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的母親、韓國國民育兒導師 吳恩瑛博士 最新力作 反映200%的育兒現實 130個實際情境+溫馨例句 反轉親子緊張關係 彼此都成為贏家 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深情推薦 怎麼說才能改變孩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接受孩子的感受; 要不斷地給孩子機會,這樣孩子才能學會 如果你有孩子,請至少讀一次這本書。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孩子、每天都要對孩子說許多話, 「溝通」是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然而最難改變的,就是我們運用的「話語」。 知道嗎?改變說話的方式,就能改變孩子與我們的世界; 只要反覆練習「育兒對話」,加以傾聽、理解, 教養成效便天差地別。 小到最簡單的情感表達,大至令人棘手的成長狀況, 各種從幼兒到青春期的教養問題都能利用本書找到應對方針—— 捨棄說慣的話,選擇那些你知道卻還不習慣的話 ❀ 用肯定的話語,來溫暖孩子的心 ❀ 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的時候,想聽到的話 ❀ 用耳朵說、用嘴巴聽 ❀ 不要變得幼稚,回歸初心吧 ❀ 把每個今天都當成和孩子說話的第一天 孩子無法馬上改變, 只有透過一次次對話、一句句教導, 他們才能逐漸學習,與父母共同成長。 不妨試著這樣說: 停!你有什麼好哭的!→我等你哭完喔! 我有沒有說過叫你不要這樣哼哼唧唧!→你很難說出你想要什麼嗎? 你這樣跑來跑去,大家都會討厭你!→在這裡不能跑喔! 都說過幾次了?又忘記了嗎?→一定!一定!一定要記住唷! 不是約好會整理的嗎?→這是你該整理的,回來後要整理喔! 不吃的話會長不高!→我們好好品嚐一下。 張開嘴巴,跟著這本書,來練習如何與孩子說話吧! 既體驗孩子健康成長的欣慰, 也能體驗成為「更好的父母」甚至「更好的人」的自己。
爸爸媽媽的母親、韓國國民育兒導師 吳恩瑛博士 最新力作 反映200%的育兒現實 130個實際情境+溫馨例句 反轉親子緊張關係 彼此都成為贏家 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深情推薦 怎麼說才能改變孩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接受孩子的感受; 要不斷地給孩子機會,這樣孩子才能學會 如果你有孩子,請至少讀一次這本書。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孩子、每天都要對孩子說許多話, 「溝通」是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然而最難改變的,就是我們運用的「話語」。 知道嗎?改變說話的方式,就能改變孩子與我們的世界; 只要反覆練習「育兒對話」,加以傾聽、理解, 教養成效便天差地別。 小到最簡單的情感表達,大至令人棘手的成長狀況, 各種從幼兒到青春期的教養問題都能利用本書找到應對方針—— 捨棄說慣的話,選擇那些你知道卻還不習慣的話 ❀ 用肯定的話語,來溫暖孩子的心 ❀ 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的時候,想聽到的話 ❀ 用耳朵說、用嘴巴聽 ❀ 不要變得幼稚,回歸初心吧 ❀ 把每個今天都當成和孩子說話的第一天 孩子無法馬上改變, 只有透過一次次對話、一句句教導, 他們才能逐漸學習,與父母共同成長。 不妨試著這樣說: 停!你有什麼好哭的!→我等你哭完喔! 我有沒有說過叫你不要這樣哼哼唧唧!→你很難說出你想要什麼嗎? 你這樣跑來跑去,大家都會討厭你!→在這裡不能跑喔! 都說過幾次了?又忘記了嗎?→一定!一定!一定要記住唷! 不是約好會整理的嗎?→這是你該整理的,回來後要整理喔! 不吃的話會長不高!→我們好好品嚐一下。 張開嘴巴,跟著這本書,來練習如何與孩子說話吧! 既體驗孩子健康成長的欣慰, 也能體驗成為「更好的父母」甚至「更好的人」的自己。
暢銷逾百萬冊的必讀經典最新增訂版獨家國際中文版幫助教師處理學生各方面問題的經典好讀高登博士創建突破性的「T.E.T.教師效能訓練」後,成千上萬的教師受惠於此套方法。本書說明教師所必備的教學技巧,有效率且人性化地強化師生的合作關係,刺激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處理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關係,並贏得學校同事與行政人員的信賴。本書特色和諧且有效的教學環境,能讓學生的學習欲更加旺盛,教師也能從中有所獲益。全美有數百萬計的教師都在大學修習過「教師效能訓練」課程。不論在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許多教師與行政人員都反應這是一本效果非凡的書:當學生製造問題時,您應該如何反應如何使學生願意聽從您的想法如何在確保雙方得到公平對待的情況下解決衝突如何制定課堂公約以預防問題如何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暢銷逾400萬冊、翻譯成13種語言、全球43個國家開班授課的必讀經典最新增訂版以沒有輸家的教養,培育出負責任的孩子父母效能訓練(P.E.T.)開始於五十年前,是美國第一個父母訓練計畫,指導父母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並提供循序漸進的方針解決衝突,使每個人在家庭生活中都是贏家。這本受人推崇、讚揚,且推廣於全世界的書籍,不僅是親子教養書的經典,更能使您從中獲得益助:如何避免過分地縱容孩子如何使孩子與您敞開心胸地對談,並使孩子願意聽從您的想法如何教導您的孩子「擁有」並解決自己的問題如何運用「沒有輸家」的方法解決衝突本書特色本書及父母效能訓練課程所提供的方法皆能獲得下列顯著的效果,而受到學校、青少年組織和其他親子服務機構的認同與推崇:減少爭吵,改善摩擦、發脾氣和說謊的情況家庭氣氛更溫馨、親子關係更親密教養出更成熟、更具責任感的孩子沒有必要再以處罰作為管教孩子的手段
序言──責備本身,也是提升孩子的絕佳機會一、 這種責備方法,讓孩子頭腦變差●為發揮孩子的能力,需要知道的內容1 不要對孩子說「做什麼」,而是問他「想做什麼」2 即使非得嚴加壓制時,也要說明理由3 「現在不行」,但是一定要實現「等一下」的約定4 達不出煩人的「為什麼」時,一起討論5 想要他放棄漫畫的話,首先讓他看漫畫看個夠6 把孩子當小孩責罵之前,偶爾讓他逞強一下7 與其說「不要失敗」,到不如說「失敗也沒關係」,反而降低小孩的失敗感8 替孩子塑造成「像男(女)生」的型,等於也給小孩的頭鑄模9 幫忙家事,對小孩而言,彼案頭的學習還像「學習」10 孩子發表相反意見時,首先觀察其態度,再做是非定論11 儘管孩子的夢和幻想「太美」,也要靜靜地傾聽12 給遊戲定下「好、壞」區別的話,無法培養社會性13 父母解說玩具的玩法,會使孩子的頭腦僵硬14 與其責罵弄壞玩具,到不如幫忙修復15 孩子想學習的才藝和被迫學習的才藝,表現出來的頭腦發揮不同二、這種責備方法,讓孩子討厭唸書 ●誘導孩子有從事意願的要訣16 再也沒有比「讀書!」這句話,更容易削弱孩子讀書意願的話17 與其斥責不好的科目,到不如獎勵好的科目,更能增添實力18 如果不給孩子選擇學習的權利,將失去學習的興趣19 告訴孩子「這樣對嗎?」讓他自己發現錯誤20 利用賞罰做餌,只能提高一時的學習意願,最後反而糟糕21 應該教孩子的不是學習的內容,而是學習的方法22 附和孩子對老師的不滿,只會助長討厭學習23 給孩子想表現什麼的經驗,讓孩子自動地記住文字二、 這種責備方法,使孩子不願聽話● 不引起反抗的「善責」秘訣24 孩子一再搗蛋時,給他發洩的地方25 說教時,斥責重點集中在一件事上26 對「動作慢」的孩子,與其催促不如規定截止時間27 嚴厲挑剔孩子的說謊,只會使孩子更愛說謊28 父母引證自己的過去,雖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卻沒有說服的效果29 鼓勵孩子時,指出具體的問題點30 父母責罵的聲音愈小,孩子愈會側耳傾聽大人的話31 即使再謙虛,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的缺點告訴第三者32 訂定教養規則時,如果滲入「他人的看法」,會製造出不辨善惡的孩子33 孩子吵架,即使追究理由,也不要斥責吵架行為34 不是錯誤的行為,一旦攻擊人格的話,孩子會變得不知反省35 責備角色全由父親一方擔任的話,孩子會失去對母親的信賴感36 與其強要在人前打招呼,到不如用心讓他「習慣場合」37 再怎麼不喜歡孩子的興趣,也要在某些場合認可38 對於畏首畏尾的孩子,鼓勵的話反而收到反效果三、這種責備方法,可以斷絕孩子的任性● 如何應付棘手難解的小孩39 對於孩子的任性,即使開始時很難處理,也要貫徹斷然拒絕的決心40 看穿大人的奉承,容易招致「反正我……」的反抗41 即使父母比孩子佔下風,當場最好還是不要敷衍了事42 即使讓孩子看出父母的想法不一致,也不要開口責備對方43 有時候,旁人的一句話比父母說的一百次還有效44 即使為了「方便」,也不能在教養孩子時說謊45 在公共場所,反而離開孩子五、這種責備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立心● 如何培養獨立的孩子46 發表狂妄的意見時,讓他盡情地自我主張47 不要打斷孩子無理的要求,到不如採取對立的姿態比較好48 對於不想回答的問題,不要拒絕,而用「現在說不出來」加以區別49 縱然覺得很浪費,在使用零用錢時最好不要干涉50 讓孩子自己檢討行動的方便性51 如果不讓孩子面對小危險,將無法跨越大危險52 缺乏「火柴經驗」等基礎體驗的話,會成為反應遲鈍的孩子53 與其罵孩子說髒話,倒不如用一般話應對比較有效54 幫忙孩子處理失敗的善後,但是讓孩子自己說出道歉的話55 抽象的褒獎言詞,反而使孩子失去對母親的信賴感56 強迫做錯事的孩子知道大人判斷的正確性,會使孩子變得離不開父母57 攔腰打斷孩子的話,會使孩子講不清楚話58 大人說討厭的事,孩子也會記得是討厭的六、這些是絕對不可說出的話 ●母親的一句話,關係孩子的未來59 指責能力、容貌等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缺點,是一大禁忌60 讓孩子覺德被父母親拋棄的話,往往成為致命傷61 否定孩子將來的可能性,將徹底瓦解親子間的信賴關係62 諷刺孩子的幼稚,會使孩子不想脫離那份幼稚63 在朋友面前受制於父母的屈辱感,將侵襲孩子的心靈64 雖然是輕鬆的玩笑,但是絕不能諷刺孩子65 避免使用扼殺孩子自信和意願的致命言詞66 讓孩子強烈地「感受到愛」,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厭煩而不是感謝67 挫折愈大,責備的效果愈弱68 即使自己覺得罵得太兇,父母也不要胡亂承認錯誤69 斥責之後的撫慰方式,大大地改變斥責的效果
本書乃針對許多母親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過度執著或注重某些事實上並不必要的行為和觀念作探討,要母親們不必過度聽信或盲從所謂專家或過來人的經驗,而是找出有礙孩子身心發展的22項育兒常識,讓你在教養孩子時作法和想法不致有所偏差。其實真正的育兒專家就是媽媽自己。
現在小家庭愈來愈多,年輕的父母們,本身缺乏養兒育女的經驗,也比較沒有長輩的指導和建議,使他們即使有心教小孩,卻不知如何教起。每一個呱呱墜地的孩子都有一顆溫柔、純潔的心,你要用最好的話語來教育他們。
12個加強自主學習的主題創意教案,激發學生的創意和能力,啟發學生在課堂以外的興趣,建立終生的學習技巧。 本書協助你為學生準備補充教材,不論是針對一位學生、小組人員或是整個班級,都可以實施。教案以主題分類(生物、數與量、社會和研究報告),每個主題又依難易度分為三個階段(初階篇、中階篇和進階篇)。書中包含70頁可直接拷貝使用的講義,協助你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和參與程度進行成果評量。各包各樣的題材: 讓學生有機會選擇喜歡的主題,增加學習的動力。 有助學生發展實用的技巧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建立學生的自信心。這些活動充滿挑戰,需要創造、問題解決和分享表達的能力,因此完成後,學生會產生成就感。 增加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知識領域的機會,充實課程的內涵。
父母十誡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成功的父母, 只要你願意將父母的角色優先放在你的生活之中。 本書是為那些選擇當積極主動父母所寫的, 希望藉讚一些在教養上易犯的錯誤來提醒父母, 幫助他們發展正向的態度及有活力、 有效率的教養技巧。
媽媽真偉大 每個人都有媽媽,她最了解我們。我們一哇哇墜地,她就是輕柔的對我們說出第一句話的人。隨著我們日漸長大,她對我們說的話也會越來越多--言語中總蘊含著一些指點方向的小道理,幫助我們讓日子更好過。母親輕聲的指責與句句的讚美,都深植於我們的潛意識之內;與時俱日、日積月累之下,成為良知的核心。 儘管我們深知人非聖賢,但仍盡力挑選出許多我們認為已經通過時間考驗,在專屬領域中成就非凡的名人,而這些名人均是以母親所灌輸給他們的價值觀作為依歸。從我們的研究中發現,許多人雖經歷了問題不斷的童年及艱困的兒時家境,卻仍能成就非凡。而他們的母親,正是其中居功厥偉的角色。 希望這本書可以激勵天下所有的父母。 作者簡介 艾爾沙.宏斐斯察 大衛.宏斐斯察 艾爾沙是位玻璃藝術工作者,大衛是波士頓柏克利音樂學院教務長,兩人擁有母親的慈愛五十年,當父母的經驗也有三十年,本書是兩人的精心合作。
25個成功父母的原則 管教的過程和管教的結果同樣重要。 好的教養是---即使你在糾正、勸告、管教或教導的時候,也應該傳達你對孩子的尊重、清楚的期望,以及了解他的意願。 本書不僅要提供你最有效的教養方法技巧,告訴你「怎麼做」,更要讓你了解「為什麼這麼做」,更有實例可供參考,教你如何讓親子間的怨懟,降至最低,建立親密的親子情。這些技並非奇蹟,但是它們真的有效! 作者簡介 梅格.史耐德。 不僅寫了許多教養方面的書,對於人際關係、教養,以及家庭生活方面有專精的研究。 譯者簡介 陳娟娟。 畢業於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目前任職於基金會,從事親職教育的推廣工作。
如何陪孩子度過青少年 儘管有些母親在最後終有所領悟,重新在親子關係間覓得一條新路,卻也有母親末了仍舊處在失望、摸索當中。但不論如何,故事裡所發生的一切,相信都非常值得提供讀者們做一個參考。因為只要有母親、孩子,類似的青春期親子故事就要上演,屆時作母親的人怎樣扮演好當的角色?這些前人們的經驗,或許可以幫助讀者們釐清該走的路。 說真的,要陪伴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平安度過成長的青澀歲月實在不容易,尤其在現今整個社會的大環境都混沌不清,教育制度又偏重學歷方面的情況下,更容易造成這群正值摸索階段的青少年內心更加徬徨、不安。如果,在此時期作父母的不能帶著孩子攜手克服這層困難,這群小大人們很可能就這樣被犧牲了。
用最好的方式愛每個孩子 你認為你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公平的?你認為給每一個孩子的規定都必須一致?美國知名養育學家南茜.薩梅琳教你如何用最好的方式愛每個孩子! 《用最好的方式愛每個孩子》迥異於一般照顧孩子的手冊,那些手冊指示你「必須」以及「應該」做的事。相反的,這本具有鼓勵性、有實際效益的書,說出了孩子們的感覺,也說出了「你」的感覺。它提出了有意義的見解,讓你覺得不那麼孤立無援,不那麼有罪惡感,而讓你覺得你是更有能力的,更能了解與欣賞孩子的。你身為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南茜.薩梅琳藉著幫你減輕壓力,告訴你如何能更好的應付小事、挫折感與擔憂。她幫助你創造一個有更多歡笑與樂趣、更少爭吵與緊張的家庭。 作者簡介 南茜.薩海琳。 全美著名養育諮詢專家,班克斯崔大學教育碩士,並獲專業諮文憑。
創意育嬰 所謂「創意育嬰法」.簡單而言,就是利用創意找出適合自己的育嬰方法以簡化家庭瑣事與麻煩。採用創意育嬰法的父母要膽大心細,不僅神經線要放粗一點,偶而也要來點腦筋急轉彎,才不會被調皮的孩子氣瘋。 活用腦筋,稍稍改變一些令人不喜歡的現狀,育嬰生活將更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