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題內容涉及理論及研究的發現,並提供許多實務上的建議。遊戲是兒童所喜愛的,也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會主動及自發地參與各種遊戲,並從中獲得樂趣,書中含括的對象有一般幼兒、學齡兒童,及特殊需求的兒童,探討的主題為:‧遊戲的概念‧遊戲與兒童發展‧兒童遊戲發展‧遊戲的個別差異‧兒童遊戲觀察‧遊戲的成人角色‧戶外遊戲場的規劃‧室內遊戲環境的布置與規劃‧遊戲的安全與規劃‧遊戲與玩物‧兒童遊戲輔導與治療‧遊戲與幼教課程 等等。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從研究、理論及實務三方面來提供家庭及幼教機構在育兒時實務上的參考,書中尚提供相關遊戲名詞解釋與舉例,以及可應用本書在實務上的作業參考,希望能對國內的學生、幼教老師,以及父母有實際上的幫助。
本書力求文字簡潔,並輔以實務為例,冀望提供家長及托育機構從業人員能對安全有多一層認知之外,也期望透過安全教育之實施,能給兒童實用的安全訊息及技能。 本書共分十三章,包括〈緒論〉、〈家庭中的安全〉、〈托育機構與學校中的安全〉、〈社會中的安全〉、〈安全教育內容與時機〉、〈安全技能管理──學齡前階段〉、〈安全技能管理──小一至小三〉、〈安全技能管理──小四至小六〉、〈安全教育的規劃與實施〉、〈環境安全的規劃〉、〈健康照護的安全規則〉、〈事故傷害處理〉及〈兒童安全之資源運用〉。內容除了介紹兒童所處環境之危險因子之外,闡述兒童安全教育之內容及實施方式,最重要的是如何掌握教導的時刻、機會教育以及遵守教育及臨床工作人員所恪遵之適齡方案。除此之外,本書更提供進一步規劃兒童安全的環境,以及提供萬一遇到事故傷害之處理原則及如何運用相關兒童安全資源。
瞭解幼兒就是要接觸他、觀察他,尤其是兒童在自然情境與環境之互動。然而如何理解幼兒行為的意涵,這是家長與教保實務工作者最想瞭解的。掌握幼兒行為不僅可用於診斷其健康與發展情形,又可幫助父母與實務工作者如何回應兒童的行為,進而規範適合兒童個別差異的學習與教保方式。 瞭解幼兒行為涉及對幼兒行為觀察、記錄及詮釋。本書的出版主要是介紹觀察幼兒行為的意義及技巧,以幫助父母及專業教保人員瞭解幼兒行為的變化與意義,以充能(empower)照顧及教保實務的能力。 本書主要是提供家長及幼教(保)相關科系學生的上手入門書,在撰寫時內容儘量提供實例說明,並儘量介紹觀察指引,期讀者能對幼兒行為觀察有一完整的認識。
孩子社會化的最早機構是家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導師,如何幫助父母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並將第二順位的孩子社會化代理機構──學校及社區,縝密結合形成社區的鐵三角,並形成家庭的支援系統,創造孩子的福祉,是我們應當關心的課題。孩子的健全成長是需要全體之力,良好的親師關係,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效,減少行為問題。親師合作除了學校有心,更需要家庭的合作、父母的參與以及全體社會的協助,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社區是家庭及學校的社會資源,社區與學校相互配合,使教育系統與社區人文環境相結合,將可營造出活潑而有活力的學習環境,發揮教育最大的功能,更能預防社區兒童少年問題的產生。 本書強調家庭是學校教育中的夥伴關係,並從台灣歷史脈絡下的家庭、學校及社區的演變,強調家庭、學校及社區之功能,親師合作的好處、阻礙,期待修習親職教育的學生或實務工作者能探究親師合作,以幫助社會機構來支持家庭,以促進孩子的最佳發展。
本書主要以兩類讀者為主要對象,一為修習大專院校「親職教育」課程之大學生和研究生;另一為托兒所、托育中心、幼稚園之托育人員及老師作為在職訓練的研習教材。 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輔以實例說明,也可以作為大專院校學生研習知識的題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團體實務工作人員規劃親職教育活動之參考。
本書收錄結集作者於花甲前後五年間(2010-2015)所撰十八篇議論文章,包括一篇長文後記,以個人所領悟的「大智教化」理路,對生命教育作出新的詮釋,並將之視為生命教育的民間版、擴充版與升級版而加以推廣。大智慧是真、善、美的融會貫通,其推廣可超越校園,形成為普世人間的自我教化。本書正是作者安身立命、了生脫死之道,撰寫出版用以推己及人,廣結善緣。
現在托教已合一,並完成《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之公布,兒童教育機構已因立法後分成兩個主責機構,並從分齡區分為托嬰中心、幼兒園及兒童照顧班,雖然相關子法之分項尚未完成法令規範,但已經由以往幼教概念逐漸形成教保之概念。本書基於法令之研修、托育服務概念之演進,加上學生及學員對行政管理之陌生下而產生催生之念頭。本書期望以私立機構經營觀點來介紹兒童教保機構之行政管理,期盼給新進學生(員)有初步兒童教保機構與行政管理的初步認識,讓他們能從本書中找到一些兒童教保機構行政管理的靈感,可以在未來身兼管理者時參酌運用,也期望有經驗及資深機構管理者可以提供寶貴意見,以期找到更多台灣教保機構之管理實例。或許從更多的管理實例中,吾人可找到理想的管理方式或模式,不僅對經營者有利,最重要是能提升兒童教保品質。本書共分九章,除第一章說明台灣教保服務之沿革,接著介紹兒童教保機構的行政及立案程序、環境規劃、教保方案規劃、人事管理、總務行政等,最後再以親職教育、社區資源之運用與開發以及教保機構評鑑作為本書之結尾。
本書主題內容涉及理論及研究的發現,並提供許多實務上的建議。遊戲是兒童所喜愛的,也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會主動及自發的參與各種遊戲,並從中獲得樂趣,書中含括的對象有一般幼兒、學齡兒童,及特殊需求的兒童,探討的主題為:◎遊戲的概念◎遊戲與兒童發展(學齡前兒童遊戲發展、學齡兒童遊戲與發展等)◎遊戲的個別差異◎遊戲的成人角色◎兒童遊戲觀察◎室內遊戲環境之布置與規劃、戶外遊戲場之規劃,以及遊戲的安全與規劃◎遊戲與玩物◎兒童遊戲輔導與治療◎遊戲與幼教課程 等等。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從研究、理論及實務三方面來提供家庭及幼教機構在育兒時實務上的參考,書中尚提供相關遊戲名詞解釋與舉例,以及可應用本書在實務上的作業參考,希望能對國內的學生、幼教老師,以及父母有實際上的幫助。
本書以「系統觀點」創造性理論的個體、文化及社會等三個範疇,探討及建構以幼兒為中心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及教師為主體的專業發展,以實踐幼兒的創造力教育。就幼兒創造力教育而言,幼兒是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主體,幼兒工作者必須先瞭解幼兒心理發展與幼兒創造力本質;而幼兒教師則是創造力教學的實踐者,意味著必須從事有關創造力教育的專業學習,才能落實創造力教育目標。
對幼兒而言,教具即玩具,玩具即教具,透過教玩具,幼兒從遊戲中獲得身心平衡的發展。本書以幼兒為本位,站在成人(尤其是教、保人員)的角度,先從教玩具與教玩具設計的基本原理的認識, 再導入教玩具設計的實例,依幼兒感覺、運動、視聽覺、手眼協調、社會行為、語言發展以及數學活動等發展領域,在安全、經濟、實用的原則下,發展各領域適用的教玩具,並呈現各教玩具設計、製作與評估之過程,最後收錄Montessori教具與Froebel恩物之介紹,以為有心創作者之參考。
「在教學中,其實有太多的題材值得研究; 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更有太多的惑有待解答, 一個個行動研究的完成,代表著教師用心認真的歷程,更彰顯了教師即研究者的真意。」 ~ 梁家祺,元智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本書收錄2003年 ~ 2005年師資培育中心所舉辦『幼教教師行動研討會』中實習教師在實習一年中所做的行動研究。很高興能看到這些文章集結成冊出版,希望對幼教現場教師勇於發表自己的實務心得具有鼓舞作用。」 ~ 王怡云,元智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講師 「透過行動的歷程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透過行動的實踐我們獲得力量。」 ~ 糖明珊,元智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講師
近年來教育學者與人類學者共同體認到兩學科之間的合作有很重要的意義,教育學和人類學研究的對象是人及人的活動,所以在研究教育時,常常會引用到人類學的理論,使在教育的過程中更能了解人。解嚴後台灣轉型為多元文化社會,各種族群尋求在台灣社會發聲,整個社會才開始重視異文化、跨文化的了解和對話。教育人類學所提供的知識、方法、胸襟與智慧可開闊教育工作者的全球視野並重視地方鄉土教育,培養學生尊重文化、包容差異並欣賞文化的各種表現和論述。本書以巨觀的角度深入淺出介紹教育學與人類學的關係、民族誌、文化的相關理論、人類的學習、文化型態、社會變遷與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鄉土教育、神話、象徵儀式、性和性教育、婚姻和家庭等概念,提供教育工作者、相關專業人士、對此些主題有興趣者,有一綜合的觀點和多元的取向來認識教育人類學。
我國「兒童少年福利法」中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可指定所屬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擔任「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的人員,必須接受相關課程訓練取得資格後,方能擔任該項工作。 本書針對「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為服務及人員資格標準」之課程內容,包括核心課程及彈性課程,邀請國內十一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內容包括兒童發展的理念、學齡兒童之生心理發展、兒童福利導論、兒童福利服務、課後照為服務概論、兒童心理衛生、特殊教育概論。下冊內容包括兒童醫療保健及意外事故急救訓練、兒童故事、新職教育、兒童行為輔導、兒童安寫、初等教育、學習指導、兒童體育與團康、兒童遊戲與發展、兒童遊戲與休閒發展及運用、班級經營。
《教育哲學-華人應用哲學取向》屬於同類書籍中的另類著述。作者從哲學觀點反思教育問題,並嘗試建構一套「中體外用論」意義下的「華人哲學教育學」,其中根本理念即是以「中國人生哲學」為內涵的「華人生命教育」。受到百年前興起於次殖民地的「中體西用論」啟蒙,「中體外用論」屬於後現代精神下的後殖民論述。「中體」部份以先秦儒道二家融會貫通後的「人文自然主義」為核心,「外用」部份則廣納西方存在主義、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新科學哲學各方面的思想。本書對現今被列為社會科學一支的教育學進行後設探究,並且寄望教育學能夠向人文關懷的初衷回歸。
本書共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幼兒教保活動設計,包括:幼兒教保課程組織與活動的型態、幼兒教保過程的領域、幼兒教保的原則與方法、幼兒單元活動設計及評量,內容涵蓋了有關教保之意義、目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概念和精神。 第二部分為幼兒教保實務,內容包括:參觀與見習、教學實習與職業輔導、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在瞭解相關幼保活動設計「知」的學習後,當有教保實務「行」的貫徹,知行合一,學理實務相互印證,希望本書能提供給讀者一些實際上的幫助。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從研究、理論及實務三方面來提供家庭及幼教機構在育兒時一些實際的參考。內容包括:遊戲的定義與理論、遊戲與發展之關係、遊戲的進展與個別差異、遊戲多元文化差異、特殊需求兒童與遊戲、成人介入、兒童遊戲觀察、遊戲環境、遊戲玩物與遊戲與學術課程。
高等教育負有培養國家高等人才的使命與功能,其教育品質之良窊對國家整體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知識已成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最關鍵的因素,高等教育益顯其重要性。 惟面對大學快速擴增,與全球化的君臨,高等教育品質提昇的要求等現況,於擬定高等教育發展策略時,實賴先了解國際社會中先進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情況,經營策略,突破之道及發展願景,以利大學教育發展。 為此,本書分別就全球主要國家的高等教育的現況,挑戰,策略與願景等加以探討外,並列有: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高等教育面臨的衝擊與挑戰,高等教育的發展與願景.........等單元,以期能成為大學教育政策新的思維,也代表對知識經濟發展的期許,用以引領大學提昇知識創新與國際競爭力,邁向卓越。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以「學生鑑教師教」為核心的書籍,主要介紹「學生評鑑教師教學」(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的理論與實務,並以師範院師生為對象,探討大學師生對這個制度的態度及看法。本書不僅可以做為大學校院行政人員在實施「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的參考,亦可以幫助大學師生從「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瞭解自己的「教」與「學」,同時也可以提供研究人員有關「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或教學評鑑等相關的研究資料。全書共分為三篇十章,包含導論、「學生評監教師教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起源與演變、可能影響「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結果的外在因素、工具的編製、制度的比較、教師的態度、學生的態度及師生態度的比較。期望讀者能夠理論、實務與師生的態度三方面來瞭解「學生評鑑教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