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藉由三大旗艦計畫28家業者輔導產出的文本再現,來檢視與分析所使用的客家文化元素所呈現的內蘊衝突,包括客家文化意義多重性和不確定及其所引發刻板印象的強化;所使用文化元素的普同性所造成均質性或是具有特殊性而創造了壟斷地租;以及文化創意的無限性和資源的有限性的兩難議題。因此本書引用文化治理和協力治理理論來分析與解釋這個過程與結果。
本書針對這些正處於轉型與升級過程中的著名個案,從客家族群象徵性產業的概念與客家產經特質出發,援引文化真實性管理、文化創意產業與產業轉型升級、行銷學的SWOT和4P分析、資源基礎和關鍵成功因素等理論與概念,在研究方法上,採取管理學企業個案診斷的研究途徑,透過文獻探討、實務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等多重研究方法,加以探究與診斷其未來營運模式的重點、所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案。經由產業個案經營管理實務的診斷與分析,歸納與淬取出許多轉型與升級的發展策略與關鍵成功因素,對於客家庄多數屬於傳統經濟之極需轉型與升級的產業,將能提供非常實用且可行的建議與參考,也有效地回應了客家研究的相關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