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題材應該向「生活」裡去找,那裡面有用不完的寶藏,任我取用。 只要我經歷過,只要我「生活」著,就會有東西可寫。──林良 簡潔、流暢、情感真摯、充滿赤子之心的淺語短文集 國民作家林良爺爺的32篇500字小品文, 書寫生活經驗、童年回憶,描繪人事物景、心情故事, 打開小學生讀者的閱讀視野,拓展故事以外的閱讀體驗。 許多孩子都正在為寫作煩惱,林良爺爺也曾經為寫作困擾── 「記憶最鮮明的幾件事情都已寫過,一下子全寫完了,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寫。」 後來,林良爺爺找到的答案是── 「自己經歷過的生活,只要加以品味,就會產生意義和趣味,那就是我的寫作材料。」 =這將是一趟文字與寫作的啟蒙之旅= 用嶄新的眼光凝視平凡生活,挖掘引人入勝的寫作題材; 學習「淺語的藝術」,即使是最質樸的語言,也能打動讀者的心; 紀錄「人物對話」,讓個人回憶和經驗彷彿躍然紙上; 在短短500字篇幅中,創作化繁為簡的絕妙好文; 寫出畫龍點睛的文章結尾,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 本書特色 *繼以「三分鐘短講」素材編寫的《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之後,再度以寫作「稿紙一張」為目的而編寫的生活散文故事。 *每個孩子、家長、老師都應該有的一本「生活散文創作範本」! *全書附注音,文字淺顯,適合國小全年級學生閱讀。 *一次掌握作文寫作的「選材、用詞、對話經營、節奏感、結尾」。 *特別收錄【散文會客室】:由王金選、林煥彰、馬景賢、張子樟、馮輝岳、潘人木等多位兒童文學名家撰文引導,帶領讀者學習各篇文章的優點和特色。 *特別收錄【新版推薦序】:由林良先生的三女兒林瑋執筆,透過本書收錄的篇章,分享個人與父親相處的點滴回憶,以及兒童寫作和閱讀散文的方法。 名家推薦 「林良先生很喜歡和別人『分享』,跟他相處越久享受得越多。我們分享他的人生體驗、他的生活智慧、他讀的書中精華,還有他最可貴的童心。」──樂茞軍(筆名薇薇夫人、前國語日報社社長),專文推薦 「用一種平淡的語調敘述一種平常的心,但帶給讀者的是溫馨的不尋常的感覺。」──林煥彰(兒童文學作家、詩人),節錄自書中篇章〈划船〉的【散文會客室】 「林良先生的散文,結局總是畫龍點睛,並且點出了強烈的情意。」──洪志明(作家),節錄自書中篇章〈古街〉的【散文會客室】 「林良先生常能藉身邊一件小事或心中一時所感,抒發出與人不同的感受,形之於文字,進而與讀者產生共鳴。」──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節錄自書中篇章〈空地〉的【散文會客室】 「林良先生善用比喻,而且恰如其分。寫出了我們意中所有,卻筆下所無,讓人佩服。」──琹涵(作家),節錄自書中篇章〈黑頭汽車〉的【散文會客室】 「字裡間流露出孩的純真與無邪;樸實自然的文筆,簡潔的敘述,載滿童趣幽默。」──馮輝岳(作家),節錄自書中篇章〈小小電影院〉的【散文會客室】 「林良先生尤其高超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反應,都鉅細靡遺的回到他的筆下。短短的幾百字,是怎樣的抓緊我們的心又放鬆啊!」──潘人木(作家),節錄自書中篇章〈倒爬滑梯〉的【散文會客室】 「只用了五百字,就講得清清楚楚。這種化繁為簡的『功力』,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卻不容易。」──蘇國書(作家),節錄自書中篇章〈狀元餅〉的【散文會客室】
李潼精準又溫暖、細膩又深刻的筆觸,醞釀出22篇散文 每一枚記憶,每一個人物,每一次交會,每一則故事, 都像爆米香現場炸開的那朵蕈狀雲──迸射得有聲有色、盎然豐富…… 〈木屐店算命館〉 每次到木屐店,母親偏愛叫嚷:「我家大腳仙來了,幫我找一雙最大的船。」直到有一次,阿姨仔說:「腳大的孩子,將來要走長路,離家遠遠的喔!」母親一聽,臉色大變,默不作聲。成年後,我果然離家最遠…… 〈第一顆青春痘〉 那一顆青春痘的出現,我暗地裡歡喜了幾夜,像保護一克拉鑽石一樣,生怕它會突然消失了。向人請教治療青春痘的方法,只不過是另一種公開宣布:我已經開始長大了! 〈鐵齒〉 祖父常罵我「鐵齒」,意思是「事事懷疑、愛抬槓,緊咬不放」,和「死鴨仔硬嘴巴」的意思相近。其實,祖父也差不多…… 〈得驚變好膽〉 赫然發覺今年的蘿蔔異常肥碩,個個大如頭,長如腿,形樣扭曲可疑,莫非是什麼新開發品種? 農婦說,這大地震,人得驚、樹得驚、雞鴨得驚,菜頭埋在土內,當然也得大驚。打拚要活下去,不小心就大做這款了!甜滋滋,吃了人會變好膽! 爆米香是有聲有色的可口零嘴,以這款轟轟烈烈的聲勢出場,現場炸開那一朵回憶的蕈狀雲,是可以無限涵容往事、故舊與新人和一大串趣味的七彩雲。 我向來是個幸運的人,生活中常有「爆米香型」人物來去進出,大大豐富了我的生命涵容,乃至在性格形塑的過程,受到或深或久的影響。這些出現在我人生各階段的精采人物,讀者從文字描述中認識他們,往往也能聞到爆米的香味,嘗到那種非凡的生命態度激發出的濃郁氣息。──李潼
1) 本書為國語日報高人氣專欄結集成書。56篇感人、勵志、優美的散文,作者群皆為大學教師,文字優美,讓人如沐春風。 2) 青少年從本書得到終身學習的指引,成人讀者則從本書品味人生的種種愉快。 感恩人間 那愛己愛人、不滅不熄的燈火就在心中。愛與喜悅,永不止息。 記得人間 記得是一種真心的付出,也是真心的感謝。每一個「記得」都是一個印記。 生活人間 許多美景就在我們周遭,舒服愉快往往近在身邊,只要留意些就可獲得。 美味人間 送上一盤食物,人生可以因此而溫暖。 游藝人間 離開平淡單調的生活,因為一部電影、一幅畫、一首詩而感動落淚,方能知道,生命果然美好。
那臺舊式的真空管收音機,擺在客廳牆角的一個木架上,小學四年級的我,正好可以耳貼音箱聆聽。音量不能開大,因為沒人允許我聽收音機;而且鬼故事哪有哇啦哇啦說的,就是該這樣若有似無,這種氣息奄奄的音量才恐怖和刺激……長大後,我要是有那麼些可貴的想像力,吳影的廣播劇,絕對有不可抹滅的功勞。印了那麼多字的舊報紙,在當時也算稀有。買油條附包一大張,還嫌什麼衛不衛生?老板的女兒將一整張報紙包我一根油條,那是特別情商,最佳禮遇,不宜太張揚的,要是她肯附包一張副刊或體育版--那天算我走運!一個頂多只認得千把字的少年,仗著膽大和不忍違背祖父的期待,在門前榕樹下的石椅展開報紙,大聲的報告新聞。為祖父讀報,是音譯、直譯和義譯同時進行。起先,聽我讀報的,只有祖父一人,名聲傳出去後,陸續來了一批流動聽眾,聽眾群的總歲數,總在350歲以上……這個「每週一報」的語文經驗,居然成為我走上寫作之路的重要訓練之一。四十二篇李潼俠情少年至中年的隨筆魅力散文!不可錯過!「潼式」休閒活動--.養石頭,幫每顆石頭取名字。.學會單車,一定要來個騎遍全村的「騎術巡迴展」。.將報紙改編成「臺語新聞」,念給阿公阿嬤聽。.買油條送的報紙,一大張攤開來看得過癮。.寫篇幻想式的遊記,行程自己隨意開。.收音機調小聲,營造鬼影幢幢的氣氛聽鬼故事。.逛遍全臺的大宅門,訪問神祕的莊園主人。.一顆荔枝切四份,仔仔細細的吃。.嘗試用不同的刀具削鉛筆,看哪種削得尖?.陪孩子去上學,討論「旅途」該抱西瓜、木瓜還是荔枝?本書特色臺灣少年小說第一人--李潼作品曾授權英、德、日、韓等多國譯本多次被收入中、小學課本,改編舞臺劇、連續劇、動畫……★ 四十二篇隨筆,橫跨童年、少年、壯年……最完整的李潼成長故事!★ 文字洗煉深刻,處處充滿赤子心與幽默感,散發李潼隨筆特有的「俠情」魅力!
心願擁有最強的力量,即使平凡也能創造奇蹟!六歲的雷恩,每天努力做家事換取零用錢,只想為貧困的烏干達孩子掘一口井;八歲的奧馬,走了一千二百八十八公里路,只為親自阻擋破壞墨西哥雨林的挖土機;十三歲的貝瑟妮,帶著被虎鯊咬斷的左臂,毅然重新站上衝浪板征戰世界海域……打開本書,跟著令人大開眼界的孩子遊歷世界。細讀他們的真實故事,你將發現──心願是奇蹟的種子;種下它,每日澆灌,你也能創造奇蹟!記得自己曾經許下的心願嗎?灌溉它!來自三十個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平凡孩子,有的只是一顆單純、赤誠的心;堅持著最初的小小心願,成就出一個個不平凡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