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愛之、呵之、護之,也期望子女「成龍成鳳」。西諺云:「三歲交我,六歲還你。」教育兒女是件艱鉅的工作,父母必須付出極大的愛心和耐心,努力去經營。對人類的幼兒而言,真正最具決定性的時期,極端的說是出生後的數天間或甚至於數小時內。當然其後母親溫馨的養育可使嬰孩成長,但出生後的某些條件,可給予孩子一生都無法更改的決定性影響,這已在科學方面獲得證實。教養孩子真的不容易,做父母的,必須真正去關心他、瞭解他。不管時代怎麼變,還境怎麼變,親情是永遠不變的。父母之於子女,亦師亦友,在他們需要時,適時伸手,幫他們找到一條不致繞圈子的遠路。
胡啟賢先生,原安徽省固鎮縣幹部,50年代因工作積勞過度,身患十餘種疾病,多方投醫,臨床用藥,療效不佳,身體極度衰竭,生命危在旦夕。無奈之際,在家人攙扶之下,參加了縣舉辦的「四十八式太極拳」學習班,磨練太極拳功法,漸見功效,能進食,渾身有勁,由長臥而起,行走便利,能生活自理;多年堅持鍛鍊,病症皆消,身體得到康復。太極拳在他身上顯現了神奇功效,是太極拳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千里迢迢,來京投師,向我深求太極拳功理功法,技藝大進。 年過七旬,身體魁梧健壯。他為實現「個人得福,眾人受益」的宗旨,走向社會義務教拳,從學者千餘人次。很多病患者,堅持跟他練拳,身體得到康復。為普及群眾性太極拳活動,他精心創編了「原地太極拳」系列拳法,並整理出版,可喜可賀。望讀者喜練太極拳,終身受益。
近年來由於生育率的普遍降低,造成兒童人口的減少,以及發生障礙疾病的出現率下降,使得啟聰學校(盲、聾、啞)和各級中小學特殊教育班等之學生人數不斷地減少。但是,以自閉兒為主要對象的特殊教育班級與學童人數,卻有快速增加的傾向。 又,在關於精神方面的特教學校,自閉症或有自閉傾向的孩子,也不斷地增加,估計這些學生在所有特教學校中,約占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人數。 像這類特殊教育的場所,竟有如此眾多的自閉兒,到底自閉症是指什麼,就醫學、心理學來說,也幾乎不了解。至於有關這方面的輔導方法,也還未確立。 幸喜最近對於自閉症的治療藥物,做了革命性的研究發展。因此,輔導自閉兒方法的蕭普拉及洛更斯等的技術,也被介紹出來,並已有具體的成果出現。 有關自閉兒的歷程,是在幼年前接受特殊的輔導方法治療,經過十五年、二十年,這些孩子已成為青少年、或已成人,對他們過著何種的社會生活加以追蹤,而對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則對他們教育的成果做了評估。 像這種關於自閉症的醫學上、心理學上教育的研究,不斷地有所進展。另一方面,自閉症或有自閉傾向的孩子,有很多在特教學校、普通學校的特殊班級,或社會福利單位接受教育。所以,這些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們,把有關自閉症的最新資料提供出來,成為今日重要的課題。 希望本書能得到更多的運用。
目錄 1檢查腦的健康度 2掌握腦的內容和功能 3發揮想像力製造出擁有絕佳記憶力的頭腦 4鍛鍊集中力,創造聰明的頭腦 5鍛鍊頭腦的運動 6口才好表示聰明嗎?會話術的祕訣 7何謂真正聰明的頭腦 8使構想力更豐富的技巧 9有關「腦部聰明與否」諸說的真假 10對頭腦有效的食譜與吃法 11學會速讀法 12越讀越煩時就需要鍛鍊頭腦 13了解腦部的疾病 14使你便聰明的快樂遊戲 15活用頭腦的最新商品 16變得更聰明的Q&A
一九四七年生。昭和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服務於日本紅十字會醫療中心的整形外科。八九年就任周東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部長。九一年,繼承松井醫院到現在。專攻脊椎、膝蓋、運動學。擔任全日本籃球協會的球迷醫生,從事各類運動資料的統計和有關運動醫學的活動。興趣是磯釣和攝影。
學習秘訣 今日,早期教育盛行。而且至小學低年級階段,親子一起學習的家庭也相當多。身為父母親的,總是希望小孩的智能提升,培育出聰明的小孩。大家都知道,幼兒期至小學階段,是人格形成上最重要的時期。 但是,對於幼兒至小學低年級,亦即5歲至10歲的孩子,該給予什麼樣的刺激?該採取什麼樣的育兒方法呢?我想一定很多父母親深感困惑。基於協助這些父母親的立場,我寫了這本書,希望成為各位的教育指針。 首先,我們先給即使出了社會仍然有用,亦即一輩子有用的能力是什麼下個定義。只有智商指數(IQ)高,但不會將相關知識串聯,或者根本不會利用,則一點用處都沒有了。IQ有必要透過生活的體驗加以提昇,但即使提昇IQ後,卻缺乏一顆體貼對方心情的心,或缺乏協調性,便會被社會上的人所排斥。 體貼對方心情的心,我們用EQ表示。做者認為EQ提昇後,IQ也會跟著提昇,當IQ與EQ充分取得平衡後,就具備了真正的學力(能力),這正是本書所強調的。 學習秘訣 今日,早期教育盛行。而且至小學低年級階段,親子一起學習的家庭也相當多。身為父母親的,總是希望小孩的智能提升,培育出聰明的小孩。大家都知道,幼兒期至小學階段,是人格形成上最重要的時期。 但是,對於幼兒至小學低年級,亦即5歲至10歲的孩子,該給予什麼樣的刺激?該採取什麼樣的育兒方法呢?我想一定很多父母親深感困惑。基於協助這些父母親的立場,作者寫了這本書,希望成為各位的教育指針。 首先,先給即使出了社會仍然有用,亦即一輩子有用的能力是什麼下個定義。只有智商指數(IQ)高,但不會將相關知識串聯,或者根本不會利用,則一點用處都沒有了。IQ有必要透過生活的體驗加以提昇,但即使提昇IQ後,卻缺乏一顆體貼對方心情的心,或缺乏協調性,便會被社會上的人所排斥。 體貼對方心情的心,我們用EQ表示。做者認為EQ提昇後,IQ也會跟著提昇,當IQ與EQ充分取得平衡後,就具備了真正的學力(能力),這正是本書所強調的。
心靈啟蒙教育 本書的內容標題中,包括父母如何來擔任「啟蒙者」這一角色?首先需要瞭解孩子們的獨特心態,無論面臨何種狀況,都能夠活用、隨機應變,意謂著日常生活中的機會教育。 坦而言之,如果父母一見到孩子變滔滔不絕的念著「要好好認真、用功讀書」「要誠實、不欺騙、乖順聽長輩的話」,孩子內心的想法絕對是,我才不要用功讀書、也不想聽父母、長輩的話呢!倘若父母轉換另一種若無其事的口吻說道:「你原本就是一個乖順的孩子」「只要做你能夠做到的事情就可以了」。父母適時對孩子發出正面的暗示,孩子反而會做出令父母驚訝的改變。 根據作者孩提時代的親身經驗,即可印證以上的事實。孩子們的潛在能力是無限量大的。為了讓孩子們的潛能開花結果、發揚光大,需要給予良好的土壤以及充足的養分。 關於作者 多湖輝 生於1926年,千葉大學名譽教授、財團法人幼兒開發協會副理事長、函授學習指導教室-雅典學校名譽校長,關於如何來教導學生,應考生練習做功課、如何正確讀書之方法,提出多項建言。先生之著作有『引出孩子幹勁的責罵藝術』、『培養孩子獨立的藝術』等多本著作。 多湖輝先生運用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撰坐出版了許許多多冊書籍。另外,作者也在廣播、電視台製作了多項教育諮詢節目,不誕能夠確實掌握親子之間的心理狀況,給於聽眾、觀眾諸多具體、合宜之建言,並且深獲眾多父母、家長之廣泛信賴。 作者根據自己幼兒時期之成長過程,因為厭惡書寫學校老師交代之課業,而成為"問題兒童"的親生體驗,加上作者日後研究心理學與實踐,以及對教育下一代的深切關心,故而大力主張:父母親在教導兒女時期,首要前提即是要完全信賴子女。
寶寶的健康 「幼兒的症狀與疾病」這本書,當然就是介紹一些有關於幼兒的症狀與疾病應注意的基本常識,如:寶寶的微恙症狀與醫療方法;令人操心的症狀與疾病的區分方法;最容易罹患的疾病與對策;必備的嬰幼兒疾病常識、養育健康寶寶的基本注意事項及容易引起的事故及緊急措施, 其中譬如:養育健康寶寶的基本注意事項,如家庭醫生的選擇及求診方式,如何與家庭醫生做良好的溝通,做好萬全的準備以接受預防接種,預防接種的種類......等等,嬰幼兒的家庭護理訣竅,如何迅速且有效地餵孩子吃藥呢?如何使寶寶過舒適的生活呢?這些有關寶寶的健康之道都是身為做父母的應該要知道的,如果現在的你或妳還迷迷糊糊,不知道怎麼當個襯職的爸爸或媽媽,趕緊買來惡補一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