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生活織成一張細密情網,續說人間情話! 人間小系列第二部2017年有情上市 還記得閱讀《人間小小說》時,笑中帶淚的感動嗎? 現在,《人間小情事》深化、擴大了這份動人情懷, 讓我們隨著王瓊玲生動風趣、溫柔暖心的筆調, 一起用有情之眼,欣賞這萬物有情的大千世界! 那條嘉義梅山的公車路上,承載了年少時的點滴回憶,積累了人生的種種歷練, 在匯聚豐沛養份後,最終蜿蜒成一條寫演的不歸路。 走在這條寫演之路上,回首前塵,心頭蕩漾著深深感動; 遙想未來,則懷抱無限希望,期盼深耕後開出燦美花田。 最會說故事的王瓊玲,以一貫詼諧風趣的筆法,娓娓道出對往事的回憶、對文學創作與戲曲藝術的熱情,以及對域外人事物的感懷,字裡行間蘊藏深刻動人的感性,將有情的世間萬物編織成一張細密的「情網」,深深網住讀者的心,令人動容,低迴不已。 ★★特別收錄★★〈閨蜜小甜〉 名作家王瓊玲首部現代都會小說 她亮眼,我傷眼。 她笑起來花好月圓,我笑起來月缺花殘。 她俏溜溜、水靈靈,是讓男人心臟狂跳的天菜; 我烏麻麻、肥嘟嘟,是男人哼鼻子的恐龍妹。 兩位外貌、性格迥然不同的女子,是彼此最重要的「閨蜜」,她們共享生活中的喜悅,也一起分擔憂傷。許久未見的二人,因為一趟意外的行程,揭露讓「她」的人生發生重大動盪的故事,也激起了「我」內心的滔天巨浪。在幾經痛苦掙扎、自我探問後,二人是否獲得了心緒的昇華呢? 且看王瓊玲如何用輕鬆詼諧,卻又真情感人的口吻, 敘寫現代都會女子纖細敏感、柔腸百折的內心世界!
★★最慘烈的戰爭 最堅忍的精神 最動人的真情★★ 一張紅色兵單,讓性情耿直、生活純樸的嘉義梅山莊稼漢阿祿,踏上了不可逆轉的人生道路──金門八二三砲戰,不僅摧殘了國土,也炸毀了阿祿的人生,然而他不屈的靈魂,就像遍布金門海濱的待宵花,在愈黑的夜裡開得愈美麗…… 幼年喪母、少年喪父,在最疼愛他的小阿母改嫁後,命運多舛的阿祿,一直到妻子阿香過門後,才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夫妻倆相互扶持,依著四時挑竹筍、割檳榔、翻田土、插秧、搓草,吹著南風,迎來一季季豐收,過著恬淡的日子。然而,一張不可抗拒的紅色兵單,炸碎了平靜的日常,更把阿祿轟進了黑暗深淵…… 戰爭是人類最愚蠢的行為,它將勝利建構在無數生靈的死亡之上,將每一個獨一無二的血肉之軀,簡化為一組冰冷的編號,視為一枚渺小的棋子。從純樸的嘉義梅山,來到殘酷的金門前線,命運之神將如何擺布阿祿?在共軍上萬餘顆砲彈的突襲下,他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時光是一條長河,悠悠漫漫,淌流在一本本由厚變薄的日曆裡。長河的最前段,是清冽的水源。泉水湧出時,有著見底的清澈、幽遠的寧靜,是午夜夢迴時,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有多久沒有停下腳步環顧身邊的一花一草?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閱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若放慢步伐,或許在下一個轉角,就會和「好詩、好散文,以及精采的小說與戲劇」不期而遇。本書作者用純真的心、慧黠的眼觀察這大千世界,以深情、幽默的筆法寫出生活的點滴與憧憬;率性而善良地直抒胸中的憤慨和感動,每字每句都包蘊著悲天憫人的襟懷,詼諧而練達地刻畫人間故事。斟上一杯梅山烏龍吧!讓作者將人間的「小小說」,小小地,說給你聽。
十八歲的櫻子,本應在枝頭含苞待放,以望風亭為天地、依傍竹林歌舞。一場演講比賽卻意外灌溉了平凡農女的青春,她的花樣歲月註定要隨著太陽旗幟升起而燦爛;她的生命篇章亦因異地軍歌的吹響而從此變調。 以望風亭為中心點的汗路上,農女與年輕教師的淡淡情愫正逐漸萌芽;老伯公與日本巡學喃喃說著生命裡的曲折離奇;梅仔坑的眾子弟在異國權勢底下奮力生存……囚困於無情時代的人們,各自拖曳著生離死別的重量;誰是寄託思念的歸人?誰是招惹惆悵的過客?戰火之後,依然是無盡想望的家園,與未曾止息的青春之歌。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軍侵占中國首都南京,巷尾街頭隨處可見殘虐的淫殺虜掠,南京城儼然人間地獄。在此末日,一群女學生藏身於威爾遜教堂受美籍神父的庇護,血腥還從未真正沾染上她們。隨後,十三名有著風塵味的特殊女子來此請求收留,分食女學生們為數不多的糧食和水。這兩群身分有如雲泥的女性會如何相處?教堂的圍牆終究抵擋不了殘忍的日軍,單純潔淨的女學生們能否逃得開血腥的磨難?十三名卑賤的女子又要如何生存?
烏雲壓頂,閃電劈開濃重的黑暗,卻未曾讓一場壯烈的海上激戰變得清明。水波不興的幽長歲月,暗潮洶湧,不但捲進了許多人、許多事,更將臺海兩岸、北美與歐洲也一道捲了進來。淡墨寫意,較之電閃雷鳴更為深沉地勾勒出人間圖景。二十世紀六○年代,兩岸仍處於詭譎雲湧、一觸即發的緊繃狀態,兩艘臺灣軍艦欲趁風狂雨猛,偷渡特務到對岸進行情報工作。因為內奸的出賣,全體官兵幾乎死傷殆盡。部隊長胡嵩詮將軍在臺灣成為殉難的英雄,實則是在大陸經受百般刑求逼供、下放勞改。將軍的妻子秦淑娉始終相信自己丈夫仍然健在;將軍的妻弟也不放棄,親身涉險,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一場歷時數十年、營救胡嵩詮將軍的任務於焉展開……
當流浪的花姑娘心心念念地等待情郎時,紅線彼端所繫的卻是忠厚樸實的駝背漢。她從沒想過,那一天的交談,讓她自此走向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生。然而命運的殘忍利刃,卻一刀刀割斷他們的想望。趙家阿叔的自私強求、幼兒的嗷嗷待哺,榨乾了花姑娘一點一滴的生命。死去、活來…… 一場場沒有劇本的戲碼,在生命中跌跌撞撞地上演著,面對無法預料的未來,我們是選擇自怨自艾、垂淚苦嘆,還是奮不顧身、舉步迎擊?透過本書的三篇故事,吁看駝背漢與花姑娘在寬懷無私裡掙扎著生與死;淚看阿惜姨與秋月在沉痛巨變裡學會海闊天空;笑看阿滿在青澀魯莽的青春裡逐漸成長……歲月的舞臺上,搬演的是一幕幕悲喜交集的人生。
殘敗的燈火,忽明或暗。蕭瑟的街道,角落堆著垃圾,腐臭的味道撲鼻而來。傾倒的路樹,頹圮的短牆 ......建築物表面粗糙,鋼筋裸露,卻在牆磚隙縫裡冒出不知名的綠色植物,纖細的對稱葉片隨著強風顫抖,再一刻就要吹落......秀夠了,來點實在吧!探究哲學問題就像是走在一座令人迷惘、困惑不已的思想迷宮裡一樣。這個思想迷宮並不在雲端上,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究竟是否存在?周遭一切會不會如夢如幻、只不過是惡魔的玩笑?什麼都可以懷疑嗎?還是有什麼是確定不可以懷疑的?在本書中,達力將以上述問題為藍本進行思想探險,期能在哲學的思想迷宮中,找到一條智慧之路。
這一天,徐耿南跟著媽媽到「昌黎祠」拜拜,祈求金榜題名。昌黎祠裡的主神是韓愈,右翼是韓湘,左翼是趙德。徐耿南突然心生疑問,為什麼考試要拜韓愈呢?歷史上的韓愈只是一個平凡人!韓愈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沒有超人的聰明才智,就連科舉也多次不第,但他敢說、敢做、敢寫,憑著自己的努力,堅持自己的信念,以及對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提倡古文運動,讓他改寫了中唐時代的文風與中國文學的歷史,也復興了當時日益衰微的儒家學說。想更了解韓愈嗎?想知道韓湘和趙德是誰嗎?為什麼韓愈會變成文昌神呢?就請你跟著徐耿南到中唐進行一場神遊吧!旅途愉快!
羅杰與毛丫在洛杉磯的三號街總是重複錯過彼此。他們天各一方地出生、成長,有著自己的創傷,卻為著相同的目的──自由,來到太平洋彼岸。在人欲橫流的當今世界,他們是懷疑者和背叛者,也是終究會彼此找到的一對……1937年隆冬夜裡的南京,城牆在炮火中搖搖欲墜。一群秦淮河上的妓女強行進入一座美國教堂避難,教堂裡的神父和幾十名教會女校學生無奈地接受了她們;南京大屠殺開始了,逃出屠殺現場的士兵也來到這裡。三種不同的避難者在這塊中立的土地上衝突、摩擦不斷,誰能帶來和解?聖誕節前夕,日本人邀請女學生前往其軍營唱詩歌,當「唱詩班」接受邀請,步出教堂時,和解悄然而降……
自遠方來,我在陽光的國度與阿波羅對話。秋日午後的愛琴海波光粼粼,反射生命的絕代風采。這裡是雅典,眾神的故鄉,世人的虛妄不過瞬眼,胸臆間卻永遠有激情在湧動。殿堂雖已頹圮,風起之際,永恆卻在我心中駐紮。與生俱來的熱情使得作者在走遍天涯地角的同時,透過文字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傳遞給讀者,期盼帶給人世間一點溫馨、一點深情、一點思考、一點希望。行萬里路本是人生的大課,書中文字乃是作者的一份課業,與讀者朋友分享的正是她對人生的種種體悟。臺灣是作者的文化家園。在世界各地遊走,目睹不同文化的和諧相處與激烈衝撞,翔實記錄,細細參照,期待引發深層的探索與共鳴。
每一個年齡層次的華文讀者,都能從這些淺白、真誠的文字裡看到自己所尋找的參照物。新世紀如同電閃、雷鳴,不由分說地將一堆課題推到人們面前,不容迴避。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獨立思考,我們也要看看遠親近鄰們的各種應對。我們欣喜地發現,我們有那麼相似的經驗,我們有無數共同的理念,我們更懷抱著同樣熱烈的情感。時代的弔詭使這一切分外珍貴,分外神奇。
此書是作者最新發表的中篇小說合集。其中的命名篇〈誰家有女初養成〉講的是一個被拐賣的鄉村少女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在被拐賣後經歷婚姻、兇殺、逃亡中似是而非的戀愛,反映了大陸經濟發展的陰影中,邊緣人物的遭際和命運。〈也是亞當,也是夏娃〉則是描述一對男女違背天性,「炮製」孩子的荒誕悲劇。〈廆旦〉是舊金山三十年代一位男扮女裝的粵劇小旦的故事。其中由種族間相吸又相斥的情感特性,展開了一場迷戀的起始,背叛而終的情感旅程。
黃麗貞,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生於香港,廣東省台山縣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由實習助教做起,民國六十四年升任教授,民國七十二年春,以交換教授赴韓國啟明大學講學。民國七十五年借調出任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會副主任,草擬多項有關婦女權益之重大法案。除學術專著十餘種外,亦有散文、小說等純文學創作,並參與《大辭典》的編纂工作,是一位兼擅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的學者作家。黃麗貞教授新作《中國文學概論》共三十五萬多字,是一本論述中國從古到今各種文學體類的著作。全書分九章,首先說明中國文學的定義和特色﹔其他八章,涵蓋詩歌、散文、楚辭、賦與駢文、小說、詞、散曲、戲劇等八大類文學,精確詳盡地論介其涵義特質、形式內容與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與流派,並選擇名家的代表作詮釋欣賞。經過這樣精詳妥善的論述,中國各類文學發展的源流、脈絡與歷史,作家在所處身的時代、社會中所感發的情懷思想,所凝結成的各種文學作品成就,便非常清晰明白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又將自己研究的心得新見,融入各章節中。這是一本內容最充實的《中國文學概論》,是中文系學生及研究、愛好中國文學人士都要一讀的好書。
理解美國社會 這是作者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散文、雜文集。其中一些是人物速寫,通過作者在異國相遇的個個人物,如軍醫丹尼斯、老嫗安娜,以及「波西米亞」樓中的房客們,展開作者對美國社會、人情、倫理、文化及社會心理的理解,而這理解往往是以不理解去貫穿、穿透的,這理解似乎亦充滿可樂的、可愛的、可悲的誤解。 其他如「弱者的宣言」、「庸俗和壞品味」等等,是作者對一些社會、文學、文化現象的反思。「性與文學」、「一懷愁緒,兩處悲情-十年來海峽兩岸電影發展之漫談」,則為藝術分析之作。另外如「未老莫還鄉」、「FBI監視下的婚姻」等,均為作者的真實經歷。 這個散文集是自作者出國至今九年來的第一個散文集。其中「一天的斷想」發表在出國前夕,一九八九年八月。那種心高志遠、才大氣粗的不滿三十歲的我,令今天我讀來覺得臉紅。十年一覺,似乎從「少年不識愁滋味」到了「卻道天涼好個秋」,境界和心態的改變,都是近十年來「識畫愁滋味」的緣故。 作者簡介 嚴歌苓,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上海。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一九九六年獲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著有多部長篇和短篇小說集,並榮獲十一項大陸、台灣及香港重要文學獎項。
在本書中,作者以細膩的刻劃,留下記憶裡多采的光影,展現在一幅幅的版畫中。如:(橋的懷念)、(春到村間)、(鹿角溝之春),在這些平實的文字、畫中,潛藏著他的家園之愛;(母與子)、(水上伴侶)、(愛貓的 小肯)中洋溢著溫馨情感;還有作者於歐遊時,記錄下的異國風情:佛羅倫斯的(響午的小巷)、(小山岡之春),瑞士的雪景(雪山小站)、布魯塞爾的(水堡),威爾斯的(綿羊),義大利索多連的(水上房屋).....等 ,細緻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以赤子之心刻劃的木刻世界。
本書是作者在近十幾年來到世界各地去旅遊,造訪各地的美術館、古堡、大教堂及藝術家的故居,而抒發其對藝術觀點及人文省思,並在國內報雜誌上發表所彙集而成的散文集。本書在內容上可分為五大單元,包括歐陸遊蹤, 英倫掠影、美國散記、亞澳行腳及生活藝談等部分。本書並非走馬看花的導覽式遊記,而是以世界各地之博物館、美術館及藝術家之行誼為切入點,加以觀察、剖析,不僅有助讀者一窺歐洲文化國寶的內涵,更可提供美術系 學生、藝術工作者作為參考的讀物。
一顆明慧的善心與真摯的情感,經過俠骨詩情的鑄煉,將生活上的人情世事,轉化為最優美動人的文句,呈現出自然明朗灑脫的風格。文學對於作者而言,不僅是興趣,更是他的生命,但他不泥古而創新,在其文章中俯首可拾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情與愛是人類謳歌不盡的永恆主題,它為空虛貧乏的現代生活加添了無數的色彩。本書記錄下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親情、愛情、友情及故園情,在書中點滴的情感交流裏,在這些溫馨的文字中,我們是否也能試著尋回 一些早已失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