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類別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幸福除垢學:滌除心垢、腦垢、身垢,踏上身心靈煥然覺醒的旅程

陳立維  著
木果文創  出版
2023/08/10 出版

垢了!真是夠了…… 思想有垢、情緒有垢、身體管道處處藏汙納垢?! 相信身體、解放心毒 透過111個深入和自己對話的關鍵練習 走出養生盲區 從此,將有機會活得比現在更輕鬆、更快樂、更有尊嚴 更加遠離病痛~ ★ 結合自18年養生研究及兩岸3000學員輔導親歷,真實體悟淬煉行動學分 ▶    身體出現異樣,你肯定少做了什麼;身體不在正常狀態,你肯定在日常生活中怠惰了什麼。 ▶    不管你有沒有生病,也不管家人或醫生怎麼說,有一個最關鍵的聲音是「身體怎麼說」。 ▶    「不舒服一定要看醫生嗎?」「用餐時間到了就一定要吃嗎?」「少量多餐或少吃多運動就可以不生病嗎?」 ▶    養生的根基在和自己的關係,和自己維持好關係是長壽的地基,所有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往內看的關係。 ▶    沒有會不會、懂不懂的問題,只有做或不做。我們必須練習相信身體,因為它就在那兒,回家的方向對了,路就對了。 為幸福除垢,一段身心靈覺醒之旅 世間什麼最難?讓一個人改變最難。 推動「間歇性斷食」多年的自律養生發起人陳立維老師又有新作問世,這次他不談理論,大談「愛」──請問你愛自己嗎?「健康的身體需要愛的滋潤,我們雖然渴望得到愛,行為上卻背道而馳」,或對身體的呼喚充耳不聞,或對致病原因視若無睹,甚至倒果為因,被種種偏見所誤導。因此他說:改變,要從「愛」開始,不愛自己的人不會有健康的身體。舉凡心垢、腦垢、身垢,都是隱藏在生活中的健康盲區,跟身體管道處處藏汙納垢一樣,都足以致命,所以他將本書定位在「幸福除垢」,帶領讀者踏上身心靈覺醒之旅。   「身體怎麼說」,你有聽到或聽懂了嗎? 書中揭示「身體是法則」,維持健康的力量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是身體天生賦有的機制。當身體的負擔輕,心靈的負擔就輕,才會明白治療的真諦,在於回歸身體之道,讓身上所有系統之間的完美默契自動出現,靈活分工,好好地為我們效命。 愛自己的身體是最容易入門的練習,本書以大量例子深入淺出解說,教你看懂醫療和健康之間的關係,領悟病由心起,被環境塞滿對價程式的我們,最終不僅人際關係出現對立,親密關係也因對立而衍生病痛。 愛自己,就從和身體真誠對話開始 觀察身體在被疼惜後的回應,或許就能豁然頓悟,問問鏡子裡面那個人是誰?是誰來決定自己的生命去向?養生就從愛自己、相信自己開始,穿透人的偽裝,先和自己和解,然後願意從對他人絕對同理的練習中,解放自己的心毒。 請跟著立維老師一路深入和自己對話的練習,進行身心靈的除垢,「養生好難,養生也好簡單」,一個念頭轉換而已。 本書特色 ● 除垢是現代人最需要研修的養生學分,和身體對話是除垢的首部曲,和自己對話則是清除腦垢、心垢的行動學分,人生將因完美除垢而臻幸福圓滿。 ● 回歸身體之道,感動發現身體系統之間存在完美默契。 ● 當身體不處理食物,就開始處理廢物! ●「熟練空腹」是過程,「回歸身體」是終點。 ● 人是為利他而存在,在人與人的互動連結中,心靈層級的滋長為健康寫下圓滿的劇本。 專文推薦 這裡沒有信靠神蹟,這是陳立維老師面對人們「病苦」輪迴,不斷慈心演示直指的凡塵解脫寂滅之道:「身體不處理食物就處理廢物,這是身體的智慧,也是本能,是生物的設定,也是造物最縝密的原創。」──張瓊如/煥源生命管理教育創辦人 跟著立維老師學習這幾年下來,讓我瞭解:原來我們在斷食的時候,可以打開跟自己身體對話的那扇門,原來神醫不用遠求,每個人的身體就是自己的大醫王!──黃彥學/家醫科醫師 垢真是夠了!很佩服立維老師的思維及立言的功力。這本書的思想文字發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讀到此書,深感共鳴,原來養生之道離你我不遠──就在你我日常的吃飯睡覺、行進坐臥、打情罵俏之間!──蔡凱宙/蔡凱宙自然骨科診所院長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在愛中成為自己:21天幸福覺察小練習,活出靈魂的原廠設定

黃詩君  著
木果文創  出版
2023/07/10 出版

身體、情感、理智如何達到和諧,是我們生命能否完整、幸福的關鍵! 一直以來,你傾聽過自己的需求嗎?可曾好好對待自己? 在成為自己之前,先學會陪伴自己。 這是一門「覺察」的功課,邀你一層層向內心探索, 直視生命裡的傷痕、學習轉化痛苦、面對脆弱和掙扎,最終與自我和解。 當理智和情感匯聚成流,終使生命趨於柔和、平緩, 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向情感,擁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我們不該總是悶著頭過日子,等到一身疲累傷痛,才回過頭來關照自己。愛自己絕不是一個口號,探索自己更是一趟必要的旅程,那些長久累積的有毒、帶傷的情緒,正在吞噬著信心和勇氣,在此同時,身體也承受著揮不去的痛楚、疲憊,這樣傷痕累累的你,在某一刻感到負重難行,怎樣都提不起動力前進了。這是你該按下暫停鍵的時候,靜下心來,好好陪伴今生最重要的人──自己! ★    關照自我,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 擔任國小教師、也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詩君,充滿教學熱忱,甚至把學生擺在自己生命之前。2015年,她收到一份生命大禮──罹患第一期肺腺癌。為了陪伴剛接手的班級共度兩年珍貴時光,她沒有接受醫生建議馬上開刀。歷經兩年的延宕,所幸老天疼惜,她的病情沒有加重,而後也順利接受治療。但一場大病之後,詩君老師開始向內心拋出探問: 我是誰?我是怎樣的靈魂?我活得有價值嗎? 我要如何成為自己?我的心為何總是想哭泣?我是否了解自己? 經歷一番掙扎和叩問,為了對生命展開更深刻的探索,2014年,詩君老師開始鑽研心理學的鑽石途徑課程及「易學律動/神聖舞蹈」;2019年,在偶然機緣下,接觸到薩提爾模式,這才發現,在成為自己之前,要先能與自己親密相處。 如何找到完整的自己?該以什麼姿態活著?該怎麼陪伴自己?詩君老師以「第四道」靈性大師葛吉夫「三個中心」──即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三大機能:身體中心、情感中心及理智中心為原點,展開一連串探索與實踐,得出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成為自己ing=情感+理智+身體」。意味著,當身體中心和情緒中心的能量開始流動之後,理智中心也會運作得比較順暢,使身心靈趨於和諧與平衡。 ★在生活中探索與自己親密的可能 你總是推開情緒,讓理智來主導嗎?或者,你總是善於邏輯分析,卻忽略了真實的感受?詩君老師告訴你,不觸碰情緒,不代表沒有情緒;面對內心的脆弱與掙扎,何嘗不是一種勇敢! 關於身體、情感、理智的平衡與覺察,如何在生活中具體實踐呢?詩君老師將累積多年的心得與你細細分享…… 。練習「身體掃描」,純粹感覺身體:覺察全身各個部位,想像自己的注意力是一台掃描機,從頭到尾進行掃描,不帶任何評判與情感,單純感受身體各部位狀態──沒有感覺也是一種感覺。 。活在當下,肯定自己:關注自己的身體,將注意力放在滿意、舒服的部位上,對身體說些心裡話,並且感謝它。 。將注意力放在緊繃部位:給身體一份注意力,就是給身體一份愛。藉由呼氣,帶走內心與肌肉的緊張,讓恐懼的能量慢慢消退。 。善用地心引力:讓身體往下沉的力量,帶動肌肉的放鬆狀態;觀察身體是否使用過度氣力,是否持續保持放鬆。 。放下痛楚記憶:身體是有記憶的,痛楚的記憶始終殘留在身體裡,不逃避這樣的記憶,在察覺到之後,就試著放下,放鬆身體緊繃的部位。 。安排「知止日」:每週挑選一天作為「知止日」,這一天不跟外界連結,不安排社交活動,只與自己連結,盡可能獨處,做喜歡的事。 。練習「立如松」:全身直立的「立如松」動作,得以感受「停」的美妙,讓原本散亂的思緒和身心「歸於中心」,為生活的過渡階段做好準備。 。想像自己是一朵牽牛花:吸氣時,跟自己說:我在盛開,我在微笑;吐氣時,跟自己說:我在休息,我在放下。 。讓眼神變得輕柔:把眼神放柔,眼睛周圍的肌肉不自覺鬆開,學著不再用那麼大的力氣看世界。 。放下腦中小劇場:感受情緒時,請不要編寫劇情,陷入受害者心態。一進入跟事件有關的思考,趕緊將自己拉回。 本書特色 ●    這是一趟尋找完整自我的旅程,詩君老師親身力行,意識到身體、情感及理智匯聚成三股力量,彼此之間緊密聯繫、互動與作用,影響著思想和行為。 ●    不僅收錄精闢的觀點和案例故事,另穿插二十一個「幸福覺察小練習」及十七個「覺察小知識」,包括:與自己親密、用愛掃描身體、6A的情緒覺察、找回想念的自己、清除人生障礙、擺脫角色認同……每個練習及覺察的知識,都在幫助我們了解身體、情感及理智是如何運作、產生衝突,最終又該如何走向和諧一致。 ●    詩君老師以溫暖平實的文字,娓娓道來自己的生命故事、教學生涯的感動和發現,邀你在自我探索、和解與原諒的過程中,梳理自己的生命經歷,省思內在的需求;在覺察身體和情感流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鍛鍊身體、全然地觸碰情緒,感受情感帶來的溫柔力量,最終愛上完整的自己。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創20+,我們依然在路上!6條從英國到臺灣的探索路徑 x6套實驗與實踐心法 x6道真實的成長風景

英國華威大學校友 文化創業+在地實踐六堂課 歡迎入座! 起心動念、起腳行動   以文化創意為基石、各自在不同領域創業的六個故事; 抱著將文化深耕於這塊土地、使我們更美好的期許, 挑戰將看不見的內容轉換成經濟價值, 開展出了六道真實的成長風景, 唯一的不變堅持,是以人為本、以文化傳承的初衷, 「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本書將幫助你勘測地域、選擇同伴、了解自己與創意產業的生態系統。要不要從這裡選一條路走,由你決定。」 ──克里斯.畢爾頓/英國華威大學「文化媒體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六個青壯耕耘文化產業創業的故事 2002年為行政院文創政策白皮書操刀的郭紀舟,隱身於迪化街,在古老宅第間打造起水果藝廊,他如何用文創賣水果,四處尋找有哲學思想的小農,特別標榜職人的故事讓消費者感動?   讓遊學不只是學語言和生活體驗,蔡宜真如何做到專屬客製化又深入文化的英國遊學培育服務?把服務做得細膩貼心,成功的經驗要如何複製到台灣?   在板橋林家花園旁的「在一起」複合空間,蘇于修用溫暖的人情味黏著人氣,如何於巷弄間串聯在地創造者、藝術家,搭建創生橋梁,傳遞正向的能量? 林慧美卸甲回鄉試驗,想把一支十元的筆,創造出有人願意花千元買的價值。她如何把內容轉化字句洋溢在紙上?出版還有哪些可能性?   把自己打造成行銷創意品牌的劉華欣,如何成為文化藝術的整合者,如何將多元又抽象的文創計畫,用行銷的方式包裝推銷出去?   仲曉玲以自身從實務業界轉往高等教育界的學習與歷練,將知識與經驗冶於一爐,融合成與多元專業及文化背景的學生,一同在校園內外、教學相長的實踐,想投入文創教育的你,這將是一堂可以自練心法與方法的課程。   心法提醒與演練x方法分享與指引 x跨域素養培育與自助 這六位耕耘文創夢田的創業家,在過去二十年間,也是從英國創意產業搖籃華威大學各自學成的校友,經由實踐自我價值而累積的養分,恰恰好孕育出這本書的創意。他們分別從時間的切面不斷地回溯、檢視,同時也與自己真實對話,透過梳理寫下的深刻體會,有挫折與轉化,還有展望未來而提煉的實用策略與心法,成為教科書外的六堂實務學習,分享給更多想從事文創的前仆後繼的接續者:起腳行動前參照演練,創業途中逢拐點時藉以警惕,避開地雷,短走冤枉路!   「在文創產業生態系統裡,彼此依賴、連結,任誰也無法獨自穿越這座森林!」本書是他們人生篇章的難得一頁,記錄著共享,期盼共好,而一起共創! 面對未來,仍要期許──文創20+,依然在路上…… 而你呢……,是否起心動念!?何妨起腳行動!   本書特色 1. 用說故事的筆法串寫案例,創業時間軸往前追溯至更早的素養培育期,看得到清晰的創業心路與養成,提供有心築夢者,除了理想之外的務實參照與提醒。 2. 每一篇末,都有曉玲老師為創業者提問的Q&A設計,讀者可以從提問中借鏡,學習如何自問自答、來回檢視自己的創業藍圖,是本書著力的特色之一。 3. 每位實踐者都附有一頁視覺化的商業圖表,說明事業結構與路徑,另有「真情分享」、「給自己出考題」等特別企劃,及學術、產業、創業相關圖表;除了感性的故事分享,也是一本創業行動指南。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