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人生經歷真的比我們多出太多,演戲時在他們的生命旅程中一起經歷傷痛,每一道傷口都像是劃開一個新宇宙。★ 曾幾度榮獲金鐘獎提名並拿下新進演員獎,近年以《茶金》、《奇蹟的女兒》、《流麻溝十五號》等作品席捲時代劇風潮,連俞涵以其靈思漫漶的散文隨筆,刻寫女演員的戲劇尋索:在各種試鏡間跳躍、走過片場人事聚散,寫至脫卸角色的日常,及其對此身的內在叩問。★ 五十四篇隨筆勾描演員工作與生活彼此互放的輝芒,進出角色之間,同時鋪綴現實的星辰。★ 作家柯裕棻專文作序;插畫家常芷跨刀配圖,日式風格恬雅清麗,點綴新鮮的顏色。★ 隨書附贈插畫書籤一張,兩款書籤隨機贈送!在一個短暫的action到cut之間,我就可以做一個迷你的夢了。如水豚般慵懶自在的女演員,時而藏身角色之後,時而周旋於書寫、捏陶和烹煮間的香氣氤氳,變換不同身分彷彿工讀生兜兜轉轉,卻有著安定恬淡的性格;任時光翩然凝鑄,一個又一個角色在她身上流淌、塑形,再杳遠的夢幻泡影,透過文字堆疊,也碎閃著栩栩如真的光暈⋯⋯「俞涵在這本書中對於作為一個演員究竟意味著什麼,會遇見怎樣的困難,在情緒和體能上經歷何種考驗,有很多省悟。演員需要有相當柔軟而且容易合作的性格,不斷將自己的精神交付在他人的故事裡,長時間與龐大的製作團隊一起勞動,和各種人共同完成作品。這需要上善若水的特質,但也要有水晶似的堅實的靈魂核心,才不致受到干擾或迷失自我。挫折和磨練的確難以吞嚥,但成功與成名也需要足夠的修鍊才能怡然承接。」——柯裕棻(作家)她是從大時代硝煙走出的堅毅女子;她是短時間消化劇本、前往劇組救火的「消防大隊長」;她曾拍攝廣告吃洋芋片吃到發燒昏倒;她也曾為戲劇宣傳,在大雪紛飛的北國,寒風中艱步前行⋯⋯撕開女演員鮮麗外殼,她彷彿特務般按照劇本擁抱新的名字、新的身分、新的口音,再進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踅走於虛擬和現實之間,亮出犄角,迎頭撞上無法預期的一切。她得強化內心韌性、放大感官,「而在每次結束之後,我也都會思考,還要繼續當演員嗎?這樣飄飄蕩蕩,隨時在放下和拾起之間的生活。卻也總在一通電話或一封信之後,想也不想地再次投入其中。」與角色相遇/告別,重新拾掇日常細瑣,擦亮生活的鏡面。她鬆軟了獨處時光,鑽探記憶隙縫,在角色之外的光影中,仍為身為演員準備些什麼:收集眼前或豐盛或疼痛、甚至百無聊賴的情緒,珍視當下物事移徙,感受每一次的愛過與失去⋯⋯書中文字晃遊出女演員的虛實軌跡,自角色入戲,徘徊於人事流離,往內直入自我的私密宇宙,映現此身與生命熨貼的溫柔。她相信穿越黑洞、進出角色之間,日子也跟著慢慢美好了起來⋯⋯「無論你喜不喜歡水豚,或認不認識這位演員,這本隨筆集,就是在做水豚工作時,拿起電腦,在桌前敲敲打打的工作隨想。若你剛好好奇演員的工作,或是想看看不同的職場雜記,成為水豚的我,正吃著橘子,一邊敲打著這些文字,等著大家說:『這是工讀生扮的吧!』」——連俞涵
★新世代行旅者——謎卡的3號創作,以記憶的行跡為座標,以文字穿透生死別離,在亡靈節裡悼念情感、在賴索托詮釋愛與信任、在北歐森林撿拾疼痛的美好、在波蘭荒原思索夢與現實……備受期待的青年旅人,情緒豐沛的旅行書寫,在記憶的中心回望世界。 遙遠的一切竟如此熟悉。 to每一位仍在路途中、思索離去或遠行在即的人。 這次,我不再將離開視為宿命, 我會留下來,用不疾不徐的愛,一起經過一頁又一頁的時光。 在亡靈節裡悼念情感、在賴索托詮釋愛與信任、 在北歐森林撿拾疼痛的美好、在波蘭荒原思索夢與現實…… 伸手一如展開時間的翅翼,在陌生國境裡穿越生死別離, 別害怕嘗試與失去,和自己的思緒與感知一起生活,不再懸念。 ★新世代行旅者——謎卡的3號創作,以記憶的行跡為座標,以文字穿透生死別離,在亡靈節裡悼念情感、在賴索托詮釋愛與信任、在北歐森林撿拾疼痛的美好、在波蘭荒原思索夢與現實……備受期待的青年旅人,情緒豐沛的旅行書寫,在記憶的中心回望世界。 如果明天就要死去,今天我想用愛與真誠去面對,而不是焦慮與擔憂。——謎卡 是否仍記得諸多旅途中所觸及某種安穩無爭的情緒?綿長的公路、輕行李、後退的景致——所有旅行可能都是我們創造的幻影,一切解答皆在遠方耐心等候開啟。 旅行是自我的建構與審視,心心念念、反反覆覆尋找放不下的物事:情感、城市、或每一種愛;謎卡以不同形式的旅程,展開胸懷,窺探命運,年輕生命不需課本與教條,真正的生活總在、仍在他方,凶險的墨西哥都市、深邃的北歐森林、野性的非洲陸原……行李中悄悄增殖細微的心緒,任之繁盛、起舞。遠方是一面無邊之鏡,越近越清晰的終究是原處的自我,從中所見除了嚮往的世界,更有真正在出發地等著自己的人,而書寫即是她對讀者的想念,分坐時間兩側,一起探問世界的秘密。
好想變成很好很好的人, 被未來的人這樣掛念著。 書寫於宇宙邊緣的告白、告解、告慰, 親愛與傷害、身體與情緒、現實與幻影、抱擁與衰微… 在城市與夢里的交界處,與時間和解。 陳夏民的決定之書! 所有的書寫過程皆為記憶之重建,細微如怨懟嫉妒恨等等可長可短之情緒,龐然至種種故事輪廓與線條之消逝與抹除,轉眼、回身、念想,我們已在時間長河裡,面目全非。卸下乘客身分,夏民選擇步行方式,在繁雜人世遍尋得以領回自己的執據,那會是一隻走失的犬、幾種消逝、幾場病,甚或諸多人情收支……無從閃避、拼拼湊湊才稍能釐清被有意無意忘失的內外在本質。重建故事現場是與自己綿長的密談、議和,夏民用文字清出來的路,是人在不同生存情境裡的不同面向,從而供讀者借代、轉換、窺見自我。失物清單上,一筆一筆列舉之時,自身輪廓卻越漸清晰,當習得了妥切的棲身姿態,記憶正藉以不斷延長。 ★失物風景:是漸逝的與遲不面對的那些。 ★出版人、讀字書店負責人—陳夏民的告白之書,前中年書寫,每一散文篇章鋪排著你我共感的主旋律,最真摯誠實的生命獻辭。
始終在無窮世界的抱擁中,緊握浪漫, 昨日是不滅的光,而所有的明日,一路慢慢去想。 ★舊靈魂語法的新世代行旅者——謎卡,以強韌意志與柔軟的心,在不斷變動的日常裡,書寫其面對世界與生命之愛。 ★澳洲、越南、菲律賓、尼泊爾、波蘭、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北極圈等國度的青春短札,十五座文化各異之城的懷人、憶情、思鄉、念舊,與讀者交換一場永恆的青春之夢。 我一直相信想要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法, 就是去看看當地的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愛著彼此。 謹以十五座城市,致敬一段青春之旅, 從遼闊的歐亞記憶裡,理解生活的初衷, 在極圈與大洋之間,尋找未來的臉, 輕裝上路,一輩子果敢面迎遠方! 謎卡說:「雲縫間撒下暖暖的陽光,空氣裡有雨過天晴的清新,混著泥土和仍濕漉漉的葉子,這是離開了大城市才有的味道。」 於是選擇上路,她試圖在複雜多變的世界,找尋自己的平衡,關於命運、情感、價值觀等等命題,她比所有人提早一步去面對生命周遭的環境議題、文化興衰、人文逆境……她仍青春正盛,卻已在勇敢述寫年輕而重要的一頁,一天一年。 短短年歲,她擁有了極高的旅行空間跨度,從歐亞國度至大洋州,甚已駐足北極圈,來自澳洲、越南、菲律賓、尼泊爾、波蘭、阿爾巴尼亞、馬其頓的消息,皆是她銘記在心的念念不忘,那些源自人際的良善與分享、那些城鄉間的溝通與互動,必須經由更多發掘、探索,才得以領會。書中的十五座城市,是十五種生活的真相,亦是十五種情感的流動,超越國籍、語言、歷史的限制,在謎卡清晰的視野裡,時間是一致的,愛也是一致。 於是她決定,「我只想好好寫字,認真去愛,在心裡一個柔軟的地方成為真正的自己,以及毫無保留的,隨著音樂放肆跳舞。即使看起來很蠢也無所謂,即使會痛苦或悲傷也無所謂,只要用盡全力的感受每個當下,人生就可以沒有悔憾。」
傍晚,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時, 我突然覺得,自己可以像眼下如此這樣繼續活下去。 傷逝與歡快的情緒並置, 日記藍是一次轉身後的起霧, 呈現了渴切情感和欲望的色澤。 書寫,原來是與孤獨 相處並靠近自己的方式。 ‧一冊公開日記,一回秘密書寫,等候十餘年的經典重啟,一場持續至今的城市漫行。 ‧最深刻凝望的自剖囈語,以詩意之眼,記錄個人情慾、想像與覺醒,描繪最貼近的遠方探問,最遙遠的靈魂追尋。作者的眼界如此清明敏銳,看進生命表面下的思緒迴流,激情卻又安靜,有時幾乎令人出神和心碎。 遠處窗外的雲層像壯闊的河水流逝而去,近處的雲則飄散不知所終,飛機斜駛向更孤寒飄散的雲朵內,然後我逐漸望見慕尼黑城外的燈光。 —陳玉慧 像是一道來自巴伐利亞的嘆息。在陳玉慧的日記手札裡,慕尼黑是孤獨而神秘的,正如她的文字,讀者隨著她的思緒經過了花園候診室電影院速食店機場乃至其他的城市……彷彿經歷思緒的冒險,當她反覆進出不同的旅途,在放下與拾起之間,讀者因而得以看見了生命的本質:希望與恐懼。而原來愛和恨是一體二面。 在簡潔的文字抒情裡,每一翻閱卻皆是飽和的情感溢出,那些書寫速記宛如符碼散落於時間的關節,依循分秒傳遞而來,稍不小心便致使情緒動彈不得,像是一道厚重的呼吸,亦步亦趨,看管著閱讀的神經。在寬闊的敘事背景下,情感面貌時而輪廓曖昧,時而清晰可見,駕馭準確文字書寫的原來是陳述意志;書寫者的留白,令人回味深思,而究竟是什麼必須寫下來,而且寫了下來。這是一趟靈魂相遇之旅,讀者悄悄成為了另一個她,同樣感到痠疼痛楚、同樣陷入或走出情感的迷思,而也逐漸得以釐清自我。
何謂上班族的幸福?是一回期待甚久的櫻花樹下的野餐宴、一場盡情釋放怨懟與無奈何的居酒屋酩酊,或一次未趕上車卻意外相逢舊識的山手線月台奇遇?鄰近台灣的日本,我們常藉由電影、戲劇、新聞及文字出版品等等媒介,輾轉認識其職場文化之確幸與困境,然而、在縱深與廣度皆有限的資訊下,往往僅是觀其表象,無法進一步涉入內裡,瞭解一名你我相仿的小小上班族的希冀與所求。 每一個社會皆有其難處,每一個會社也都有經營盲點,而每位上司與部屬之間,亦存在了無法言說的距離。 定居日本的劉黎兒,以雙重身份與視角,持續數十年觀察,經歷不同世代的成長起落,彙整出日本職場的有限與無限。從既定社會路向出發,延伸至企業內在,職權與職務之間各種細部思維、進退,宛如實況;所謂職場怪獸,誠屬主觀,真正得以殲滅之道,來自自我的心中。每一間公司像似擁擠的星系,每一份子既遠又近,相互牽引,或長或短的職涯旅程裡,勤於探索者,才能恆持亮度;繼而拓展自身格局,精明的自我投資,建立超越盈虧的人際關係,才是抱擁幸福生活的關鍵。 本書特色 日本人以工作為生存價值, 即使省下一小時,也並非用來享受, 而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做更多工作, 想感受幸福,確實不容易。 ★徹底掌握「人距」關係、積極尋求「人望」,旅日文化觀察家——劉黎兒的當代日本社會針砭,100種無夢世代的職場生存美學,釋放每個人心中的半澤直樹! ★從日本社會體質上展開探究,逐一檢視企業文化與職場人際的積弊,見微知著、藉日本觀台灣,從似遠而近、同中求異的省思裡,找回現實人生的定位與出路! 日本調查二十八歲的上班族,只有14.7%的人能描繪十年後的自己,而八成以上的人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連日本這個國家、社會本身以及企業,都看不見未來模樣,個人對自己的未來也就更茫然。 三、四年級的人,如果不能描繪未來,會感到焦慮與不安;但六、七年級的人,對描繪未來已經死心,無法想像十年後的自己,並不會感到不安與焦慮,許多人隨波逐流,混個生活就好,想像未來本身的重要性越來越低……
當愛用味覺做比喻時,一切將不再被衡量、評斷, 只有願意記住的被存留,成為成長的養分,選擇的考量。 欣蒂小姐以其溫暖、細膩之筆觸,將愛情的模樣做了一次完整的回望和隱喻,試著料理出能詮釋愛情的味道,以舌尖搜索著各種口感、味道,與記憶進行配對,進而勾勒出屬於自己(或每一個人)的戀情的發生經過。 她將感情與男人做了五項料理風味之隱喻,依其戀愛階段去細分不同風味中料理的類別,介紹個別特色、特質與料理做法;而經過生命的男子,無論何種類型,皆能歸納出同樣六階段(種)的過程(料理):「初識」(飲品)、「醞釀」(開胃菜)、「萌芽」(速食)、「猶疑」(甜點)、「承諾」(主餐)、「適應」(套餐)。 這不是專業的廚師食譜,更非愛情教戰手冊,只是回憶的整理、抒發,描寫自己品嚐愛情的味道,以料理食譜的方式比喻。在欣蒂小姐低調而內裡瀲豔的畫作光澤中,無不窺見豐沛流轉的意念,彷似真實人生的推敲與探視,在頁面與頁面之間,細緻且層層逼近,形如一種曖昧的情緒推衍,一種得以觸及之懸念。 本書重點 「你在想什麼?」 「很無聊的一些愛情煩惱。」 「愛情煩惱是什麼? 能吃嗎?」 請試著為自己烹調食物,在盤中用味覺感受你的戀人 30道時間的氣味╳5首愛情機遇之歌 在擁抱與失去之間,尋找你的美味男子! 對戀人感受的存在卻勝過於任何知覺。與味覺相同,也藉由皮膚表面,甚至唇瓣、軟齶、咽喉和會厭的上皮組織傳遞訊息,形成戀愛的感受。戀人就像餐桌上的飲食,太甜美容易發膩,太辣難以消受,味覺與戀人的總和,對我而言是愛情解釋的一種。
人類想盡各種方式來取悅貓,貓卻只要維持本性就能取悅人類。 關於貓,吳毅平總是比其他人知道更多的秘密,關於攝影,同樣有著更深的情緒。 如果貓會旅行,Give me the map and leave me alone必然是唯一方式。在城市街邊、鄉間巷道、破落牆角或者更多被人類遺忘的角落……總是能看見流浪貓的自在與虛無。他們像瑰麗的花朵,沿著生活的邊緣綻放,行止如詩,現蹤後又隱匿、親密而又冷冽,他們擁有一套處事規則,在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懂得收放與堅持,如一身哲學氣味之隱士。 毅平的鏡頭裡,人貓平等,貓不只是貓,更是生活的態度與旋律。他們出沒於露台、廟宇、月台、雜貨舖……在有限的景窗空間,捕捉人與貓之間豐富的時間感,彼此可以溺愛,也可以維持君子之交,每一幅畫面皆為某種神秘的溝通與換取。攝影作品紀錄了貓的真實日常之美,以獨特的鏡像,忠實呈現他們生命本質裡最細膩、最柔軟的部分;對於毅平而言,狗是驚嘆號,人是句號,貓是問號;並非貓選擇流浪,是流浪選擇了貓,而他所追尋的命題是饒富趣味的——如果貓可以選擇,不知他們會不會想要坐車去更遠的地方? 本書重點 古人認為,拍照會帶走人的靈魂, 事實上是,貓眼會帶走拍貓的人的靈魂。 職業尋貓人—吳毅平,將鏡頭推往貓的內在, 透過黑白、純粹的攝影語言,呈現人與貓之間的情緒交換與相處關係, 字字珠璣的人生短句,藉以傳達人心裡的貓意以及貓身上的人性。 從貓體內那千年來神秘不可測的基因開始,轉化為各式令人動容、讚嘆與莞爾的肢體語言,透過光線反射至相機鏡頭、底片,形成影像。攝影凝結時間的最基本特性正好捕捉了貓最優雅的瞬間。 貓是無法被人控制的動物,流浪貓更是不經意地出現,那些不可思議的動作或表情與所處的環境背景的巧妙結合,不會再有第二次。 ★吳毅平首推「貓」之黑白攝影集,尋找最純粹、真實的貓語境! ★80餘幅絕妙瞬間+80餘則雋永密語+經典裸背手工裝幀=無限延伸的貓時日
必須不斷提醒自己, 生命還是不斷不斷重來的。 門前的樹,枯了一個冬天, 沒怎麼注意下, 一樹都繁開了綠葉。 樂融.浮生 把缺乏回饋能力和意願的個人從「通訊錄」刪除,把不再頻繁吸引我到訪的網站,從「我的最愛」去除。誰說人生是建立在不斷「累積」的過程?也許人生只是一段不斷「取捨」的過程。 從城市一隅展開,屬於人的故事來來去去,多少是值得停留與等候的?時間流逝,景致更迭,又有多少去處和情感是可以被記住或遺忘的?日常現實中,哪些是我們必須反覆檢整的擁有與放棄? 本書依循陳樂融豐富而獨特的感知,在從容的字裡行間,尋找對生活的釋然,並以悠然之語境,完成一場對自我的聆聽與傾談。所有的過去、當下與未來,彼此線索牽引,因循觀照,作者撥弄著安置其間的情緒接榫,試圖拆解、重組既有之塵世面貌,每一文句皆在捕捉極易消逝的浮生風景,將流動的情感,定格顯影,成為當代人之時光備忘。 多元創意人陳樂融十五年來的日常雜文集結,中年之際,對前半生的一次回首、顧盼,從周身開展的枝微末節進而所衍生的人情世故,在在掩映了諸多人際之間的精妙情緒,關於求不得、愛別離、生老病、怨憎會……藉由作者洞悉人情的筆觸,將普羅人性裡的曲折蜿蜒一一針砭,並且重新排列與定義。 本書重點 人哪那麼好當,人生哪那麼容易過。 這樣順著性子胡混一輩子、瞎攪一輩子、碰撞一輩子。人生沒這麼孫猴子便宜的事。 知名多元媒體人、創作者—陳樂融,相隔10年最新個人作品! 中年書寫,半裸敘述,深入剖析現代社會的細微縝密之人情世故!
我總是懷緬那個被大象跨過的年代, 也許只不過是我們的錯覺, 生活永遠在他方,一蟹不如一蟹。 病態處女座的人生嘀咕與生命呢喃! 香港電影金像獎暨台灣時報文學獎得主之跨界奇才,永遠賴在路上的跨世代——彭浩翔,二十年經典文選! 4種城市日常+60餘篇非道德勸說+7封分別給清潔阿姨、新演員、AV女優、莫少聰、陌生人、姪女與不存在的兒子的信……潤滑早已僵化的城市思索,開啟你甚久未用的智商 王盛弘 作家、李取中 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總編輯、易智言 編劇╱導演、侯季然 導演、馬家輝 香港作家、高翊峰 小說家、FHM總編輯、鈕承澤 導演、聞天祥 影評人、膝關節 影評人、戴立忍 導演 —誠摯推薦(姓氏筆畫序) <br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Tahoma, 'Lucida Grande', 'Lucida Sans Unicode', 新細明體, 'Arial Unicode MS', sans-serif; line-height: 24px; filter: none !important;
時代已然遠去,那些乘客始終仍舊在。 「其實我也傷痕累累的, 如果不介意,請和我一起。」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飛踢、醜哭、白鼻毛》作者 陳夏民的文學初登板 ★10年生命情感,43則好人書寫體例新示範, 無數乘客所留下的夢與抒情 ★全書採裸背裝訂+折疊書衣之設計,內封面4款配色,隨機出貨,並收錄一冊需自行手工裁切閱讀之神秘文本 ★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飛碟電台主持人 光禹.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總編輯 李取中.1976樂團主唱 阿凱.香港詩人、作家 袁兆昌.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作家 劉克襄.作家 駱以軍.水牛書店社長 羅文嘉—誠摯推薦(姓氏筆畫序) now and then, here and there 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其實都藏著很深很痛的傷口,你也是吧?對不對?我們來自不同行星,可能都有失眠的毛病,可能不是每天都快樂,但我們來到相同的地球——我們在同一艘船上,我們在同一輛車上,我們在同一隻鞋裡——在這個滿是修卡怪人的世界裡,我們互相支持,互相擁抱,只為了回家的時候,能夠不懷怨懟,毫無恐懼,只有愛。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擁有整個時代,但是、絕對可以真正地擁有自己。在陳夏民的文字書寫裡,來自於人的幽微情感維度成為了僅有的光,時間早已失去過往熟悉的真相,每一次抵達之分秒年月,盡皆全新而陌生的認知。反反覆覆地記住而後忘了、相遇而後失去。我們終究等候不到超能英雄的前來,亦遲遲未能獲得合身的披風,這已然是一個需赤身裸足與世界靜靜對決的時代了,抗衡著不得不的世故與遷異。 現刻與爾後,此處與他方,時間來去,我們是共乘的旅客,偶爾並肩、鄰座,或在出入之間交換了位置,她是下一個你、妳是昨日的他,永不落單。陳夏民試圖於匆忙流逝的人世風景裡,撿拾他人之暗記,反覆擦拭尚未換取出去的情感的細緻曲線與剖面,那些差點被忘在途中的小事、那些歪歪斜斜卻仍往前的時日…當人們總是抵達太過陌生的去處,至少在他的文字裡,仍載滿了彼此曾所學會的事:真切,溫厚與愛。 本書特色 在回憶裡,我們都是乘客, 到不了站,下不了車,只能一直前進一直前進。 獨立出版界的原子小金剛,好人書寫世代的BIG BANG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 陳夏民的文學初登板 持續誤點的時間月台上,細細翻找每一張被遺落的情感票根
經度是人文感觸,緯度是畫面情緒, 遠方的路已近在眼前,人與環境的聯繫是沿途的定位座標, 景窗裡是一張來自世界的龐大情感網絡 ★知名劇照師—郭政彰 首部作品集結,足跡遍及四大洲,來自人與環境最真切的情感紀實! WHEN YOUR SOUL SEES... 「工作中,我經常讓被攝者處於最自我而隨性的狀態,可能走路、可能喝咖啡、可能只是停下思考…因為我要的是畫面的流動性。這是我詮釋人文環境的方式—將文化與時間的流逝帶入畫面當中。」 多年來,政彰的攝影作品始終維持高度的人文質感,一如涉入當地生活般清晰而真實,從倫敦至開普敦,從北海道至尼泊爾,或遙遠的伊索比亞與咫尺的台灣…往往能透過與環境的溝通、與當地人的互動,捕捉來自生命本質的光影與色澤。最好的攝影即是生活,如何將其留在視線與心中,是他不曾停止探究的課題。對政彰而言,觀察能力是功力的關鍵。不只是創作,觀察亦是讓他感到開心之事,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發現從未設想過的美好,原來,這世界尚有許多我們所不曾知道的美麗的面向。 本書以地理為名,經度是人文感觸,緯度是畫面情緒,濃烈紀實攝影風格,織就出一張龐大的情感網絡:孤獨、沈醉、淡漠、激昂,政彰的攝影經緯上,永遠停留了更多感知、張力與更豐沛的人情世故。在他作品中的地理,存在了一則一則持續流動的生活敘事,提及過去,談起未來,不同旅行狀態中,人與環境的聯繫是他沿途的定位座標,無論環境適應、心境轉換以及對眼前景致的期望,皆一點一滴建構、重組自己的攝影觀點;每一種經驗也將成為或大或小的體會,進而提煉為生命中的養分。 本書特色 畫面裡的一切表現,無論光影、構圖、黑白…皆取決於自己的深度與腦海裡的想像,才是最踏實的……如果問我什麼樣的死法最美?我最希望在離開的時候,手上還持著相機,這是我想要選擇的人生Ending。—郭政彰
凝視鎖住了瞬間, 微笑置換了蒼茫, 似水年華潛入了人們的瞳孔。 ★六款封面感受,隨機出貨 ★橫跨廿國的世界觀!凝望永恆的攝影師之眼,尋找讓人感到寧靜、平和的理想的鏡頭瞬間! ★王奕盛 舞台視覺設計師、沈可尚 導演、曹凱評 電影劇照師、陳德政 作家、黃光男 博士 行政院政務委員、賴豐奇 廣告導演 —理想的推薦 理想的瞬間 橫跨三大州、廿個國度、無數座城市的行跡,攝影師以其獨有的攝像之眼(光圈、快門、焦距)與由衷表露的情感,捕捉每一理想的瞬間。所謂理想,不僅是一幅所有細節皆按部就班的完美無缺的畫面,反之,生命當下的衝動、不滿與缺憾,才可能造就無可取代且無法重複的完美的真實,因而衍生為一種藏私的慾望:攝影。 一幅攝影畫面即是一則欲言又止的故事,譬如內蒙古呼和浩特的草原低吟、攝氏四十餘度的埃及式靜默或雪落無盡的北海道…在攝影師的景窗裡,世界是一體的,情感是一致的,記憶超現實地停留於底片之上,人物與環境有著最深刻的交互詮釋。 在那些不知名的場域裡,甚至捨棄了道路編號,試圖卸除外在的時空間架構(國界、種族、語言),用身體與敏銳感官去體會人生的多元本質;攝影師所企求的並非「尋找」而是「遭遇與偶逢」,景窗之後是人的心,景窗之前是真正的生活,時間來去,穿梭於所有理想瞬間裡的是對生命的渴切。 不管是我的凝視或是他者的凝視,不管是哪一種風景,或是哪一種事件, 我衷心地希望我的片刻寧靜也能感染你的心。 在我的記憶裡,絕大多數的事件都以隨機的方式分佈著,我之於一位旅者,或是說我之於一位攝影者,所見到的也只是一種巧合與偶然,在攝影之上,偶爾我也相信所謂的外部的意義,或是說老布(Henri Cartier-Bresson)所陳述的決定性瞬間,總之,這是一種境界上的討論,詭異的是我遇過太多人要我解釋什麼是境界,正解大概就是「境界非境界,是名境界」—這完全是一種頓悟。
劈腿、外遇是自覺不能做,而做了不能穿幫的事! 愛,只有說起來容易! 「格鬥無所不在,也有人一開始就在跟自己格鬥是否要放棄加入情愛的格鬥,或許因為客觀環境愈來愈困難,像是對婚姻生活處於半放棄狀態,或是對異性的好奇與感興趣程度大不如前,或覺得自早己過了青春期,或是經濟條件本身苛刻而導致對情愛死心,但這樣的格鬥是無意義的,因為跟生活裡有種種格鬥一樣,人只要活著還是會有情愛,是躲也躲不掉的,人有七情六慾,每個人天生就是情愛格鬥家,不管你願不願意。」—劉黎兒 情愛是人生最具體而微的格鬥場, 男女攻防之間,每一情緒的毛邊都攸關了進與退, 相戀的第一天、不倫的第一秒… 我們都在慢慢學會撕下自己的易碎標籤。 ★劉黎兒—情色女王復活祭!120則刀鋒話題,讓你在情愛夾縫中悠遊來去! ★唯一同時探討愛戀、婚姻與不倫的兩性心理文本,致每一世代的情愛備忘錄! 情愛格鬥藝 「每天有許多男女結合,也有許多男女分手,結合大概不需要什麼理由,分手則不同,分手時大抵已經忘記結合時的理由,要尋找新的理由讓自己或是對方接受。」 無論何時何處,情愛永遠是不敗而質量不滅之議題,愛情故事最易於恆久流傳,在愛戀時、在婚戀之間、在不倫中…像是每個人心中不曾凋萎的慾望之花,暗地盛開綻放。情愛亦是終極的格鬥藝術,虛虛實實的意識與情緒,招招難辯、招招致命;相遇的一百種方式、愛戀的一千種姿態、分手的一萬種理由…終歸於一字—人,是人就有情愛(與道德)兩難之處。 本書依據兩性的愛戀慣性為時間縱軸,以男女不可告人之秘作為敘述橫剖面,透徹解析當代愛情的罪與善,兼及現代人對愛與性的渴切與孤獨。文字間以成熟而開放的眼界,窺看男女之私—身體與心理,字字珠璣,句句鋒利,兩性關係中的糖衣,依序被戳穿、撕毀與再造。這是一本獻給所有人的當代情愛釋義書,沒有預設立場,沒有主觀信仰,就愛論愛,最純粹的情愛解構文本!
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決選入圍╱百萬人次感動推薦「在當下這個世界,你相信什麼?願意相信什麼?而我相信光,相信愛,相信分享,相信堅持,也相信希望,相信渺小可以累積成巨大,微光亦可醞釀爆炸。」山林裡的召喚宛如大自然的魔幻饗宴,一場神秘而永恆的經驗,我們必須放下身為人類的自傲,才得以安然置處於縹緲的山霧之中。台灣的山林美好,鮮少被認真關注與珍惜,十餘年前被學長姐要求登山後寫下行程記錄,圓恩養成了每回山行之後留下文字記錄的習慣,希望透過這樣的累積,將生命中他人所曾給予自己的幫助與祝福,回饋分享給更多人。山帶給她的太多了,不僅找到一份喜愛並兼顧理想與創作的工作,更能領略自然之美,在登山過程中給予生命智慧的體認與磨練。累積是很重要的,生命中很多時刻我們總是孤獨、沒有掌聲、懷疑自己究竟在堅持什麼、可以影響這個社會些什麼、因為疲累挫折而想放棄……但沒有累積、沒有堅持、沒有相信自己,就不會有奇蹟發生的一天。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很巨大,別輕易忽視!不論是文字的,或者任何其他,只要你想發光,就會被看見!相信自己可以為這個世界增加一點點美好,為其他人多付出一些些溫暖,讓孩子們的眼眸可以因為希望而發光,為這塊土地付出多一點愛,就算只是一點點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