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技法,為中國特有的藝術瑰寶,也是一種製作相當耗時費工的精緻工藝,民國40-50年代之間,台灣螺鈿工藝與高級木製家具結合,產業十分興盛,最盛時期新竹市南大路、東大路一帶有20多家家具行,許多來臺的老師父便從原本的木雕工作,改為專職從事螺鈿品的創作,而新竹至此成為螺鈿在臺灣的故鄉。 迄今,台灣技藝精湛的螺鈿師傅僅存數位,從第一代匠師陳志升渡海來台授藝開始,見證螺鈿技藝的傳承與執著,而出生於本市的張茂森、張茂欽兄弟其「掐絲螺鈿」技法,使螺鈿工藝更上層樓;演變至今,螺鈿已成為工藝創作的重要媒材之一,讓螺鈿鑲嵌走入生活、走入藝術,展開螺鈿工藝在新竹的新視野!
以「心鏡&新境」為展出主題,呈現許大師這兩年融合傳統攝影技巧與現代科技、注入新思維的作品,將平面影像以新的詮釋手法展現,使每件作品都令人有最深層的觸動與讚嘆。
陳國珍老師因為旅行而愛上攝影,從年輕至今耳順之年,經常在不同的國度旅行,遇見各樣的人文風情及各國獨具的地景風貌,途中每一次所接觸的感受,不論是喜悅或難過皆透過攝影來捕捉,以影像來記錄所有的故事。這些旅途攝影作品將在本次展覽中呈現,並以「旅圖」行雲過客、「繪意」心情影像和「斯民」人間偶遇為三大系列主題,共計90餘幅,為陳老師近14年來旅行世界各地的記憶,從發現、等待、構思才逐步建構完成一幅有意涵的最佳創作,展出作品有別於傳統的攝影風格,潛藏著直率又單純的情感,亦有著穿越時間、空間的細膩之美。
黃光男教授為國內少數集創作、學術與行政專長於一身的全才,本書彙集黃教授近九年來的水墨畫作,期盼藉由本書出版,激盪不同的藝術火花,保存國粹之美,推廣水墨畫藝術。
白滄沂大師,認為與木頭相依為命、讓枯木恢復光彩是上天給予他的使命,從八歲就開始蒐藏木頭,33年來收集逾8,500件造型原木打造「天彫博物館」,吸引許多喜好藝術人士參觀。本專輯收錄「白滄沂天彫博物館」精選作品共100件。
為記錄這些精采的活動實景及留下珍貴畫面,特舉辦攝影比賽活動,以10月10日國慶當日各項活動及國慶煙火為主題,邀請全國民眾參與,經評審委員專業的角度,於參賽的500多件作品中,精選70件優秀作品,而眾所周知拍攝焰火需要高度的攝影技巧、豐富的經驗、取景的好方位,以及捕捉瞬間之美的臨場反應,好的焰火照片可說是高難度功力和可貴機緣的天作之合。能收錄在這本專輯中的得獎作品,都是從參賽照片中脫穎而出的一時之選,殊為難得。
本市藝術家徐素霞生長在農村,自小就愛畫畫,不論是水彩、油畫、水墨、素描,都帶給她無限的樂趣,對環繞在身邊的大自然懷有無比的情感,師專畢業後留學法國,在旅居歐洲的歲月裡,異國文化與生活上的種種波動,更豐富了她的人生及創作靈感,徐教授除了純藝術創作外,也熱衷於兒童圖書插畫,藉由插畫,傳達親子生活、有情生命、童趣以及人文的關懷,其2002年編著的「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一書,也欣獲第一屆政府優良出版品獎。本局為宏揚徐教授對藝術教育的貢獻,特策劃邀請展出,並企盼透過展覽分享其對藝術的執著並加以傳承。
城市的發展是每一個市民的集體記憶,過去的新竹,在科技產業的帶動下,活絡了城市經濟與知名度,然在經濟成長之餘,對今日新竹的發展,我們亦有著新的期許及目標,期透過藝文活動及生活美學將新竹打造成一座幸福洋溢的城市。風城美展不僅是在地盛事,更是地方藝文蓬勃發展的重要展現,在專輯付梓之時,衷心感謝參與本次展出的所有藝術家,更期盼在各位的引領之下,為新竹藝文發展再創新猷,並喚醒市民心中對美學與幸福的追求。
玻璃工藝是高科技與藝術創作結合的最佳載體,少有一種工藝能比玻璃工藝更能顯現妙想的創意,在晶體剔透的玻璃作品中,藝術大師的神奇手藝得以淋漓呈現。玻璃作為發展新竹地方文化特色,使新竹市「文化科學城」之美譽,更顯實至名歸。除了靜態展覽之外,另外規劃動態表演,包含:玻璃藝術街、戶外裝置藝術、玻璃大師示範表演、國際玻璃藝術創作論壇,玻璃采風行等,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及培養國民對玻璃藝術的鑑賞力紮根新竹玻璃文化,行銷城市特色。
本套書冊為新竹市政府辦理之「2012竹塹文學獎」得獎作品結集成冊,並加入評審委員之簡短文評,內容分為現代詩、青春散文、短篇小說三類。今年得獎的優質文字創作者們,像領航員一般,引領讀者從熟悉的風城景物中,感受到更深一層的生命體會;以風城特色的生活經驗為絲線,用文字將平淡回憶化為珍奇的文學織錦,殊為不易。
2012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展品內容及作品簡介。玻璃工藝是高科技與藝術創作結合的最佳載體,少有一種工藝能比玻璃更能顯現妙想與創意。在晶瑩剔透的玻璃作品中,藝術大師的神奇手藝得以淋漓呈現。玻璃做為發展新竹地方文化特色,使新竹市「文化科學城」之美譽,更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