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叢刊 書系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魏晉服議之經權研究

狄君宏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4/07/22 出版

「服議」是指學者討論喪服相關議題之言論。本書研究魏晉服議中守經與行權之議論,及其與當時政治、社會、學術的關係,探討服議產生經權論辯的原因。魏晉服議受門第社會、經學思想以及時代思潮影響至深,服議內容可謂魏晉時代現象之縮影。其中與「經權」相關的論辯彰顯學者利用經典應世或欲擺脫經典、重新建立人倫秩序的努力,其生動、靈活且務實的思維,足資後人更細緻地觀察魏晉時代。全書章節安排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範圍、方法,並回顧相關研究,以明本書在此類研究中之定位。第二章勾勒魏晉時代背景作為研究之基礎。影響服議的因素甚多,其中以社會、學術、時代思潮三大因素最重要,故本章討論門第社會的形成與興盛、魏晉經學之狀況以及重情思潮。第三章探討儒家經典中的經權思想,為魏晉服議的思想背景。第一節論《周易》、《論》、《孟》、《荀子》及《春秋公羊傳》之經權觀,此為魏晉學者的知識基礎。第二節為喪服論的經權思想,包括《儀禮.喪服》、《荀子》「稱情而立文」之說,以及《禮記》相關篇章等喪服論,此為魏晉服議理論之直接來源。第四章研究服議中守經之議論。第一節為名實辨析。「名實」影響家族與政治,歷來受到重視。門閥婚姻使世族的人際關係複雜,必須辨明名實。第二節論宗支繼承之服議。宗支繼承為經典之制,議論中卻有許多應時的變制,凸顯時人守經中蘊含的行權思維。第三節論詮釋在服議中的運用。學者為使所論符合時代需求且不違離經典,多憑藉重新詮釋經典以達目的,於守經之中略顯行權之意。第五章研究服議行權之議論,凸顯「情」之情感與情實義。第一節論重情思潮促使學者重新思考經典成制,在情感與制度衝突時,提出反經順情的論點。第二節論經典不足濟世時,學者應對現實的方式,例如「二嫡妻」、「異姓為後」等違經通權之制。第三節論「以己意釋禮制服」、「禮疑從重」以及「情理類推」等三種特殊的服議方式。第六章討論「經權並重」之議論,包括「故事」、「心喪」、「短喪、既葬除喪」、「公除」等的運用。這些作法或制度來源於經典,這是對「經」的重視,而在實際運用上,透過擴大施行範圍來應對現實需求,此即「權」與「變」,藉此進行權力鬥爭、滿足個人情感、穩定政治秩序。從這些現象看來,經典在當時依然具有極高價值。第七章為結論,綰合各章研究成果,指出經典為群體生活之指導原則,而群體生活之變化,也為經典注入更豐富的意涵。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漢官吏的選任與遷轉

黃怡君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4/06/11 出版

秦漢時代是奠定中國官僚制度的重要時期。在漢代,從最底層的縣屬吏入仕的官吏,有機會升遷至政府最高的職位。這樣的情況基本不見於其他朝代,可見漢代管理官僚的人事制度既對後世有所影響,也頗具特色。而漢代選拔官吏的制度往往被史家稱述為以德行、才能選人,優異人才「無下滯之弊」,小吏有望以績效品操升進,官吏的士氣高、吏治佳。學界過去對漢代選官、察舉、考課等制度的研究雖涉及官吏的選任與遷轉,但對於此時期小吏為何能達到如此大幅度的向上流動,仍缺乏系統性的解釋。本書全面研究官吏的選任與遷轉,藉此展現漢代官僚人事制度的特色。   由於西漢為人事制度變化發展至穩定的關鍵期,又有較多出土資料,本書所論集中於此時期。對西漢政府展開體系性考察,分為郡縣屬吏、郡縣長吏、郎吏及公府屬吏、宮廷內部官職、地方二千石、九卿、三公幾個部分,分別考察各類職位的遷除途徑及選任標準,以及它們所組成的不同遷轉路徑,解析任不同類別官職對官吏職涯發展的意義。  

95 特價7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蒙古帝國王族世系譜研究

吳國聖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4/03/25 出版

本書以歷代史家用漢、藏、波斯、蒙、滿、回鶻等語文所編纂之「蒙古帝國王族世系譜」為對象,藉由研究成吉思汗裔諸王在世系譜中的記載,切入蒙古帝國史的核心問題。除了分析不同記載間的「差異」,也析論系譜形式、史料來源、史學傳統、語文載體等「造成差異的原因」;並以歷史語言文獻學(philology)方法重新校勘史料,推理「脫卜赤顏」或非傳統上公認的「秘史」。接著從波斯文與藏文寫本出發,討論成吉思汗的先世與忽必烈的子嗣問題;最後透過明、清兩代滿蒙文文獻檔案,分析後期蒙古王族世系的編纂與發展。本書盡可能運用現存胡語文獻,展開史學方法論的辨析,修正長期以來主要依據漢文史料所建立的既有認識;並以文獻的內、外部邏輯為基礎,提出兼具合理性與啟發性的全新論述。

95 特價6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