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類別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國古代情詩裡

維小詞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3/05/09 出版

醉倒在中國古代情詩裡你想過嗎?我們置身其中的生活,時常令我們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我們不得不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又並不符合我們的夢想。於是,我們常常會聽見這樣的聲音,——詩人柏樺說:我寫詩是企圖重新命名這個世界;而詩人尹麗川則說:一定有一些馬,想回到古代……一個遙遠的過去,在那裡與我們遙遙相對,穩定地散發著一種叫做傳統的幽香。你安靜地讀一首《春江花月夜》、聆一曲《高山流水》、聽一齣《驚夢》,這時,彷彿你就在遠方,在春江外,在高山流水中;彷彿你獨立在現實的影子之外,那裡的陽光染你,山嶽拱你,樹林托你;又彷彿你正在君父的城邦做一稍歇,在《清明上河圖》中摩肩接踵地踱著。就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在一段遙遠的漫長時空裡,人們以詩為食糧果腹,以詩為空氣呼吸,以詩下酒,以詩會友,以詩傳情,最後以詩殞命,以詩殉葬。如今呢?如今神州大地已不知詩為何物,我們活在形容詞的荒年。為了成全自己的古典情結,在這本書中,我總是會用更多的詩來解讀一首詩,也可以說由一首詩而牽引出更多的詩,因為在我的內心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我希望讓今天的人們能夠看到,詩歌給了我們一個多麼好的世界。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我最喜愛詩,而在所有人類情感中我最景仰愛,因為愛才是生命,而後生命才能愛。在我心中,愛與詩一樣,都是天神創造世界之前就懸於天際的詞彙。當我們的肉身行走於那個叫做生活的框框中時,總需要拿一些永恆的問題來打磨自己,讓自己溫潤和悅,而愛情就是這些問題裡最值得一提的東西。正如杜拉斯所說:「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而我也曾對生命做過這樣的發願: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希冀這種美滿團圓的結局並不是對殘酷現實的怯懦或逃避,而是想為人世做一巨大的善行,用以對抗日益蔓延的遺忘和絕望。其實,愛情到底算什麼呢?它不過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寬敞的處所,在那裡,人們彷彿跌出世界的規則之外,不會感到害怕或停滯。也只有在愛中,我們都會一樣的,平等而自由。當人類還小的時候,愛情簡單易行,而那時候地球很大,人口很少,光陰非常慢,整個兒的物質和精神都寬寬鬆鬆、瀟瀟灑灑,足夠人們緩慢地去經歷感情的萬水千山,細細地去品咂感情的千滋百味。現在,人類還沒有太老,經驗和閱歷都處於最佳的狀態,成熟又充滿活力。他們甚至認為自己能夠把握整個世界,但是他們漸漸發現把握不了自己的內心;而愛情,這個人類永恆的追求,到現代人手裡則變成一項無法勝任的「工作」,無法解決的難題。人類開始對著這個世界做很多事,說很多話,寫很多字,他們與這個世界溝通於語言、文字,卻又隔絕於彼此的內心。人們不再將詩歌當作自己的語言,不再用詩歌訴說內心的喜怒哀樂。他們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而不相信內心抵達不到的。愛呢?只能看見愛的形式氾濫,而愛,漸漸式微。八大山人曾說:「覓一個自在場頭,全身放下。」來來來,讓我們也一起來尋個自在場頭,搬出地窖中陳年好酒,佐以故紙堆中經年好詩,陪君狂歌縱酒醉千場。酒酣處,你我會忘形地高呼:「夢裡任生平,視酒如情!且讓你我舉杯高歌,不訴離殤,不許談明天!」酒醒後,若我們在這蒼茫塵世再相遇,你若見我手捧發黃卷冊不旁顧,若這世界滿目瘡痍仍在,噓--輕聲,莫醒我,我正醉在遙遠的相思夢中。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那些年我們曾熟悉的情詩、情事

秦漢唐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3/03/12 出版

除詩詞外,我獨愛歷代名人的筆記小品。不過遵循孔老夫子的教導,不語「怪力亂神」,只是喜愛筆記中所記載的那些真實的人,以及關於人的生活、交往、氣韻、品格。這個世界在傷害人的時候,往往會用盡全部的力氣,全部的手段,而人性又如此殘破,但除人之外,我們別無可愛。將手探進時間的沙流裡,我們會觸摸到一顆顆的沙粒,飽滿得如同我們的生活,而在這顆粒飽滿的生活裡,有人在活潑潑地向四面八方生長,日復一日。所以,除了人,我們一無可愛。那些在文學史上熠熠如星辰的文人們也是人,他們的詩作不朽,精神不朽,但他們的肉身早已化灰化煙消失不見,讓我們觸摸無從。我們唯有從詩外,從那些筆記小品中尋得他們真實生活過的證據,這其中興味尤為讓人著迷。我一直相信,人的一生中至少該有那麼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就像法國著名女作家莒杜拉絲說過的那句無比溫柔的話:我遇見你,我記得你,這座城市天生就適合戀愛,你天生就適合我的靈魂。年少時候總輕狂,總以為沒有人能懂得自己,常會念著:「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再不就是「欲取鳴琴彈,愁無知音賞」,然而心裡卻也常會想遇見那麼樣一個人,只那遠遠一瞥,便讓彼此的心裡有了暖。《哪些年我們曾熟悉的情詩情事》是我們年少時常因課業或興趣所背誦的詩詞,年少清狂時不是很懂其中所蘊含的含意,如今略經人事後再次讀起必然又會有另一番不同的感悟。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國演義之鐵膽英雄:趙子龍

戴宗立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2/04/11 出版

三國第一奇男子趙子龍趙子龍一生歷經七十餘戰皆未敗過,因此被稱之為——常勝將軍。有勇有謀、有膽有識■ 長阪坡之戰:單槍匹馬,縱橫於千軍萬馬之中,視數十萬大軍如草芥。■ 單騎救主:為救幼主劉禪,不顧己身,橫眉冷對,浴血奮戰銳不可當。■ 一夫當關:據漢水,單人單騎,橫槍立於營外,豪氣干雲,敵人膽喪。俯瞰三國時代數十年的烽煙歲月,出了多少俊逸雄武、豪情勝慨、衝鋒驍勇的武略人才,這些人或受人歌誦,或受人景仰,但這當中,擁有最完美的形象的將軍就屬趙子龍了。趙子龍一生歷經七十餘戰皆未敗過,因此被稱之為常勝將軍;他這個人不爭功名、不耍心機、任勞任怨、有勇有謀、有膽有識、德才兼備,諸葛亮每次遇到有重大的任務時,總是說:「非子龍不可行也。」他在長阪坡之戰,單槍匹馬,縱橫於千軍萬馬之中,「手起處,衣甲透過,血如泉湧」,視數十萬大軍如草芥,表現出來的是勇;為救幼主阿斗,不顧己身,浴血奮戰,「主人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表現出來的是忠;據漢水之上,單人單騎,橫槍立於營外,大演空城計而嚇退曹兵,表現出來的是智;馬謖失街亭後,僅趙子龍一路人馬全師而歸,諸葛亮取金五十斤、絹一萬匹犒賞他,以表彰他的功績,趙子龍卻說:「三軍無尺寸之功,某等有罪;若反受賞,乃丞相賞罰不明也。且請寄庫,候今冬賜與諸軍未遲。」表現出來的是仁;當劉備要起兵以雪關羽、張飛之仇時,趙子龍上諫說:「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表現出來的是公。就是這些近乎完美的人格特質,讓趙子龍雖名列五虎將之末,終究大發光芒。本書描寫趙子龍,從一身是膽到為國盡忠,從生澀到穩重、成熟,逐漸造就出趙雲這一個人物;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營造出主角是活生生,有血有淚的一個人,這本小說中除了看到有人物情感、功臣血淚以及許多的榮悲交替之外,更有不同的戰爭場面:攻城、守城、野戰、水戰、對陣,讀來驚心動魄,尤其是三國歷史中最著名的橋段——趙子龍救阿斗,更是描寫得波瀾壯闊,令人熱血沸騰。趙子龍征戰一生,每戰必克,只因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箕谷打了一個小敗仗,由原來的「鎮東將軍」貶為「鎮軍將軍」,回成都養病後,沒想到竟帶著這個貶號去世,連個封侯也沒有,是這本小說最令人唏噓的地方,但卻更強化了趙子龍的完美,成為一個人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趙子龍一生,是如此光彩照人。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劍橋:倚天屠龍史

新垣平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2/02/01 出版

真實的武俠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金庸小說裡有多少真實的歷史?《倚天屠龍記》裡隱藏著怎樣的驚天機密?轟轟烈烈的明教英雄為何下場如此淒涼?身負絕世武功的張無忌為何鬥不過出身貧寒的朱元璋?武當派為何能在幾十年間迅速崛起?大明王朝與明教究竟有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劍橋倚天屠龍史》是新垣平博士惡搞《倚天屠龍記》和正史的戲作。新博士學識淵博才華洋溢,他運用奇妙的想像和精妙的推理,將正史和武俠完美地融為一爐,寫出了這本令「金迷」擊節讚嘆的奇書。本書最早連載於天涯論壇,轟動一時,被粉絲瘋狂轉貼。新博士最具特色的寫作手法,是用最嚴肅的歷史敘事筆調來寫最荒誕不經的虛構情節。他將小說與歷史雙重陌生化,將歷史與虛構的界限徹底打破,使得歷史書寫成為純粹的文本遊戲。這遊戲是意義機制自身的狂歡,也是一場智力的盛宴。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

張曉清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0/08/04 出版

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輕鬆閱讀古文;快樂學習經典感悟古老智慧;體驗美妙文字  閱讀中國古典詩歌,經常見到的一種詩體叫做「絕句」。它篇幅短小,只有四句,至多不過二十八個字,易懂易記易於流傳,因此歷代詩人都喜愛這種形式,運用它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美篇章。  絕句又叫「絕詩」、「截句」、「斷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七個字的叫「七絕」,此外還有少量每句六個字的叫「六絕」。絕句的歷史源遠流長。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五言絕句,蓋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變也。」五言短古、七言短歌產生於兩漢、魏晉時期,它們實是絕句的「母體」。南朝陳代徐陵編輯的《玉台新詠》,收有《古絕句四首》。這是「絕句」一詞首次在典籍中出現。不過,當時所謂的絕句,實際上還是古體詩,韻律自由,不受什麼約束。唐代初期,格律詩即近體詩日臻成熟,產生了具有嚴格韻律的絕句,這才是絕句的正宗。為示區別,通常把兩漢、魏晉的絕句稱作「古體絕句」,而把唐代及其以後的絕句稱作「律體絕句」,簡稱「律絕」。  古體絕句還只是絕句的雛形,思想內容和藝術上的成就遠不及同時代的其他詩體。唐代是中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各種詩體蓬勃發展,呈現出奼紫嫣紅的繁盛局面。絕句也不例外,成為眾多詩人寫景敘事、抒情述懷的重要方式,名篇佳作爭奇鬥妍,美不勝收。  特別是從盛唐開始,幾乎所有傑出的詩人,都是絕句高手,各自表現出卓越的才華和獨特的風格。像王維的絕句,窮幽極玄,在泉為珠,在壁為繪。李白的絕句,絕倫逸群,「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詩藪‧內篇》)。王昌齡的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超凡入聖。孟浩然的絕句清新,王之渙的絕句宏闊,岑參的絕句穠麗,高適的絕句雄渾。杜甫的絕句,輪囷奇矯,千匯萬狀,渾涵汪茫,獨具一格。中唐韓愈的絕句散朗疏宕,白居易的絕句暢達明快,柳宗元的絕句簡古淡泊,李賀的絕句瑰麗奇峭,而李益、劉禹錫的絕句,意趣悠遠,音節神韻,「可逐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晚唐杜牧、李商隱的絕句,雙峰並峙,前者骨氣豪宕,神采豔逸,人稱「雄姿英發」;後者精工典麗,委婉含蓄,人稱「深情綿邈」。  總之,唐代是絕句創作的崢嶸歲月,產生了許多經典式的精品,對後世的影響巨大而深遠。明代《唐詩品匯》:「唐人以絕句名家者多矣,其詞華而豔,其氣深而長,錦繡其言,金石其聲,讀之使人一唱而三歎。」清代宋犖(犖)《漫堂說詩》:「詩至唐人七絕,盡善盡美。自帝王、公卿、名流、方外以及婦人女子,佳作累累。取而諷之,往往令人情移,回環含咀,不能自已。此真《風》《騷》之遺響也。」這樣的評述並不過分,情況確乎如此。  宋詩是唐詩的繼續和發展。就內容論,宋詩比唐詩更為廣闊;就技巧論,宋詩比唐詩更為精細。絕句也是這樣。宋代絕句雖不如唐代絕句那樣渾厚圓轉,美輪美奐,但它取材新而命意廣,平淡質樸,清曉明暢。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領導並完成了詩文革新運動,絕句創作出現了兩個高潮:一是以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為中心,用絕句抒情感物,詠史論政,摹景繪色,贈酬答對,題畫代柬,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王安石絕句,雅麗閒澹,清爽自然,用典煉字,工致精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蘇軾絕句,氣象闊大,窮極變幻,如長江大河,風起濤湧,蔚為壯觀。黃庭堅絕句,生新硬瘦,肅殺森嚴,如危峰百尺,拔地而起,奇峻可畏。陳師道《後山詩話》評曰:「王介甫(王安石)以工,蘇子瞻(蘇軾)以新,黃魯直(黃庭堅)以奇。」是為至論。再一是以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為中心,在絕句中注入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大大擴展了題材範圍。陸游絕句,抒發愛國激情,金戈鐵馬,豪蕩豐腴。范成大絕句,描寫北方人民疾苦和家鄉田園生活,深厚凝重與輕巧秀麗並見。楊萬里絕句,斧藻江山,筆琢風月,活潑纖麗,新穎別緻。此外,秦觀、張耒、陳與義、姜夔、文天祥、汪元量等,也創作了許多詩意雋永、感情真摯的絕句珍品。  遼、金、元代,絕句冠冕人物當推元好問和薩都刺。這兩位少數民族詩人的絕句,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戰爭動亂、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淳樸自然而又沉鬱悲愴。明代詩壇流派眾多,詩論迭起,但不管哪個詩派、哪種詩論,都注重絕句的創作。高啟絕句高華俊逸,于謙絕句清峻剛健,李夢陽絕句古樸敦厚,楊慎絕句灑脫俏麗,代表了明代絕句的最高水準。  清代初年,先朝遺民吳偉業、顧炎武、歸莊、施閏章、朱彝尊等,運用絕句弔古傷今,感時憤世,激越蒼涼,絕少嗚咽淒哀的悲音。「康乾盛世」期間,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絕句一度相當興盛。葉燮絕句,理、事、情並重,韻味幽邃。王士禎絕句,標舉「神韻說」,平淡清遠。鄭燮絕句,結合個人身世慨歎民間疾苦,情真意切。袁枚絕句,直抒「性情」,靈巧清秀。為了總結絕句創作的經驗,清代還產生了大量論詩絕句。錢謙益、王士禎、袁枚、趙翼等,所作論詩絕句少則十幾首,多則上百首,或評論古詩,或陳述己見,辭簡意豐,觀點鮮明,既有理論價值,又具藝術魅力,成為清代絕句的一大亮點。  隨著張維屏的一曲《新雷》,標誌著中國進入近代。經過鴉片戰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由此開展了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偉大鬥爭。近代絕句體現時代精神,貫穿反帝反封建的內容,真切地反映了詩人們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對理想對光明的期待與追求。龔自珍絕句抨擊現實,針砭社會,設想瑰奇,氣勢磅礡。林則徐絕句關心國事,抒發正氣,豪邁雄峻,疏朗灑落。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絕句,謳歌變法,指斥敵寇,熱情激揚,境界恢宏。丘逢甲絕句,痛惜國土淪喪,懷念美麗家園,遒勁恣肆,慷慨悲壯。最後是秋瑾、于右任、蘇曼殊、柳亞子的絕句,模山範水,詠史懷友,頌揚辛亥革命,氣清味醇,為古代絕句創作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從唐代到近代絕句發展的輪廓可以發現,絕句這種詩體,形式雖微,容量卻大。誠如很多詩家所評說的那樣:「字句雖少,含蘊倍深」(冒春榮《葚原詩說》),「愈小而大,愈促而緩」(王世貞《藝苑卮言》),「語短意長」(施補華《峴傭說詩》),「詩之精者」(楊慎《升庵詩話》)。  絕句在實踐中還由單篇發展為組詩,像唐代王建《宮詞》、清代朱彝尊《鴛鴦湖棹歌》,均有一百首;宋代汪元量《湖州歌》有九十八首,近代龔自珍《已亥雜詩》多達三百一十五首。絕句組詩具有「詩史」性質,功能和作用大大增強。因此可以這樣說,短小精粹、輕活靈便的絕句,猶如英才馳騁的遼闊戰場和舞臺,詩人們在這個戰場和舞臺上,運用詩筆,足以描繪出絢麗多姿的生活畫卷,勾畫出風起雲湧的時代風貌,傳達出豐富微妙的內心衷曲。絕句,堪與其他任何一種詩體相比美。  集短、優、精於一體的絕句,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的璀璨明珠。長期來,關於絕句方面的書籍出了不少,或評注,或鑑賞,或今譯,飄香溢彩。然而通觀諸書,總有一種不盡人意之感,尤其是至今尚無《唐詩三百首》那樣耳熟能詳、影響深遠的本子,不能不說是一憾事。  近日,讀到張曉清、張笑吟編著的《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書稿,不禁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它不正是我們期待的絕句選本麼?作為經典,書稿中所選絕句有著共同的特點: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藝術手法不拘一格,語言通俗流暢,意象鮮明生動,易讀易記,流傳廣泛。編著者在浩如煙海、燦若繁星的絕句大觀園中,兼顧不同時代、詩人、題材、風格等方面,優中選優,精中選精,加以簡明的注釋,進行精彩的點評,並參閱歷代詩家專著,廣徵博引,評析作品思想上和藝術上的獨到之處,頗有見地。這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普及絕句知識,無疑很有意義。古語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我相信,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反覆閱讀這些經典絕句,對於開闊視野,陶冶性情,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肯定會有所助益。  《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書稿實際選了一百八十三位詩人的三百零二首作品。為何要選三百零二首呢?原來,編著者是仿效《唐詩三百首》的做法(《唐詩三百首》實際選詩三百一十首),旨在表明,經典絕句遠遠不止三百首,此外還有很多很多,之所以多選二首,寓含經典之作遠未窮盡之意。現在,書稿將由臺灣廣達文化出版,希望它能為讀者所接受所認可,並能長久流傳下去。當然,該書並非至善至美,漏選和錯選的情況,注釋和點評欠妥的情況,都是存在的。誠望讀者和專家提出批評意見,以期日後進行修訂,透過合力打造,使之成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傳世通俗讀本。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

張樹驊  著
文經閣  出版
2010/01/06 出版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被冠以「群經之首」的《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它蘊含著神妙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古往今來,對《周易》進行的注解和詮釋,可謂卷帙浩繁,汗牛充棟,而且各家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給後人增加了許多理解上的困難。再者,《周易》本來就是在記載古人占筮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部經典,這就更使《周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周易」一詞,最早的記載見於《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左傳‧昭公七年》又有記:「孔成子以《周易》筮(筮音筮)之。」可見,「周」、「易」兩字合用最晚不會晚於戰國時期。「周」字有兩種理解:一是周普,二是周朝。「易」字主要指變化。總之,「周易」指普遍的變化,而《周易》一書就是古人對宇宙、人生變化規律的總結。《周易》一書是在不斷發展中形成的。「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春秋時期,《周易》只有六十四卦卦畫和卦爻辭。到了戰國時期,《易傳》成書。因此,我們今天見到的《周易》就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內容。一般認為,《易經》是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今河南湯陰)時而作;《易傳》是儒家的作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其實,不管是《易經》還是《易傳》,皆非一時一人所為,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傳」是對「經」的解釋和闡發。戰國初期和中期,以解釋《易經》為宗旨的《易傳》成書了。漢代的人稱其為「十翼」,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和《雜卦》。《易傳》對《易經》作了深刻的闡發,使《易經》所蘊含的智慧和哲理得以發掘,從而圓滿地彰顯出來。它揭示了卦與卦之間、卦象與卦辭之間、爻象與爻辭之間、卦與爻之間的內在聯繫,發揮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從現實社會人生和道德的角度詮釋《易經》,為《易經》這一原本用於卜筮的書增添了修身治國的色彩,使其能更好地用來指導紛繁複雜的現實社會人生。《周易》思想博大精深:「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四庫全書總目‧〈易〉類小序》)《周易》在古代雖為占筮之書,然透過神秘的占筮外衣,其所包含的整體思維、陰陽觀念、符號系統、中庸原則、變化思想等,至今仍然煥發出奪目的光芒。尤其是,它揭示了「崇德廣業」的內聖外王之道,告訴我們應如何安頓我們的生命和回應外在的世界;提供了謙讓憂惕、居安思危等諸多修養原則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治國之道,對我們當今社會仍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在這個意義上說,《周易》是一部觀照人生的哲學著作。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筆者本著傳承文明、開拓創新的原則,力圖使《周易》這部經典穿越五千年的時空隧道來與我們現代社會對話。本書力圖發掘《周易》的精華,給予創新的詮釋。本書從體例上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名言。《周易》一書中蘊含著古人對社會、人生探索的智慧結晶。所選名言所依據的版本是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本書共選取了五十一則膾炙人口、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主要是關於修身養性和治國安邦的理論。古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周易》在總結這方面經驗的基礎上,予以精闢的闡述,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本書選取的經典名言,主要涉及持正不阿、堅守氣節、勤儉節約、自律改過、謙恭禮讓、奮發圖強、嚴己寬人、言行謹慎、持之以恆、虛懷若谷、尊師重道、居仁行義、自我修養等。這些名言反映了《周易》一書對社會人生的道德關懷。在強調道德修養的基礎上,《周易》繼而提出了一套治國安邦的理論。選取的這方面的名言主要涉及愛民、恤民、以民為本、損上益下、教化治國、居安思危、以德服人、窮則思變等。其次是要義。由於《周易》本身獨特的表述方式,所以本書對要義的闡釋比較詳細。主要對爻畫、卦畫、爻象、卦象、卦爻辭本身的含義等進行介紹和說明,對名言中的生僻字詞進行注釋,由名言本身的含義引申推導出它的現代意義。最後是故事。本書中選取的大多是歷史故事,配以具體、準確的史料,以求更貼切地闡釋名言,通俗易懂。所選故事有的發生在《周易》成書前,有的則在《周易》成書後,不求時間上的限制,只求更貼近名言本身之內涵。透過這些故事,不僅可以更確切地理解名言本身的含義,還可以瞭解歷史的發展。名言、要義、故事三位一體,是一種很好的解讀經典的方法。本書力圖從學術、知識、通俗實用的不同層面來適應讀者的不同需求。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經智慧名言故事

張樹驊  著
文經閣  出版
2009/12/16 出版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書中所收作品,其成詩年代從西元前十一世紀至西元前六世紀,前後約六百年,產生於今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湖北等地。相傳周王室有專人收集民間詩歌的制度,稱為「採詩」,《詩經》中不少作品的輯集與這種制度有關。《詩經》本只稱《詩》,至西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被列為儒家五經之一,故稱《詩經》。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詩》中本含有三千多首作品,後經孔子刪定,存留三百零五篇,因此也被稱為「詩三百」。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焚燒了諸家典籍,不過《詩經》因為是韻文,易於傳誦,所以得以保全,至漢代重新開始流傳。傳詩者共有四家:齊人轅固所傳的叫《齊詩》,魯人申培所傳的叫《魯詩》,燕人韓嬰所傳的叫《韓詩》,魯人毛亨所傳的叫《毛詩》。此四家之詩,原文與章節幾無差異(個別字句因通假而不同,個別地方分章不同),對詩的解釋則差別很大。自東漢鄭玄為《毛傳》作箋後,《毛詩》一系漸盛,其他三家則逐漸亡佚。現在的《詩經》,就是毛亨所傳。《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所謂「風」,據《毛詩序》所說,有「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之意。籠統言之,「風」就是某一個地方的民間歌曲。《詩經》中的《國風》,包括周南、邶風、衛風、鄭風、齊風等十五個國家的民間歌曲,共一百六十篇。所謂「雅」,《毛詩序》訓為「正」,即政,言王政之意。政有大小,故《雅》有《大雅》、《小雅》之分,共一百零五篇。在風格上,《風》、《雅》、《頌》的區別很清楚。鄭玄釋「頌」為「容」,認為《頌》之詩歌主要是稱頌聖德,其詩篇多屬祭祀、祈禱、讚頌。《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詩經》的題材,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方面:一、描繪婚姻與愛情的詩,這一類詩在《詩經》中數量最多,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是藝術價值最高的部分;二、鞭撻黑暗現實、反映勞動人民生活場景的詩,這一類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要的歷史價值;三、有關上古神話傳說、英雄事蹟的詩,這一類詩成為我們瞭解上古社會的珍貴資料。《詩經》的三種主要創作方法是賦、比、興,用朱熹的話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外。」「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簡而言之,「賦」是鋪陳敘述法,「比」是比擬法,「興」是聯想法。同時,《詩經》還大量使用疊字、疊句、疊章的方式,富有一種音樂的節奏感,表現出民歌的特點。《詩經》中的許多作品語言樸素自然,同時又鮮明生動,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詩經》是我國幾千年文學創作的源頭,它不僅奠定了我國以抒情為主的詩歌傳統,而且為後代詩人的創作提供了範本和母題,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無可企及的深遠影響。同時,《詩經》中的一些篇章還對當時的生活場景及歷史事件作了真實的描繪和記錄,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學價值,同時也是一種寶貴的思想資源。幾千年來,解《詩》的作品多不勝數,我們撰寫這本《〈詩經〉智慧名言故事》,就是希望透過這種前人較少採用的方式,來向閱讀習慣有所改變的現代讀者介紹《詩經》,使人們重新領略《詩經》的語言、意境之美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本書在內容上包括名言、要義、故事三個部分:首先,在名言選擇上,按照《詩經》的特色,注重這樣幾點:一是濃郁的藝術氣息。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文辭曼妙,意境深邃,是歷來所稱頌的佳句。二是積極的思想意義。如「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衿寡,不畏強禦」(《大雅‧蒸民》),頌揚了堅韌不屈的民族性格。三是強烈的諷喻色彩。如「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魏風‧伐檀》),表達了被壓迫者的心聲。四是重要的史料價值。如「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大雅‧生民》),是關於周人的史詩。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選的詩句,絕大多數不僅為歷代文獻經常引用,而且至今仍為人所熟悉,成為名副其實的「名言」,如「窈窕淑女」、「投桃報李」等等,這說明《詩經》中這些詩句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其次,在要義解釋上,除了註明原文的出處、將冷僻字翻譯成現代語之外,還特別注意對原文含義進行合乎歷史事實的解釋。這是因為,自從各家為《詩經》作注以來,歧義紛出,尤其是當《詩經》被奉為儒家經典之後,注疏家常常對其含義作歪曲附會的理解。如《關雎》本是一首抒寫戀情的愛情詩,卻被附會為歌頌周代的「后妃之德」。因此有必要按照唯物史觀,還其本來面目。此外,我們還對原文的現代意義有所闡發,以利於讀者更深刻地瞭解《詩經》中這些名言所以久傳不衰的原因所在。再次,在故事取材上,我們一方面注意了其與名言、要義在內容上的銜接,將其作為兩者的生動詮釋和意義的再度闡發;另一方面,也注意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含義,將其作為名言所含意義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讓讀者在趣味性閱讀中真切地感受這些看似簡單的詩句之中所蘊含的豐富寓意。這些故事採自古代的史傳、筆記、小說、民間故事和傳說,時間範圍從上古神話時代直到明末清初,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對文字作了潤色,力求真實性與可讀性。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詩經》之不同於先秦其他典籍之處在於,它是以抒情詩為主的文學作品,所以選入的許多段落往往只表達了一種朦朧的意緒,既無明確所指,亦不能簡單地框定在一個故事之中,由此給我們的選材帶來一定的難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盡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詩意的故事,並引入了後代意境相近的一些詩詞,與原文形成比照,以期啟發讀者從審美的視角來感受古典詩歌的藝術魅力。本書在參考《毛詩正義》(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詩集傳》(宋朱熹著)、《詩毛氏傳疏》(清陳奐著)、《毛詩傳箋通釋》(清馬瑞辰著)等通行已久的注本的同時,還廣泛吸收了近人的研究成果。書中如有偏頗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