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時代」最需要卻從未被述說的故事若花盛開的中年之後,我的金色時代依然充滿生命力相較於著重成長與創造的前兩段人生,第三人生一樣依著自己的才能和性格努力活著,仍有夢想和希望,不乏迷惘與失落,需要學習和調適。只是,現在的我更加通透自在,更理直氣壯過著想要的生活。本書以銀髮社區大樓為背景,六十多歲的作者真誠記錄對壯世代(五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自己和高齡住戶的體察。銀髮社區相當適合退休人士居住,然而,僅因經濟考量遷入的作者很快便意識到,她還沒準備好融入這個平均年齡八十多歲的世界,在兩年多之後又選擇搬離。在入住期間,心態年輕、打扮入時、連飲食口味都很孩子氣的作者,在各種日常情景中,深深感到自己一再「被老化」。她一邊經歷內心與現實的不同步,試圖習慣社會對自己的刻板印象,一邊在社區與其他資深老人一起吃飯、散步、交談,領受長輩們的包容、溫暖和鼓勵。她在書中講述這之中的迷惘、抗拒、恐懼,以及自己琢磨、沉澱出的生活哲學,銀髮社區的風景、老人平靜而充滿活力的面孔也令人意外、好奇。如今走入「百歲時代」,我們都需要這樣的故事,以僅僅透過觀察,就能預知、適應有日終會到來的第三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能只依世俗標準來劃分世代什麼時候才叫變老呢?是成為祖父母嗎?是合乎敬老優惠的門檻嗎?還是根據官方冷硬的設定?第一次搭車被讓位,鏡子映照出自己稀疏的頭髮和臉上的皺紋,或開始收到同齡人的訃聞……,很多人在這些場景中,展開了自己陌生的老年,但作者卻不斷自問:我是個老人了嗎?而她老公則樂於作為一個國家認證老人,享受著社會給予的福利。所以,這個問題或許不必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認同的定義。 退而不休、終身學習還是快樂慢活?怎樣才是壯世代該有的生活態度?真正過著退休生活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不容易:通常都有一兩種病痛傍身,有時還會憂鬱失眠;退休了,孩子也獨立了,不免令人懷疑:自己到底為了什麼孜孜矻矻一生?接下來又該為何而活?大家就是在這種時而茫然若失、時而自我安慰的循環中繼續向前。為了填補空閒,有些人無止境地追求各種新技能,有些則像作者每天無所事事、遊山玩水,她認為每種選擇都是個人的自由,應該互相尊重,也要安於自己的生活。畢竟「如何活著」並非重點,「人生」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人生就該尋求安穩?其實人永遠都得面對未知決定搬離銀髮社區的作者,對於這四年內的第四次搬家,也曾懷疑是不是正確的決定,畢竟往後只會繼續老去,又要如何去追求漂泊的老年生活呢?而且安於現狀的另一半非常喜歡當下生活,周遭人對於他們頻繁搬家也感到擔心。然而,她認為在不知夫妻倆的老年生活會持續多久、健康能維持到何時的情況下,一直窩在安穩之處生活很怯懦,又想到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如何,這種未知的日子也過那麼久了,她便生出勇氣,下定決心要和老人世界道別。就算這是她對未來的賭注,就算賭輸了,對她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又有什麼好可惜的呢?作者希望藉由這些平淡卻普遍的日常風景,幫助剛踏入壯世代或樂齡期的讀者一窺未來面貌。大家攜手與共,你我便不會孤獨地老去。
《茶館》一九五八年版本完整正體中文版 保留原始用字★並附表說明、對照 茶錢先付, 莫談國事。 有兒有女,卻一個也養不活。 賣兒賣女,卻又怎麼也不甘心。 《茶館》創作於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發表於《創作》雜誌。本書則是以一九五八年版本為基礎,僅針對明顯錯字或排版錯誤進行修改,最大限度保存這部作品在文字上的特有風格。 《茶館》是老舍在歷經滿清變局、軍閥混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個重大歷史時期後,撰寫的劇本作品。因此全劇中除了有吃皇糧的旗人,並包含清宮太監、特務、憲兵、貧農、難民,在裕泰茶館上演亂世眾生相。 茶客甲 譚嗣同是誰? 茶客乙 好像聽說過!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麽會問斬呀! 茶客丙 這兩三個月了,有些作官的,念書的,亂折騰亂鬧,咱們怎能知道他們搗的什麽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麽說,我的鐵杆莊稼又保住了!姓譚的,還有那個康有為,不是說叫旗兵不關錢糧,去自謀生計嗎?心眼多毒! 茶客丙 一份錢糧倒叫上頭克扣去一大半,咱們也不好過! 茶客丁 那總比沒有強啊!好死不如賴活著,叫我去自己謀生,非死不可! 王利發 諸位主顧,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 大家安靜下來,都又各談各的事。 一個茶館,上演舊中國的傾頹,上演亂世的傾軋與掙扎,上演人民對新中國的期待。一九五八年時,老舍在《劇本》雜誌談到對《茶館》的想法,表示透過三教九流之處的茶館,表現與感慨小人物在五十年來變遷下的掙扎、與他對政治的思考,可說在發想與技術上都做了充分的思考與安排。而這一部劇本也因為其優異的藝術與文化價值,成為老舍文學生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標註相異用字(附對照表) 本書並保留老舍許多獨特的、具有北京風味的用字與用語。老舍的作品原來就以其融合北京風情與英式幽默的筆觸而著名,本書在最大限度下保留老舍的文字風格,讓讀者能夠讀到最原汁原味的老舍文學。
豐子愷120歲冥誕特別紀念集 大師風華,經典再現! 豐子愷之女豐一吟教授獨家授權繁體中文版! 以現代手法,重新編輯呈現豐子愷文學、美學經典作品。 且看這位質樸溫暖、筆下有情的生活智者, 在民國初年的動盪時局裡,如何以文字和畫作帶給人們心靈安定的力量。 由篇篇深情散文佳作中,可見大師心中溫潤醇厚的人生況味,舉重若輕,感人肺腑; 幀幀漫畫原版複製,典雅可愛,均顯有趣、真摯而又有情的生活哲學。 ★書系首部曲《此生多珍重》,內容收錄有40篇深情散文、44幅原版復製漫畫: ◎〈懷李叔同先生〉〈悼夏丏尊先生〉,帶讀者一窺當代高僧弘一法師、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德才兼備的名家風範,以及師徒間子啐母啄的深情厚誼;再經由〈訪梅蘭芳〉,一同近距離接觸京劇伶界之王——梅蘭芳先生。 ◎〈學畫回憶〉〈我的苦學經驗〉〈我的漫畫〉暢談學藝路程與求學心得,可為學習及創作之借鑑,文青、學子尤其不可錯過。 ◎在變幻迅速、物欲浮動的高科技商業時代,人心零落如飄萍。〈隨感〉〈中舉人〉〈敬禮〉……,藉由這一篇篇、一幅幅珍貴的文稿與畫作,久違的豐老身影重現於人們眼前,再度展示生命珍貴的本質所在,為困厄迷惘的人心帶來久違的寧靜與熨貼苦悶的溫暖。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且隨豐子愷大師,暫時拋開俗務煩擾,享片刻寧靜快適 此後人間風濤險,各自珍重,珍惜稀有難逢因緣! 這是浮躁焦慮時代最需要的佛系小品 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 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 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 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擷自豐子愷〈豁然開朗〉一文 文學大師豐子愷暖心叮嚀 人生海海,努力自愛,多加珍重! 內心鬱悶不安時,你需要豐子愷 豐老憧憬懷抱雄心和夢想的兒童,他們不遏制自己的要求,不忍耐自己的欲望,不只為謀求他人的幸福而活。然而,我們終將如他的女兒阿寶一般,停止美麗的夢,開始生活的奮鬥,走出唯我獨尊的黃金時代,甚至「一個個退縮、順從、妥協、屈服起來,到像綿羊的地步」,最後因為失去理想和自我而憂鬱慌亂。 豐老認為苦痛、憤怒、哭泣是附著在人世間的,避免不了,但人不是機器,不可認為做人應當如此,要學會「暫時脫離塵世」,讓自己感受快適、安樂的況味。且讓豐老告訴你如何擺脫世俗爭擾,或直接讓他充滿詩意禪理、質樸清新、溫暖寧靜的文字,以及充滿純真童趣的漫畫,來療癒你的心。 自嘆現實無奈時,你需要豐子愷 初級師範畢業的豐子愷熱衷圖畫,志不在教學,但因家境不允許無法升學,又偶然在專科師範中教起了課。後來在親友接濟遺贈下,他終能赴日本留學,卻很快就金盡返國,自嘲「出了中學以後,正式求學的時期只有可憐的十個月」。 回國之後,為了養家和還債,他仍得重操舊業。在教務繁忙下,他逐漸荒廢研究藝術的夢想,只能在手癢時,拿起毛筆在廢紙上塗抹些隨意即興之作,卻意外開創了中國漫畫的先河。 豐子愷對生活的踏實勤懇、對環境機緣的隨順,為他帶來自己夢想不到的結果,即便是偶然念的師範,他也慧眼照見之中的寶貴:「我倘不入師範,不致遇見李叔同先生,不致學畫;也不致遇見夏丏尊先生,不致學文。」從本書的字裡行間,你將體會到豐老用著他的語言,讓我們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時,你需要豐子愷 豐子愷幼年喪父,中年歷經日本侵華戰爭,舉家踏上逃難之路;晚年又深陷文革,被列為重點批鬥對象,昔日畫作人人爭相收藏,在當時卻遭誣陷具有「反革命」意識,而在他面前被一張張毀棄,本人更是屢屢遭到隔離審查或送至郊區勞動,甚至被迫承認自己從未犯過的罪行。即使面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與「歸零」,即使人品與理想遭到嚴重踐踏,他從未因此人格扭曲或價值觀偏差。他用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平靜守住本心,珍重生活,我們終會對得起自己這一生。 豐子愷散文漫畫精選集,女兒豐一吟授權版本,值得一生珍藏的藝術精華。 本書主題涵蓋書畫、音樂、戲曲、生活隨感、生命體悟等,並收錄《送阿寶出黃金時代》《學畫回憶》《懷李叔同先生》等40篇深情經典佳作,循此可見大師心中溫潤醇厚的人生況味,舉重若輕,感人肺腑。漫畫原版複製,典雅可愛。 文章質樸、溫暖人心,在孤立無助時,可找回感動與力量;在焦慮煩躁時,可找回安靜初心,繼續前行。 一代文藝大師收斂深沉的生活經歷,娓娓道出溫情堅韌的人生態度──人生海海,努力自愛,多加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