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桌來 四條凳 鄰舍核在 山對面 肩擎桌凳 合托盤 山中身影 想當年 《八方暢遊 游於藝:客話詩文集》為劉明猷的第八本客語創作文集,作者寫道:「文可長可短,心可大可小,體裁任你選,對象由你擇,寫去寫轉寫盡人間事,乜會係心肚所想个世界,日裡眼所見花花大千世界,到欸夜裡,想愛頓腳一下 ,好好來思考反想,就恁樣留下了新詩、散文這兜篇文,集四方友誼、匯八方瑞氣,眾人抬一來完成拙品一本。」 此外,作者在書名上相當具有巧思,一杯淡茶、雙堂屋、三層山、鴨四妹、五福臨門、六喜納戶、七巧如意、八方暢遊。
A series of shots of Shanghai, the river, people. A young woman, MEI-LIN, walks through the crowd, separates herself from it. The car is parked on a lonely street near the East River. We HEAR MEI-LIN SINGING "THE END IS SILENCE."
視一本書為珪寶璞玉七巧 天賜 安賜如意 納我 予我 《七巧如意 意順心:客話文集》為劉明猷的第七本客語創作文集,在這本文集作者以家族故事呈現的主題即為「礱間」場景與人物,礱間(客語海陸腔音lung gienˋ,四縣腔音lungˇ gienˊ)是碾米場。由本書作者劉明猷口述民國五十年代苗栗縣公館鄉台六線義和精米所點點滴滴,劉遠大描繪了屬於父子倆共同的記憶,完成了呈現舊式設備及店鋪場景的〈義和精米所空間剖面透視示意圖〉。此外,作者在書名上相當具有巧思,一杯淡茶、雙堂屋、三層山、鴨四妹、五福臨門、六喜納戶、七巧如意。
我一生有很多不尋常的遭遇, 每件發生的事情都面對選擇的決定, 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巫本添單槍匹馬在異鄉拼搏,與知名人士周夢蝶、謝東閔、鳳飛飛、張毅的交往情誼記錄,發生的事情,有過生死一瞬間,因緣際會,亦謂Happening正在發生的事情。 本書有十七篇發生的事情,沒有特意照作者人生的歲月先後順序去寫,不是年代史。未來當然會有「發生的事情 Happening」之二的續集,之三,之四……。
LOVE AND SURVIVAL Though not easy to find love With endurance of the faraway spirit I come close to finding you in my down time So lucky and so fortunate Your appearance is the Heavenly Glory
曾經 擲世間情愛入茫茫滄海 拋年少輕狂於颶風暴雨 曾經 譜曾經為 情歌戀曲 千古傳唱 楊風集哲學家、佛學家、詩人的特質於一身,他的小說自成一格,即使故事千變,不變的是篇篇都是男男相愛,不變的是書中大量的哲理和優美詩詞與佛教思想。 楊風詩人心靈、哲學概念、佛學素養的特質,在《曾經》這本同志小說,七個篇章捬拾皆是詩啊!歌啊!讀著、讀著就跟著幌幌地哼唱起來── 楊風開拓了同志小說的類型,舉凡歷史、科幻、神魔、穿越、武俠、災難、生態,擴大臺灣同志小說的寫作疆界,上至外太空下至黃泉之國,從朱一貴起義寫到野百合學運,從921寫到莫拉克再到COVID-19,人物也從流行歌、禁歌、南管唱到能劇,無一不是同志的有情世界。楊風可謂多聞,融會古今中外的哲思,故事隨性而至,情到濃時,舊詩、饒舌、民謠、佛典,皆可跨越文體的屏障互訴衷情,體現了愛本是無形。 名家推薦 昨夜微霜/風流月光──楊風同志小說《曾經》序 孫金君/橫越輪迴流轉,看盡彼岸花──楊風同志小說《曾經》序 林秀赫/男男殉道──楊風跨越半世紀的同性愛與私小說
中文領域第一本研究波斯大詩人奧瑪.珈音(Omar Khayyam)《魯拜集》(Rubaiyat)的專著,重在比較研究珈音的思想及其四行詩的詩意與中國文化或隱或顯的關係。作者對珈音的作品與中國儒道釋三家思想,屈原、李白、杜甫、邵雍、蘇軾的詩詞,《紅樓夢》的文化意蘊,以及文化大師陳寅恪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等各個方面詳加比較分析。對於那些囿於費茲傑羅英譯及其中譯的讀者來說,本書足以顛覆對《魯拜集》的傳統理解,引發新的審美陶醉。 About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first monograph in Chinese that searches for the Rubaiyat of the great Persian poet Omar Khayyam. It focuse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and the implicit or explici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oughts and quarains of Khayyam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 has made a broa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Khayyam’s works and the thoughts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Zen, as well as the poems of Qu Yuan, Li Bai, Du Fu, Shao Yong, and Su Shi,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ao Xueqin's novel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nd the independent spirit and free thoughts of Chen Yinke, a master of Chinese learning. For the readers who are confined to Fitzgerald’s Rubaiyat and and the old Chinese translations, this book is enough to overturn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ubaiyat and procure a new aesthetic intoxication. 插翅呼儔飛帝宮,勸祂濁世戰梟雄。 愁城機彀不摧毀,願景焉能天下同?! ——《魯拜集》第99首 封面繪畫:《魯拜集》英國版第四版99首插圖 (1913年),雷恩.布爾 (René Bull)
地方文才,創藝培訓——高中生以上文藝活動作品結集的意義佛光大學連續三年提供文藝營活動經費,過去多次與聯合文學合作,在佛光大學舉辦文藝營。優美的環境,堅強的師資,每年暑期吸引大約兩百多名高中生與大學生參加。2021年受到五月新冠疫情爆發的影響,聯合文學也沒辦法在學校舉辦文藝營活動。然本校仍然支持文藝營,遂由高教深耕計畫挪撥部分經費,由本系自行調整活動方向,改由部分與高中線上合作文藝分享,部分實體課程演講。因著經費調整,且不再侷限一般文學營以文體分類的舉辦方式,即是不再以新詩、散文、小說、戲劇等等的分組方式,考慮內容轉向適合高中生、大學生面對指考、職場的需求,乃朝向規畫故事力、論述力、媒體力三個方向著手。故事力由陳文成教授主講。陳文成教授,筆名陳謙,是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博士,是本系的優秀系友,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專長是媒體編劇、藝文寫作、報刊編輯,堪為台灣五年級最好的作家、編輯家之一。其實務能力豐厚,結合專業學養,在台灣出版很多的課程教科書,且專門擅長舉辦文學獎,如葉紅女性詩獎、北教大文學獎等,另擔任學報總編輯,在台灣傳統語文科系屬於少見的專業與實務合一的教授。論述力由呂健吉教授主講。呂健吉教授為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曾任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長、中央日報國際版編輯、編政組副組長、華梵大學公關室主任、哲學系教授、學務長,現為礁溪哲思書棧的負責人。只因其認為家鄉缺乏一家書店,就將家裡的一塊地整頓成透天房厝,投入所有的微薄退休金,專營古早情感,銷售典藏多年的懷舊玩具、唱片、海報、書籍,也提供場地展覽、表演、活動等等,販賣優雅趣味。經常自言每天只賺到一個便當錢,但是卻賺進更多大筆的讀者笑容與快樂,不計營運損益得失,實為當代獨立書店的一盞奇異燈塔。媒體力則由業界講師陳怡如老師主講,主編當代眼鏡雜誌,泥巴Mud影音影音網站執行編輯,講述從紙本到動畫,以及圖像與文字的編排技巧,適合現代學生的多元表意方式,且以簡單深刻的領導學生進入數位媒體,帶給學生很多的靈感與啟示,也激勵中文系的學生,媒體與數位職場是他們可以參與的就業選擇。此次的編輯,收有蘭陽女中、雙溪高中、石碇高中、崇光高中、東山高中、安康高中、及人高中、佛光大學等等學生的作品,希望文學依然永遠在你的眼裡、心裏、手裡,不要失去文學曾經讓你砰然心跳的感覺。簡文志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兼主任佛光大學文藝營主持人
這本詩集的出版將展現了迥異於異性戀書及男性觀點的思維,也包含了創作者對於影像和戲劇的另類觀點,由於留學法國的背景,使得自身對於電影本身流露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本書以三分之一的篇幅撰寫台灣本土的電影,大幅書寫女性之間的情慾自主與愛恨情愁,這本由女性思維出發的電影戲劇詩集呈現了不同於父權或異性戀的思考和批判。 『傾斜觀看』引用大量的中西方古典電影及當代電影,我對於古典電影尤其特別感興趣,將探討現代社會中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和愛情中的權力關係的不平等,藉由書寫者本身的生命脈絡,重新詮釋中西方經典電影。目前國內累積了許多優秀的新詩作品,不管是個人部落格或是集結為書冊,因作者在歐洲法國所學,與留學美國的評論方式有所差異,相信能夠細緻的分析電影的各種元素,並將電影語言轉換成新詩語言,有助於作家和閱讀者用另一種新的方式可以觀看電影,或甚是學習到如何拆解鏡頭,最終而能夠影響更多人拍好一部他或她的特色和脈絡的電影,而這個電影詩集可以看到許多鏡頭語言,對於在台灣推廣電影的轉譯可以有深刻的影響,更是讀者通往導演之路的一個基礎美學。
年歲晚暮時已斜 安得力士翻日車——漢.李尤〈九曲歌〉 收入《剖影》的作品,完成於民國五十四年初到六十一年底之間,是從初中三年級到大學四年級畢業那段求學期間裡寫成的作品;作者把它們完全不加任何更改,保持原樣、收集成此書。從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旋即入伍服役兩年,六十三年七月底退伍、九月入永安旅行社任業務主任未及半年,六十四年二月即辭職,考托福積極準備赴美研究,從畢業後那段期間的作品,寫時的心情、完作時的風格,畢竟是不同的;何況小說的作品多於詩,更寫成了一篇申請紐約大學戲劇研究所劇作研究劇本。由於生活的體驗,作者對文學的思考已走入了另一種境界,回顧以往的影子,對自己有著奇異的複雜的憤怒情緒。 封面影像故事:這是陳振銓在民國六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從台中潭子寄給作者的信畫(畫紙背面寫上作者的住址)。用為《剖影》封面最能說明作者為什麼將此書叫做《剖影》了。
詩作、翻譯等種種,對巫本添來說,都是一些準備工作而已。他真正的愛好,是電影,他最想做的,是電影導演。其在紐大日夜研習電影的理論與實際,畢業時所拍的實習影片《夢幻回憶》,經重新剪輯,改名《劇場情人》,寄回台北,獲得第四屆金穗獎,在電影上一展才華的宿願,終於得償。巫本添的評論中,最引人的,還是他那強烈的自省批判能力,及獨到的觀察角度。巫本添在大學時,曾受過良好的英美文學訓練,他對中國文學及現代文學的認識與他自己的文學創作,也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些都有助於他充分的發揮他在電影記號系統上的知識與才華。——摘錄自羅青本書序
約翰.阿布代克John Updike是美國當代最知名作家之一,時代雜誌(Times)曾以其為封面人物,更稱其為美國的代言人,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而《慾望的堅持:鴿翎及其他端短篇》乃約翰.阿布代克被譯成中文的第一本書。 除了寫作外,(巫本添)他也致力於翻譯,盡到了外文系畢業生的基本責任。與當時台灣唯一的約翰.厄普代克專家歐陽璋神父,共同翻譯出厄氏的短篇小說集,譯筆信達,頗受重視。如果台灣百分之十的外文系畢業生,都能夠像他這樣,在畢業後,先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作家,再找一個老師幫忙指導,共同翻譯一本書出來,那目前翻譯界的成績,一定會令人刮目相看的。——摘錄自羅青序
一坵山田 滿園懷念 月光 山猴仔 鰱鯉 羌仔 《六喜納戶 戶啟瑞:客話詩集》為劉明猷之第六本客語創作文集,進入客語詩文世界的第四本百首詩集,時值新冠疫情為患,正好讓作者的「北孫.南送」至父祖輩留置的「一坵山田」渡個太平假,邀讀者一起在月光下瞑想不知隱匿在何處的山猴仔、鰱鯉、羌仔。作者在書名上相當具有巧思,一杯淡茶、雙堂屋、三層山、鴨四妹、五福臨門、六喜納戶。
一坵山田 滿園懷念 月光 山猴仔 鰱鯉 羌仔 《六喜納戶 戶啟瑞:客話詩集》為劉明猷之第六本客語創作文集,進入客語詩文世界的第四本百首詩集,時值新冠疫情為患,正好讓作者的「北孫.南送」至父祖輩留置的「一坵山田」渡個太平假,邀讀者一起在月光下瞑想不知隱匿在何處的山猴仔、鰱鯉、羌仔。作者在書名上相當具有巧思,一杯淡茶、雙堂屋、三層山、鴨四妹、五福臨門、六喜納戶。
樂教早因天下裂,往而不返待何為。 眾聲一任喧騰處,顧曲申江知問誰。 海派時代曲是我們華人流行音樂的始祖,具有自身的特色,尤其華洋交雜的特質,這與當時上海的多元文化環境密切相關。時代曲的歲月終結後,這個詞語作為流行曲的涵義已經漸漸淡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老派稱呼。「時代曲」現在特指一九二○至一九七○年代,先後在上海和香港創作、傳播,具有華洋合璧之海派風格的華語流行音樂。 時代曲的地位有點像拉丁文,早已成為過去式;拉丁文被各種「活生生」的語言取代,時代曲也早被臺港大陸的各種流行曲取代。當然,時代曲由於各種緣故,卻並沒有拉丁文那般被「高高掛起」的資格與待遇。 時代曲可以上達下達的「中層」性質,知識分子的大力參與,對於城市生活的反映,在民歌以外對於古典音樂和爵士樂的吸收,乃至於旋律、歌詞的徵引互文情況,以及某些歌詞的解讀……還是具有一定原創性的。 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為〈時代曲紀夢詩〉六十二篇,每篇以七絕一首開始,隨後是千餘字的散文,聊作詩註。上卷分為六編,內容依次為總論、論作曲家、論作詞家、論歌手、論音樂、論文化。中卷為〈時代曲雜詩百八首〉,每首專論一支時代曲,作為上卷的補充。下卷為演講稿〈花一般的夢:淺談海派時代曲的知識體系與文化記憶〉,是在韓中國教授學會會議的大會主題發言,內容可與上卷互參。 各方推薦 【嚴佐之教授序】有契於心,積思成夢 【岑詠芳博士序】記憶、情懷與夢 【陸潤棠教授序】生花妙筆寫年華 【范宜如教授序】繁華一夢歌未央 各界菁英為本書作序引薦,嚴佐之為「嚴氏三雄」之哲嗣,岑詠芳為銀嗓子姚莉的姪媳,陸潤棠向以流行曲研究著稱,范宜如為臺灣最高學府中文系良師。
樂教早因天下裂,往而不返待何為。 眾聲一任喧騰處,顧曲申江知問誰。 海派時代曲是我們華人流行音樂的始祖,具有自身的特色,尤其華洋交雜的特質,這與當時上海的多元文化環境密切相關。時代曲的歲月終結後,這個詞語作為流行曲的涵義已經漸漸淡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老派稱呼。「時代曲」現在特指一九二○至一九七○年代,先後在上海和香港創作、傳播,具有華洋合璧之海派風格的華語流行音樂。 時代曲的地位有點像拉丁文,早已成為過去式;拉丁文被各種「活生生」的語言取代,時代曲也早被臺港大陸的各種流行曲取代。當然,時代曲由於各種緣故,卻並沒有拉丁文那般被「高高掛起」的資格與待遇。 時代曲可以上達下達的「中層」性質,知識分子的大力參與,對於城市生活的反映,在民歌以外對於古典音樂和爵士樂的吸收,乃至於旋律、歌詞的徵引互文情況,以及某些歌詞的解讀……還是具有一定原創性的。 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為〈時代曲紀夢詩〉六十二篇,每篇以七絕一首開始,隨後是千餘字的散文,聊作詩註。上卷分為六編,內容依次為總論、論作曲家、論作詞家、論歌手、論音樂、論文化。中卷為〈時代曲雜詩百八首〉,每首專論一支時代曲,作為上卷的補充。下卷為演講稿〈花一般的夢:淺談海派時代曲的知識體系與文化記憶〉,是在韓中國教授學會會議的大會主題發言,內容可與上卷互參。 各方推薦 【嚴佐之教授序】有契於心,積思成夢 【岑詠芳博士序】記憶、情懷與夢 【陸潤棠教授序】生花妙筆寫年華 【范宜如教授序】繁華一夢歌未央 各界菁英為本書作序引薦,嚴佐之為「嚴氏三雄」之哲嗣,岑詠芳為銀嗓子姚莉的姪媳,陸潤棠向以流行曲研究著稱,范宜如為臺灣最高學府中文系良師。
曾經醉飲春風在荒草無垠的曠野 曾經狂歌千仞崗上泯海天成一色 曾經 割青天煮白雲於 兀兀 孤峰頂上 北宋詩人張先(990 - 1078),曾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名句,本書中的這些圖片,既然經過像花弄影一樣的處理,那就把它們叫做「弄影」吧! 楊風在自序中寫到:我就讀的中學在鄉下,五姊讀的卻是臺中市裡的臺中女中。我讀的國文課本,平凡得很;她讀的國文課本裡,除了有胡適諷刺中國民族性的散文〈差不多先生傳〉之外,還有冰心、劉大白等人的新詩作品。這些三十年代的中國詩人作品,感動了我,也鼓舞我開始寫詩。 全書共輯錄320首詩作,搭配楊風透過攝影鏡頭所攫取的花草、動植物與人物,讓讀者閱讀到一位情思豐沛的天生藝術家真實的自我。
情詩聖經世間最美的情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聶魯達基金會官方授權作品譯自智利當詩人巴勃魯.聶魯達Pablo Neruda的Cien sonetos de amor (100 Love Sonnets)。哥倫比亞小說家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稱聶魯達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美國詩人兼教授Dean Rader將聶魯達冠為世界詩歌史上最偉大詩人的首位(同一篇文章李白名列第八)。凡是讀過聶魯達詩集的讀者應該都會認為這些評價並非空穴來風,聶魯達當之無愧。聶魯達一生寫了三十九本書,是當今英語世界最受歡迎的外國詩人之一。他最暢銷的兩本英譯詩集分別是《The Poetry of Pablo Neruda》和《100 Love Sonnets》。這本詩集由聶魯達創作於1955到1957之間,出版於1960年,是聶魯達獻給他的第三位愛妻瑪蒂爾德的禮物。詩集由一天中的四個時段組成:早晨、中午、黃昏、深夜,象徵生命的四個階段:青年、成熟、衰老、死亡的陰影。該詩集從聶魯達呼喚瑪蒂爾德的名字開始,到最後永恆的一吻結束。換句話說,就是從愛的誕生一直寫到死後的愛,是聶魯達生命被點燃之後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是一趟求愛得到愛的旅程,是一百朵愛之花的綻放。聶魯達是表達愛意的大師,他將感性、抒情、想像乃至夢幻,細節的精煉、意象的豐富和獨特,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以一百首十四行詩,將最親密無間的愛簡潔地性感地表達出來。
點著一盞火 引火 點著 心燈 《五福臨門 門生祥:客話詩集》為劉明猷之第五本客語創作文集,進入客語詩文世界的第三本百首詩集。作者在書名上相當具有巧思,一杯淡茶、雙堂屋、三層山、鴨四妹、五福臨門,後續系列命名與內容相當值得關注。 在短短五年間出版了五本著作,擅長將土生土長的客家庄大小故事和客家文化精髓,藉由散文或新詩,化為字字珠璣在書頁上躍動。這需要何等的堅持,才能在無數酷暑或嚴寒挑燈夜戰?劉老師常說:不苦!他樂在其中,享受這種為客語傳承埋下文字的種子,而後慢慢等待種子發芽、茁壯的過程。——節錄自 黃美貞【推薦序】與劉老師文字的邂逅 想愛來點著一盞火 引火 點著 心燈 火著 照光 係借光驅暗 帶來一線光明 事情總愛有人起隻頭 書文字 像係燈心 開嘴講 像係棉線 多關心 像係油氣 篤實 默默个 去維持去凝成 實在係 長命人 正敢去試探个艱辛工程 ——節錄自 劉明猷〈自序:心燈〉
點著一盞火 引火 點著 心燈 《五福臨門 門生祥:客話詩集》為劉明猷之第五本客語創作文集,進入客語詩文世界的第三本百首詩集。作者在書名上相當具有巧思,一杯淡茶、雙堂屋、三層山、鴨四妹、五福臨門,後續系列命名與內容相當值得關注。 在短短五年間出版了五本著作,擅長將土生土長的客家庄大小故事和客家文化精髓,藉由散文或新詩,化為字字珠璣在書頁上躍動。這需要何等的堅持,才能在無數酷暑或嚴寒挑燈夜戰?劉老師常說:不苦!他樂在其中,享受這種為客語傳承埋下文字的種子,而後慢慢等待種子發芽、茁壯的過程。——節錄自 黃美貞【推薦序】與劉老師文字的邂逅 想愛來點著一盞火 引火 點著 心燈 火著 照光 係借光驅暗 帶來一線光明 事情總愛有人起隻頭 書文字 像係燈心 開嘴講 像係棉線 多關心 像係油氣 篤實 默默个 去維持去凝成 實在係 長命人 正敢去試探个艱辛工程 ——節錄自 劉明猷〈自序:心燈〉
「要成為偉大的領袖,經常需要一些運氣。」美國故總統尼克森說:「因為它需要三個要素的相互配合:偉大的人物、偉大的國家和偉大的事件。」 一七七二至一八一八年,華人公司在西婆羅洲發展獨立自治政權的黃金時代。羅芳伯正巧躬逢其盛。羅芳伯在那個時代中以不凡的知識和膽識,替自己塑造了英雄的生命。 蘭芳共和國,或稱蘭芳大總制共和國(一七七七年至一八八四年),是現代學者對海外華人在婆羅洲創立的一個社群或政權的稱號,該團體有時亦自稱「蘭芳公司」。
本書命名為《俗說醒語》,作者因見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部《世說新語》,對於世人具有警示與典範作用,故效法其精神,取其諧音。 作者感於古籍、典故、詩詞、成語都出自學問道德至高的聖賢之人,諺語與俗話則也有出自較有敏銳感覺的販夫走卒,都能流傳並廣為人知,也都因具有深層的警世意義與價值,都值得後人謹記備忘。本書輯錄115條的華文與台灣俗話醒語,給數位時代成長的一代了解父祖輩年代的生命觀及生活哲學。 *封面影像故事 陳板攝〈生仁糖.仙人糖〉 生仁糖,客語又作「仙人糖」,又稱天公豆,整顆炒香花生外裹紅或色白色糖霜,是福建原鄉流傳的節慶應景甜食。農曆正月初九祭拜天公,生仁糖就是傳統供品之一,也成了過年必吃零嘴。
華人世界冰心文學獎得主,金門詩人許水富第十六本詩集出版了,詩人上山下海不忘長居地桃園地景人文的抒發之作,本集多篇有關的在地書寫。 繼去年《巷弄詩集》後。今年又以《我扛著我的詩上山下海。》詩集強行問世。為自己人生留下時間的現行犯。那些隻字片語備妥的孤寂與欲望。在敬重詩篇藥方中。尋求建構閃滅出口。平靜。沸騰。療癒。供養。都是欲言又止的靠岸。 這本詩集收錄聯副。人間。自由及金報各副刊拙作。以及國內外各詩刊登入的作品。僅此敬意。感謝給我一座山。一幢海。攀越或深浮。都是一種踏實和自我拯救的方式。──許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