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親子教養 類別 ,共計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探究式教養

藤代圭一  著
出色文化  出版
2021/09/10 出版

孩子功課不乖乖做,盯他還藉口一堆? 明明是孩子自己要學的才藝,卻不肯認真練習? 孩子成天只想打電玩,對什麼都提不起勁? 以探究式教養善用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就會自動學習、發揮潛能!   藤代流提問法 & 24個探究式教養訣竅   讓孩子 從「哇!」、「咦?」──察覺價值、產生興趣 ↓ 「我想試試!」、「我想知道!」──想要親自體驗 ↓ 「我想知道更多!」──想更深入了解,並衍生創新的可能   激發孩子好奇心能量!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 但,你是會消滅小孩好奇心的大人嗎? 或者,不錯過孩子眼睛發亮的瞬間,引領他往成功的道路邁進?   對於孩子的犯錯或失敗,別再忍不住「盤問」孩子,請改用「提問」吧! 與其問「為什麼沒有射門得分?」 (為什麼(WHY)?) 應該問「你覺得要怎麼做才會射門得分呢?」 (要怎麼做才好呢?(HOW))   為什麼只會讓孩子覺得你在指責、責備我的錯誤,而容易找藉口塘塞,但,透過思考如何做,孩子會自己發現問題,找到好點子,想出解決方案。   為因應變化激烈、充滿不確定的VUCA時代, 請跟著心智教練運用「有效提問」的探究式教養法, 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尋求解答, 並從中產生學習意願、積極投入、求取進步, 成為有創造力的高CQ人,擁有未來在職場致勝的七大競爭力!   ◎說明好奇心是成功人士身上常見的「才能」,讓父母能珍視孩子的「為什麼」,並採取探究式教養 ◎獨創「提問」技巧,讓父母成為孩子的心智教練,訓練孩子能自己發掘問題、尋求解答並力求改變 ◎24個探究式教養訣竅,讓父母能把握、善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能量,讓它成為孩子精益求精的內在動力 ◎給大人的好奇心法則,讓父母重新對生命燃起熱情,成為孩子思考、成長的得力夥伴   ◎將好奇心轉為學習力,你的孩子可能就是另一個迪士尼王國催生者 迪士尼創辦人華特.迪士尼曾說,「好奇」是實現夢想的四大祕訣之一,因為對「什麼樣的遊樂園可以讓大人、小孩都能一起玩耍呢?」的好奇心,促使出身貧困的他創立了為全球帶來歡樂的夢想王國;提出相對論、發現光電效應的愛因斯坦也說過「我沒有特殊才能,只是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已」;日本傳奇球星中田英壽則因為對人類的好奇,退役後造訪了世界各國和日本各地,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思考方式與文化,而被譽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足球巨星。好奇心,也將是你孩子精彩人生的起點。   ◎贏在起跑點必備!好奇心能提升未來所需的CQ和七大能力 如今我們身處「VUCA時代」:既不穩定又變化劇烈(Volatility),想像不出未來的發展,具有高度不確定性(Uncertainty),而且充滿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不清(Ambiguity),使得過去的方法大多已不適用。今後,企業將更重視熱中求知、能投入新事物與新體驗的人才,也就是高好奇心商數CQ(curiosity quotient;或創造力商數creativity quotient)的人才。   此外,好奇心還能培育出七大能力:1.動手處理事情的能力;2.抱持疑問的能力;3.策動他人的能力(協作能力);4.表達能力(傳遞訊息能力);5.聆聽他人說話的能力(傾聽能力);6.貫徹始終的能力;7.深入思考的能力。可以說有了好奇心等於有了生存能力,即使未來變化多端,也能開創出新的康莊大道。   ◎珍惜小孩天生寶貴的好奇心!悉心培養「愛問為什麼的未來專家」 如此重要的好奇心,其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因此在思考如何善加引導好奇心之前,請先反省:你會消滅孩子的好奇心嗎? □孩子問你問題時,常常回他「我在忙,等一下再說」。 □為了孩子好,要孩子放棄興趣,遵從你的建議。 □因為疼愛孩子,或嫌教他麻煩,事事都幫他做好做滿。 □為保住大人的尊嚴,對孩子總是擺出「我比你懂」的態度。 □孩子嘗試新事物若「搞砸」了,你會比他更失望。 □不管是功課或才藝,你總急著要孩子拿出成績。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就勉強他上一大堆補習班。 □你下班後只想追劇、滑手機,其他都興趣缺缺。   只要改掉以上教養惡習,珍惜孩子每一個萌生興趣、眼睛發亮的瞬間,你將發現他的思考能力、行動及結果將大大改變。   ◎獨創提問法、探究式教養祕訣,打開孩子主動求進步的開關 作者做為提問心智教練,擅長運用可激發好奇心、培養思考力的問題,讓學生、球員湧現追求卓越的動力,他將在書中傳授這套提問法,引導家長、教育工作者釐清自己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了解孩子的狀態、興趣、困擾,並找到讓孩子產生興趣的表達方式,打開孩子的好奇心開關;也會介紹培育好奇心的教養祕訣,同時讓大人找回好奇心,擁有豐沛的能量來帶領孩子,例如:   1. 要讓孩子有實際操作的經驗; 2. 不告知答案,盡可能讓孩子來教導你; 3. 對孩子在意的話題主動提供新資訊; 4. 陪孩子思考,並無條件接受他的想法; 5. 對習以為常的事物思考「為什麼」……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再秒崩潰!不大吼大叫的淡定教養法

吳蕙名  著
出色文化  出版
2021/01/05 出版

大吼大叫是最傷神又無效的教養方式 吳蕙名老師教你把話說進孩子心裡面 ‧讚美的學問: NG 「你真乖!」—太籠統,孩子不知自己哪裡乖、以後要重複哪項行為。 OK 「我看到你收拾玩具了,真乖!」—讓孩子知道你肯定此行為,而更願意維持下去。 NG 「你能把玩具收好很棒,但我希望你下次玩其他玩具也都要收拾好。」—在誇讚後加上另一個期待,會讓孩子覺得你另有企圖。 ‧「不可以」→「你可以」: 與其用「不可以」制止孩子,不如用「你可以」提供其他選擇。 ‧他「又」…… → 他有沒有「可能」是…… 先別認為孩子「又來了」,想想他有沒有「可能是因為……」 沒有人天生是完全為另一人而活,要先照顧好自己,再教養孩子; 大人比孩子更有能耐,改變親子關係要從父母做起; 允許自己和孩子都有犯錯的空間,把目標放在「夠好」即可; 準備好以上心態,循著「省力教養地圖」, 一起朝向「你好,孩子也好」的目的地前進! ◎「費力無效→省力有效」的教養修練過程 她,留美碩士,曾是五天飛四城市的外商總經理,因老公外遇而成了單親,獨力撫養有情緒障礙的亞斯兒。為了謀生,她將教養分工外包給24hrs保母,卻發現孩子被養成不會剝香蕉皮的廢人,親子關係也變得陌生。讓她被迫把教養模式全部打掉重來,淬鍊出一套講求合作、重視關係的「親子雙人舞」策略,將親子互動調整到最佳狀態。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一層:建立良好關係 小孩都會想討好自己喜歡的人,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會為了想讓父母繼續愛他,而更願意委屈自己,來配合父母的指令,即使反抗,頻率及力道也會較低;另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包容度也會變大,畢竟人會對與自己關係好的人較為寬容,因此也會減輕或減少親子間的爭執。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二層:互動時機評估 有時,教養策略無效是因為父母或孩子的狀態不佳,例如:小孩常因沒睡飽、太累、生病而脾氣變差,這時,若你還勉強他做事,他會很容易反抗。再者,假使你是在疲憊或著急時要求孩子做事,他很可能會因你的口氣焦躁而心生反感、不願聽話。本書分享評估雙方情緒狀態的工具,幫助你選擇對的教養時機,也會告訴你在時機不當時,可緩解怒氣的四招情緒中斷術。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三層:淡定養成術 家長常有一種迷思──只要孩子聽話,我就不會生氣了,殊不知孩子的行為只是引發情緒的導火線罷了,家長如果內在沒有炸藥,就算點燃導火線,也不會爆炸的。本書傳授二十四個能讓情緒淡定的策略,例如:說故事、裝弱、縮小自己等,讓在親子雙人舞中扮演引導者的家長,能先把自己調整到平穩心態,再用自身的穩定來協助孩子處在平靜中,在彼此身心狀態都正常的前提下,管教效果是最大的。 ◎省力教養金字塔第四層:教養工具大補帖 因每個人的個性和期待都不同,加上又有親子適配性的變數,很難有全世界通用的教養計策,家長要準備豐富的策略,才能見招拆招,讓管教時時維持有效。本書將介紹二十一項教養工具,提供大家以玩「教養戳戳樂」的心情嘗試運用。 <省力有效教養祕訣精選> ‧暴怒時先捏自己大腿,或離開現場 ‧用「說故事」避開孩子的地雷 ‧把孩子當成隔壁鄰居以減少得失心 ‧「裝弱」來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 ‧放手讓孩子面對痛苦,他才會自願改變 ‧用自言自語術,讓孩子模仿你的思考方式 本書特色 拒絕無效要求、無效溝通、無效教養! 徹底改善爸媽與孩子互動的即行指南 今年就看這一本 從心出發的感動教養 通過地獄級考驗的實戰手冊! 從親子衝突驚動警方上門,到母子一同追劇、做家事, 吳蕙名老師由自身成功教養情緒障礙兒的經驗出發, 結合專業背景與助人歷練,教你驗證有效的教養策略, 找到親子共好的互動節奏,擁有無可取代的幸福。 為孩子放棄自己,忙到連生病都不敢? 孩子總是說不聽,不是拖延、反抗就是陽奉陰違? 管教時容易理智斷線,暴走後又對孩子感到抱歉? ◎給忙碌家長的教養懶人包!一本融合心理、教育、特教、家庭教育及身心靈安頓等專業知識的教養祕笈 ◎47個父母淡定、孩子乖乖聽話的「省力教養金字塔」策略 ◎修練過書中的互動訣竅、溝通技巧、淡定養成術,除了能改善親子關係,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隨書附贈〈24個父母淡定策略一覽表〉,貼家中牆上、吸冰箱上提醒自己!爸爸媽媽再也不大吼大叫!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毒親教養

吳娟瑜  著
出色文化  出版
2020/11/03 出版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72%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本書特色 孩子的問題行為,多半來自父母的有毒教養 但其實親子都是潛意識恐懼的受害者 高壓管控孩子,源自父母缺乏安全感 逼孩子上一堆才藝班,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叮嚀東叮嚀西,來自不信任孩子能把事情做好 愛說「喜歡嗎?爸媽買給你」的人,才是真正內心匱乏的人 跨越內心恐懼,教對孩子 不再複製創傷!覺醒父母的無懼教養術, 45堂愛自己、挺孩子的父母成長課 一起來探索45種關於個人‧家庭‧家族‧集體的潛意識恐懼 讀取療癒自我、修復關係的生命訊息 當父母消除潛意識的恐懼,有信心放手讓孩子發展潛能與個別性 就不會對孩子打罵、寵溺、控制、情緒勒索、過度期待…… 親子衝突便自動化解,孩子也將變得樂觀、積極、自信! ◎書中個案收集自演講、成長團體、心理諮商和作者親身經驗,真實反映華人共有的道德框架、思考盲點和家庭約束,保證你心有戚戚焉。 ◎從「案例分享」到「潛意識恐懼分析」,再到說明實踐過程和改善成果的「成長筆記」,提供案例主角親身實踐證明有效的做法,而非空泛崇高的理念。 ◎附「家長成長自我探索」自我測驗題,引導你自我覺察,和書中人物一起成長。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別把孩子寵壞了─父母要給孩子的130個品

方雁  著
出色文化  出版
2008/09/10 出版

  有位母親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當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欺負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不但不批評自己孩子,反而誇孩子做的好。說是只有這樣做別人才會怕他,才會不被人欺負。甚至在她的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後,這位母親倒稱讚孩子聰明能幹。  在母親的溺愛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了,終於有一天,孩子因為搶劫殺人被送進了監獄。母親在最後一次見孩子的時候,問孩子還有沒有什麼心願?孩子對他的母親說:「他沒有什麼心願,只想最後再吃一次母親的奶。」  傷心的母親看著第二天就要走上刑場的孩子,答應了孩子的要求。然而,孩子卻一口咬下了母親的乳頭。劇痛的母親驚愕的看著孩子,孩子憤恨的對他母親說:「如果,當初我第一次欺負小朋友的時候,你能制止我。如果,在我第一次偷人東西的時候,你能管教我。那麼,我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到這時,這位母親才明白,正是因為自己無原則無紀律的溺愛害死了孩子。雖然這個孩子至死還把自己沉淪的責任推給母親,但造就他人格不成熟、價值觀扭曲的,的確是沒有盡到教養責任的母親。因為一個人沒有責任感、懶惰、虛榮心、愛講謊話等等不良特質,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做父母的不可能不知道,但選擇視若無睹的結果,孩子的下場可想而知。本書特色父母最應該做的是一件事:就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品格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愛總有個限度,不能將愛變成寵愛,寵愛變成溺愛,溺愛變成百依百順。愛一旦沒有紀律,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愛必須要有章、有法、有紀律、有原則。否則,愛就會很容易的墮落成為溺愛。古人教子講究「慈愛」,反對溺愛。他們認為父母之愛需理智而有分寸,才會起到正面的作用。「愛之太殷,憂之太勤」,則會使孩子養成任性、驕狂的習性,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古人云:愛不可溺。「慈母敗子」是古人以自己的教訓得出的道理。這個道理仍如警鐘,提醒為人父母者不可溺愛子女,而要注重做人品格的道德倫理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沉淪墮落,可別寵壞了孩子。

79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開拓孩子的天才(精選典藏紀念版)

林慶昭  著
出色文化  出版
2007/12/03 出版

台灣、香港、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成千上萬名的讀者看過林慶昭的書找到了生命中真實的感動、富足的心靈、簡單的快樂……百萬暢銷書作家林慶昭 精選典藏紀念版科學研究證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三歲以內是黃金時期。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教授認為,每個正常的嬰兒,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的潛能,聰明和愚笨都是環境的產物。 從許多成功的例子說明,能否成才並不在於孩子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對零至六歲的孩子早期教育的方法如何。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家庭教育是社會機體的一個細胞,孩子出生以後,第一個學校便是家庭,作為這個學校的第一任教師,便是他的父母。」將來的子女會不會變壞或有沒有出息,父母的教育方式將佔有決定性的關鍵因素。一百多年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她是專門前來請教達爾文先生,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最好。達爾文問客人:「您的孩子多大了?」客人回答:「才兩歲半。」達爾文不無惋惜地說:「夫人,您已經太晚了,晚了兩年半。」科學研究證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三歲以內是黃金時期。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家庭教育是社會機體的一個細胞,孩子出生以後,第一個學校便是家庭,作為這個學校的第一任教師,便是他的父母。」家庭是人生學習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為父母的責任,就是確實把孩子教養好,培養良好的品德、學識、技能,至於孩子將來能否成才,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記住:父母才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最重要關鍵。

79 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開拓孩子的天才-聰明父母要會教

林慶昭  著
出色文化  出版
2005/08/05 出版

一百多多年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她是專門前來請教達爾文先生,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最好。達爾文問客人:「您的孩子多大了?」  客人回答:「才兩歲半。」  達爾文不無惋惜地說:「夫人,您已經太晚了,晚了兩年半。」  科學研究證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三歲以內是黃金時期。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家庭教育是社會機體的一個細胞,孩子出生以後,第一個學校便是家庭,作為這個學校的第一任教師,便是他的父母。」家庭是人生學習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為父母的責任,就是確實把孩子教養好,培養良好的品德、學識、技能,至於孩子將來能否成才,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記住:父母才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最重要關鍵。

79 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