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中兒女,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的焦慮滿滿,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 許恆嘉, 以過去和青少年對話的豐富經歷,從準大人視角出發, 帶你創造「自由不自虐」的親子對話空間。 ‧大女兒覺得讀書沒意義,他讓孩子放膽休學去蘭嶼打工; ‧大兒子離家出走失聯三天,他竟能心平氣和地領人回來; ‧還有辦法讓小兒子短時間成績猛進,同時保有對學習的熱情? 如何當一個孩子信任的大人,在需要的時候提供陪伴和幫助,成為支持孩子的後盾,是為人父母的一大難題。 參與高中、大學學生輔導及教學工作近30年的許恆嘉,在擔任書院導師期間,他以「不給予正確答案,但引導對方自己探索」的方式陪伴年輕學子們得到屬於自己的領悟,也因此被學生喻為「大家的樹洞式保險箱」,紛紛對他傾訴藏在內心深處,那些對親朋好友也不說、不談、不問的煩惱。 一路陪伴學生及孩子的經歷,他不僅看到許多不同樣貌的孩子,因為家庭、學校教育、社會競爭主義下的期待,失去成為獨立、有力量的大人的機會;也在這個過程中,累積許多關於教育和教養方面的感動故事與體會。 ▍放手,是讓子女在安全的原則下自由嘗試 放手是一個漸進、不斷發生的過程,可以透過評估孩子的生活能力、責任承擔、自由度與信任度,決定放手的範圍。 ▍和準大人停留在同一個狀態對話 將子女視為「準大人」,在對話中觀察他們的「VSAI狀態」處在「願景」「策略」「方法」「執行」中的哪一個階段。 ▍避免「非黑即白」的二元方式溝通 用兼顧善意與堅持的原則、溫柔而堅定的態度,使對話過程脫離「對」與「錯」的論斷,讓關係走出鬼打牆的魔咒。 作者藉由本書,分享並記錄三個子女的教養過程和學生的成長故事,希望從這些珍貴的經歷與探索過程,讓我們理解「放手」的真義,也期待給每個父母親做為培育子女的參考,協助父母找到那條難以拿捏的界線。 相信閱讀本書後,你也能做到「放手,不放養」。 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日本亞馬遜讀者★★★★推薦、「股票投資/投資信託」暢銷NO.1! 享譽國際的日本超人氣投資家,寫給家有0~16歲孩子的父母, 一本最適合親子共學的金錢教科書! ◤在這努力≠有錢的時代,幫孩子培養「財商」(FQ), 是身為父母的你,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讓孩子過得好,是每個父母的願望,但你的「金錢教養力」夠強大嗎? 以下若有任何一個答案是「YES」,你需要讀讀這本書。 □你是否期望孩子考上好學校? □只要財力允許,是否希望讓孩子多上補習才藝班? □是否會給孩子零用錢? □是否正在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 □你是否對投資毫無興趣或一知半解? 本書作者米安.薩米是日本知名投資家、財務顧問,他活用工程學、經濟學等學科理論,締造10億資產、被譽為「金錢科學家」。身為四位男孩的父親,他從不要求孩子省錢、存錢,而是與孩子好好談錢: .牽著孩子走逛商圈時,他們會計算星巴克一天營收來理解金錢流動機制。 .外出用餐後,在餐桌上玩起「猜猜帳單金額」的遊戲。 .比起孩子成績,他更重視自家的「家庭理財成績單」。 .鼓勵孩子一起選擇投資標的──比起買iPad,不如買製造iPad的蘋果公司股票! 未來,金錢不再意味著投機或揮霍。金錢是一種能力,考驗我們如何在快速更迭的時代浪潮下保持獨立思考;更考驗我們如何為下一代培養自立人格的力量。面對百年最大的經濟轉換期,金錢教養,是獻給未來世代的最珍貴禮物;也是幫助孩子過得更富足、更自由、更快樂的實踐之道。 本書從金錢觀、金融體系、金錢史等宏觀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建議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財務知識;並根據不同年齡層,提供親子談錢時的關鍵事項與溝通提案。 從今開始,讓我們好好談錢說愛。
★美國亞馬遜網站評價五顆星 ★各界熱切期待,最新修訂,重磅上市! ★為什麼孩子們的笑臉越來越少,睡眠越來越少,玩的時間越來越少? ★為什麼孩子們的作業越來越多,書包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重?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找回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你願意試試看嗎? ★教育不應該是用逼的,而是玩出來的! 美國亞馬遜網站評價五顆星 各界熱切期待,最新修訂,重磅上市! 為什麼孩子們的笑臉越來越少,睡眠越來越少,玩的時間越來越少? 為什麼孩子們的作業越來越多,書包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重?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找回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你願意試試看嗎? 教育不應該是用逼的,而是玩出來的! 把遊戲還給孩子,當夠了孩子,才能好好當個大人! 「玩樂自由是心靈成長的必備良方。玩樂自由是兒童結交朋友、克服恐懼、解決問題並且掌控生命的方法。玩樂自由也是兒童練習並取得身體和智力技能的主要方法。這在他們成長環境中,是取得成功的致勝關鍵。我們為孩童做再多、買再多玩具、培養再多的特殊才藝訓練,都無法彌補我們從兒童身上奪走的玩樂自由。孩童透過主動玩樂學習到的一切,無法藉由其他方式獲得。」──彼得.格雷 作者彼得‧格雷在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書,他寫的教科書《心理學》,是最多長春藤名校指定用書,出版至今已七版。 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兒子史考特,因孩子無法適應制式的學校教育,在衝突和掙扎後,彼得‧格雷讓兒子去讀瑟谷學校(Sudbury School),一個徹底「擺脫所有類似學校等學習場地的枷鎖」的學校。 他從兒子及同學身上,親眼目睹孩子如何在社會化過程中透過人類本能,從遊戲中得到完全自發的學習。在人類演化的歷史中,狩獵的本能讓孩子渴望不受限制的跑跳與玩耍,但現實的環境卻總是用教育的枷鎖來綁住孩子,扼殺他們學習的動機與自我學習能力。 每個孩子天性都是好奇的,嬰孩只要一張開眼睛,就好奇的到處看;有能力動作時,就開始到處爬、到處摸……但是,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反而失去探索和學習的能力了呢?因為文明的教育,孩子如爸媽所願的遵守規矩,變成了「聽話」的孩子,但卻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書從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和生物學的角度,深入淺出地說明遊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價值,作者把深刻、抽象的發展心理學理論,艱深、晦澀的人類學知識介紹得妙趣橫生。在書中作者不斷強調,把遊戲還給孩子,讓孩子能從中發展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玩樂力和社交力,這是為人父母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當孩子的愛玩天性能充分釋放,孩子也將更快樂、更獨立,對生活與學習充滿更多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