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致力於探討20世紀初期中國文學作家丁玲晚年的事蹟發展,作者舉出與其他學者不同的看法來界定丁玲晚年的時間,進而用不同的角度來展現丁玲的另一個樣貌,讓人得以更加了解丁玲。關於丁玲晚年,有太多需要正視、包容、廓清和去偽存真的東西,去掉覆蓋在丁玲身上的表象和似是而非的印象,把丁玲放置到左右著她的個體和社會政治的無奈處境之中,才能看見真實的整體的丁玲。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說,人是朝向死亡而存在當繁花落盡,當春華不再,當時光的彩筆為世間諸多形體添上灰白的色調時,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在推動這整個前進的輪軸?每一個「我」,在創造與崩毀之間,究竟是從開始走向結束,還是從結束邁向開始呢?宇澄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這麼近距離接觸死亡。她赤裸裸的在眾人之間流動,彷彿只要手一伸出去,就可以碰觸到她。然而死亡的究竟形式,真的如眼前所見的嗎?他思索著。生命是一場流動的盛宴,生活的每一個點都充滿了變化的動能。每一個變化波段的起伏,不論好壞,都標誌著一次死亡與新生的可能。決定其形成與否的,還在於事件者本身有沒有覺察反省的能力,以及修正的智慧。從出生、成長,到求學、工作、結婚,到意外、轉折,甚至病痛、死亡,有成長收穫的喜樂,也有憂離傷痛的悲苦。每一則動人的生命詩篇裡,皆隱含了轉化的契機。掌握每一個變動的真義,便掌握了重生與蛻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