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球是個幸福的孩子,他有個寫童話的爸爸,跟他分享生活上奇妙的經驗;胖哥的爸媽分居了,獨立的他跟著爸爸,想念著媽媽;阿龍的爺爺是個失智老人,時好時壞的病情,讓孝順的阿龍有機會接觸阿公的奇想;米力的爸爸是廟裡的乩童;小菲賭氣把一頭短髮染成純白;還有早知道大王阿毛、溫和體貼的圓圓和人緣特別差的曉珊,他們雖然沒有離家去外面世界探險的神奇經驗,卻在日常的生活環境中,經歷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唐爸爸的頭上長出了一棵橘子樹,胖哥撿到了月下老人的紅繩子,阿龍的綠蛋種出了一個小人兒,圓圓遇見了夢鄉裡的老婆婆,阿毛搭上了超光速的雲霄飛車,曉珊被充磁機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還有神奇的如果樹、美麗的特羅亞玫瑰、可愛的食字獸、神祕的天外使者,全都在這本書裡,等待讀者一起遨遊這個綺麗幻想的世界。 不論是在食、衣、住、行、育、樂生活各方面,不論是在德、智、體、群、美各領域,閱讀彷彿是一股活水,為每個人的智慧之泉,注入一股清流。閱讀的媒材很多,你可以到電影院閱讀一場電影,你會在電視上閱讀一堆廣告,你更可以用電腦上網閱讀各式各樣的資訊,但還有一個最傳統的閱讀方式,是我們不能遺忘的,那就是讀書。 書本不用插電,它隨時隨地可以翻閱,它提供了更多的細節,留給閱讀的人更廣的想像空間,讓閱讀的人更加自由。親愛的爸媽,敬愛的師長,千萬不要忘了把書本這最好的朋友,介紹給我們的孩子。 只是,介紹的方式要特別注意。書本沉默而沒有聲光刺激,我們不能把它丟給孩子就走,這樣孩子很容易就忘了它;書本與課本十分接近,課本帶來的作業和考試,容易壞了孩子與書本接近的念頭。所以,親愛的、敬愛的大人們,花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吧!一起進入多采多姿的書本世界,這會是你陪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情。當然,讀過書後,請別留下很多很多的作業,請別說我們來考試喔!
不管是哪一個時代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獲得成人(特別是父母)的支持、認同和尊重。此外,青春期的孩子,儘管外表都已發生頗大的變化,男孩子有了喉結和鬍鬚,女孩子的身材有了曲線,乍看之下彷彿都已像是一個大人,可實際上這個年紀的孩子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小大人」,因為在漸趨成熟的外表下,他們的心智往往還只是一個孩子。很多成人拿不準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就是因為一會兒覺得他們已經很大了,一會兒又覺得他們還很小。孩子們自己也常常弄不清楚,一會兒希望自己能被當成是一個大人來對待,一會兒可能又會希望還能有事沒事就賴在自己喜歡的大人身邊撒撒嬌。這種「忽大忽小」的尷尬,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只是很多成人在長大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因而經常以自己目前的心態和諸多想法來要求正處於這種尷尬期的孩子。這麼一來,孩子心中的迷惑會更深,親子之間的衝突也就會更多。 父母絕對不可以打著「愛」和「關心」的旗幟,為所欲為。比方說,私自翻閱孩子的日記以及信件,或偷聽孩子的電話,這些就都是一大忌諱。如果你這麼做,只會引起孩子的憤怒,並且失去孩子對你的敬意,使親子關係蒙上一層陰影,是極為不智的。在這個故事中,白少華的父母就是這樣。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禮拜天,小梅參加了班上的郊遊,和同學一起在滿是杜鵑花的山上玩耍,無意中發現有人失足墜死在山崖下。這個不幸的少年名叫白少華,不僅和小梅他們一樣大,甚至還和小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這種巧合或許造成了某種心理暗示,使得一向睡不沈的小梅,開始經常做噩夢,老是夢見自己在一片白茫茫的霧裡沒命的逃,後面則有一個白白的東西一直在追她……那個「白白的東西」原來是一個友善的鬼,而且正是死去的白少華。從此,他們總是在夢中相見,漸漸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小梅還替少華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既安慰了少華的父母,也完成了少華未盡的心願。
《魯西亞的記事本Ⅱ》其實是作者以平實、簡易的文字,透過書中的主角——魯西亞,以孩童的角度來記載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內容有悲傷、歡笑和對事物的質疑,更孕育著大孩子小孩子們學習與成長的智慧,頗值得大家閱讀。故事中魯西亞的表現與應對,展現了對事情的觀察與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這是《魯西亞的記事本》的續集,本書插圖的繪畫方式與上一本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內容更精彩豐富,喜愛魯西亞的讀者千萬不可錯過。願本書除了帶給讀者閱讀的喜悅、豐富生活的靈感之餘,也能讓讀者感受色彩的觸動與線條的美感。 在《魯西亞的記事本Ⅱ》裡,讀者可以找到美好的回憶或失落的自己,如果你喜歡親子共讀,相信將能精彩的與孩子展開心靈對話與分享;並藉由精短簡潔的文字描述,期能激發莘莘學子寫作的興趣與信心的培養,同時增進心靈開發的潛能,撩起自我對生活的情致與敏感度。 而每篇的「心靈小語」是作者自身對該篇內文所引發的心得分享,願讀者在享受閱讀的樂趣之餘,能發揮小故事大啟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