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國 書系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我們的中國:大地文章

李零  著
風格司  出版
2018/08/17 出版

我的專業是什麼,有點亂。 但說亂也不亂。我這一輩子, 從二十來歲到現在,竭四十年之力, 全是為了研究中國。什麼是中國?-李零 本書集中討論北方三省:山西、陝西、甘肅。 俗話說:山東出聖人,山西?祖宗。堯、舜、禹,這些老詛宗,據說全在山西。山西也是個胡騎南下的大通道,胡風從大同吹進來,有八個出口吹出去,即太行八陘。第一篇文章就是寫太行八陘。 到陝西實地考察後與文獻對比,竟發現,上郡這麼重要的郡,原來是一筆糊塗賬,學者就連上郡的郡治在哪兒都搞不清,本書涉及上黨、上郡、西河三郡,每個郡都從水道入手,《地理志》和《水經注》是放在一塊兒讀。 甘肅,元代立省,省名是合甘州(張掖)、肅州(酒泉)而稱之。地理學家以烏鞘嶺為界,把烏鞘嶺以西稱為河西走廊。甘肅是三大邊疆的交會點,自古就是中國與西域商貿往來的大走廊,也是個民族大熔爐:如西北六大姓:姬、媳、姜、允、姒、嬴,是六大民族。研究周、秦、戎、狄四族之關係,甘肅是重鎮。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的中國:周行天下

李零  著
風格司  出版
2018/08/17 出版

我的專業是什麼,有點亂。 但說亂也不亂。我這一輩子, 從二十來歲到現在,竭四十年之力, 全是為了研究中國。什麼是中國?-李零 此書談三大旅行家,第一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漢武帝。 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漢武是巡狩的代表。 秦皇漢武的巡狩、封禪是模仿大禹治水,但關注的可不光是水澇災害、貢賦輸納。他們還一路祭祀山川,尋仙訪藥,視察邊防軍備。 他們行走的路線是以《禹貢》為依循。《禹貢》講禹跡,是大禹治水,隨山濬川,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這個故事很有象徵意義。 古代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旅行,除了雙腳,只有舟車,出行太不容易了。不能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古人出遠門是什麼心情,也就讀不懂古詩,沒法明白生離和死別怎麼就差不多,親人為你送行,為什麼依依難舍,長亭更短亭,一程又一程。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的中國:茫茫禹跡

李零  著
風格司  出版
2018/08/17 出版

我的專業是什麼,有點亂。 但說亂也不亂。我這一輩子, 從二十來歲到現在,竭四十年之力, 全是為了研究中國。什麼是中國?-李零 周秦時代,中國有兩次大一統,兩次大一統都以晉南豫西為中心,以夏這個中心來統一天下。中國的中,核心在此,本義在此。 夏居天下之中,商從東邊滅夏,認同夏;周從西邊滅商,也認同夏。中國周邊地區對核心地區的征服,幾乎全都沿用這一模式。 中國的大地,一半是秦漢帝國奠定的農業定居區,即古之所謂諸夏、後世所謂漢區,清代叫本部十八省;一半是環繞其四周的游獵遊牧區,即清代的四大邊疆。中國歷史也是一半一半。 「禹跡」是一種不斷被改造的歷史記憶,同時也是一種綿延不絕的歷史記憶,難怪成為中國的符號。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的中國:思想地圖

李零  著
風格司  出版
2018/08/17 出版

我的專業是什麼,有點亂。 但說亂也不亂。我這一輩子, 從二十來歲到現在,竭四十年之力, 全是為了研究中國。什麼是中國?-李零 地理學家怎麼把自古及今無數人在大地行走的知識拼成一幅完整的地圖,這可不是容易的事。而且,地圖是讓人用眼睛看的,一山一水、一城一邑,很具體,這樣的東西也有思想嗎?思想也可以用地圖來表現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研究地理,從地上看大地,一直湊到眼跟前兒看,固然很重要,但思辨推理、宏觀把握也絕對不可少。大地太大,我們太小,雖登臨絕頂,不足見其大。我們要想真正讀懂這篇「大地文章」,不能不借助思想的翅膀、理論的眼光,讓想像高翔於大地之上,借腦力以濟目力之窮。 「地理」也有「思想史」嗎?此書有很好的回答。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