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張景然博士在民國八十三年間曾和嘉義大學吳芝儀老師共同翻譯出版Gerald Corey的《團體諮商的理論與實務》一書第三版;於1996至1999年期間赴美國專攻團體諮商;回國後在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任教的主要課程也是團體諮商。本書正是張景然博士多年來融合其教學、實習和研究成果的結晶。 本書第一部份收錄了作者回國後陸續發表過的五篇論文,第二部分則從學生們所設計的團體企劃書中整理出三十篇較完整且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理論與實務兼顧之下,本書極適合作為相關科系之學子的研讀教本與實務從業人員的案頭參考工具。 本領域的書籍在國內不多,且多屬翻譯,本書是國內學者張景然博士積教學與研究心得,加上指導學生的優異作品匯集而成,理論與實務兼顧,並能順應本土文化的背景,誠為難得之佳作。
本書是第一本將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成果化為平易近人的軟性書,關心孩子的你(妳)一定不能錯過! 關心孩子福祉的父母與各領域的實務工作者都應該知道: 兒童初次的依附關係在何時建立? 依附關係的建立可延宕至何時? 什麼時候才開始「母子連心」? 真的有「血緣」這回事嗎? 人工生殖誕生的孩子會不會有問題? 女性一定比男性適合養育孩子嗎? 兒童需要兩性分別扮演雙親的角色嗎? 與雙親分開會不會造成心理創傷? 失去母親會造成長期傷害嗎? 母親該不該在外工作? 集體日間托育適合年幼兒童嗎? 兒童會不會因為父母離異而受傷害? 婚姻中的衝突是否影響兒童福祉? 兒童能與新來的父母建立親情嗎? 父母的精神疾病會遺傳給孩子嗎? 童年問題會不會持續到成年? 家境困難會影響心理發展嗎? 哪些孩子會發展出反社會人格? 體罰會造成心理傷害嗎? 哪些孩子天生性格脆弱易受傷害?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指出人類的心理發展係基於為了適應環境。強調適應環境的角度,同時也能將人類從狹隘的自我囚禁中解放出來,因為以個體行為的知識為基礎,將更能欣賞不同物種之行為間豐富的歧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