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人生經歷真的比我們多出太多,演戲時在他們的生命旅程中一起經歷傷痛,每一道傷口都像是劃開一個新宇宙。★ 曾幾度榮獲金鐘獎提名並拿下新進演員獎,近年以《茶金》、《奇蹟的女兒》、《流麻溝十五號》等作品席捲時代劇風潮,連俞涵以其靈思漫漶的散文隨筆,刻寫女演員的戲劇尋索:在各種試鏡間跳躍、走過片場人事聚散,寫至脫卸角色的日常,及其對此身的內在叩問。★ 五十四篇隨筆勾描演員工作與生活彼此互放的輝芒,進出角色之間,同時鋪綴現實的星辰。★ 作家柯裕棻專文作序;插畫家常芷跨刀配圖,日式風格恬雅清麗,點綴新鮮的顏色。★ 隨書附贈插畫書籤一張,兩款書籤隨機贈送!在一個短暫的action到cut之間,我就可以做一個迷你的夢了。如水豚般慵懶自在的女演員,時而藏身角色之後,時而周旋於書寫、捏陶和烹煮間的香氣氤氳,變換不同身分彷彿工讀生兜兜轉轉,卻有著安定恬淡的性格;任時光翩然凝鑄,一個又一個角色在她身上流淌、塑形,再杳遠的夢幻泡影,透過文字堆疊,也碎閃著栩栩如真的光暈⋯⋯「俞涵在這本書中對於作為一個演員究竟意味著什麼,會遇見怎樣的困難,在情緒和體能上經歷何種考驗,有很多省悟。演員需要有相當柔軟而且容易合作的性格,不斷將自己的精神交付在他人的故事裡,長時間與龐大的製作團隊一起勞動,和各種人共同完成作品。這需要上善若水的特質,但也要有水晶似的堅實的靈魂核心,才不致受到干擾或迷失自我。挫折和磨練的確難以吞嚥,但成功與成名也需要足夠的修鍊才能怡然承接。」——柯裕棻(作家)她是從大時代硝煙走出的堅毅女子;她是短時間消化劇本、前往劇組救火的「消防大隊長」;她曾拍攝廣告吃洋芋片吃到發燒昏倒;她也曾為戲劇宣傳,在大雪紛飛的北國,寒風中艱步前行⋯⋯撕開女演員鮮麗外殼,她彷彿特務般按照劇本擁抱新的名字、新的身分、新的口音,再進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踅走於虛擬和現實之間,亮出犄角,迎頭撞上無法預期的一切。她得強化內心韌性、放大感官,「而在每次結束之後,我也都會思考,還要繼續當演員嗎?這樣飄飄蕩蕩,隨時在放下和拾起之間的生活。卻也總在一通電話或一封信之後,想也不想地再次投入其中。」與角色相遇/告別,重新拾掇日常細瑣,擦亮生活的鏡面。她鬆軟了獨處時光,鑽探記憶隙縫,在角色之外的光影中,仍為身為演員準備些什麼:收集眼前或豐盛或疼痛、甚至百無聊賴的情緒,珍視當下物事移徙,感受每一次的愛過與失去⋯⋯書中文字晃遊出女演員的虛實軌跡,自角色入戲,徘徊於人事流離,往內直入自我的私密宇宙,映現此身與生命熨貼的溫柔。她相信穿越黑洞、進出角色之間,日子也跟著慢慢美好了起來⋯⋯「無論你喜不喜歡水豚,或認不認識這位演員,這本隨筆集,就是在做水豚工作時,拿起電腦,在桌前敲敲打打的工作隨想。若你剛好好奇演員的工作,或是想看看不同的職場雜記,成為水豚的我,正吃著橘子,一邊敲打著這些文字,等著大家說:『這是工讀生扮的吧!』」——連俞涵
好想變成很好很好的人, 被未來的人這樣掛念著。 書寫於宇宙邊緣的告白、告解、告慰, 親愛與傷害、身體與情緒、現實與幻影、抱擁與衰微… 在城市與夢里的交界處,與時間和解。 陳夏民的決定之書! 所有的書寫過程皆為記憶之重建,細微如怨懟嫉妒恨等等可長可短之情緒,龐然至種種故事輪廓與線條之消逝與抹除,轉眼、回身、念想,我們已在時間長河裡,面目全非。卸下乘客身分,夏民選擇步行方式,在繁雜人世遍尋得以領回自己的執據,那會是一隻走失的犬、幾種消逝、幾場病,甚或諸多人情收支……無從閃避、拼拼湊湊才稍能釐清被有意無意忘失的內外在本質。重建故事現場是與自己綿長的密談、議和,夏民用文字清出來的路,是人在不同生存情境裡的不同面向,從而供讀者借代、轉換、窺見自我。失物清單上,一筆一筆列舉之時,自身輪廓卻越漸清晰,當習得了妥切的棲身姿態,記憶正藉以不斷延長。 ★失物風景:是漸逝的與遲不面對的那些。 ★出版人、讀字書店負責人—陳夏民的告白之書,前中年書寫,每一散文篇章鋪排著你我共感的主旋律,最真摯誠實的生命獻辭。
世界如此大,不如就一直走下去吧 長途旅行適合緩慢移動, 走過每一吋即將揮別的土地,是說再見最好的方式。 一段橫跨愛爾蘭、英國、丹麥、瑞典與芬蘭的生活大夢, 一場因失敗而開啟的旅途,一次逆轉人生的契機; 記憶的行囊裡是擁擠的人情與華美的孤獨。 旅程開啟於一段不快樂的時期,一個無法達成的夢想卻為作者指引了另一個去向。人生難以預測每一步路,永遠無法知悉命運降臨於己的諸多細節,從愛爾蘭到西北歐各國,沒有預期心理的路途,迎面而來的往往是最鮮明、瑰麗的人世風景,釋放了種族、國籍和語言、文化的無形界線,所有經過眼前的容貌皆是另一個自己。 以異國生活為敘事文本,在人與人的輾轉相遇之中,尋求的是每一種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快樂地度日、快樂地成敗或快樂地悲喜…世界這麼大,接著走下去就對了,唯有透過旅行,才發現生命將有太多可能。人們不該永遠只過同一種生活、在乎同一件事情、堅持同一種思維,這將是每一段旅行帶給自己最大的提示與隱喻。
只有創意澎湃到原地跳三下,都掉得一地故事的傢伙, 才捨得揮霍到將意念寫成百多字發表; 否則,他肯定是個懶鬼。 恰巧,我兩者都是。 —彭浩翔 ★香港鬼才導演、跨界創意人—彭浩翔的首部極短篇小說,其中作品曾獲台灣時報文學獎、HAF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大獎,江湖流傳精品,唯一集結! 鬼才創作人彭浩翔的首部極短篇小說結集。 100帖重口味藥單,療癒你的生活無感症 純情低俗,既甜且毒!自我審查:18進! 彭浩翔近年於餐廳門口候位、與同事外出抽煙,甚至首映禮呆等二缐明星入座之空檔, 順手拈來各式奇思妙想,幻化成怪力亂神小故事。 從肛交精子之歷險,到以色列撤出殖民區; 由計劃生育的政策,到美國登月都市傳說; 從吸血鬼謀朝篡位,到雙胞胎之奇詭體位; 由馬丁路德金口音,到多拉A夢愛的遺憾。 各種狂想,被精煉成一場迷你故事嘉年華。
傍晚,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時, 我突然覺得,自己可以像眼下如此這樣繼續活下去。 傷逝與歡快的情緒並置, 日記藍是一次轉身後的起霧, 呈現了渴切情感和欲望的色澤。 書寫,原來是與孤獨 相處並靠近自己的方式。 ‧一冊公開日記,一回秘密書寫,等候十餘年的經典重啟,一場持續至今的城市漫行。 ‧最深刻凝望的自剖囈語,以詩意之眼,記錄個人情慾、想像與覺醒,描繪最貼近的遠方探問,最遙遠的靈魂追尋。作者的眼界如此清明敏銳,看進生命表面下的思緒迴流,激情卻又安靜,有時幾乎令人出神和心碎。 遠處窗外的雲層像壯闊的河水流逝而去,近處的雲則飄散不知所終,飛機斜駛向更孤寒飄散的雲朵內,然後我逐漸望見慕尼黑城外的燈光。 —陳玉慧 像是一道來自巴伐利亞的嘆息。在陳玉慧的日記手札裡,慕尼黑是孤獨而神秘的,正如她的文字,讀者隨著她的思緒經過了花園候診室電影院速食店機場乃至其他的城市……彷彿經歷思緒的冒險,當她反覆進出不同的旅途,在放下與拾起之間,讀者因而得以看見了生命的本質:希望與恐懼。而原來愛和恨是一體二面。 在簡潔的文字抒情裡,每一翻閱卻皆是飽和的情感溢出,那些書寫速記宛如符碼散落於時間的關節,依循分秒傳遞而來,稍不小心便致使情緒動彈不得,像是一道厚重的呼吸,亦步亦趨,看管著閱讀的神經。在寬闊的敘事背景下,情感面貌時而輪廓曖昧,時而清晰可見,駕馭準確文字書寫的原來是陳述意志;書寫者的留白,令人回味深思,而究竟是什麼必須寫下來,而且寫了下來。這是一趟靈魂相遇之旅,讀者悄悄成為了另一個她,同樣感到痠疼痛楚、同樣陷入或走出情感的迷思,而也逐漸得以釐清自我。
我已經把與時間的連結遺落在這裡了, 但這裡又是哪裡呢? ★棉花糖樂團吉他手/製作人—沈聖哲,首度跨界小說創作,以日本京都為敘事背景,捕捉透明色感的愛與絕望。 ★宛如在岩井俊二的場景光色裡,鋪展村上春樹的文字結界!六個關於失去與獲得的故事×六段欲言又止而懸空等待的日常,儼如數種靜止未爆的深思懸念,交織為一道無限延長的生命關卡! 「那寂寞感就像是你被蚊子叮咬了腳底,明明癢得要命,卻怎麼抓也抓不到癢處那樣,具體也說不上來到底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而覺得相當寂寞噢。」 「擁有回憶是一件幸福的事噢。」恆內馬布利說。「可是人類啊,總是有意無意地逃避自己不想記住的回憶,然後將它封鎖在心裡的某一個角落,非常邊緣到自己都難以碰觸的角落—」 「常常你會不知道你在做什麼?該往哪裡去?你明明知道要尋找新的生活重心,可是卻找不到自己的心。你不想出門見任何朋友(可是,真的有朋友嗎?),你害怕回家之後的極大失落感。終於,週遭的人開始離你越來越遠、越來越遠、越來越遠。你開始覺得沒有人能瞭解你,卻也不想被誰瞭解。你只想一個人、但你不想一個人,於是你一個人、但害怕一個人。你像是走在尖銳的針山,就算你的形態保持得再怎麼軟柔,那些針一樣還是銳利到能輕易刺破你,然後穿心。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噢。」 會不會我們的人生根本就是從死亡開始的呢? 一名走下坡的創作歌手、一名尋妻者與電動機器人、一名被夢纏擾的上班族與一名旅遊節目主持、一對用力生活的大學情侶、一名打工男孩與一名大學女孩與一位民謠歌手、一名失意男子……彼此匯流於京都景致裡,身旁的鴨川如人生一般平緩流過眾人的心,有時溫柔熱切、有時冷冽如刀鋒,像似小說文字裡鋪展而開的生命暗湧,清麗靜泊的陽光下,未必是幸福、也非絕對殘忍。 眾短篇故事皆以舒緩的音韻性,述寫平靜日常裡的人世殘忍。每一角色都在試圖承載、消化生命裡的失去與獲得,不同年齡、職業、性情與社會定位,被現實擊中的力道亦有所不同,唯有時間仍貌似平和地流逝;或許、人在學習的終究是某種情感的換取,或說是心緒上的修正。小說文字如高倍數顯微鏡般,反覆將人的內在拉開拉開……一旦返回視線原處,生活持續,仍是一幅美好良善的表面,而不被知悉的是他們正所經歷的無論悲喜之寧靜的內在震盪。
待在繪畫創作的世界裡,我可以不用去面對那個不擅長表達的自己,在那裡很平靜、很純粹,留下的只有永恆的情感和理想,那裡是我的小宇宙,裝滿無限可能的小宇宙。─安哲 Staying in the world of artistic creation allows me to forget about the uncommunicative side of me. I can enjoy the peace and purity, capturing only the enduring emotions and ideals. That is my little universe, where possibilities abound. ─Ahn Zhe ★ 視覺藝術家、知名演員——安哲,2010~2014作品集 ★ 首度收錄!安哲情境寫真手稿集(14 × 14cm/44頁) 安哲有雙深邃的眼睛,似乎看得透他,但卻也不明白那迷霧般的風景是什麼。在那茶色瞳孔中,一圈又一圈的螺旋裡,彷彿有個無限大的宇宙。有陰鬱、有天真、有美麗,那是個細小微量的光芒,透過一瞬之光。 藝術對他而言是小宇宙的描繪,戲劇則是他小宇宙的釋放。若想要進入他的世界,他的作品,是最直接暸解他的方法。 安哲說,所謂的宇宙,並非代表一個全部。現代的人都只想活在自己的小宇宙,但小宇宙並不侷限在那邊無法往前。小宇宙是無限寬廣,有時候只代表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面向。 本書收錄了安哲從2010—2014的作品集,每個作品,都是他在發掘、思索他的人生、未來、感情,不同面向,所建構出屬於他,也渴望分享給大家的小宇宙。 「窺看、未完成、自我懷疑、轉換、脆弱、共生。」 這是他在尋求創作的夢想跟真實時,所感受的歷程。 「悲傷、壓力、荒謬、慾望。」 那是他用看似悲觀的內心裡,對世界最大的熱愛,最想傳遞的訊息。 他的作品充滿批判、省思、嘲諷、荒誕,不單是為了畫而畫,背後都有很多想說的事情。他的作品通常不給答案,因為世界上的答案都太多。但世界沒有標準答案,所意在他的作品裡,他不講答案,有者很多留白,讓大家自己填滿。於是在這本書,他用圖像創作描繪了十個故事,十個在他小宇宙裡,重要的故事。 安哲的宇宙構成中,有許多看似「負面」的東西,但這其實是對真實生活的警訊。你要看清楚哪些不好,才會記得好。本書除了安哲十樣重要的作品集之外,另有別冊,讓我們從演員與藝術家安哲的日常,窺看不同的他。演員,也是安哲的一個重要身份,表演讓他發現,這是個探索,可以找到投射的情感跟抒發,戲劇的確改變了他的小宇宙,是他跟大家分享小宇宙很重要的一道橋。 Where have gone avarice and conscience? The Disappeared No. 226 lost himself to what he wants, sacrificing conscience for the sake of profits. A manipulator inside out. People lose themselves, falling prey to desire. While it may seem possible to see through the profound eyes of Ahn Zhe, they always leave you wondering what actually lies behind their misty depths. It is as if an infinite universe resides in those dark brown pupils, in spiral after spiral, where traces of melancholy, innocence and beauty are revealed through that subtle, flimsy moment of light. To him, art is about portraying “the little universe,” and drama about unleashing the universe itself.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him, his productions offer a close peek into his world. In his words, the so-called universe does not represent a whole picture. People in the modern age tend to live in their own little universe, which, instead of staying within boundaries, is ever expanding, and sometimes demonstrates only part of our lives. This is a collection of his works from 2010 to 2014. Every creation of his tries to explore and shed light on his life, futur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different angles and perspectives, he hopes to construct a little universe that belongs solely to him and which he desires to share with you. “Peeping, incompletion, self-doubt, change, vulnerability, and coexistence.” These sum up how he feels in pursuing his creative dream and the truth behind it. “Sorrow, stress, absurdity, and desire.” They are the messages he wishes to deliver to this beloved world from his seemingly pessimistic heart. His works brim with criticism, introspection, sarcasm, and absurdity. He is not just painting for painting’s sake, but for the sake of conveying his thoughts. Answers are seldom found in his works since there are too many of them in this world, where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standard answer. Thus he never provides answers, but leaves blanks and spaces for the viewers to fill in. In this book, he graphically depicts ten stories, all born out of his little universe and embedded with rich meaning. The recurring elements appearing to be “negative” in the universe constructed by Ahn Zhe are, as a matter of fact, warnings to the real world.You need to see the bad to appreciate the good. Apart from ten of his finest works, the edition also includes an attached booklet featuring his daily life as an actor and
必須不斷提醒自己, 生命還是不斷不斷重來的。 門前的樹,枯了一個冬天, 沒怎麼注意下, 一樹都繁開了綠葉。 樂融.浮生 把缺乏回饋能力和意願的個人從「通訊錄」刪除,把不再頻繁吸引我到訪的網站,從「我的最愛」去除。誰說人生是建立在不斷「累積」的過程?也許人生只是一段不斷「取捨」的過程。 從城市一隅展開,屬於人的故事來來去去,多少是值得停留與等候的?時間流逝,景致更迭,又有多少去處和情感是可以被記住或遺忘的?日常現實中,哪些是我們必須反覆檢整的擁有與放棄? 本書依循陳樂融豐富而獨特的感知,在從容的字裡行間,尋找對生活的釋然,並以悠然之語境,完成一場對自我的聆聽與傾談。所有的過去、當下與未來,彼此線索牽引,因循觀照,作者撥弄著安置其間的情緒接榫,試圖拆解、重組既有之塵世面貌,每一文句皆在捕捉極易消逝的浮生風景,將流動的情感,定格顯影,成為當代人之時光備忘。 多元創意人陳樂融十五年來的日常雜文集結,中年之際,對前半生的一次回首、顧盼,從周身開展的枝微末節進而所衍生的人情世故,在在掩映了諸多人際之間的精妙情緒,關於求不得、愛別離、生老病、怨憎會……藉由作者洞悉人情的筆觸,將普羅人性裡的曲折蜿蜒一一針砭,並且重新排列與定義。 本書重點 人哪那麼好當,人生哪那麼容易過。 這樣順著性子胡混一輩子、瞎攪一輩子、碰撞一輩子。人生沒這麼孫猴子便宜的事。 知名多元媒體人、創作者—陳樂融,相隔10年最新個人作品! 中年書寫,半裸敘述,深入剖析現代社會的細微縝密之人情世故!
我總是懷緬那個被大象跨過的年代, 也許只不過是我們的錯覺, 生活永遠在他方,一蟹不如一蟹。 病態處女座的人生嘀咕與生命呢喃! 香港電影金像獎暨台灣時報文學獎得主之跨界奇才,永遠賴在路上的跨世代——彭浩翔,二十年經典文選! 4種城市日常+60餘篇非道德勸說+7封分別給清潔阿姨、新演員、AV女優、莫少聰、陌生人、姪女與不存在的兒子的信……潤滑早已僵化的城市思索,開啟你甚久未用的智商 王盛弘 作家、李取中 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總編輯、易智言 編劇╱導演、侯季然 導演、馬家輝 香港作家、高翊峰 小說家、FHM總編輯、鈕承澤 導演、聞天祥 影評人、膝關節 影評人、戴立忍 導演 —誠摯推薦(姓氏筆畫序) <br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Tahoma, 'Lucida Grande', 'Lucida Sans Unicode', 新細明體, 'Arial Unicode MS', sans-serif; line-height: 24px; filter: none !important;
時代已然遠去,那些乘客始終仍舊在。 「其實我也傷痕累累的, 如果不介意,請和我一起。」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飛踢、醜哭、白鼻毛》作者 陳夏民的文學初登板 ★10年生命情感,43則好人書寫體例新示範, 無數乘客所留下的夢與抒情 ★全書採裸背裝訂+折疊書衣之設計,內封面4款配色,隨機出貨,並收錄一冊需自行手工裁切閱讀之神秘文本 ★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飛碟電台主持人 光禹.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總編輯 李取中.1976樂團主唱 阿凱.香港詩人、作家 袁兆昌.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作家 劉克襄.作家 駱以軍.水牛書店社長 羅文嘉—誠摯推薦(姓氏筆畫序) now and then, here and there 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其實都藏著很深很痛的傷口,你也是吧?對不對?我們來自不同行星,可能都有失眠的毛病,可能不是每天都快樂,但我們來到相同的地球——我們在同一艘船上,我們在同一輛車上,我們在同一隻鞋裡——在這個滿是修卡怪人的世界裡,我們互相支持,互相擁抱,只為了回家的時候,能夠不懷怨懟,毫無恐懼,只有愛。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擁有整個時代,但是、絕對可以真正地擁有自己。在陳夏民的文字書寫裡,來自於人的幽微情感維度成為了僅有的光,時間早已失去過往熟悉的真相,每一次抵達之分秒年月,盡皆全新而陌生的認知。反反覆覆地記住而後忘了、相遇而後失去。我們終究等候不到超能英雄的前來,亦遲遲未能獲得合身的披風,這已然是一個需赤身裸足與世界靜靜對決的時代了,抗衡著不得不的世故與遷異。 現刻與爾後,此處與他方,時間來去,我們是共乘的旅客,偶爾並肩、鄰座,或在出入之間交換了位置,她是下一個你、妳是昨日的他,永不落單。陳夏民試圖於匆忙流逝的人世風景裡,撿拾他人之暗記,反覆擦拭尚未換取出去的情感的細緻曲線與剖面,那些差點被忘在途中的小事、那些歪歪斜斜卻仍往前的時日…當人們總是抵達太過陌生的去處,至少在他的文字裡,仍載滿了彼此曾所學會的事:真切,溫厚與愛。 本書特色 在回憶裡,我們都是乘客, 到不了站,下不了車,只能一直前進一直前進。 獨立出版界的原子小金剛,好人書寫世代的BIG BANG 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 陳夏民的文學初登板 持續誤點的時間月台上,細細翻找每一張被遺落的情感票根
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決選入圍╱百萬人次感動推薦「在當下這個世界,你相信什麼?願意相信什麼?而我相信光,相信愛,相信分享,相信堅持,也相信希望,相信渺小可以累積成巨大,微光亦可醞釀爆炸。」山林裡的召喚宛如大自然的魔幻饗宴,一場神秘而永恆的經驗,我們必須放下身為人類的自傲,才得以安然置處於縹緲的山霧之中。台灣的山林美好,鮮少被認真關注與珍惜,十餘年前被學長姐要求登山後寫下行程記錄,圓恩養成了每回山行之後留下文字記錄的習慣,希望透過這樣的累積,將生命中他人所曾給予自己的幫助與祝福,回饋分享給更多人。山帶給她的太多了,不僅找到一份喜愛並兼顧理想與創作的工作,更能領略自然之美,在登山過程中給予生命智慧的體認與磨練。累積是很重要的,生命中很多時刻我們總是孤獨、沒有掌聲、懷疑自己究竟在堅持什麼、可以影響這個社會些什麼、因為疲累挫折而想放棄……但沒有累積、沒有堅持、沒有相信自己,就不會有奇蹟發生的一天。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很巨大,別輕易忽視!不論是文字的,或者任何其他,只要你想發光,就會被看見!相信自己可以為這個世界增加一點點美好,為其他人多付出一些些溫暖,讓孩子們的眼眸可以因為希望而發光,為這塊土地付出多一點愛,就算只是一點點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