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擺」即是「以前」,對比資訊科技發達的現代,此繪本的年代背景及一幕幕場景,就像風箏線般繫住已過往卻令人懷念不已的童年記憶,那般地溫暖與讓人感動,雖然當時普遍生活不甚豐裕,然而心靈總是盈滿純真坦誠的善與美。在沒有電腦、手機、網路的樸實年代,大自然的一切及自製童玩、風箏便成為孩子們快樂的發電機。再者,相較於現代人的功利冷漠,當時人與人之間不藏私的互助及不懷疑的互信,更是一種不假掩飾而自然流露的濃厚情誼,而這亦正是客家民風純樸可愛之處。本書藉由濃濃客家意象的花布拼貼風箏,串起打鐵庄純真的人心、互助的民情、勤苦的生活背景及漸進的時代演進之外,更期盼激起讀者「己利利人」的仁者風範和鄉土情懷。然而不管社會與時代如何推演,可以確信的是,擁有一顆真誠樸實、堅毅肯吃苦、柔軟關愛及知足感恩的心,永遠是無法被取而代之的know how!
一隻在地領角鴞,一隻過境短耳鴞,一群師生,在僻靜南洋杉樹下「刻意」相遇,勾勒觸動彼此生命的感動。藉著參與認識貓頭鷹的活動,餉潭國小的孩子們學會尊重每個生命,了解人與生態間的互惠、互補環環相扣的道理。能夠在大自然教室裡學習探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餉潭國小裡,孩子們的笑容說明了一切,幸福與智慧的種子在緩緩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