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書寫古典★以毛筆詮釋詩意★以詩作見證友情《我看見歲月飛逝—方明詩作・洛夫書法》一場橫跨時空、年齡與輩分的詩書藝術對話。——謹此獻給洛夫夫人 洛夫文學紀念館以及泫念洛夫泱泱風範 2024.9.14 方明《我看見歲月飛逝—方明詩作・洛夫書法》是方明第七本詩集,全書收錄詩作四十六首。洛夫以毛筆書寫方明詩作,筆墨之間流露對詩書藝術的追求與理解:「作為一個詩人兼書法家,我追求的是一個二元合一的整體世界,我企圖以書法藝術來表達我的詩情詩意,以詩情詩意來提升我的書法境界,以期達致二者完美的結合。」方明與洛夫是跨越年齡與輩分的忘年之友。當年方明就讀台大時,與廖咸浩、楊澤、苦苓、詹宏志、天洛與共同創辦「台大現代詩社」,並向洛夫請益詩學,二人因而結緣。方明的獲獎詩作〈青樓〉、〈髮〉深受洛夫讚賞,亦成為洛夫抄錄方明詩作的開端。其後,洛夫耗時一年,抄錄方明詩作四十餘首。2018年洛夫仙逝,方明以詩句弔念:「眾相乃游離流逐的漂木 /偶然彼此從心脈交會的一場盛宴 /隱題詩矜持在青春季節裡裸告 /生生世世共鳴著湛湛承諾 /因為風的緣故 」
有一種愛情,刻骨銘心數十年。當兩顆心靠近,與綻放的喜悅並存的,是綻裂的疼痛。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生命? 一個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男生,與一個思想行為都極其「古東」的女生,任性著愛情的逐風追月,演繹著愛情的何去何從。而她終於明白,那個真實的自我除了自己追尋之外,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如歌的愛戀,如詩的文字,訴說愛、自我與勇氣,真實地碰觸最柔軟的內心。 〈如果你曾經深深地愛過……〉 ●你可曾讓「愛」佔滿身心,為之神往、為之迷醉,全然忘卻自己原來的模樣?你可曾被「痛」凌遲意志,被它操縱、被它滲透,長夜獨自舔舐內心的苦楚? ●然而,是愛讓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也是愛昇華我們內心的感受。 ●愛給予一個人的生命力,大概是任何力量都難以做到的,如果我們沒能在年輕的時候,為愛去瘋狂去痛苦,就不能真正感受生活所有最美麗的媚力與浪漫。 ●作家畢生力作,她寫道:我的文章就是我的心,你讀它就是讀我的心。如果你曾經深深地愛過,那麼很容易就會進入我的哀愁;如果你曾經被狠狠地拒絕,那麼你就會知道什麼叫無助。取名「綻」,是櫻花浪漫的綻放特質,是傲骨剝落的綻裂疼痛。 〈愛之深 痛之切〉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故事中的女主角胡紫櫻便是如此,她在數十年後追憶遙遠時空那段失落的愛情,仍然徘徊沉醉、痛徹心扉,但她卻願意一層一層地袒露自己的內心,在血淚斑駁中譜出一首永恆的愛之歌。 這是一本刻劃逼真的愛情小說,真實得令人難以置信,從女主角的內心剖白,到男主角留下的一封封書信,呼之欲出、如在眼前,緩緩鋪陳一個浪漫淒美的愛情故事,卻也緊緊逼視著書中人物的內心衝突與抉擇的兩難。身處民國60年代保守的社會氛圍,要拋開多少觀念與思想的桎梏,才能真正迎向愛情、擁有愛情;當命運捉弄,一步步陷入婚外情的漩渦,又要有多大的決絕的勇氣,才能割捨深情愛戀,為殘破的人生找到喘息的出口…… 「桃李東風蝴蝶夢,關山明月杜鵑魂」,決絕的背後是數十年的魂牽夢縈、相思無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無情的背後是嘔心瀝血、渾然忘我,而終至於情深無悔。 〈燦爛成詩 繽紛入畫〉 這也是一本燦爛如詩的愛情小說。散文式的抒情文體,加上直抒胸臆的書信體,再夾以動人的新詩創作,讀起來如山間小溪般跌宕跳躍,又如春風秋雨般飄逸閒散,既富感性筆調,又兼知性思維,同時保有小說的敘事脈絡與情節張力。作者輕鬆駕馭多種文體,將之自由穿插、融於一爐,全書文字暢美優雅、富於變化。略舉幾個詩句與情節交融呼應的例子: 當兩人終因誤解而錯過時,女主角紫櫻深自痛悔也深自省思,「我看不到你流血的疼痛 一如你摸不著我夢裡的風」; 當愛終於萌生、兩心相許,男主角志方呢喃著愛的密語,「迎風招展也吧 雨後泛燦也吧 我總那麼喜愛 陶醉 迷胡」; 當暫時拋開思慮、忘情相愛時,紫櫻沉浸在「漫舞旋律千重醉 任性清風思無邪」的陶然喜悅中; 而最後,「當最好的時光都走遠了,風近了;當風近了,才發現最好的時光都走遠了」…… 詩性的文字訴說著美麗的故事,令人低吟徘徊、沉醉唏噓。 這本文學著作在視覺上亦與眾不同、別具特色。它有著美麗的圖畫、優雅的色彩與少見的半透明藝術紙,隨手翻閱書頁,如見落英繽紛,詩情畫意、浪漫迷離。同時是畫家的作者挑選二十多幅優美畫作融入書中(部分畫作乃作者特為此書而創作),這些作品的加入並不僅因其美麗,更因為畫面主題意境扣連故事情境、呼應書中人物的遊思逸緒。繪畫、文學、詩歌皆是作者胡瓊櫻的真實人生寫照,她是天生註定要作藝術家的,她畫出心中所想、寫出心中所思,不斷契入生命最真、最美的本質,惟因其真,更顯其美。 詩歌、文字、畫面相互渲染,意象堆疊著心靈的圖景,使得這本文學著作交融著多層次的藝術美感。 人惟有情,才能活得真切,這本書讓人讀了動心,無非因為在理智糾纏中,讀者始終被真情牢牢牽繫著。相信只要心中仍有愛,經歷過了便是永恆!
★追憶動蕩年代中的父親故事。 ★用最樸實溫暖的筆,紀念最深沉偉大的父愛。 ★47位作者的心聲集合成時代的磅礡巨響:親愛的爸爸,您寫下了一個時代! 「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高爾基如是說。 《父親故事集》由四十七位出生於民國三十至五十年代的作者,為他們辛苦了一世、流離了一世的父親,留下或燦如明星、或微如螢光的故事。他们不刻意歌功頌德,只是真誠地寫下成長過程中所知所感的父親(或繼父、公公)形象,戰亂流離的國軍、日軍徵調的民伕、海外落番的僑民、逃離鐵幕奔向自由寶島的人士、勤苦謀生的農、漁、工,甚至歷經前清、日治、民國,名字不斷遞換卻不認得自己身分證的原住民……平凡的、不平凡的父親群像,合起來就是一個時代,一個動盪、變遷、風雲際會的大時代。 作者群中也有相當多知名人物,但重點不在於這些人的名氣,而是子女筆下追懷的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有的翻出了社會底層的困頓,有的寫出了人性中最真最善的美好質素,不論是笑是淚,都真實地留住了時代的深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