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親子教養 類別 ,共計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讀寫教育: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事(二版)

曾多聞  著
字畝文化  出版
2025/09/24 出版

學生普遍不會寫作! 普遍沒有閱讀習慣!如何讓閱讀與寫作這兩樣工具,成為達成學業與事業目標的利器?在臺灣,「閱讀」與「寫作」一直不是「正式課程」,而是「外掛」於國語文領域。少了讀寫這堂課,其結果是:學生普遍不會寫作,普遍沒有閱讀習慣!然而,「閱讀」、「寫作」這兩樣工具,是達成學業與事業目標的利器,也是重要素養與基本能力。倘若閱讀與寫作在體制教育內的位階是可有可無、彈性實施,年輕世代如何能擁有這兩項重要的能力?二十一世紀需要怎樣的讀寫教育?本書介紹美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所推動的讀寫教育改革措施與成效,提供他山之石作為借鏡。內容重點如下:✦讀寫為什麼重要?✦歷年對於讀寫教育的研究有何重要發現?✦「寫得好」一定讀得好,但「讀得好」卻不代表寫得好。✦美國國家寫作計畫強調的「寫作過程」究竟是指什麼?✦一堂成功的閱讀課或寫作課,具備哪些條件?✦讀寫如何幫助進行批判性思考?✦如何進行跨科際的讀寫訓練?✦什麼樣的專業訓練,能幫助教師成功進行讀寫教學?✦全校性的讀寫教育計畫,應該是什麼樣子?✦如何合理的評鑑學生的讀寫能力?──✦──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美國中小學校,掀起一波讀寫教育改革浪潮。首先,上位政策體認讀寫教育的重要並制定政策加以變革;接著,接受傳統師資訓練的教師普遍發現自己不會教讀寫;於是,總部設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美國國家寫作計畫」,扮演讀寫教學的後盾與推手,在全美各州成立衛星站,大規模舉辦「教師訓練教師」的培力工作坊,累積驚人成果:中小學各科教師(不僅是語文教師,也包括科學、數理教師)紛紛捲起袖子教讀寫。 僅在國語文領域談讀寫,已是落伍的思維。培養學生寫作力,不只是為了應付學校裡的作文、論文,也為了未來能夠寫各種文體,例如日誌、企畫、書信、簡報、文案……,應用於生活與職場。培養學生閱讀力,是將閱讀作為學習工具,跨領域多元閱讀、學習。跨領域的讀寫教育已在美國中小學教室進行,這些珍貴經驗,讓臺灣讀者有機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啟發,找到方法,讓孩子擁有終身受用的讀寫素養。(本書特色)✦這本書是國內首度實地調查採訪美國中小學寫作教育發展歷程與現況,提供第一手的資料與近身觀察。✦這本書每一章所探究的主題,都有大量研究實證、操作案例,以及來自教育現場的真實故事。◎本書改版自《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重要事件)本書曾獲《親子天下》書摘介紹,教育電臺、臺北電台、中廣等媒體訪問,以及臺師大邀請演講。並因首度由華人記者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美國教育探討,他山之石對中文世界深具參考價值,經中方引進發行簡中版。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附贈兒童專屬《數位小公民養成記》】

曾多聞  著
字畝文化  出版
2022/09/21 出版

──寫給數位時代所有家長的教養提案── 記者媽媽全方位大膽摸索、細心研究數位時代的教養新課題 提供具有實證基礎的教育新知與實用策略 讓親子共同撐好「數位保護傘」!   數位科技帶來便利與機會,也在生活中埋下風險與危機。遇到孩子沉迷3C、遭遇網路霸凌、對網友缺乏戒心、誤信網路假消息……的情況,該如何陪伴他們面對網路時代的新課題?難道只能限制他上網、沒收他的手機嗎?   本書作者曾多聞,是主跑文教線的記者,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出於保護孩子的天下父母心,她發揮記者的調查力,對於如何降低兒少上網的潛在危險進行長期而深入的探究,寫成本書,分享給所有擔心孩子過度上網又不懂得防範網路風險的家長。   書中對於如何引導孩子掌握上網原則,提出具體可行的做法,也針對孩子在網路世界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提出因應之道與預防對策。家有學齡兒到高中生的父母,都可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教養點子,幫助孩子無憂享受數位生活。   這是一本為所有家庭寫的「數位公民教育」之書,給家長最全面的數位教養攻略,並加贈兒童專屬小書《數位公民養成記》一冊(48頁,有注音),以六則圖文故事帶出兒少上網的正確態度與觀念,讓數位素養從小扎根。   #數位時代的教養攻略 #給孩子參與數位社會的完整裝備 #用數位教養為孩子撐起保護傘 #保持參與孩子的數位生活 #從小培養健康的3C使用習慣 #教出不迷網的數位小公民   本書特色   ★K~12分齡漸進的教養策略 從學前到國小低中高年級、國中、高中,分齡來談數位教養的六大重點議題,依據孩子在不同年齡的網路使用狀況,提出適齡的教養對策與解方。   ★清楚條列學習重點 用條列方式整理出段落要點,幫助家長快速掌握孩子的學習進程,各個階段的重點觀念都不遺漏。   ★切合108課綱推動核心素養與高中多元選修課的教學需求 全面性整合數位公民教育的基礎課題,提供豐富的討論問題與教案範例,是設計「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與「媒體識讀」相關課程的好幫手。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人和小孩的一千零一夜:給父母的床邊故事,讓大人了解孩子,以及自己心中的孩子

林蔚昀  著
字畝文化  出版
2020/07/29 出版

請注意! 這不是尋常的童書導讀工具書,而是憤世媽媽學習如何當一個母親的真實生命故事。 透過與無數的繪本或兒童小說的相互撞擊,她寫下了自己的嘗試、犯錯、反省、修正以及領悟。 在這本書中,著名的詩人與專欄作家林蔚昀帶我們讀了各種主題的繪本與兒童書,可是她並不企圖用這些圖書來解決教養難題(雖然也許可以),而是當作理解孩子、他人與自己的工具。 自己、他人和世界是這本書的主軸。在熟悉的親子日常中,她變身雪赫拉沙德王妃,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故事中有書、有難搞但可愛的小野獸,有情緒小劇場,也有廣大的世界。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故事,她帶我們一起去習慣孩子、熟悉孩子、了解孩子(以及大人自己的內心小孩)。 本書特色 看林蔚昀談繪本和童書,最讓人著迷的,不只是她談論了數百本來自世界各地、甚至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書。還包括她像個千面女郎那樣,揉合了詩人的浪漫、哲人的批判,既有母親的務實,也有捍衛自己內心小孩的堅持。 因此,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她風趣的討論屎尿問題,也用同理的態度理解孩子鬧情緒、手足紛爭,並且勇敢地承認身為母親的狼性。她關心性教育、兒童人權、公民社會、歷史人文,也敢直面性別認同與性侵問題。 最令人心有戚戚焉的是,她並沒有被親子教養這頂大帽子遮蔽目光,窄化了閱讀的目的與樂趣。在討論這些書的同時,她不斷強調:自己、他人和世界才是這本書的主軸。她希望透過閱讀這些繪本與童書,我們能拋下成人的主觀,回憶起自己曾經是個孩子。因此,所謂的教養並不是高高在上去指導孩子,而是習慣孩子、熟悉孩子、了解孩子,以及大人自己的內心小孩。 名人推薦 ● 這不僅是一本林蔚昀分享繪本與童書的書,更是林蔚昀的真實人生。——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繪本人生寫作課帶領人) ● 蔚昀在一種不斷反省、辯證、翻轉的動態過程中,揭示了她是如何學習成為一個母親。——吳俞萱(詩人、實驗教育工作者) ● 林蔚昀帶領讀者從繪本裡走進日常,再讓讀者從生活中走進故事裡。——陳培瑜(閱讀推廣人) ● 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讓自己過一次童年的母親的私房寶典……——游佩芸(作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 這本書不教你解決教養問題,而是像鏡子一樣讓你照見自己。——廖瞇(作家、獨立教育工作者) ● 育兒之路會遭遇的種種問題,作者幾乎都涵蓋到了!——潘家欣(詩人) ● 那些為孩子唸故事的上千個日子裡,我們因故事加深了對世界的認識!——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就是林蔚昀!討論繪本和童書的文字,同樣有著她獨特的味道,一如我認識的她:認真活著、認真思考、認真對待周邊的人與世界......這不僅是一本林蔚昀分享繪本與童書的書,更是林蔚昀的真實人生。喜歡這本書裡每一篇的標題,像一首短詩,輕敲我們的心。——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繪本人生寫作課帶領人) 蔚昀以「我們不了解孩子」作為起點,試圖理解孩子行為表象背後的幽微感受。她時常寫到「重要」二字,那接續其後的道理往往不是向我們說教,而是她積極地在嘗試、犯錯、修正、再次嘗試的英雄之旅上,切實體驗到了生命對她的教誨。於是,她寫下的那些重要頓悟也在一種不斷反省、辯證、翻轉的動態過程中,揭示了她是如何學習成為一個母親。她總是務實地看清各種條件中的可能性,再因應找出那具有狂想性格的作法,毫無疑問,真正的詩就是在種種限制下突圍和萌生的。——吳俞萱(詩人、實驗教育工作者) 林蔚昀帶領讀者從繪本裡走進日常,再讓讀者從生活中走進故事裡,來回穿梭其中,故事豐富了作家的居家生活,也精采了我們的閱讀經驗。——陳培瑜(閱讀推廣人) 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讓自己過一次童年的母親的私房寶典……——游佩芸(作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憤世媽媽不是一開始就憤世,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媽媽,更不是一開始就讀那麼多繪本。憤世媽媽很注重兒童權利,但還是會跟小孩吵架,而且會很誠實的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是我喜歡憤世媽媽的原因。而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說:「讀繪本對我來說,是理解孩子和自己的工具。」這裡的工具,指的不是教你解決教養問題的指南、說明書,而是像鏡子一樣讓你照見自己,又像放大鏡讓人看到原本不知道的世界,甚至也有些像橋梁,連接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廖瞇(作家、獨立教育工作者) 這是本親子共讀必備的故事指南!從大便到出門去冒險,從阿公阿嬤的無邊溺愛到手足相處的甘苦談,育兒之路會遭遇的種種問題,作者幾乎都涵蓋到了,簡直太貼心啦(手比愛心),買起來!——潘家欣(詩人) 「童話不是乘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這句出自韓劇的台詞,最能說明那些為孩子唸故事的上千個日子裡,我們是如何因故事拓展了自己的生活視野,加深了對世界的認識,故事的主題總是涵蓋孩子的成長環境,也挖掘出成人在日復一日生活裡疏忽遺忘的那些事,昨天、今天、明天,我們就算讀了1001夜也還不夠呢!——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六場震撼

曾多聞  著
字畝文化  出版
2020/06/24 出版

首度由華人記者進行深入美國教育現場的採訪, 實地觀察美國讀寫教育的操作實況,介紹美國從學前、國小、國中、高中到終身教育,六大學習現場推動、實施讀寫教育的嶄新觀念與做法,有大量研究實證、操作案例,採訪不同面向,呈現各個角度的觀察,以及來自教育現場的真實故事,是家長、教師都需要知道的。內容深入完整、嚴謹,文筆流暢好讀。   同系列作品《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2018年字畝文化出版),曾獲《親子天下》書摘介紹,教育電台、台北電台、中廣等媒體訪問,以及台師大邀請演講。並因首度由華人記者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美國教育探討,他山之石對中文世界深具參考價值,經中方引進發行簡中版。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因為是爸媽,你值得輕鬆快樂每一天:不需要多做什麼,只要改變觀念和方法

字畝文化  出版
2020/01/15 出版

為什麼教養一點也不有趣?為什麼管教孩子常會讓爸媽身心俱疲,懷疑「這一切真的是我要的嗎?」 《紐約時報》的教養專家K. J. 戴爾安東尼亞說,其實教養也可以很輕鬆自在,而且你並不需要額外多做什麼,只需要改變做事的方法,就可以改善家庭生活,讓家庭成員和我們自己變得更快樂。 她根據千位家長組成的調查群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她親自訪查,解析十個最讓爸媽頭痛的教養問題,然後找出容易依循的步驟,讓問題獲得改善;這些步驟,有時簡單得出乎意料。 不論是每天早上出門前的大亂鬥、孩子總是忘記繳交的家庭作業、讓人疲於奔命的課外活動、三C產品的問題……等等,這本書都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書特色 這本書和百分之九十九的親子教養書不一樣。如果說大多數親子教養書都是在告訴你,要去做這個做那個,然後威脅你如果不快點,你的孩子就會輸在起跑點。但這本書不是,它不要你再去多做什麼,而是要你少做點什麼,或者換個比較輕鬆自在的方式來面對親子教養的日常困境。 作者的重點其實是回歸到為人爸媽的初心:如果養兒育女是我生命圓滿的選擇,為什麼教養的過程讓人這麼挫敗?而我要怎麼樣做,才能在養家育兒的同時,不放棄我自己的人生,而且盡可能快樂享受每一天? 作者很坦率(而且經常自嘲地)分享自己教養四個子女的經驗,以及一千多名家長所遇到的各種難題,然後兼具學理和實務經驗,提出實際的解決之道。 有位推薦人說「讀這本書,就像在進行冥想;作者就是耳邊那個能安撫你我的聲音,她同時也代表了智慧、真誠、希望。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我家兒子還小的時候,我床邊沒有這本書,否則我們碰到的阻礙跟災難會少很多很多。」 這心得會不會太誇張?並不會。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晨:贏在起跑點的六堂遺傳課~從遺傳基因篩檢到兒童生長曲線追蹤,教你掌握孩子一生健康關鍵!

楊晨  著
字畝文化  出版
2018/12/19 出版

小兒遺傳與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楊晨親授:贏在起跑點的六堂遺傳課: □藉助預防醫學的遺傳諮詢與篩檢,為優生鋪路,趨吉避凶。 □婚前、孕前、產前,三階段優生保健檢查可大幅降低風險。 □先天疾病多來自遺傳,應對遺傳疾病與罕見疾病有所認識。 □新生兒篩檢,是保障而非保證,宜針對家族遺傳自費篩檢。 □追蹤兒童生長曲線,須對照遺傳軌道,以免錯失調整時機。 □優生之外仍需優養,把握早療黃金期,也能彌補先天不足。 深入淺出的遺傳學六堂課,涵括為人父母最關心的遺傳疾病、罕見疾病、生長曲線、早期療育等兒童身心健康議題。 附錄提供兒童生長曲線記錄圖表,方便家長使用。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 找回被忽略的R:wRiting  作文爛?這不是學生個別的困境,而是國家需要面對的教育課題!

曾多聞  著
字畝文化  出版
2018/08/29 出版

*前言: 為什麼學生普遍不會寫作?所有關於寫作教育的分析,都有相同結論:孩子們練習寫作的機會太少。美國小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百分之十五用於寫作練習……即使是高中,學生練習寫長篇文章的機會也不夠多。 美國教育界採取了哪些行動來改變寫作教育?得到了哪些成效?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 1.寫作很難教,因為每個學生需要的指導都不同,教師需要先學會如何教 寫作。 2.寫作的第一課,不是起承轉合,而是認識讀者、針對讀者發表意見。 3.拋開套公式寫作法,用對了寫作方法,便能激發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 能力。 4.寫作並非只是語文科的事,各科教師都應該能夠指導學生跨科寫作。 5.改進寫作教育,就從最基本的「作文題目怎麼出」、「作文作業怎麼評 量」改起。 6.讀寫教育改革,需要由基層教師開始,由下而上,才能成功。   *第一章:學無止境是真的,教無止境也是真的 人們常說「學無止境」,其實「教學」更無止境。為什麼讀寫教育是如此複雜?學校在邁向教好讀寫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必定會遇上什麼樣的挑戰?這些都可以從美國經驗中得到啟示。   *第二章:作文的第一課,不是起承轉合 過去人們總以為應該先學讀、再學寫,而且作文的第一課就是「起承轉合」。但總結過去四十年來,美國關於「讀寫力是如何培養與成長」的相關研究,我們發現作文的第一課不應該是起承轉合,而應該是「認識讀者」。而且,寫作教育應該跟閱讀教育同步,儘早開始。   *第三章:閱讀與作文,其實是學習的工具 傳統教育視作文為一個獨立的科目,但事實上,作文應該是一種學習的工具。美國經驗告訴我們,讀寫教育可以激發學生批判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與科學程度。那麼,要怎麼在教室中實踐好的讀寫教學策略,用作文來幫助高水平的學習?對於非語文類課程,例如數學與科學,寫作有什麼幫助?跨科際寫作又是如何促進高水平的學習、激發學生批判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數理老師,也要捲起袖子教讀寫 讀寫是學習的工具,所以閱讀與寫作不僅是國文跟英文老師的責任,數理老師也應該熟悉教讀教育。但接受傳統師資訓練的數理老師多半不會教讀寫,怎麼辦?本書第四章會針對教師培力做探討,討論美國「讀寫教育」這項專業的發展,也介紹美國國家寫作計畫的「教師訓練教師」模式如何提升數理老師的讀寫力。總部設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美國國家寫作計畫」,在全美各州成立衛星站,長期以「教師訓練教師」,扮演全國教師寫作教學最有力的後盾與推手,累積驚人成果。   *第五章:考試制度,如何改變讀寫教育 讀寫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但好的評量制度對讀寫教育仍然很重要。好的作文題目,可以幫助學生讀寫力進步。好的評量制度,可以提升讀寫教育水平。第五章提出一些出作文題目的基本原則,介紹一些評量寫作力的模式,並討論美國共同核心教學標準(CommonCoreStandards)實施後讀寫教育的變化。傳統作文教學,教師總是寫些四平八穩的評語,無法為學生指出如何改善的具體方向。美國教育界經過長期研發,已有明確且具指引效果的共同核心評量準則,包括論說文、說明文、敘事文,不同文體,各有評量準則。依據準則來評量,作文的優缺點可以一目了然;當學生知道該朝哪些方向改進時,自然就能愈寫愈好。   *第六章:教育改革,需要由下而上 過去,臺灣的教育改革,多半聚焦在制度面的改革。但美國經驗告訴我們,由下而上的自主教育改革,比由上而下的教育政令宣導更有效。教育改革,需要由從基層教師開始,並由學校行政階層及學區家長共同支持,才能成功。美國教育也有城鄉差距,以及新移民子女居於讀寫弱勢的現象。都市與偏鄉學校,需要不同的教學策略,透過學校的案例分享,證實:只要提供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偏鄉學生也能學好作文,事在人為。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親愛的夏綠蒂

丁雯靜  著
字畝文化  出版
2016/12/21 出版

這不是一本指導父母該如面對孩子談戀愛的教戰守則,而是分享一位失敗透頂的母親,如何從只知給孩子提供物質享受,卻不被孩子信任的母親;如何在喪失去職場的光環後,決定脫離以工作為主的循環,追求家庭與工作平衡的覺悟旅程。   作者是兩個女兒的母親。而且,嚴格來說,是在孩子進入叛逆期之際,才正式真正學習如何當「母親」。在那之前,她全心投入工作,盡情衝刺事業。總以為好好掙錢為家庭經濟做出貢獻,就算是盡了本分。那時,她把孩子的陪伴和教養,當作一份活兒來看待。以為只要有人執行就好,不一定要非她不可。   外人總會誤以為她們的親子關係很好。殊不知,孩子們看到在家的媽媽,通常是身心疲憊的母親形象。親子間的對談,多半是言不及義、官腔場面話的內容。來來去去都是問問學校如何、功課如何、老師如何、以及同學如何?媽媽問得敷衍塘塞,孩子也就隨便應付。   她給孩子絕對的自由,從不強迫他們去做不喜歡的事,可是,她並沒有真正花時間,瞭解和引導大女兒夏綠蒂。夏綠蒂不是一般尋常的孩子,對現有教育體制充滿狐疑、對抗、以及不適應。她始終以「教育體系有問題,孩子將來自有出路」,合理化一路以來無暇關心的缺席。   直到事業出現轉折,公司解散,作者才終於有時間重新檢視工作和家庭,並且意識到家庭和工作一樣需要經營,而且絲毫不能懈怠。然而當她的人生重心從職場移轉到家庭時,恰巧遇上夏綠蒂的青春叛逆期。這時夏綠蒂已如脫韁野馬,抓也抓不住,大談戀愛,管也管不動,母女漸行漸遠。   作者以夏綠蒂真實的愛情功課為藍本,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反省自己的態度,也教導女兒在愛情中,學習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及愛情選擇,學習在熱戀中保持真我,不迷失自己,並且學會分手功課。母女之間重新建立起姊妹情誼般的情感互動,也許令人稱羨,實際上並非從天而降。這過程中,成長的不只是夏綠蒂,還包括作者自己。   親子關係沒有法則可循,只要願意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一定會找到辦法和出路。陪伴孩子成長、互相學習的過程,將會是一場生命的豐盛之旅。 本書特色 1.繼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那樣一本母子之書後,又一本深刻觸動人心之作,是一本母女之書。 2.面對青春期女兒大談戀愛,作者不是打壓,而是陪伴,扮演女兒的戀愛教母,讓原本冰冷的親子關係,從南極的最低溫,回溫到赤道的炙熱。 3.社會正在蛻變,人們需要更多的「非典型」力量;因為「典型」已經不足以應付新社會。有愈來愈多「非典型父母」,願意找出更適合孩子的教養之道。本書正是非典型教養的精采之作,真摯動人,發人深省。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