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practices and researching in TESOL一書,係著者任教國內英文系時,在英語教學師資訓練課程中,根據其專長所進行的三篇研究。三篇研究希望能記錄臺灣高等教育下英語教育的課堂實踐和個案紀錄。三篇論文皆呼應現在英語教學課程和研究的一些趨勢: -英語語言課程具互動性、重視社會溝通 -鼓勵教師做行動研究 -學生進入社會參與和職場體驗、進而進行反思 -培養學生學術書寫能力建構有意義的學習、如專題製作或論文寫作 因此,本書收錄的論文係針對這些面向進行三篇研究:(1)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提問技巧;(2)英文系大學部學生英語教學修習校外實習課程的職場參與,來討論英語職前教師身分的建構會受實習環境的影響;(3)評估臺灣英語教學研究生所撰寫的碩士論文文獻回顧章節的評價語言使用。希望本書能為國內的高等教育中英語教育呈現一些觀點,提供未來英語教育的學習者和教師參考。
資訊傳播是橫跨「傳播」、「資訊」與「設計」三大領域的綜合體,特別是在數位匯流之後,文字、聲音、符號、圖畫影像及數據,都可以融合成多元資訊並且經由新媒體進行傳播,因而產生資訊內容與傳播過程的豐富性,提供現代社會各種運用的可能。這個整合性訊息的產製、傳播與服務的提供,透過設計建構出「有效的」傳播,成為資訊傳播領域的重要內涵。 本書即以傳播、資訊、設計做為主軸,跨整了「傳播媒體」、「資訊科技」與「設計藝術」的綜觀式介紹,說明資訊傳播所匯融的歷史、產業與學理,並且介紹資訊傳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可做為國內資訊傳播學系的基礎課程使用,同時也可以提供媒體通識課程做為基礎教材。 本書共12大章,由任教資訊傳播學系、具有專業知能與跨領域經驗的老師共同撰寫。第一章總論,以宏觀視野敘明資訊傳播的興起與發展,第二至四章則介紹專業的基礎學理與資傳的連結融合,第五至九章深入探討資訊探勘、傳播科技匯流、資料視覺、影像科技與數位學習,第十至十二章則進一步介紹行動科技、眼動追蹤、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與精神意涵,全書概已涵蓋認識資訊傳播社會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