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長青全彩力作《蜉蝣之島前傳》新裝版★★本傳漫畫由原班製作人馬開發中★★重版出來、義、法熱銷★★日本國際漫畫賞銅獎★「活下去就是一場冒險!」在糧食缺乏的末世裡,三位年輕女性如何成為生存下去的關鍵人物?<奶與蜜之地>海上拉貨的船主遇見神祕女子,她提出了極為特殊的走私要求——目的地是惡名昭彰的黑港。<等待花開時>紅土城新任的年輕城主將繼承父親遺志,出發進行每年最重要亦最危險的「迎蜂」任務!<她與島之歌>漂流島嶼「蜉蝣」的新任祭師竟然是個看不見、也聽不到的瘦小女孩,島是否就要枯竭?
他們瞄準頭部 殊不知 革命在人心中 ──緬甸詩人克席 ★法籍緬甸觀察家德波米 X《被消失的香港》作者柳廣成 ★台、港、法跨國合作,圖文敘述緬甸軍事政變始末 ★在亞洲的反極權狂潮中,展現奶茶聯盟的無國界精神 ★一場Now or Never的最後一搏,Is everything will be ok? 現代緬甸爭取自由之路,宛如一部週更的民主警世寓言,脫離殖民、獨立、政變內戰、民主乍現,直至再次爆發軍事政變,翁山蘇姬被捕入獄… … 亞洲近年不斷爆發對極權的反抗,台海局勢也不斷升溫中,讓我們用一本漫畫看懂緬甸現代民主抗爭,受強權脅迫、孤立無援下,緬甸人為何勇敢對抗,為自由而戰,族群從分裂到團結,從抗爭手段看見如何從日常回應非常。 《緬甸,最後一搏》(中英雙語),由在法國長期關注緬甸,同時身兼紀實漫畫編劇的斐德希克‧德波米(Frédéric Debomy)、香港漫畫家柳廣成共同製作,故事以單篇為段,堆砌出緬甸人的抗爭現況,而擅長以鉛筆繪製漫畫的柳廣成,細膩筆觸更突顯衝突中,人物的張力與動感,讓讀者彷彿親臨關鍵現場。 本書在緬甸軍事政變2週年推出,企圖打破國界,召喚關心民主自由的讀者,藉由閱讀,縮短距離,持續聲援奶茶聯盟夥伴,並以漫畫串聯抵抗強權的自由區域,展現小國小民的好國好民精神。 *詩人克席,已在2021年5月9日死於拘留所期間所受酷刑。
在遙遠的未來,離開地球的人類留下的機械們執行著復育生態的工作。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一具住在海灘上的機器人以數百年為藍圖,清除廢船、復育蝴蝶、養護林地,每天以小時為單位規劃著它的工作進度;但不論怎麼妥善計畫,卻始終追趕不上自然的變化。 突來的颱風把混合林沖成一片沼澤、放置不管的遺跡反而欣欣向榮、復育的蝴蝶隨著世代更迭演化成新的品種等等,任性妄為、緩慢失控、卻依然茂盛茁壯的工作環境,替它帶來的不是驚喜、卻是徬徨。 在更巨大的時間尺規下,每一個當下的追求會否顯得渺小? 是否真的有亙古不變的價值? 而那樣的事物存在在哪裡? 在這個過於空曠的時空下,這些疑問從一具本該義無反顧履行使命的機器人心底悄悄滋生,反映其身處在環境變動下所產生的徬徨無助。 對於目標的追求、對於追求的執著、對於執著的疑問、對於疑問的試探,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和徬徨,存在於今天、過去、或是遙遠到只剩下機械的未來。
「爸爸也潛過那片海嗎?」 一場離家與返家的長路,一次關於身世與記憶的深潛 *新人畫家偕志語第一部圖像小說 *海洋般神秘深邃的筆觸,帶領讀者深潛至意識深處 *最私密的家族記憶,展開當代都市原住民認同的複雜路徑 從一棟海邊的屋子開始,偕志語推開記憶之門,帶來他的第一部圖像小說《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這是一次關於父親與故鄉記憶的深潛,亦是部落與城市、生存與死亡、現實與夢境間的恍惚漂流。 志語父親來自花蓮貓公部落,祖父噶瑪蘭族、祖母阿美族的血緣,以及成長於臺北三重的都市經驗,關於自身原住民身份的認同與回返,有著專屬於他的迂迴與流動。父親離世後,成為祖母口中「mapatayay no wawa」(死者的孩子)的他,如何追索關於父親的謎團:一本父親留下的軍旅日記,一場為父親帶來心臟病的童年高燒,門內鍛鍊氣功如巨人晃動的幻影⋯⋯在志語充滿水氣與肌理的筆觸下,這趟尋父之路,現實與幻境相生,人與動物交互變形。「回家嗎?是回,還是去呢?」的問句迴盪全書,如果靠近父親的記憶,就會更靠近故鄉一點嗎? 「也許答案藏在海裡。」在他高度詩意與私密的探問中,人間成為巨大的海洋,使我們也得以隨之下潛,看見埋伏體內的回返與放逐——或者,我們都是死者的孩子。 名人推薦 拉黑子.達立夫(藝術家) 阿尼默(插畫/漫畫家) 林徐達(人類學家,民族學教授) 馬翊航(作家) 陳思宏(作家) 陳芯宜(紀錄片導演) 曾耀慶(漫畫家) 葉長青(插畫/漫畫家) 櫻井大造(海筆子成員) 聯合推薦
「爸爸也潛過那片海嗎?」 一場離家與返家的長路,一次關於身世與記憶的深潛 *新人畫家偕志語第一部圖像小說 *海洋般神秘深邃的筆觸,帶領讀者深潛至意識深處 *最私密的家族記憶,展開當代都市原住民認同的複雜路徑 從一棟海邊的屋子開始,偕志語推開記憶之門,帶來他的第一部圖像小說《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這是一次關於父親與故鄉記憶的深潛,亦是部落與城市、生存與死亡、現實與夢境間的恍惚漂流。 志語父親來自花蓮貓公部落,祖父噶瑪蘭族、祖母阿美族的血緣,以及成長於臺北三重的都市經驗,關於自身原住民身份的認同與回返,有著專屬於他的迂迴與流動。父親離世後,成為祖母口中「mapatayay no wawa」(死者的孩子)的他,如何追索關於父親的謎團:一本父親留下的軍旅日記,一場為父親帶來心臟病的童年高燒,門內鍛鍊氣功如巨人晃動的幻影⋯⋯在志語充滿水氣與肌理的筆觸下,這趟尋父之路,現實與幻境相生,人與動物交互變形。「回家嗎?是回,還是去呢?」的問句迴盪全書,如果靠近父親的記憶,就會更靠近故鄉一點嗎? 「也許答案藏在海裡。」在他高度詩意與私密的探問中,人間成為巨大的海洋,使我們也得以隨之下潛,看見埋伏體內的回返與放逐——或者,我們都是死者的孩子。 名人推薦 拉黑子.達立夫(藝術家) 阿尼默(插畫/漫畫家) 林徐達(人類學家,民族學教授) 馬翊航(作家) 陳思宏(作家) 陳芯宜(紀錄片導演) 曾耀慶(漫畫家) 葉長青(插畫/漫畫家) 櫻井大造(海筆子成員) 聯合推薦
「末日世界,唯有冒險,得以生存!」 為了延續生命,鋌而走險、飛行戰鬥、探索夢境,溫室要生產、蜜蜂要飛、人類要歌唱、精靈 的低語要細聽! 慢工文化2020全新近未來系列「新世界」初登場 葉長青X李尚喬創作、Studio REALS 企畫 何佳興裝幀設計、色彩監製,61ChiChi跨刀手寫字 ★日本進口微塗美術紙全彩印刷、精裝珍藏。 全書以日本進口微塗美術紙彩色印刷,經過逐頁的專業調色,精裝裝訂,並收錄12頁製作團隊訪談,公開繁複製作過程。 ★一本結合南島文化與生態浩劫的預言漫畫 在地球生態嚴重毀損的近未來,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殘存下來的世界逐漸形成獨立的島嶼城邦。飄流島「蜉蝣」是這個世界僅存的淨土之一,然而能夠召喚暴風雨的傳說,讓它被視為帶來厄運的不祥徵兆。在這樣破敗、資源匱乏的世界裡,為了延續生命,主人翁們溫柔而勇敢的尋找他們的路徑…… 三個人物、地理相連之短篇,未來動畫作品之前傳故事 〈奶與蜜之地〉 遊走海上拉貨的魯本接到一個非常特殊的走私要求,目的地是惡名昭彰的黑港,這場冒險中他遇見了莉莉,也遇見了「蜉蝣」。 冥冥之中在漂流島「蜉蝣」的牽線下,遊走海上拉貨的魯本意外遇見神祕女子莉莉,她提出了非常特殊的走私要求,目的地是惡名昭彰的黑港。 〈等待花開時〉 同時負擔著全城未來一年的糧食壓力、伙伴肚子裡新生命的安危,還要面對旅程中搶奪資源的空賊,和奪去父親的安息峽谷,紅土城新任的年輕城主天野咲,出發進行最艱難、危險的「迎蜂」任務! 面對糧食短缺、新生命的降臨,以及搶奪資源的空賊,紅土城新任的年輕城主天野咲將繼承父親遺志,出發進行最艱難、危險的「迎蜂」任務! 〈她與島之歌〉 海洋垃圾帶日漸擴大、海水不再流動,新任祭師竟然還是個看不見也聽不到的瘦小女孩。 漂流島嶼「蜉蝣」是否即將枯竭?少女祭師黎卡要如何才能把精靈世界的聲音傳遞給族人? ★當蜜蜂稀有到需要出借、強奪;當植物成為談判的籌碼…… 氣候變遷、蜜蜂銳減的問題在今天的世界已是難以逆轉的重大議題,《蜉蝣之島》盼藉由一個把問題推到極致的想像世界,喚起讀者對今日環境的理解。 ★當多元族群混居、當世界不再掌握於父權…… 《蜉蝣之島》設計在國家和資本體系崩解後的時代,女性、原住民等廣義的「自然」在此取得了更多的主導權。因此「多元族群混居」、「重要的女性人物」、「南島文化」是本書設定上的關鍵,也是末世題材中少見的設定。 ★淡墨水彩加粗礦鉛筆線,柔中帶剛的畫風襯托相同特質的女性主角們 故事中有冒險的、戰鬥的、祭儀的畫面,而這些主要角色由多位堅毅的女性們所構成。繪者葉長青以其擅長的日本動畫概念美術鉛筆技法、搭配淡墨水彩和油畫刮畫技法,呈現「柔中帶剛」的人物特性。 ★細膩的聲音設計、大量的音樂運用,製造電影風格 「歌」是《蜉蝣之島》的重要元素,它帶給這個末日世界生命和情感。電台、風雨、吉他、 歌聲,以及島嶼民族與祖靈和萬物對話的生命之歌,都大大豐富了這本漫畫的聽覺。 ★大量田野調查、融合南島文化 台灣是南島文化鏈的一環,製作團隊訪問各界學者,實地踏足台灣、夏威夷等地進行田野調查,琢磨島嶼的思想和特性,以及南島文化倚海而生的智慧。人如何在末日中重建與自然的關係,拿掉文明濾鏡,在島嶼、海洋與含括萬物的「靈觀世界」中豐盛而完整,都是《蜉蝣之島》談及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