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隨興隨時的雜文感想小品,說有理也沒理,說沒理也有理,這就是天下事了。 ◎嵩壽的劉雨虹與你談天說地,一窺老人、老師、老話的智慧,看見世事洞明皆學問。 ◎從談老人、談南懷瑾老師開始,處處可見南師治學、教學、待人處事上的風範。 ◎題材尚包括生活中的人事物所帶來的感悟,字裡行間中展現人情練達即文章的灑脫。 ★筆耕不輟的劉雨虹老師,繼《說南道北》後又一展現南師生活智慧的作品,八十七篇小品,八十七道醍醐,等你品嘗。 作者劉雨虹於一九六九年年底結識南懷瑾老師,之後追隨南師數十年,親沐大師風範,並曾撰寫《禪門內外:南懷瑾先生側記》、《禪海蠡測語譯》等書,更參與多部南師作品的編輯策劃工作。 九十多歲的劉老師執筆不輟,常於網路發表文章,內容大多是生活隨筆與感懷。因文筆流暢侃侃而談,頗有返璞歸真的赤子童心,是真性真情的流露。本書內容除提及南懷瑾老師的點滴,以及因而產生的感悟,同時還談文化、談健康、聊詩文、聊生活,以自己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歷練,來看待當今的生活現象。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13798.pdf
翻開本書看見南懷瑾大師一生的著述足跡,追尋中華文化的新瑰寶。 ◎本書收集了四十八篇有關懷師著述的出版說明,外加為其他著述所寫的出版說明,總計七十七篇。 ◎對懷師的著述頗有簡介的作用,對讀者而言,也能有選讀懷師著述的方便。 南懷瑾大師於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南師於二○一二年辭世,留下豐碩的言論著作,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劉雨虹,一九二一年生,追隨南師四十三年,與南師亦師亦友,孺慕情深,南師曾親函四十三封信予劉老師,後編成《懷師的四十三封信》一書。劉老師一生為整理出版南師的著作而勠力不懈,南師仙遊後,並整理出版南師未面世之書籍多種,可見其深得南師思想精隨與信任,為南師著作的第一代言人。 本書收錄四十八篇南懷瑾大師著述的出版說明,皆由劉雨虹女士所撰寫,依出版時間羅列。透過本書的各篇出版說明,可以快速搜尋與認識大師的作品,對於讀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13774.pdf
南懷瑾老師追憶自少年開始學詩、作詩情境。這本書也寫人、寫事、寫史,更寫心中說不完的這些人,那些事…… 說到詩文的事,南懷瑾老師話說從頭,帶著獨具特色的幽默語氣,娓娓訴說各階段詩作的創作情懷,閱讀本書,宛如一位親切自然的長者就在近旁殷殷的說著過去的年代、莫測的歲月…… 原本是談起創作詩過程中所運用的典故發想,卻無意中激發南師提到創作詩時的心境故事,開始追憶昔日學詩、作詩的情境。寫人、寫事、寫史,都是詩,更寫心中說不完的這些人,那些事…… 令人吃驚的是,南師是從自己的童年說起的,說到少年、青年、中年,更說了不少從未說過的點點滴滴,那是一個孩子從小長大的心路歷程…… 一九九五年六月廿六日,一連四天的下午,南懷瑾老師自然又隨興的說著自己的內心深處,令人如沐春風。現在,已離我們遠去的那個南詩人,又在敲打著大家的心靈……
南懷瑾原著《話說中庸》,全球首度面世一探子思別傳孔門心法的奧秘奧祕。 ◎南懷瑾先生原著,並收錄劉雨虹老師整理編本,便於國學涉入較淺之讀者閱讀。 ◎從子思為何寫作《中庸》說起,再談《中庸》的定義與內涵。 ◎書末附錄費時兩年多資料蒐集整理而成的南師簡易年表。 子思到了宋國,宋國的大夫樂朔和他談論學問之道,因話不投機,就叫人去圍攻他。事情被宋國的君侯知道了,親自救出了子思。子思很感慨的說:「文王困於羑里,作《周易》。祖君(孔子)屈於陳、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無作乎!」於是,撰《中庸》四十九篇。 《中庸》一書的中心要點,便是子思提出學問修養的主旨,必須先要做到「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際心性相關的道體和作用。子思作《中庸》,承祖父孔子的心傳,也闡述其師曾子著《大學》的「內明」和「外用」之學。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以他道貫古今的淵博學識,對《中庸》的闡釋達到「非深入聖人之奧,不能達於心口。」的境界,以記中和之用,並昭明聖祖之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134736.pdf
南懷瑾詩作,讓讀者更了解隱藏於詩裡的南師學思與禪機慧識,及其人生各階段的行誼。 ◎收錄1932年至2009年南懷瑾所作詩詞,可了解南師在不同階段的思想與情感寄託。 ◎由對國學極富造詣的南師學生,前彰化師範大學林曦教授介紹、導讀並注釋。 ◎謹以此書獻給喜愛南學與古典詩詞者! 《金粟軒紀年詩》以南懷瑾老師創作詩作年代,依序分為〈西行集〉、〈海屋集〉、〈海東集〉、〈掩關集〉、〈美京集〉,以及不分年代的〈佚詩集〉等六集。其中以在台期間所創作的分量最重。從〈西行集〉到〈美京集〉,大師不同時期之身影與慧識,清晰可見。 「一鞭紅雨落繽紛。」俠士之英姿也; 「聲色場中自在身。」名士之本色也; 「但憑赤手闢鴻蒙。」宗師之氣象也; 「人生都是賭輸來。」哲人之吐囑也; 「已了娑婆未了緣。」菩薩之境界也。 全集五百八十七首,披沙揀金,隨處都有玄珠靈寶。 宗本先生曾贈南師以詩曰:「俠骨柔腸天賦予,臨風玉樹立當衢。知君兩件關心事,世上蒼生架上書。」 林曦說,大師之詩,有才子筆調,更有宗師吐囑,非尋常騷人墨客之詩也。故其意境空靈而意涵高遠。然其主軸,終不離「弘揚中華文化,實踐鷲嶺悲願」也。 閆修篆說,南師之詩如其人格乃是文化的,歷史的,乃至全人類的,厚生樂利,文化昂揚,世界和平,是全人類的典範準繩,以致天下為公之大道。 《金粟軒紀年詩》,內容富贍,有「宮殿之美,百官之富」讀者若能深入探討,非僅可奠定儒釋道三枚之初基,也必能在默移潛化中改變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