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關注雙語課程與活動設計的質量及完整度,重視語言處理與學科本質實踐,除了梳理雙語課程的設計與檢核範疇,也羅列雙語教案的撰寫要點與雙語教學進階技巧。本書隨附由筆者精心設計與整合的雙語課程評估、發想、實作、回饋與檢核表件,亦提供範例教案、影音與語言材料等資源,利於教師進行延伸創造、評估反思以及教師社群共備討論使用。
本書介紹的素養導向數學臆測教學模式,是依據作者長久以來以數學課堂為基地,觀察數以百計的數學臆測教學課堂,在理論基礎、教學實務、教學研究三者之間不斷的對話,以滾動式的研發、修正、實踐、再修正的歷程,研究發展而成的。本書是兼具理論、實務與研究的一本專書。實施十二年國教課程的教師、教材編輯者、研究者、或家長等,若要瞭解素養導向數學教學設計、教學實踐、以及素養導向數學教學評量,本書第一章到第六章內容,從素養導向數學臆測教學的任務設計、教學實踐,到學生習得的數學素養、素養導向的評量範例、以及數學臆測教學相關主題的研究方法;本書是您的最佳選擇。
蔡麗華,1945年生於臺南新化,小時候就展現文學、運動、舞蹈多方面的天賦。本書作者蔡富澧以流暢文筆,細數她一生以超人毅力,創辦舞蹈系所、田野調查與舞團及雜誌經營的作為。本書並闡述她數十年間,在編舞上求新求變,重視舞者的人文素養,極大程度影響臺灣民族舞蹈的發展走向,培育優秀人才的歷程,以及她身體力行,51歲赴美國德州TCU攻讀舞蹈碩士,並在69高齡,抱病完成香港新亞研究所史學博士學位嘔心瀝血的感人故事。
本書包含了十九則有關測量、幾何與統計的數學臆測教學模組,目的在發展學童的數學知識及培養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每個教學模組是融入數學臆測於學校使用的課本教學目標而設計的,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修正而研發的教學研究成果。本書的教學模組可以直接取代課本的相關活動,不需要花額外的時間進行這些教學活動。若要瞭解每個教學模組的亮點,請詳閱每則教學模組的「背景描述」;若要瞭解如何設計數學臆測任務,請詳讀每則教學模組的「設計理念」。若要了解學童在每則教學模組提出的個人猜想及小組的猜想內容及任務的實施方式,請參閱每則教學模組的「教學流程」。藉由本書的臆測教學模組範例,拋磚引玉,冀望能啟動教師設計更多的臆測教學模組,以能落實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與數學素養。
本書以「黑暗中書寫」為名,意味拋開舊有思考後,能夠獲得更多啟發。全書以口述史形式撰寫。口述史和一般訪談研究都屬質性研究,須遵守質性研究的規範,但是口述史比一般訪談更強調口述者而非研究者個人主觀知覺對於歷史事件的詮釋,因此口述者個人所處的時空脈絡與立場是研究焦點所在。口述史也不同於一般自傳,一般自傳所探討的主題,是由傳主自己選定,而口述史則由研究者選定,以理解歷史事件的真實,它不只是口述者的生活紀錄,更是以歷史事件為核心,蒐集個人對歷史事件的回憶和解釋。歐老和我期待透過本書,學術同道能將這些豐厚的口述史料,進一步轉化、應用為課程研究的能量。
本書包含了二十一則有關整數、分數與小數的數學臆測教學模組,目的在發展學童的數學知識及培養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每個教學模組是融入數學臆測於學校使用的課本教學目標而設計的,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修正而研發的教學研究成果。本書的教學模組可以直接取代課本的相關活動,不需要花額外的時間進行這些教學活動。若要瞭解每個教學模組的亮點,請詳閱每則教學模組的「背景描述」;若要瞭解如何設計數學臆測任務,請詳讀每則教學模組的「設計理念」。若要了解學童在每則教學模組提出的個人猜想及小組的猜想內容及任務的實施方式,請參閱每則教學模組的「教學流程」。藉由本書的臆測教學模組範例,拋磚引玉,冀望能啟動教師設計更多的臆測教學模組,以落實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與數學素養。
本書包含了十七個數學臆測教學模組,不僅能建立學童的數學概念、數學關係與性質,而且能發展數學論證、推理、證明等高層次思考能力,更能培養學童的民主素養。每個教學模組都是我們將數學臆測融入課本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而且經過現場教學實踐、檢驗、修正過的。本書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取代課本的相關活動,不需要花額外的時間進行這些活動。 若要瞭解為何要融入數學臆測於課本中的教學目標,請詳閱每則教學模組的「背景描述」;若要瞭解如何融入數學臆測活動於該教學模組,請詳讀每則教學模組的「設計理念」。每個教學模組提供了兩節課的課堂學生表現。 藉由本書的教學模組範例,建立國小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論證教學的經驗,拋磚引玉,希望能帶動教師設計更多的數學教學模組以發展國小學生的數學論證。
本書敘說六位獲得教學傑出獎的大學老師的故事,期望在研究者的探究下,將讀者帶入書中六位老師的經驗世界中:包含這些老師是如何的與學生互動、如何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與啟發,以及如何無怨無悔的投注心力於教學及學生身上。 本書採用敘說探究取向,研究者透過不斷的觀察、對話、甚至透過近身參與敘說者的一些活動,以對敘說者的經驗、行事作為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有更深的理解。期望這種深度探究所呈現的文本,有助於讀者瞭解書中主角擔任大學老師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核心價值,也希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對身為學生的讀者而言,雖然未曾親炙這些老師的課堂,但期望透過本書,也能深受啟發並對人生意義的建構有所助益。對身為大學老師的讀者而言,或許對自己擔任大學老師所秉持的理想與意義亦有釐清與激勵的作用。 在本書中,作者亦從實際的探究經驗中,探討從事敘說探究論文書寫時可能面臨的敘說交織、敘說共鳴、以及研究者(或相關人員)的改變等議題,亦可供有志於進行敘說探究研究者的參考。
何博士以簡練的文字、典雅的詞藻、雋永的語意、精闢的見解、並穿插引自古今中外有趣又有益的逸事小插曲,將理論體系作深入淺出的闡釋,讓人讀之興味無窮,豁然開悟。現在,我邀請教師、家長、各級教育主管、以及其他關心教育的人士,一起來讀這本好書。 然後,大家起而行動,按何博士的構想,「先把學生最適合開發的潛能找出來,不做無聊盲目衝撞;然後依學生個別擁有的能量給予適量的學習材料,保持適度的學習負荷量,避免過與不及的後遺症;同時觀察學生的身心成熟度,注意是否已到學習這種或這些教材的適當時機,」如此按部就班地,努力將這些教育理念,付諸實現。 「三適連環教育」徹底實施後,……人人「人盡其材、材盡其用」,……到處一片欣欣向榮。
本書與前面出版的三本數學教學案例:分數篇、小數篇、及低年級篇,在內容上及使用的對象上稍有不同。本書是以研究結果為基礎,再發展出整數乘法的教材架構、教學活動、最後發展出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能力指標。本書使用的主要是教師及從事整數乘法主題的研究生,本書提供給教師有關整數乘法的完整套件,包括: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活動目標、教學活動(CD檔),評量試題。 本書適合研究生閱讀的內容是有關整數乘法的文獻、實驗設計、及從活動目標、教學目標、子能力指標、到抽取能力指標的研究過程,本書企圖藉以詳細呈現研究歷程,已增進研究生的研究素養。
本書包含了二年級到六年級的七則數學教學案例,這些案例適合於職前或在職教師專業對話的討論題材,它適合用於兩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組或全班討論,較不適合於個別的閱讀學習。這些案例具有三個特色:促進使用者的思考、擴充使用者的教學觀點,幫助使用者透過案例內容的「問題討論」討論,而激盪出多元的解題策略。 本書在每則案例的尾端以「本則案例的教學指引」標題出現,將每則案例的核心教學觀念做要點式的分析與統整,其目的是要幫助使用者掌握作者對每則案例所要表達的主要概念,並提升案例使用者的對話品質。作者特別提醒案例使用者務必在討論完案例的問題討論後,再參考「本則案例的教學指引」的內容。
這本書包含了三年級到六年級的6則分數教學案例,這些案例適合於職前或在職教師專業對話的討論題材,它適合用於兩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組或全班討論,較不適合於個別的閱讀學習。這些案例具有三個特色:促進使用者的思考、擴充使用者的教學觀點,幫助使用者透過案例內容的「問題討論」討論,而激盪出多元的解題策略。 本書在每則案例的尾端以「本則案例的教學指引」標題出現,將每則案例的核心教學觀念作要點式的分析與統整,其目的是要幫助使用者掌握作者對每則案例所要傳達的主要概念,並提升案例使用者的對話品質。作者特別提醒案例使用者務必在討論完案例的問題討論後,再參考「本則案例的教學指引」的內容。
這本書包含了三年級到六年級的8則分數教學案例,這些案例適合於職前或在職教師專業對話的討論題材,它適合用於兩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組或全班討論,較不適合於個別的閱讀學習。這些案例具有三個特色:促進使用者的思考、擴充使用者的教學觀點,幫助使用者透過案例內容的「問題討論」討論,而激盪出多元的解題策略。 本書在每則案例的尾端以「本則案例的教學指引」標題出現,將每則案例的核心教學觀念作要點式的分析與統整,其目的是要幫助使用者掌握作者對每則案例所要傳達的主要概念,並提升案例使用者的對話品質。作者特別提醒案例使用者務必在討論完案例的問題討論後,再參考「本則案例的教學指引」的內容。
本書是繼二○○一年「以班親會共築台灣的希望工程──班親會」之後,從「親師互動」,延伸為「家校合作」。從鷺江國中創校開始,我們就懷抱著一種「珍惜社區、深耕社區」的情感,透過各種活動,讓家長知道學校對整個社區的尊重、對社區學子的期待和疼惜。讓家長以寬闊的心胸,看待學生的多元智慧,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學校。 家庭和學校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最需要的是:「相互的信賴和鼓勵」,學校行政者的工作就像鋪設鐵軌,鐵軌一旦鋪設順利,火車會自然的抵達目的地。因此本書以學校行政規劃的為主軸,從鷺中籌備期、招生到校舍落成,分為立春、驚蟄、小滿、秋分等四個時期,分別代表鷺中成長的不同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活動規劃,希望藉著本書和教育伙伴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