欲罷不能。但我又讀了第二遍,並劃了重點。▋引路人 王品惇/清華大學心理諮商學系兼任講師這本書,是依靜這幾年陪伴許多人走過生命幽谷的體悟與見解,也是一本很好用的實踐手冊。生命之所以醇厚,是因為旅途太豐富。在你的背包中帶上《自療書》吧,讓它陪伴你,真誠的面對自己,傾聽自己的內在。深信,你一定可以治癒自己,成就自己,最終成為自己的「引路人」! 一句話的力量!《自療書: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完成自己的成長》本書作者楊依靜從心理學出發,希望給讀者溫暖、智慧與勇氣。這是一本實踐書,更是一本自我救贖的寶典需要慢讀、細品、反思人生如果沒有裂縫,光怎麼進來? 正在經歷的痛苦叫掙扎,經歷那些痛苦之後叫成長。我們曾是那個受傷的人,也是勇敢活下來的人。以長出力量的你,去拯救過去無助的你! 書中共有十五個主題,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主題當中找到療癒的指引,因為每一金句,都是作者從自己和學員的生命中淬煉而來,如此地貼近現實、貼近我們的心。
◆告別心魔,重啟人生◆ 心理治療,是在聆聽、同理,與治療者攜手共進的一段學習。 學會聆聽自己,努力創造自己生活中的成就與快樂,才是心理治療最終的議題。 ◆真實與勇氣,魅影的幻滅與重生——心理治療室裡的靈魂們 心理治療並不止於解除痛苦或疑惑, 還要建立人生的態度,新的關係與生活! 認識自己,是智慧的開始。——蘇格拉底 這本書《勇敢告別心魔:心理治療室裡的魅影與重生》忠實地紀錄了我所曾治療過的個案,創作這一些故事的不單只是我一個人,也包括那些個案、他們的家屬,和其他參與治療的醫療人員,所以故事是屬於大家的。我真正想要和你們分享的是「人心」與「人性」,包括病人的,也包括我自己的…… 舊往的創傷與疑惑會同時浮現在那個片刻,過往的數年、數十年畫面在霎那間走過,同時也走過那更迭變化的情緒與思緒。擺脫症狀跟表象的困擾,問題的糾結與核心清楚的被感覺、被面對。就像《歌劇魅影》最後的結果:「她慢慢抬起頭、泛著淚水,走到魅影的面前,告訴他自己已經不再害怕那張醜陋的臉,因為他的心比任何人都脆弱而值得同情。在華麗的音樂中,克莉絲汀上前親吻了魅影的嘴唇,魅影也終於被這偉大愛情所救贖和崩潰,明白愛那個人就該放她自由。」 ◆心理治療是:看見、勇氣、往前走! 歌劇落了幕,故事也就演完了,可是人生不會落幕,生命要繼續。被父母缺乏了的愛如何彌補?要靠自己愛自己;被傷害弄殘了的肢體也無法回覆,需要堅持的復健,還要找到新的生活目標。 並不是所有的苦痛都得以救贖,不是所有的人生都得以幸福,也不是所有的心理治療者都能幫個案找出魅影。但只要魅影存在一天,這個世界就被扭曲,充滿了很多痛苦的陰影,要有「看見並面對魅影的勇氣」。 趕走了魅影,還有人生要建立,但這最後的一程,就跟所有的人生一樣,需要建立積極的正向態度、尋找親密的關係與支持,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如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的書中故事主角宛紜一樣。 心理治療是:看見、勇氣、往前走! ◆發掘真實自我、面對痛苦過往, 愛更好的自己,開啟自我療癒的契機!◆ 《勇敢告別心魔:心理治療室裡的魅影與重生》黃偉俐 著 人生充滿了許多的關卡,在各個不同的階段都可能「卡關」, 卡在幼年痛苦的經驗裡、卡在對自己過度的期許裡,卡在別人庸俗的嘴裡, 也可以卡在自己身體的病痛裡…… 這是一本有關「心理治療」的書,「心理治療」是為每個個案量身訂製的「手工藝」,尋求讓個案有發掘真實自我、面對痛苦過往,跟自我療癒的契機。 誰應該來讀這些心理治療的真實故事,我會說是每一個人,只要他們希望,或需要「看見內的在世界」,擺脫困難、苦痛,尋求成長。所以最適合: ——對心理治療有需要:包括現在正在接受心理治療的人。 ——對內心世界有興趣:想更深入瞭解自己的心靈,或想去瞭解、幫助別人心靈的苦痛。 ——心理治療相關的工作者:包括心理師、諮商師、社工師,以及精神醫學相關專業領域。 心理治療從來不是一個「在愛之中康復」的過程,也從來不是一個「在情緒得到宣洩之後、就會自我療癒」的旅程,而是在聆聽、同理,與治療者攜手共進的一段學習。這世界上除了跟自己共處,可以直到最後一刻之外,所有的關係都是變動的,甚至是不斷逝去的。 學會聆聽自己,努力創造自己生活中的成就與快樂,「學會做自己的父母愛自己」,才是心理治療最終的議題。 ◆困惑,才是理解問題的開始◆ 這本書《勇敢告別心魔:心理治療室裡的魅影與重生》,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幕幕充滿高張力的戲劇場景,不論是「殺死舅舅的女高階主管」、「想把人頭打爆的重考生」、「對人亂吐痰的小李」、「半夜聽到腳步聲的睡眠障礙患者」……等等這些「心理治療室裡的靈魂們」,他們的言行舉止、負面的思考都是不見容於這個「正常」的社會,但透過黃偉俐醫師的第一人稱視角,得以帶領讀者透過抽絲剝繭的對話,一層層揭開這些患者心中的「魅影」是如何產生的,而每段故事中所呈現的戲劇性衝突,讓我們帶著困惑站在天平的兩端思考,學習去理解和你經歷不同生命故事的人。 ——黃致凱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舞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誠摯推薦
告別是為了重生《給Blue的49封分手信》陳敏澤 文/圖~走出死蔭幽谷,愛與藝術的救贖之路~我們跟著敏澤的畫與書寫,共同默會了一場漫長的告別,也由此明白,唯有讓逝者以及內在相連的部分好好離去,才能使生命以新的姿態歸返。敏澤畫裡的幸福氣息,神奇地從過去療癒了未來。她以顏色創造的神奇畫境,散發一種沒有壓迫感的明亮魅力。就這樣,我跟Blue,終於徹底分手了!書名《給Blue的49封分手信》的擬定,基於寫作目的是為讓自己擺脫憂鬱,但又不願把氣氛搞得太沈重,靈光一閃,把憂鬱擬人化,用同義詞「Blue」為之命名——擺脫憂鬱,就是跟Blue分手。七七,代表七個階段;從悲傷思念、怨恨命運不公,繼之力圖振作、尋找出路,然後思想轉變、濾淨心緒,以積極態度迎向未來。我從20年積累的畫作圖像中,挑選出最符合主旨的49幅,當作引發書寫靈感的依憑。 49篇短詩文完成,我的寫作能力便已恢復。原本計畫到此為止,後來卻因緣際會,讓我決定將自我療癒的心路歷程,詳細記述下來,作為人生最重大轉折點的紀錄,同時緬懷姊姊賦予我的一切。我希望藉由出版,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有著類似傷痛的人們,或許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大好文化四周年獻禮~發現金色傳奇,幸福銀色時光~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傳承年歲的智慧,親愛的爺奶長輩,在這裡安心養老、快樂共好,這是我們在雙連安養中心的感動故事蘇貞昌行政院院長 吳玉琴立法委員潘 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黃勝雄前門諾醫院總執行長 感動推薦~讓年歲的智慧發光~長輩擁有優質照顧且活得精采第一部一個讓長輩「老有所終、子女安心」的家台灣正逢人口老化、少子化的世代,為了將信仰的使命化為愛的具體行動,雙連教會投入老人關懷的事工,創設了提供「多層級、連續性」照顧服務,並實現「在地老化」目標的雙連安養中心。本單元透過安養中心的多元專業團隊在照顧現場所得的深刻體會與積累經驗,分享如何以全人照顧的理念、為人洗腳的精神,協助長輩的晚年生活依舊充滿喜樂與意義,更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期盼更多人願意投入而成為長照領域的活水。第二部翻轉對老化刻板印象,閃耀溫暖和煦光輝《聖經詩篇》中提到:「雖然我們外在的軀體漸漸衰敗,我們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年長者可以傳承自己的人生信仰與歷練,為兒孫晚輩及眾人持守禱告,阿公阿嬤的生命因此成為大家的祝福,這是對他人的貢獻也是值得自我肯定的地方。白髮是榮耀的冠冕,本單元呈現許多長輩感人的生命故事與在雙連安養中心精彩的生活片段,並透過足夠的愛與關懷服務以及各種活動課程的提供,爺爺奶奶能過著充實又平安的生活,得以頤養晚年。
你若真心愛家鄉,不如為他做些事 自己的家鄉,自己要愛護;是我一輩子奉行不渝最單純的信仰。 我常向旅外遊子鼓吹:你若真心愛家鄉,與其對他思思念念,不如為他做些事。 前些年,昔日學生俊禎,多次返鄉來看我,熱切討論,可以為家鄉做些什麼事。 俊禎果然將理念轉化為實踐,經常抽空回鄉,參與家鄉的文化、農事等活動。進而毅然決然辭去任職多年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全心投入愛鄉愛土的志業。除了經營「喬咖啡夢想屋」做為據點,最常奔波的是,善用他的人脈,推廣濁水溪畔肥沃黑色土壤孕育的溪州尚水米、芭樂等農產品。 返鄉三年來,俊禎藉由「喬咖啡夢想屋」與許多人結緣的故事,點點滴滴、一篇一篇紀錄下來,篇篇窩心、親切、動人。而今即將集結成冊,是農鄉文化一大喜事。福俊禎和他的夢想;祝福人人的家鄉善良、和樂、健康。 ——吳晟(詩人) 溪州版深夜食堂〜好書.好願.讓好事發生! 一個放棄新竹科學園區高薪工作,回歸故鄉貢獻自己的科技人,把咖啡屋當做一個平台,利用自己的人脈,把自己當品牌,把人吸引到溪州來,多一個把溪州農產品推銷出去的機會,這是喬大回鄉原本的初衷,也秉持這樣的理念默默在做。 時光飛逝,轉眼回鄉已經三年多了,老實說五年前我壓根也不會想到會回鄉開一間咖啡屋,而且是在這個窮鄉僻壤,只有老屋、老農、老狗的地方。雖然離開了台積電這個大家庭,但是卻引起了另一段的緣份。緣份,遇到我的偶像也是我的大學長昇哥回來做《歸鄉》專輯和黑泥季的演唱會。還有跟客家電視台《客庄好味道》的結緣,以及新竹IC之音、《安可人生誌》、中央廣播電台《空中咖啡館》、《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的報導,也增加了溪州的曝光度。 把這段的心路歷程,以及發生在咖啡館的故事集結成書,就如同深夜食堂一般,座落在溪州鄉間光路與南充路交叉口的人情咖啡屋:喬咖啡夢想屋,是農民會來的咖啡屋,也是異鄉遊子、來往過客歇息的地方,更是心靈交會的所在。如今我的第一本著作就要出版,把這個訊息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這本書出版扣除成本後的所得,將會捐助以下單位: #高士部落薪牡丹文化協會(古謠傳唱、文化紮根與傳承) #原聲國際音樂學院-馬彼得校長(帶領《看見台灣》紀錄片最後一幕在玉山上唱歌的校長,他成立了原聲國際音樂學院高中部,除了音樂的教學外更負起原住民孩子人格與課業發展的銜接任務) #溪州尚水捐米伴老計劃(幫助農民,也讓溪州的老人供餐或是弘道老人基金會的老人家吃好米)
我想改變自己的人生!不希望生命會有遺憾!66歲「不老騎士」蔡正勝,空難墜機後騎出自在人生。1992年挑戰絲路之旅,卻在甘肅省定西市縣境內遭遇到空難,奇蹟發生,空難墜機卻大難不死。但老天爺卻沒有放過他,留下後遺症:左手、左腳半身肌肉嚴重萎縮變形,他不願意被人當作「殘障人士」,那一年他40歲,以單車當作運動復健,並自主重訓。2010年騎單車環島,2012、2013年騎單車開始環中國,2014、2015年更騎單車挑戰海拔5000公尺以上的川藏及滇藏公路,最後單車騎到拉薩的布達拉宮朝聖……蔡正勝用自己的毅力,活出精采的人生。再堅持一下,就能到達目標了!這是一本喜好騎乘自行車的車友必讀之書。 這是一本有意願勇於自我挑戰者必讀之書。 這是一本企盼有志者事竟成的人必讀之書。這是蔡正勝克服意外身障,勇於自我實踐的故事,也是有意願勇於自我挑戰者的典範。 本書透過作者樸實的文字,記錄動人的故事、對生命的態度,讓我們看見蔡正勝克服意外身障,勇於自我實踐的真實歷程,感受他勇於自我挑戰的事蹟,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的喜悅。故事從1992年改變蔡正勝人生的絲綢之旅開始,他坐上前往蘭州機場的包機,途中因為機械故障撞上高山,機上九位法國人全數罹難,同行十位臺灣人都幸運存活,不過,蔡正勝因而頸椎受傷,被醫生判定為殘障人士;面對這場人生意外,他開始努力做復健、自我挑戰,矢志成為「最強壯的殘障人士」。此外,他因為空難獲救,基於感恩的心,更積極從事公益活動。「當上帝關了一道門,就會為你開一扇窗」。空難頸椎受傷後的蔡正勝,開始發揮持志以恆的精神,復健再復健,並透過騎單車鍛練體力與心智。後來看了台積電副總蔡能賢《放手真好》這本書——蔡能賢從北京到巴黎,單車跨越18000公里沿途見聞,蔡正勝受到強大的激勵,於是計劃並實踐踏單車環中國。中國行第一回,從馬祖開始,蔡正勝以無比的毅力,騎過無數的古城,跨越山海關,用六十八天騎行6000公里,到達最北端黑龍江畔的漠河北極村。中國行第二回,全程二十一天,從福州出發,先騎到福建南靖看土樓,再環行經過港澳,騎至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三亞看「天涯海角」,最後再騎回湄州島,帶著媽祖回娘家。中國行第三回,單車挑戰川藏公路,先至康定,再至4298公尺的折多山,遇到冷雨、冰雹,沿途都是冰柱,冷到手都凍僵了;跨越傳說中的天堂路——「天路18彎」,直上4659公尺高度的剪子山;川藏公路上上下下的騎行難度,想像在玉山山頂3952公尺的高度騎單車;騎到4685公尺高山的海子山,欣賞絕世的雪山冰河美景。騎至四川、西藏交界,卻因為證件卡關,蔡正勝只能打包——西藏再見,但他不氣餒。中國行第四回,挑戰高難度滇藏公路,要彌補上次卡關的遺憾,蔡正勝再度進入西藏地區,先騎單車到飛來寺看「日照金山」奇景,再騎上4376公尺的拉烏山眺望瀾滄江美景。再從5008公尺的東達山,下騎至1930公尺的排灣,在沿途五彩經幡的陪伴下,最後再上騎至3767公尺,單車騎上世界海拔最高的藏傳佛教宮殿——拉薩的布達拉宮,完成單車族一生最大的夢想。
大好文化創社兩周年年度獻禮 可以閱讀也可以聽的書,記錄盲朋友的生命故事〜 《閃閃發光的黑暗世界:盲朋友的好朋友20年》+「用愛朗讀:為盲朋友唸一本書」光碟 11個熟悉的聲音 獻聲用愛朗讀〜 朱衛茵、郎祖筠、寇紹恩、陳雅琳、陶傳正、焦志方、黃韻玲、葉怡均、鄭弘儀、蔡詩萍、譚艾珍 獻聲分享(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是給盲朋友的禮物,為盲朋友發聲,同時分享生命故事, 這是盲朋友們的故事,也是盲朋友好朋友們的故事。 本書透過動人的文字紀錄盲朋友的故事、對生命的態度,讓我們看見盲朋友在生命不同階段的樣貌與處境,感受他們經歷的悲歡喜樂;基金會工作夥伴與志工藉此分享,近身與盲朋友相處的體悟和學習。 身處由明眼人所建構的世界,盲朋友如何克服困境往夢想前進,如何接受缺憾活得自在精彩,又怎麼從自我放棄轉而激發生活的動力。盲朋友應該擁有選擇與機會,使能力得以發揮,社會對盲朋友的認識愈多,理解愈多,盲朋友面對的限制和困境會愈少,黑暗世界才能閃閃發光。 用愛朗讀,為盲朋友唸一本書 本書的主角是盲朋友,不僅與一般讀者分享盲朋友的生命故事,更必須考慮到盲朋友需求,因此有了「用愛朗讀,為盲朋友唸一本書」的想法,同步出版語音與紙本印刷書本,特別感謝朱衛茵、郎祖筠,寇紹恩、陳雅琳、陶傳正、焦志方、黃韻玲、葉怡均、鄭弘儀、蔡詩萍、譚艾珍獻聲分享。 感謝未來閱讀和聆聽這些故事的朋友,如果願意把故事再分享出去,影響身邊的家人朋友,打破對盲朋友的刻板印象,友善看待盲朋友的不方便,適時的伸出援手,這些支持、保護、理解與自在相處的善意,將織出讓盲朋友發揮能力、融入社會的友善環境。
從千億執行長,到成為失去自由的美國聯邦監獄囚徒, 如今成為完全自由基督國度裡的新生子民。 前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因面板反壟斷官司敗訴, 在美滯留服刑2343天的第一手親身告白, 原本充滿驚濤駭浪、十分凶險的歷程,竟是一段意外的恩典之旅。 生命因暗夜而熠熠生光 本書作者陳炫彬(HB)的這一段意外旅程,從美國對台、韓面板廠的一場反壟斷官司開始,從他受困美國、官司失利、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兩度進出美國加州沙漠裡的一所監獄,到返回家鄉台灣,彷彿置身曠野逆境,卻是恩典相隨。 生命因暗夜而熠熠生光。看到HB在美國監獄裡小中風的情節令人揪心,無邊落木蕭蕭下,萬山不許一溪奔,可心靈自由之不羈意志,不可抑制不可馴服,那段歲月,他戴著心靈的鐐銬起舞,不屈不撓不困於斯的堅強磨礪,令人印象深刻。地有罅隙裂縫,光芒才照進現實;人生有突發和不幸,但更有愛和恩慈。從千億執行長到在美滯留服刑2343天,陳炫彬親手寫出的第一手告白與生命故事,不容錯過! 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的上半場人生一帆風順,以世俗的眼光看,該有的都有了,是在雲端上的人,然而因為這個訴訟案件,讓我回落到地面,失去了身體的自由和工作。對我和內人金枝來說,這不僅是一趟生命的大轉向(detour)的旅程,更是我們親自經歷見證耶穌基督信仰、恩典和重生之旅! 在這段試煉期間,我的確是從忿怒不平、痛苦、無助、自信和驕傲的個性中,因為基督教的信仰,逐漸地將我的個性情緒,轉化成忍耐、節制、謙卑、恩慈,並且倘佯在基督耶穌的大愛之中。《聖經》的話語激勵了我的意志力,書中的經句平靜了我的心思意念:「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神的愛不離不棄,祂的恩典更是無處不在! 神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當我們軟弱無能的時候,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當我們感到害怕恐懼的時候,神說:「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 。」當我們孤單寂寞或感到被拋棄的時候,神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當我們覺得沒有人愛我們的時候,沒有人理解我們的時候,想一想我們的神,因為神說:「我愛你們。」 〜以往奔波事業,對家人的關懷和愛習以為常,同事之間的交談也大部分是業務。身陷苦難,才知道那麼多同事關心我和愛我。更壓根沒有想到一些素昧平生的人會如此大方地將他們的愛和關懷很直接,毫不掩飾地給我?是什麼力量呢?什麼動機呢?小時候我在電線桿上看到的字:「神愛世人」、「信耶穌得永生」,說明了一切!主耶穌基督的愛與力量是如此地奇妙!真是奇異的恩典! 逆境中的祝福 意外中的恩典
除了EQ,你更需要LQ—— LQ原創者首度分享,比天賦更重要的生命練習法 本書是作者發現LQ、人生由谷底攀升,逆轉生命的感人故事 作者許家豪,30多歲失業、曾經在騎樓下開小籠包店,卻同時面臨十歲女兒驟逝與多次昏倒歷經生死關頭……如今,這雙曾經包小籠包的手,不僅成為研發專利的手,即將成為科管博士,更進一步和旅美企業家共同開創生技公司,回來台灣創業,將友善環境的生物科技技術應用在農業上,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 發現 L Q ,人生從谷底攀升 面對不堪回首的人生境遇,我開始思索為什麼我的人生總是失敗?從閱讀中外相關書籍以及生命的體悟,我終於歸納與發現了 LQ( Life Quotient,人生指數),讓我在工作、家庭、人際、自我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不僅逐漸脫離貧窮、悲傷、痛苦與愚頑,也進入自己感覺更美好的生命階段。 甚麼是LQ? 為什麼LQ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LQ(Life Quotient)是人生指數的英文簡稱,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經營人生(Life)的能力,簡單來說,LQ是一個人自我管理人生的能力指數。 LQ,指的是關係人一生的各項品質,包含內在的情緒、想法、思維與健康以及外在的財富、成就與尊嚴等等,並展現在生活、工作、職場與家庭等的能力。 如何增強LQ? 為了提升LQ人生指數,本書提供三個具體有效簡單的方法: ●方法一:滑滑臉書也讀書,從自己或別人經驗中學習,或是在書中找到改變生命的良方。 ●方法二:寫出精采的人生,運用書寫筆記本,不僅讓情緒穩定,並且解決各種難題。 ●方法三:讓你的大腦,除舊佈新,對悲傷的過去,說一聲「太好了!」,展開新生命的開始,尋找重生之路 藉由這三個方法提升生命品質,可以讓自己的一生更美好、更幸福,達成美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