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不倫、出軌、偷吃,名人的下半身不斷佔據新聞版面。 人們則高舉道德大旗聲討責難。 本書提供獨立思考的線索,所謂的道德是否無堅不摧? 外遇是否是基因所決定?預防外遇難道只能不結婚? 人,為什麼會外遇? 試想像以下場景: 丈夫單方面蠻橫地覺得,結婚就是法律賦予自己想做愛就做愛的權利。被迫與這種丈夫一起生活,無法展現自由意志、身體權利、情感權利皆被剝奪的女性,在某一天愛上其他人,享受了身心靈的歡愉。 在社會的定義中,這是外遇,然而,人們有權力非難苛責她嗎? 「結婚跟戀愛是兩碼子事」── 「一夫一妻制難以適用於人類社會」── 這樣的觀點逐漸普及,對於外遇採取嚴厲抨擊的人, 這本書將會對「道德」的內涵帶來些許衝擊! 作者龜山早苗長期採訪外遇問題,在這本書中,她與八位活躍於第一線的專家學者深入對話,探討「人為什麼會外遇?」這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亙古難題。耐人尋味的是,這些犀利的學者站在各自的學術立場,皆難以對外遇做出嚴厲的批判…… 八種觀點,除了讓你讀懂外遇,也讀懂人類的本性! 上野千鶴子(社會學者,《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一個人的老後》)──── 我實在無法接受,一旦結婚就得被迫放棄身體性自主權這種恐怖的事情。最好不要訂下結婚這種「無法履行的誓約」。 丸山宗利(昆蟲學者,《昆蟲真不可思議:比人類世界還精采的蟲兒日常生活》)──── 人類最好能自覺到,自己其實是活在狹隘的價值觀當中。演化過程中,人類某種程度上封印了本能,使得只有能夠理性自制的個體才得以生存下來。「外遇」可能是人類沒有封印好而透顯出的本能吧。 竹內久美子(動物行為學者,《對稱的男人》)──── 大猩猩跟黑猩猩因為牠們的婚姻型態,使得某些身體部位很發達。人類的婚姻型態讓男女雙方都必須磨練語言能力、推理能力與思考能力,來吸引異性注意,導致大腦異常發達。 島田裕巳(宗教學者,《讓人生的終點歸零》)──── 日本是個強迫獨立個體得扮演好某個特定角色的社會,白雪公主不可以不是白雪公主。而今宗教跟戒律已然失效,個人的生存方式必須讓外界可以解讀與理解,一旦偏離這種新的戒律就會被責難。 福島哲夫(心理學者)──── 很多時候戀愛始於錯覺。外遇因為無法獨佔對方,也無法進入下一個階段成為伴侶,因此變得很難發生幻滅跟脫離錯覺,也無須背負如結婚這種必須接受對方的人生與命運的重擔。 宋美玄(婦產科醫師,《女醫師教你真正愉悅的性愛》)──── 結婚之後就只能跟同一個異性做愛,這件事本來就有點強人所難。如果一直跟同個性伴侶,一般人應該會覺得對方的性吸引力下降,興奮不起來也是很正常的不是嗎?把一夫一妻制硬塞給人類,結果出現逾越框架的人也是理所當然。 山元大輔(遺傳學者)──── 科學在某種意義上是非科學的,必然隱藏著未知的神秘。 池谷裕二(腦科學者,《大腦跟你想的不一樣》)──── 戀愛可以說是「大腦的設計漏洞」。。因為有戀愛情感,人類得以削減尋找伴侶的成本,誤以為對方是最好的對象,順利跟對方孕育下一代。
荒原上浮沉人人都需要療癒 無法光明正大說出口櫻花色的淡淡感動 2011年,日本東北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隨後更引發了海嘯與核災,造成超過18000人罹難,400000萬棟以上房屋毀損。震災發生五天後,就在東北災區,風俗店開始重新營業,生意竟然比震災前好上好幾倍。 為了探究這個主流媒體不敢報導的現象,報導文學作家小野一光耗費五年時間,深入採訪風俗女子。她們有人在震災中失去雙親;有人想要存錢把家重新蓋起來;有人得了PTSD,無法再望向瓦礫遍布的街道;有在福島上班的女子,也有經歷震災的女高中生…… 九位風俗女子的人生,倒映出災區男人們的心靈重建圖,也溫柔訴說著生命的無常。 Chaco——— 「重新開始接客那時,地震才剛發生沒幾天,有次照客人給的地址過去,結果看到被瓦礫堆給包圍住的公寓,一樓完全被海嘯沖毀了,客人就住在那上面的二樓。看到志工們都在搜尋礫石堆下的遺體,我覺得有點害怕,心想:『這種地方真的還能住人嗎?』拜託車伕陪我一起上去,一上去發現還真的有住人。」 小愛——— 「『車子沒了』、『房子被沖走了』,聽了好多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是在追求療癒呢。聽到客人口中說出『想解脫』或是『想讓心情平靜下來』,我也好想助他們一臂之力。像是有人希望我幫他洗頭髮,我就會幫他洗喔。」 小彩——— 「我回來接的第一位客人剛好是氣仙沼的受災戶,這也許是件好事吧。我跟客人聊著當時如何目睹災難的來臨,然後正因為我們都活了下來,現在才能待在這裡。可能因為跟其他人擁有相同的遭遇,以前心裡想講但說不出口的事情,現在反而都能侃侃而談,心情也感到輕鬆多了。」 雪子——— 「妻子或小孩過世的人非常多,還自嘲:『只有自己因為在很遠的地方工作才沒事。』就算之後不得不轉換心情回到工作崗位與原本的生活,但家裡已不再有像妻子這樣活生生的人會帶給他溫暖了。他們說:『雖然叫小姐很對不起死去的老婆,但也只能靠著這種方式……一小時、兩小時也好,將痛苦的記憶暫時遺忘。』」 沙織——— 「海嘯雖然沖進家裡,但是房子還有留存下來沒有被破壞掉。所以那一個星期我都會回去拿些必需品之類的。但卻被人縱火,全部燒光了。當時附近好幾戶人家都遭遇這樣的事,於是開始有傳聞,說海嘯來的時候家裡遭到祝融的人放火把沒事的房子給燒了。」 小咲——— 「另一方面也會想,真不該嫁到福島這邊來。最近對輻射的不安比起以前已經比較淡了。心底某處總會覺得『我們大人怎麼樣都沒關係,小孩實在太可憐了』。然後另外就是,看到福島縣產的食材跟外縣市的放在一起賣,會選擇買後者來吃。」 詩穗——— 「我是不太會覺得憂鬱啦,但卻有種失落感。有一種自己所有一切都被海嘯沖走,連帶那些珍貴的回憶也付諸流水了的感覺。不過上班時可以每天跟人接觸、談話,也不失為一種轉換心情的方式,而且又有收入⋯⋯」 小雅——— 「明確地決定以護理師為目標,是經驗了震災之後的事。之前我的目標都是美容師之類的,雖然媽媽曾建議我選擇護理師為職業,不過覺得不適合自己,沒有積極考慮。在震災中,受到很多人的幫助,真切感受到生命的重量……不管什麼工作都會對人帶來助益,但我自問什麼是最能助人的工作,內心的答案就是護理師。」 小瞳——— 「一位大約三十幾歲的消防員。他是從外縣市趕來這邊支援的,據說一直在Q市擔任遺體搜索的工作。在那邊,有很多不成形、根本認不出是誰的遺體;整具身體支離破碎,最後只找到腳,或者缺了頭的……還有在曾經發生火災的地方,找到的遺體就像空襲過後一樣,被燒得焦黑……他說他看了一堆像這樣悽慘無比的遺體。那時他帶著疲憊無比的表情,對我說:『感官完全麻痺掉了,連眼淚都流不出來,這次的工作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能一邊聽著他說,應和著他的話。」
被遮蔽的台灣人,你只有被遮蔽的國際觀! 一百多張媲美《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照片, 打開你被主流媒體遮蔽已久的雙眼。 要拓展台灣人的國際視野,需要的是直接的震撼,不是溫柔的呼喚。 台灣人眼中的「老外」,其實只有「白人」,而且還是居住在北美洲與歐洲的白人。即使是融合西班牙與美洲文化的拉丁美洲白人,在台灣人眼中,也只有橫行在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毒梟,以及威風八面的巴西足球隊。 對台灣人而言,其他地區的人們大多是落後、貧窮、甚至骯髒的。 台灣人的視野,到底被什麼給遮蔽了? 在歐美主流媒體塑造的層層迷霧下,這世上有三個地區,長期被台灣人誤解: 一想到印度,直覺反應就是貧窮、落後、性侵與不平等,卻完全忽視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對外開放強化製造業政策,未來會對台灣的產業結構造成多大的衝擊。而台北女性在夜店被「撿屍」的機率,其實遠高於外國遊客在印度被強暴的機率。 一想到古巴,除了令人欽佩的棒球實力,就是停留在革命與共產的年代、雪茄與卡斯楚。其實,我們完全不知道,古巴和台灣在各方面都有著令人訝異的相似性。而它令人羨慕的免費醫療與教育制度、糧食革命與能源革命,更是深受國際肯定,堪稱全球永續治理的典範。 一想到中東,除了永不止息的戰火,就是四處亂竄的恐怖份子。然而,這個地方有著非常和善的人民,他們樂善好施、善待外邦。而伊斯蘭教義中的「聖戰」(Jihad),真正的意義是與自己內心的私慾作戰,並不是發動恐怖攻擊。 作者身兼攝影愛好者與國際觀察者,透過理性的分析、感性的鏡頭,帶領讀者深入這三個地區。藉由媲美《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攝影,以及深入淺出的國際政治分析,長期被弱智媒體遮蔽雙眼的台灣人將會發現,這些地區不但有著遠比歐美社會更良好的治安以及更和善的人民,未來的動態更有可能牽動亞洲與世界格局,進而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帶來嶄新的啟示。 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可以激發出更多同理心與反省;而這當中,有我們需要省思的,也有我們需要學習的。 【特別收錄】人手一機的年代,關於攝影,你不可不知的眉眉角角。
被遮蔽的台灣人,你只有被遮蔽的國際觀! 一百多張媲美《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照片, 打開你被主流媒體遮蔽已久的雙眼。 要拓展台灣人的國際視野,需要的是直接的震撼,不是溫柔的呼喚。 台灣人眼中的「老外」,其實只有「白人」,而且還是居住在北美洲與歐洲的白人。即使是融合西班牙與美洲文化的拉丁美洲白人,在台灣人眼中,也只有橫行在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毒梟,以及威風八面的巴西足球隊。 對台灣人而言,其他地區的人們大多是落後、貧窮、甚至骯髒的。 台灣人的視野,到底被什麼給遮蔽了? 在歐美主流媒體塑造的層層迷霧下,這世上有三個地區,長期被台灣人誤解: 一想到印度,直覺反應就是貧窮、落後、性侵與不平等,卻完全忽視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對外開放強化製造業政策,未來會對台灣的產業結構造成多大的衝擊。而台北女性在夜店被「撿屍」的機率,其實遠高於外國遊客在印度被強暴的機率。 一想到古巴,除了令人欽佩的棒球實力,就是停留在革命與共產的年代、雪茄與卡斯楚。其實,我們完全不知道,古巴和台灣在各方面都有著令人訝異的相似性。而它令人羨慕的免費醫療與教育制度、糧食革命與能源革命,更是深受國際肯定,堪稱全球永續治理的典範。 一想到中東,除了永不止息的戰火,就是四處亂竄的恐怖份子。然而,這個地方有著非常和善的人民,他們樂善好施、善待外邦。而伊斯蘭教義中的「聖戰」(Jihad),真正的意義是與自己內心的私慾作戰,並不是發動恐怖攻擊。 作者身兼攝影愛好者與國際觀察者,透過理性的分析、感性的鏡頭,帶領讀者深入這三個地區。藉由媲美《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攝影,以及深入淺出的國際政治分析,長期被弱智媒體遮蔽雙眼的台灣人將會發現,這些地區不但有著遠比歐美社會更良好的治安以及更和善的人民,未來的動態更有可能牽動亞洲與世界格局,進而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帶來嶄新的啟示。 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可以激發出更多同理心與反省;而這當中,有我們需要省思的,也有我們需要學習的。 【特別收錄】人手一機的年代,關於攝影,你不可不知的眉眉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