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多年以來思考建構政治憲法學理論的成果。全書共十六章,分為「思想紛爭」、「基本觀念」、「制度因緣」和「道路統緒」四篇。作者從確立其政治憲法學的理論觀點開始,繼而闡釋憲法權威、公民資格、自由政治與國家構建等基本憲法觀念,進而分析及比較中西憲法制度,突出政治憲法學不同於規範憲法學與憲法釋義學的問題意識和理論視野,終而從歷史的角度為未來的中國憲制乃至世界憲制,提供理論規劃。 作者認為,現代中國處於一個由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的憲制轉變時期。在這個時期,憲法起着終結革命、建構制度的作用,並可透過憲法完成建國進程,從非常政治轉變為日常政治,迎來司法憲政主義的時代。政治憲法學正是以歷史的視野,發現政治憲法結構中從現實主義到規範主義、從黨制國家到憲政國家、從人民主權到個人自由的歷史趨勢。
本書是作者多年以來思考建構政治憲法學理論的成果。全書共十六章,分為「思想紛爭」、「基本觀念」、「制度因緣」和「道路統緒」四篇。作者從確立其政治憲法學的理論觀點開始,繼而闡釋憲法權威、公民資格、自由政治與國家構建等基本憲法觀念,進而分析及比較中西憲法制度,突出政治憲法學不同於規範憲法學與憲法釋義學的問題意識和理論視野,終而從歷史的角度為未來的中國憲制乃至世界憲制,提供理論規劃。 作者認為,現代中國處於一個由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的憲制轉變時期。在這個時期,憲法起着終結革命、建構制度的作用,並可透過憲法完成建國進程,從非常政治轉變為日常政治,迎來司法憲政主義的時代。政治憲法學正是以歷史的視野,發現政治憲法結構中從現實主義到規範主義、從黨制國家到憲政國家、從人民主權到個人自由的歷史趨勢。
憲法是最高的法律,是為了人的自由而對法律所施加的限制;立憲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包括言論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生命權、財產權、隱私權、選舉權等。 《憲政常識》,顧名思義是一部憲法和憲政的通識書。它全面而透徹地闡釋了憲法的功能、性質與價值,先從歷史的角度介紹西方與中國的憲政發展,探討賴以保證憲法實施的司法審查制度,並以專章討論公民的憲法權利,以及言論自由的憲法保護。 不過,本書絕對不止於一部專科入門書。通過普及憲法知識、分享「憲法覆蓋下的人和土地是美麗的」的理念,作者亟亟推動中國的憲政─讓中國的憲法得到實施,能夠真正進入人民的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紙面上。 最堪玩味的是,他諄諄告誡:「一切社會危機的總根源,就是憲政秩序缺失導致的公權力失範。」
本書結集憲法學專家童之偉幾年來於報紙、法學期刊、主流社科網站,以及以作者個人名義博客發表的關於中國憲制維新的大部分文章。作者既建立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也回應法學界其他學者的相關言論,並與之切磋交流。書中再三闡明社憲派基本的憲政建設主張,社憲派、反憲派、泛憲派三者間的差異,以及推進法治維新關鍵的現實考量,並反覆申明應尊重中國現有的政治力量對比格局,努力在這個格局下通過明確黨權範圍和規範黨權行使程序的維新方略,爭取有效保障基本人權或公民基本權利的憲政。本書毫不避忌地結合當今中國實際的法律生活闡論,務求對推進中國憲制維新進程作出貢獻,實在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