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類別 ,共計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診間裡的女人2: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

林靜儀  著
鏡文學  出版
2021/01/08 出版

★繼暢銷作《診間裡的女人》後,婦產科醫師林靜儀再一力作,銳利的觀察洞悉病患的人際支持系統,探尋家屬、伴侶與家庭對女病患的影響,視角更為深入與廣闊。 ★ 從門診及產房裡發生的真實人生故事,知名婦產科醫師從而揭露關於自己人生的私密告白 診間裡的女人,為何她們總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 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影視化決定!臺灣首部女醫師視角的婦產科醫療劇,即將開拍! 如果《診間裡的女人》觸及你內心深處,《診間裡的女人2》讓你想找回自己── 婦產科醫師林靜儀更深刻的思辨與真誠袒露: 只有她自己知道,病人流淚的椎心之痛,自己也曾痛過。 一個個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女人,是妻子、母親、女兒、姊妹,每個人都必須理解的故事。 沉浸在懷孕喜悅中的媳婦,因為超音波顯示出是女孩,婆婆當場陷入沉默; 懂得做好性措施保護自己的女高中生,卻被母親強制送醫檢驗處女膜; 想要墮胎的妻子遲遲不願向丈夫取得同意書,因為不想讓丈夫發現自己是愛滋病患; 妻子懷上第三胎,產檢都是國小五年級的兒子相伴,只因丈夫早已不見人影; 接二連三得到淋病與菜花,感染源毫無疑問就是自己的老伴。 這些女人的故事,都讓林靜儀想起,自己被送到急診室的那一天。 女人在疾病面前,女人的身體仍在百年前的限制裡; 身邊最親近的人,往往最看不到正在求援的她們,也都忘了做為親屬與伴侶的我們,其實就是答案。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診間裡的女人2

林靜儀  著
鏡文學  出版
2021/01/08 出版

★繼暢銷作《診間裡的女人》後,婦產科醫師林靜儀再一力作,銳利的觀察洞悉病患的人際支持系統,探尋家屬、伴侶與家庭對女病患的影響,視角更為深入與廣闊。 ★ 從門診及產房裡發生的真實人生故事,知名婦產科醫師從而揭露關於自己人生的私密告白 診間裡的女人,為何她們總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 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影視化決定!臺灣首部女醫師視角的婦產科醫療劇,即將開拍! 如果《診間裡的女人》觸及你內心深處,《診間裡的女人2》讓你想找回自己── 婦產科醫師林靜儀更深刻的思辨與真誠袒露: 只有她自己知道,病人流淚的椎心之痛,自己也曾痛過。 一個個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女人,是妻子、母親、女兒、姊妹,每個人都必須理解的故事。 沉浸在懷孕喜悅中的媳婦,因為超音波顯示出是女孩,婆婆當場陷入沉默; 懂得做好性措施保護自己的女高中生,卻被母親強制送醫檢驗處女膜; 想要墮胎的妻子遲遲不願向丈夫取得同意書,因為不想讓丈夫發現自己是愛滋病患; 妻子懷上第三胎,產檢都是國小五年級的兒子相伴,只因丈夫早已不見人影; 接二連三得到淋病與菜花,感染源毫無疑問就是自己的老伴。 這些女人的故事,都讓林靜儀想起,自己被送到急診室的那一天。 女人在疾病面前,女人的身體仍在百年前的限制裡; 身邊最親近的人,往往最看不到正在求援的她們,也都忘了做為親屬與伴侶的我們,其實就是答案。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賢妻良母失敗記:掙脫束縛,女人們自我覺醒的生命故事

陳玉梅  著
鏡文學  出版
2020/02/07 出版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作者為資深人物記者,在本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是台灣在地的金智英。 ★本書回應近年台灣對女性成長議題的關注。透過真人真事的採訪,從女人們的掙扎、覺醒與改變,引人思考婚姻暴力、外遇婚變、原生家庭制約,以及社會對女性與母職的偏見等議題。 「如果我不寫,她們就沒有聲音,她們就是我們。」──陳玉梅 一本描繪台灣女人關於婚姻、家庭、人生以及自我的覺醒之書。 ──特別獻給習慣默默奉獻的四、五、六年級女性。 「女人提供男人情緒支持,但是不認識自己; 她幫助男人完成他的事業跟夢想,卻忘了自己的成長跟目標。」 她們被期待是賢妻良母,為什麼在婚姻路上失敗? 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唯一正途嗎?她們自己的未來呢? 等孩子大了、先生不需要她了,這些早被掏空的女人怎麼繼續人生? 當女人努力踏出舒適圈,生命豁然開朗── 七位女人從婚姻出逃的失敗故事,也是七則女性自我覺醒的成長故事: 她曾以為擁有幸福家庭,但丈夫外遇後遭家暴,又偶然成為他人小三; 她是有過一次異性戀婚姻的女同志,雖肯定自我認同,卻難以接納同婚; 她婚後種種付出都遭先生輕視,決定帶女獨立,證明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 她接連目睹媽媽與姊姊婚姻失敗,於是看破愛情,找到單身生活價值; 她是女強人,卻在愛情裡稚齡化充滿控制慾,才發現根源來自母愛的匱乏; 她十足享受性愛,婚姻像段插曲,視子如友,最終找到身心靈合一的情人; 她自幼目睹爸爸施暴卻渴望父愛,矢志不婚卻決心為孩子撐住一個家…… 太多「女人家們」的委屈被認為不過是自尋煩惱的抱怨, 但這數量龐大的枝微末節,卻包裹著同一個大哉問—— 為什麼我們太過習慣、甚至小看這些抱怨,卻不去問她們為何抱怨? 婆婆媽媽式的各種辛酸,多是傳統的堅固父權結構、性別分工失衡的惡果。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賢妻良母失敗記

陳玉梅  著
鏡文學  出版
2020/02/07 出版

★作者為資深人物記者,在本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是台灣在地的金智英。 ★本書回應近年台灣對女性成長議題的關注。透過真人真事的採訪,從女人們的掙扎、覺醒與改變,引人思考婚姻暴力、外遇婚變、原生家庭制約,以及社會對女性與母職的偏見等議題。 「如果我不寫,她們就沒有聲音,她們就是我們。」──陳玉梅 一本描繪台灣女人關於婚姻、家庭、人生以及自我的覺醒之書。 ──特別獻給習慣默默奉獻的四、五、六年級女性。 「女人提供男人情緒支持,但是不認識自己; 她幫助男人完成他的事業跟夢想,卻忘了自己的成長跟目標。」 她們被期待是賢妻良母,為什麼在婚姻路上失敗? 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唯一正途嗎?她們自己的未來呢? 等孩子大了、先生不需要她了,這些早被掏空的女人怎麼繼續人生? 當女人努力踏出舒適圈,生命豁然開朗── 七位女人從婚姻出逃的失敗故事,也是七則女性自我覺醒的成長故事: 她曾以為擁有幸福家庭,但丈夫外遇後遭家暴,又偶然成為他人小三; 她是有過一次異性戀婚姻的女同志,雖肯定自我認同,卻難以接納同婚; 她婚後種種付出都遭先生輕視,決定帶女獨立,證明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 她接連目睹媽媽與姊姊婚姻失敗,於是看破愛情,找到單身生活價值; 她是女強人,卻在愛情裡稚齡化充滿控制慾,才發現根源來自母愛的匱乏; 她十足享受性愛,婚姻像段插曲,視子如友,最終找到身心靈合一的情人; 她自幼目睹爸爸施暴卻渴望父愛,矢志不婚卻決心為孩子撐住一個家…… 太多「女人家們」的委屈被認為不過是自尋煩惱的抱怨, 但這數量龐大的枝微末節,卻包裹著同一個大哉問—— 為什麼我們太過習慣、甚至小看這些抱怨,卻不去問她們為何抱怨? 婆婆媽媽式的各種辛酸,多是傳統的堅固父權結構、性別分工失衡的惡果。

特價23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吃便當:人生解決不了的煩惱,就一口一口吃掉吧!

鄭進耀  著
鏡文學  出版
2019/02/01 出版

★ 一本可以配飯吃的書!《鏡週刊》最受期待人物專欄「吃便當」首次出菜成書 ★作家萬金油以「人物記者鄭進耀」身分,出版首部個人採訪選集,撬開大家便當盒,挖掘心中的祕密 ★ 訂便當囉!隨書附贈金曲獎仙女藝術家倪瑞宏(本書受訪者)「辣妹便當處理中心」插畫圖卡 我們在別人的便當裡 看見生活的模樣 與他們對人生卑微的願望 ▍他是作家萬金油,也是「人物記者鄭進耀」,個人採訪選集初登場 粉絲敲碗苦等!最受期待的《鏡週刊》人物故事專欄「吃便當」終於熱騰騰上桌!▍ 「吃食是生活的一種氣味,一日三餐,早餐吃得匆匆,晚餐應酬、聚餐,吃食選擇受制於他人與環境,好像也只有午餐是最接近自我的一餐。難忘的菜、無聊的午餐都是折射一個人生命的樣貌,而圍繞著食物的周邊也充滿了故事。」──鄭進耀 鄭進耀靈巧地撬開受訪者的便當,靜候祕密現身, 面對食物,人們失去戒心,潛藏在各自記憶裡的片段, 一一被召喚至餐桌前,午餐遂成了他們生命肌理的切片。 四十六個午餐便當,四十六種人生滋味── 藉由食物,她緬想亡者、他許下心願, 亦有人為自身定錨、嘗試理解他我之分際…… 哪怕是不值一哂的想望,或是久懸未決的無解掙扎, 這些透過便當折射出的故事,都成了探見人們幽微心內的光。 ◤人間百味通通上桌!◢ 【這個家有兩個媽】這樣的家庭跟所有的家庭一樣都有類似的小悲小喜,她們奮不顧身,只為了接住生活抖落的每個閃閃發亮片刻。 【愛情無法治癒精神病】「我以為有人愛我,我的病就會好……可是,我發現兩人關係裡,要嘛一起成長,要嘛彼此折磨,不會有一方治癒另一方這種事。」 【深夜食堂等不到妳】病榻的日子並不絕望,他用自己擅長、能做的事來陪伴媽媽,食物便是他面對日子的武器。 【媽媽說我不可以嫁】食物和親情都具有極大的包容力,可以橫跨文化和空間的隔閡。Ruby 午餐的一盤青菜可以回到千里遠的台灣,婆婆和媽媽的愛也可以超越兩個完全相異的文化。 【傷你的人並不恨你】人生的難處在於,所有的愛與傷害都是複雜的,傷害你的並不是恨你;感謝說不出口,並不是不愛你。 【夠天真才能相信愛】我們總要活得夠老才懂得什麼是愛,又得夠天真才能繼續相信愛情。大齡女子的世故必須帶著智障少女的無知,才能一直當一個感情動物。 ★隨書附贈金曲獎仙女藝術家倪瑞宏(本書受訪者)「辣妹便當處理中心」插畫圖卡★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吃便當

鄭進耀  著
鏡文學  出版
2019/02/01 出版

★ 一本可以配飯吃的書!《鏡週刊》最受期待人物專欄「吃便當」首次出菜成書 ★作家萬金油以「人物記者鄭進耀」身分,出版首部個人採訪選集,撬開大家便當盒,挖掘心中的祕密 ★ 訂便當囉!隨書附贈金曲獎仙女藝術家倪瑞宏(本書受訪者)「辣妹便當處理中心」插畫圖卡 我們在別人的便當裡 看見生活的模樣 與他們對人生卑微的願望 ▍他是作家萬金油,也是「人物記者鄭進耀」,個人採訪選集初登場 粉絲敲碗苦等!最受期待的《鏡週刊》人物故事專欄「吃便當」終於熱騰騰上桌!▍ 「吃食是生活的一種氣味,一日三餐,早餐吃得匆匆,晚餐應酬、聚餐,吃食選擇受制於他人與環境,好像也只有午餐是最接近自我的一餐。難忘的菜、無聊的午餐都是折射一個人生命的樣貌,而圍繞著食物的周邊也充滿了故事。」──鄭進耀 鄭進耀靈巧地撬開受訪者的便當,靜候祕密現身, 面對食物,人們失去戒心,潛藏在各自記憶裡的片段, 一一被召喚至餐桌前,午餐遂成了他們生命肌理的切片。 四十六個午餐便當,四十六種人生滋味── 藉由食物,她緬想亡者、他許下心願, 亦有人為自身定錨、嘗試理解他我之分際…… 哪怕是不值一哂的想望,或是久懸未決的無解掙扎, 這些透過便當折射出的故事,都成了探見人們幽微心內的光。 ◤人間百味通通上桌!◢ 【這個家有兩個媽】這樣的家庭跟所有的家庭一樣都有類似的小悲小喜,她們奮不顧身,只為了接住生活抖落的每個閃閃發亮片刻。 【愛情無法治癒精神病】「我以為有人愛我,我的病就會好……可是,我發現兩人關係裡,要嘛一起成長,要嘛彼此折磨,不會有一方治癒另一方這種事。」 【深夜食堂等不到妳】病榻的日子並不絕望,他用自己擅長、能做的事來陪伴媽媽,食物便是他面對日子的武器。 【媽媽說我不可以嫁】食物和親情都具有極大的包容力,可以橫跨文化和空間的隔閡。Ruby 午餐的一盤青菜可以回到千里遠的台灣,婆婆和媽媽的愛也可以超越兩個完全相異的文化。 【傷你的人並不恨你】人生的難處在於,所有的愛與傷害都是複雜的,傷害你的並不是恨你;感謝說不出口,並不是不愛你。 【夠天真才能相信愛】我們總要活得夠老才懂得什麼是愛,又得夠天真才能繼續相信愛情。大齡女子的世故必須帶著智障少女的無知,才能一直當一個感情動物。 ★隨書附贈金曲獎仙女藝術家倪瑞宏(本書受訪者)「辣妹便當處理中心」插畫圖卡★

特價23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

林靜儀  著
鏡文學  出版
2018/08/20 出版

★醫學中心級醫院婦產科前任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速寫 ★婦產科門診及病房裡的真實人生故事,曲折意外、激勵人心 ★直擊現代女性面臨的沉痛難題,對頑強窠臼的犀利思辨 身體有病可以看醫生,但人生的苦該怎麼治? 所有女人必須面臨的抉擇 所有男人不該逃避的課題 沒有標準解答的婚育、性別、家庭、世代等疑難雜症…… 都在這名女醫師的診間裡,找到一線出路 一間大型醫院裡的婦產科,一位不服輸的女醫師, 在她的診間和病房裡,有各式各樣的女人及女孩到來。 她們是來看病,還是看心?女醫師除了開藥開刀,能不能為她們的人生開一條路? 這位始終掛心病人的女醫師,更身體力行在醫療界中努力為女性擴張立足點, 證明女人絕對不是「第二性」! ───二十七件個案,是二十七個真實深刻的人生故事─── 〈初診〉 我輕輕把她的T恤往上拉。呃,一個鼓脹得很厲害的下腹。 「你沒有發現小腹鼓起來嗎?」 「……嗯」,她有點尷尬,「我以為我發胖。」 ……那個腫塊,有點硬度,外表光滑,腫塊最頂端到肚臍上面兩根手指頭高度,幾乎是一個大白柚的尺寸啊! 〈家〉 「你還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單獨問林醫師的?」 她聽到我這一問,眼睛一亮,「有。」於是我請姑姑先到診間外面等候,讓我跟她單獨聊聊。 「你要告訴林醫師什麼呢?」我稍微向前傾,像是要聽她悄悄話一樣,笑著問她。 她像是個藏了祕密很久,終於可以分享的小女孩,「林醫師我告訴你喔,我懷孕了!我男朋友叫我不要講,他說等到小孩很大了再講,這樣我們就可以有貝比了。」她眼神閃亮亮,喜孜孜的。 這。下。問。題。可。大。了。 〈計畫〉 「不是,不行啦!」婆婆耐不住,又靠過來了。 「啊?什麼不行?」我裝傻。 「她有糖尿病,小孩會不健康,拿掉啦!」婆婆的「主訴」也很清楚直接…… 「沒有喔,她懷孕前就有控制好她的血糖,也補充了葉酸,這些都已經把胎兒異常的風險降到跟一般孕婦差不多了喔!」 「不行啦!拿掉啦!」婆婆再靠近診療桌一步。孕婦和她的老公臉色鐵青。我幾乎可以猜到,他們在家裡已經這樣爭執過數次了吧。 〈未成熟〉 二十三歲了才發現先天無子宮?怎麼會這麼晚?她和她的母親不是沒發現她到了青春期卻沒月經,她國中時期也曾經就醫,醫師因為她沒有性經驗,所以沒安排內診,只說催經看看,想當然沒催出什麼來,媽媽也就自己猜想,「結了婚就會好吧。」 〈裝錯的身體〉 我的門診怎會有十九歲男性?「掛錯號的吧。」我朝跟診護士笑笑。想不到,門診叫號鈴一響,病人真的走進來了。……「她」是我在門診接觸到的第一個跨性別個案。 〈禮物〉 「你這個不可能是便秘啦!」才正要起身幫她做檢查,看到那顆肚子,我就鐵口直斷。「你這麼大一顆肚子,假如不是懷孕的話,就麻煩了。」……那是個大概懷孕七個月尺寸的下腹,若是腫瘤的話就糟糕了。 「我不可能會懷孕啦,我停經很久了。」她邊哈哈大笑邊拍拍自己的肚子。結果超音波探頭一放,就看到一張小小的臉。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女人必讀的書 誰說結婚就是「修成正果」?誰說生子就是「完整生命」?在偏見和陳舊觀念的框限之下,女人從未真正擁有自己的身體。本書借女人及女孩們不曾說出口的故事,進行深刻思索及犀利論述,為所有女性提供鬆綁自我的可能。 ★也是一本男人愛看的書 如果你身為好男人,深愛身邊的女人和女孩,願意主動瞭解和紓解她們所面臨的難題,這本書會列入你的心愛書單。 ★揭示台灣白色巨塔的性別生態 作者以一位女醫師的角度,從醫師養成之路和職場第一手觀察切入,省思社會大眾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道盡台灣醫界不可說的祕密。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診間裡的女人

林靜儀  著
鏡文學  出版
2018/08/20 出版

★醫學中心級醫院婦產科前任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速寫 ★婦產科門診及病房裡的真實人生故事,曲折意外、激勵人心 ★直擊現代女性面臨的沉痛難題,對頑強窠臼的犀利思辨 身體有病可以看醫生,但人生的苦該怎麼治? 所有女人必須面臨的抉擇 所有男人不該逃避的課題 沒有標準解答的婚育、性別、家庭、世代等疑難雜症…… 都在這名女醫師的診間裡,找到一線出路 一間大型醫院裡的婦產科,一位不服輸的女醫師, 在她的診間和病房裡,有各式各樣的女人及女孩到來。 她們是來看病,還是看心?女醫師除了開藥開刀,能不能為她們的人生開一條路? 這位始終掛心病人的女醫師,更身體力行在醫療界中努力為女性擴張立足點, 證明女人絕對不是「第二性」! ───二十七件個案,是二十七個真實深刻的人生故事─── 〈初診〉 我輕輕把她的T恤往上拉。呃,一個鼓脹得很厲害的下腹。 「你沒有發現小腹鼓起來嗎?」 「……嗯」,她有點尷尬,「我以為我發胖。」 ……那個腫塊,有點硬度,外表光滑,腫塊最頂端到肚臍上面兩根手指頭高度,幾乎是一個大白柚的尺寸啊! 〈家〉 「你還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單獨問林醫師的?」 她聽到我這一問,眼睛一亮,「有。」於是我請姑姑先到診間外面等候,讓我跟她單獨聊聊。 「你要告訴林醫師什麼呢?」我稍微向前傾,像是要聽她悄悄話一樣,笑著問她。 她像是個藏了祕密很久,終於可以分享的小女孩,「林醫師我告訴你喔,我懷孕了!我男朋友叫我不要講,他說等到小孩很大了再講,這樣我們就可以有貝比了。」她眼神閃亮亮,喜孜孜的。 這。下。問。題。可。大。了。 〈計畫〉 「不是,不行啦!」婆婆耐不住,又靠過來了。 「啊?什麼不行?」我裝傻。 「她有糖尿病,小孩會不健康,拿掉啦!」婆婆的「主訴」也很清楚直接…… 「沒有喔,她懷孕前就有控制好她的血糖,也補充了葉酸,這些都已經把胎兒異常的風險降到跟一般孕婦差不多了喔!」 「不行啦!拿掉啦!」婆婆再靠近診療桌一步。孕婦和她的老公臉色鐵青。我幾乎可以猜到,他們在家裡已經這樣爭執過數次了吧。 〈未成熟〉 二十三歲了才發現先天無子宮?怎麼會這麼晚?她和她的母親不是沒發現她到了青春期卻沒月經,她國中時期也曾經就醫,醫師因為她沒有性經驗,所以沒安排內診,只說催經看看,想當然沒催出什麼來,媽媽也就自己猜想,「結了婚就會好吧。」 〈裝錯的身體〉 我的門診怎會有十九歲男性?「掛錯號的吧。」我朝跟診護士笑笑。想不到,門診叫號鈴一響,病人真的走進來了。……「她」是我在門診接觸到的第一個跨性別個案。 〈禮物〉 「你這個不可能是便秘啦!」才正要起身幫她做檢查,看到那顆肚子,我就鐵口直斷。「你這麼大一顆肚子,假如不是懷孕的話,就麻煩了。」……那是個大概懷孕七個月尺寸的下腹,若是腫瘤的話就糟糕了。 「我不可能會懷孕啦,我停經很久了。」她邊哈哈大笑邊拍拍自己的肚子。結果超音波探頭一放,就看到一張小小的臉。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女人必讀的書 誰說結婚就是「修成正果」?誰說生子就是「完整生命」?在偏見和陳舊觀念的框限之下,女人從未真正擁有自己的身體。本書借女人及女孩們不曾說出口的故事,進行深刻思索及犀利論述,為所有女性提供鬆綁自我的可能。 ★也是一本男人愛看的書 如果你身為好男人,深愛身邊的女人和女孩,願意主動瞭解和紓解她們所面臨的難題,這本書會列入你的心愛書單。 ★揭示台灣白色巨塔的性別生態 作者以一位女醫師的角度,從醫師養成之路和職場第一手觀察切入,省思社會大眾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道盡台灣醫界不可說的祕密。

特價2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