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長壽之路 雖然說人類進步了,但這進步卻是因機械等物質的力量,至於人類應有的態度,則兩千年和現代一樣,一點都沒有改變。 生活在戰亂的春秋戰國時代的人,與以科技文明為傲的現代人,在黑暗中摸索生活的快樂這一點,則毫無差異。因此早在四千年前,在如何使人生快樂而且長壽的命題下,所探求出來的仙道做法,即使是現在仍然生氣蓬勃地,可以做我們生活上的指針。 為使古代漢族寶貴的遺產,讓現代人能立即實踐利用,故介紹其做法的大概。雖然是一部份,要把無數的方法收容在有限的篇幅之中,勢必變成網羅主義,在如何把它應用於創造快樂的人生這一點上,必感覺不夠完備或說明得不夠充分。 作者基於使它在日常生活上顯得有益處的觀點,所以寫了這本書。
推動搖籃的手 本書是羅家倫先生,以他精妙而深刻並充滿智慧的人生 見解所寫成的一本不凡之作。 羅家倫先生在自序中提到:「我寫這部新人生觀的時候,不想照傳統的寫法,分門別類論列人生哲學的各部分,我祇想把中國民族思想和生命中,我認為缺少或貧乏的部分,特別提出來探討、來發揮,但寫成後,也自成一系統。 我斷不敢說這部書是表現一種有力的思想,我祇說這是我個人用過氣力去思想的一種結果。我是根據自己知道的深信,以充分的熱忱寫出來的,自然我也希望國人能得到同樣的深信。」 從中我們可以看見羅家倫先生的熱忱和殷切的期盼,在這偉大的時代需要我們有力的思想,有力的行為,有力的生命,就是這股強烈的信念,產生了這本《新人生觀》,它是推動搖籃的手,也是獻給時代青年們的一盞明燈,進而引導青年建立一個更開展的前程。
暢遊文學世界 這本書所結集十六篇有關文學課題的討論,是作者隨時想到陸續寫成的,主要是作者個人學習文藝的甘苦之言。 文學是談不盡的,學文學第一件要事是現索名家作品,其次自己多練習寫作,如此纔才親自嘗出甘苦,逐漸養成一種純正的趣味,學得一副文學體驗人情物態的眼光和同情。到了這兒,文學的修養就大體成功了。 本書是作者與愛好文學的讀者印證經驗之作,書中就各個文學課題提出精妙而獨到的見解,值得各位愛好文學的讀者把玩品味。讓我們同作者一同暢遊文學的世界! 作者簡介 朱光潛 一八九七年生,安徽桐城人,一九二二年香港大學畢業,一九二五年出國留學,就讀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巴黎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他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和教育家,著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談美》、《談文學》、《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