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艾琳《骨皮肉》全新中英國際雙語版「愛情非霜淇淋。你說,也不全然固定或者流動那麼,在這間小小的房裡,空氣中填塞的是什麼?狡黠的你賊賊答我:欲望是甜的,而房間是方糖。因此,我們互相調劑彼此的體味」《骨皮肉》(Bone Skin Flesh)是臺灣詩人顏艾琳的代表作,於1997年首次出版時,便以其對女性特質的坦率探索和一系列情慾詩,在文壇掀起廣泛討論。顏艾琳被譽為臺灣第一位出版一系列情慾詩的女性詩人,她的作品深入挖掘性別與慾望的議題,對讀者、公共論述及當代文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本詩集共分為六個章節,包括:「黑暗溫泉」、「單性情人日」、「超級販賣機」、「空體賦」、「隱隱燃」和「寄給憂鬱的一封信」。詩作充滿有形的質感,不僅描繪了身體與世界的互動,更細膩呈現了慾望、情感、清醒與夢境的紋理。她的詩歌創造了新的世界,或者說,以嶄新的方式讓我們感受這個世界;它們不是輕輕流淌而過,而是「在你之中、在你之上、自你而生」。譯者簡莉芳(Jenn Marie Nunes)將顏艾琳的詩作視為一種「深刻而黏稠的樂趣」,並指出其作品具備「Gurlesque」詩學的特質。這種詩學以滑稽或公然嘲弄的方式展現女性特質,即使冒著怪誕的風險,也要動搖被接受的女性行為和語言基礎。然而,她的詩又超越了典型的「Gurlesque」風格,融入了一種不常傾向的溫柔、龐克式的真誠,以及對女性的崇敬,無論是母親、情人或老婦,甚至她們共享的孤獨與憂鬱。///Bone Skin Flesh is the landmark work of Taiwanese poet Yen Ai-Lin. First published in 1997, it drew wide attention for its candid exploration of femininity and its groundbreaking series of erotic poems, making Yen the first female poet in Taiwan to publish such a body of work. Her poetry delves into gender and desire, leaving a lasting impact on readers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discourse.Divided into six sections, the collection brims with visceral textures—bodies entangled with the world, desire and emotion interwoven with wakefulness and dreams. Rather than passing lightly, the poems take root “in you, on you, and out of you.”Translator Jenn Marie Nunes calls Yen’s work a “profound and sticky pleasure,” noting affinities with Gurlesque poetics: a bold performance of femininity that risks the grotesque. Yet Yen’s voice extends beyond, blending tenderness, punk sincerity, and reverence for the feminine in its many forms.
《不明白不荒誕的愛的方式》是一本關於自我存在、愛與掙扎的私密告白。主角森川透過日記般的主觀視角,毫不掩飾地揭露其內心深處的矛盾與掙扎。她自稱「一團癱軟無用的廢棄物」、「怪人」,甚至「瑕疵品」,長期與憂鬱症和躁鬱症搏鬥,這些內在傷痕也體現在她的日常中,例如暴食、催吐及對生活失去動力。 愛情是森川生命的主軸,卻也常是痛苦的淵源。她對愛抱持極端渴望與投入,不惜一切追逐「命中註定」般的戀情。森川的愛總是強烈執著,即使面對對方不愛或冷漠,她仍固執認定那是她「最棒的人」。 森川的職業經歷涵蓋咖啡店店長、酒店公關、人體模特,這些是她應對困境、找尋價值的縮影。然而,她感嘆「努力過後還是失敗收場」,最終對工作與生活失去熱忱。 以台北作為重要背景,其潮溼、繁忙與她內心糾結相互映照,這本書以真誠坦率的筆觸,揭示一個靈魂的碎片與掙扎。 森川的故事展現了人類面對內在缺陷與外在挑戰時,那份執著於愛與生存的勇氣,即便顯得荒誕與悲哀。她像在情緒海洋中航行,不斷尋找燈塔,渴望被愛與理解,每一次傷痛都留下印記,而那份對愛的執著,始終如海底暗流,永不消逝。
★電影《青春並不溫柔》原著小說★★《青苔》、影集版《返校》導演蘇奕瑄首部小說★★故事的背景靈感來自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草山學運★★青春像海浪拍岸,帶來溫柔的刺痛與深沉的餘韻★美術系新生季微,熱愛繪畫所帶來的純粹和快樂。為了捍衛創作自由,她投身校園罷課行動,意外結識了學運領袖魏青。這場抗爭,為季微懵懂的青春揭開新世界的序幕。寫滿訴求標語的布條,摺疊著眾人共同的革命情感。然而當手中的微光逐漸熄滅,喧囂散去,徒留陽臺上空蕩的啤酒罐,掩藏於寂靜之中的,是魏青孤獨而封閉的過往。季微始終以單純而執著的溫柔,輕輕拂去覆蓋在魏青心上的塵埃。她帶來一片明亮的自由,穿透魏青黯淡的黑夜,緩緩走入她蒼白而荒蕪的心,靜靜等待冰雪消融的那一天。
★電影《青春並不溫柔》原著小說★★《青苔》、影集版《返校》導演蘇奕瑄首部小說★★故事的背景靈感來自1994年文化大學美術系草山學運★★青春像海浪拍岸,帶來溫柔的刺痛與深沉的餘韻★美術系新生季微,熱愛繪畫所帶來的純粹和快樂。為了捍衛創作自由,她投身校園罷課行動,意外結識了學運領袖魏青。這場抗爭,為季微懵懂的青春揭開新世界的序幕。寫滿訴求標語的布條,摺疊著眾人共同的革命情感。然而當手中的微光逐漸熄滅,喧囂散去,徒留陽臺上空蕩的啤酒罐,掩藏於寂靜之中的,是魏青孤獨而封閉的過往。季微始終以單純而執著的溫柔,輕輕拂去覆蓋在魏青心上的塵埃。她帶來一片明亮的自由,穿透魏青黯淡的黑夜,緩緩走入她蒼白而荒蕪的心,靜靜等待冰雪消融的那一天。
★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 ★中國詩人李曼旎的首本詩集★ ★完整收錄她在《字花》、《詩歌月刊》、 《創世紀》、《聲韻詩刊》發表過的作品★ ★屬於幽靈的詩,正從你身旁飄過★ 《荷花是你沒有見過的人》是詩人李曼旎在2021–2022年間完成的作品,這是她的第一本詩集,亦是一系列從十八九歲的青春期終末寫來的信。 在這些詩中,李曼旎試圖模仿不同角色的口吻,藉以訴説對生命的體驗:天真又殘酷的孩童、渴望被施暴的受虐愛好者、沉迷文學的女學生、純情的色情業從業者、甚至只是生活在感官中的「幽靈」,因為有時它們的密度更大,傾盡可能地描繪出那些沉積於她眼球中的異色圖景,而有時候它們只是一段呢喃,如同藏匿在真空中透明的私語。 推薦語 ▲田原(詩人) 曼旎的詩出手不凡,小小年紀才情四溢。這本詩集是她青春期詩想的集大成:情與思、愛與夢、生與死,交織在充滿想像力的詩句中。詩語自然、流暢、生動,虛實相生,耐人尋味。詩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試圖發掘詩歌表現的新方法和人存在的本質。這些詩群既是詩人為自己描摹的一幅青春自畫像,也是為拓寬詩歌領域對不確定性的有意義探求。 ▲阮文略(詩人) 從不諱言李曼旎的詩我很喜歡,我只是苦於如何去介紹,因為她的詩拒絕概括性的解讀。若用意象凌厲、嫁接純熟、詩心剔透一類的讚美,實在不夠意思。她的詩一直在變化,以無可言詮的詩行層層指向更深沉的物事,讓讀者溺在她所構築的詩界,而這正是一個重要詩人的能耐。「在晚年/所有透明的東西都是有把手的/把手你是扶不穩的」,當她寫出如此詩句,在她的眾多詩的手勢裡,你還需要有甚麼懷疑呢。 ▲蔡翔任(詩人) 李曼旎的書寫是重編事物的基因結構,她筆下的對象,無不是用慾念、思想、意象三股強韌的螺旋去交纏出來的,世界就在日正當中的憂鬱與沉入子夜的熱情的兩極之間旋轉開來。這部詩集是一個憂鬱精靈的靈視,一切既是實體又是幻影,往返於自我與他者之間,日常、城市、人物、自然、蟲魚鳥獸都在淡淡的孤冷中閃爍著溫度與接納。 ▲蔡琳森(詩人) 李曼旎的詩帶著看似彼此衝突的重層魅力。蓄有屬於青春那一頭的感性力量,卻也是老於世故的;講究細緻表意分寸的拿捏,但又是果敢俐落的。它們的姿態或即曾閃現詩人自己腦海裡的意象「回頭一望春山空」,詩人的回首望讓曾經的花蹤與春意得到了不能駁回的證詞。 ▲杜綠綠(詩人) 早慧的女詩人李曼旎值得被重視。她藏有豐沛的詞語和想像力,並擅長讓它們以奇特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而她的敘述,又絕不是僅僅停留於天賦的感覺中,有關人生、文學的深度思考已在她的詩中很好地呈現。以一種憂鬱、冷靜而又熱烈的口吻,令人著迷。 ▲煮雪的人(詩人) 「放棄」是我讀完這本詩集後想到的第一個詞彙:因放棄而頹喪;因頹喪,有了美的可能。  
★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 ★中國詩人李曼旎的首本詩集★ ★完整收錄她在《字花》、《詩歌月刊》、 《創世紀》、《聲韻詩刊》發表過的作品★ ★屬於幽靈的詩,正從你身旁飄過★ 《荷花是你沒有見過的人》是詩人李曼旎在2021–2022年間完成的作品,這是她的第一本詩集,亦是一系列從十八九歲的青春期終末寫來的信。 在這些詩中,李曼旎試圖模仿不同角色的口吻,藉以訴説對生命的體驗:天真又殘酷的孩童、渴望被施暴的受虐愛好者、沉迷文學的女學生、純情的色情業從業者、甚至只是生活在感官中的「幽靈」,因為有時它們的密度更大,傾盡可能地描繪出那些沉積於她眼球中的異色圖景,而有時候它們只是一段呢喃,如同藏匿在真空中透明的私語。 推薦語 ▲田原(詩人) 曼旎的詩出手不凡,小小年紀才情四溢。這本詩集是她青春期詩想的集大成:情與思、愛與夢、生與死,交織在充滿想像力的詩句中。詩語自然、流暢、生動,虛實相生,耐人尋味。詩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試圖發掘詩歌表現的新方法和人存在的本質。這些詩群既是詩人為自己描摹的一幅青春自畫像,也是為拓寬詩歌領域對不確定性的有意義探求。 ▲阮文略(詩人) 從不諱言李曼旎的詩我很喜歡,我只是苦於如何去介紹,因為她的詩拒絕概括性的解讀。若用意象凌厲、嫁接純熟、詩心剔透一類的讚美,實在不夠意思。她的詩一直在變化,以無可言詮的詩行層層指向更深沉的物事,讓讀者溺在她所構築的詩界,而這正是一個重要詩人的能耐。「在晚年/所有透明的東西都是有把手的/把手你是扶不穩的」,當她寫出如此詩句,在她的眾多詩的手勢裡,你還需要有甚麼懷疑呢。 ▲蔡翔任(詩人) 李曼旎的書寫是重編事物的基因結構,她筆下的對象,無不是用慾念、思想、意象三股強韌的螺旋去交纏出來的,世界就在日正當中的憂鬱與沉入子夜的熱情的兩極之間旋轉開來。這部詩集是一個憂鬱精靈的靈視,一切既是實體又是幻影,往返於自我與他者之間,日常、城市、人物、自然、蟲魚鳥獸都在淡淡的孤冷中閃爍著溫度與接納。 ▲蔡琳森(詩人) 李曼旎的詩帶著看似彼此衝突的重層魅力。蓄有屬於青春那一頭的感性力量,卻也是老於世故的;講究細緻表意分寸的拿捏,但又是果敢俐落的。它們的姿態或即曾閃現詩人自己腦海裡的意象「回頭一望春山空」,詩人的回首望讓曾經的花蹤與春意得到了不能駁回的證詞。 ▲杜綠綠(詩人) 早慧的女詩人李曼旎值得被重視。她藏有豐沛的詞語和想像力,並擅長讓它們以奇特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而她的敘述,又絕不是僅僅停留於天賦的感覺中,有關人生、文學的深度思考已在她的詩中很好地呈現。以一種憂鬱、冷靜而又熱烈的口吻,令人著迷。 ▲煮雪的人(詩人) 「放棄」是我讀完這本詩集後想到的第一個詞彙:因放棄而頹喪;因頹喪,有了美的可能。  
✦須文蔚、陳宗暉專文推薦 陳昱文首部詩集✦ 這是一本青春紀行之書 以行走思索人與土地的關係、在與不在的命題 隨著吟遊詩人的步伐,一同在田野與生活中釀詩,溫柔地注視島嶼時光   「一小片刻安靜讓村史匯集/讓光對著光說我還在這裡」──陳昱文   「和同年齡的詩人相較,他們善於挖掘內心,動員繁複的象徵,而你卻樂於在田野踏查中醞釀詩。」──須文蔚     陳昱文創作詩、散文、報導文學,散文語法的鍛煉、報導題材的田野意識都鑄入他的詩作中。《還在》蒐羅了近十年的詩作,陳義芝評《還在》:「眼光以花蓮為中心,情思的隧道卻探看遙遠的另一端,緬懷,謳歌,慨嘆。」而這另一端除了有故鄉蘆洲,還有香港。   捧讀詩集,你可以望見一個身影:一位在時空中、田野上行走的吟遊詩人以他誠懇的步伐、靈光的筆,書寫以花蓮為核心被遺忘的故事,同時也挖掘自身心靈的平靜、喜悅與恐懼。   沒有華麗跋扈的修辭,才能真正寫出與現實相互輝映的文字。邀請您閱讀詩人以生活實感縫綴出的地誌書寫,走進山海與土地,隨蜿蜒的故事一同呼吸。   輯一「我還在這裡」,以詩挖掘土地故事。 輯二「直到你在美夢裡放風箏」,探勘情愛的能量。 輯三「還有什麼可以送給你」,以詩涉事。 輯四「讓我們一起跳舞」,以旅途所思所感,呈現詩和島嶼共舞的旋律。   「『地方』是限制也是開放,是失落也是鄉愁。如何進入一個『地方』?詩,是我用以思索的一道回聲、一雙翅膀、一片浪花,以此嘗試『看見』和感受『地方』紋理的方式。最終,我只是想找尋『我在哪裡』的答案。如是而已。」──陳昱文   本書特色   ★臺港文學界跨世代真摯推薦,樸實低調卻誠懇的敘事語言。 ★以花蓮為關懷核心,透過行走與思考建構出動人地誌風景。 ★詩行間不僅呈現抒情自我,亦代言、共感他人的心理流動。
✦須文蔚、陳宗暉專文推薦 陳昱文首部詩集✦ 這是一本青春紀行之書 以行走思索人與土地的關係、在與不在的命題 隨著吟遊詩人的步伐,一同在田野與生活中釀詩,溫柔地注視島嶼時光   「一小片刻安靜讓村史匯集/讓光對著光說我還在這裡」──陳昱文   「和同年齡的詩人相較,他們善於挖掘內心,動員繁複的象徵,而你卻樂於在田野踏查中醞釀詩。」──須文蔚     陳昱文創作詩、散文、報導文學,散文語法的鍛煉、報導題材的田野意識都鑄入他的詩作中。《還在》蒐羅了近十年的詩作,陳義芝評《還在》:「眼光以花蓮為中心,情思的隧道卻探看遙遠的另一端,緬懷,謳歌,慨嘆。」而這另一端除了有故鄉蘆洲,還有香港。   捧讀詩集,你可以望見一個身影:一位在時空中、田野上行走的吟遊詩人以他誠懇的步伐、靈光的筆,書寫以花蓮為核心被遺忘的故事,同時也挖掘自身心靈的平靜、喜悅與恐懼。   沒有華麗跋扈的修辭,才能真正寫出與現實相互輝映的文字。邀請您閱讀詩人以生活實感縫綴出的地誌書寫,走進山海與土地,隨蜿蜒的故事一同呼吸。   輯一「我還在這裡」,以詩挖掘土地故事。 輯二「直到你在美夢裡放風箏」,探勘情愛的能量。 輯三「還有什麼可以送給你」,以詩涉事。 輯四「讓我們一起跳舞」,以旅途所思所感,呈現詩和島嶼共舞的旋律。   「『地方』是限制也是開放,是失落也是鄉愁。如何進入一個『地方』?詩,是我用以思索的一道回聲、一雙翅膀、一片浪花,以此嘗試『看見』和感受『地方』紋理的方式。最終,我只是想找尋『我在哪裡』的答案。如是而已。」──陳昱文   本書特色   ★臺港文學界跨世代真摯推薦,樸實低調卻誠懇的敘事語言。 ★以花蓮為關懷核心,透過行走與思考建構出動人地誌風景。 ★詩行間不僅呈現抒情自我,亦代言、共感他人的心理流動。
任何鮮明的記憶 都不及一道 沒有 的風景 ★特質系新人──山耳的第一本詩集★ 如果說,詩是一種指認世界的方式,它應該有各種可能── 痛苦壯烈,一擊必殺的強化系; 艱澀難讀,飄忽莫測的變化系; 偶爾也有山耳這種,難以歸類的特質系。 「沒有」不代表空無,更不代表貧乏與單薄。比起大聲疾呼的宣示、強調快速共感的流行語言,能夠指認被凍結、緩慢流動的存在,或許更接近詩的質地。 調整呼吸,別急著把詩讀完,才有空間施展魔力。 未成形的、發展中的,都是詩人的邀請; 歡迎進入山耳的領域──沒有的風景。 詩友回饋 山耳的作品讓我想起兒時的電視廣告,裡面有一群乳牛在草原安靜食草,主打純淨天然。詩的氣味清新、無負擔也無添加。鏡頭雖然專注看牛(貼得太近還會看到線條,並被螢幕靜電拉扯),其實我們都知道賣的是奶粉。喝了奶,就可以得到整片草原。──沈嘉悅,曾出版《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這一切都是幻覺》《像個變態盯著老婆的背影》等詩集 總是有撿到羽毛的一刻,或許在公園,路邊,公寓陽台,又或者羽絨衣穿脫之間落下來的微小羽毛,輕輕飄飄,伸手一觸一捏的瞬間,往往有時間暫停,有回憶與了悟之感。這本詩集給予的就是這種感覺。這世界有眾多詩人們出版一本本詩集,如同鳥群與牠們的羽毛,有些是高張艷麗孔雀,有些是樸樸斑鳩麻雀,而這本輕輕小小,彷彿窗邊偶然經過,留下一根灰色羽毛給你的,某一種鳥。──陳昌遠,曾出版《工作記事》。  
★你的青春都被寫在這邊了★ ★如果念高中的時候有這本書就太讚啦!★ ★現在立刻馬上騎馬出發演出自己的公路電影吧!★   《太陽雨》是黃樂恩的第一本隨筆。   87年次的她,誠實寫下自己在台北長大的點點滴滴,以及後來旅居北美,完成大學生涯的生活感悟。   全書由三個主題構成,〈降雨機率〉收錄她剛從青少年轉變成二十歲青年的心情,所理解與追求的的生活,以及從中觀察到的社會樣貌。〈衛星雲圖〉呈現她對都市樣貌的觀察及書寫。〈體感溫度〉則收錄了她最靠近心房的回憶,從友情、親情和人生哲學。   她寫出這個世代年輕女孩的長相及跨國地景,帶我們反思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   名人推薦   阿潑(作家) 李筱涵(作家)
★你的青春都被寫在這邊了★ ★如果念高中的時候有這本書就太讚啦!★ ★現在立刻馬上騎馬出發演出自己的公路電影吧!★   《太陽雨》是黃樂恩的第一本隨筆。   87年次的她,誠實寫下自己在台北長大的點點滴滴,以及後來旅居北美,完成大學生涯的生活感悟。   全書由三個主題構成,〈降雨機率〉收錄她剛從青少年轉變成二十歲青年的心情,所理解與追求的的生活,以及從中觀察到的社會樣貌。〈衛星雲圖〉呈現她對都市樣貌的觀察及書寫。〈體感溫度〉則收錄了她最靠近心房的回憶,從友情、親情和人生哲學。   她寫出這個世代年輕女孩的長相及跨國地景,帶我們反思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   名人推薦   阿潑(作家) 李筱涵(作家)
誰能承接人們無止盡的抱抱需求? 一部歷劫歸來後的重生作品 一本對生命充滿愛意的人生書寫 一根淡菸的憂傷味道留在你我心中 我要,抱抱,Right Now   詩人Mur. 將她自青春期、婚姻、失婚、經由時光踩踏的痛覺所綻開的微糖,那些在信仰中與罪對抗之不同於凡間的放縱掙扎,都在時空中交錯、最後狂喜墮落。   她渴望脫離被罪綑綁的真自由,用強烈的色彩與對比張力,帶我們進入窒息的詩宇宙。   走過橋的時候,沉入河底的那些小石頭 從前也只是這樣的度過時間 然後,有了信仰,它們有了名字   心碎的、墮落的、失落的、邪情的、復仇的、模糊的、飄渺的 在光的照耀下,影子有了形狀,無所遁形 悲傷的醜陋的可卑的愚蠢的 都是可憐的   因為祂有無限的愛 消失吧,所有的黑暗 最後我們都要進入那光裡
誰能承接人們無止盡的抱抱需求? 一部歷劫歸來後的重生作品 一本對生命充滿愛意的人生書寫 一根淡菸的憂傷味道留在你我心中 我要,抱抱,Right Now   詩人Mur. 將她自青春期、婚姻、失婚、經由時光踩踏的痛覺所綻開的微糖,那些在信仰中與罪對抗之不同於凡間的放縱掙扎,都在時空中交錯、最後狂喜墮落。   她渴望脫離被罪綑綁的真自由,用強烈的色彩與對比張力,帶我們進入窒息的詩宇宙。   走過橋的時候,沉入河底的那些小石頭 從前也只是這樣的度過時間 然後,有了信仰,它們有了名字   心碎的、墮落的、失落的、邪情的、復仇的、模糊的、飄渺的 在光的照耀下,影子有了形狀,無所遁形 悲傷的醜陋的可卑的愚蠢的 都是可憐的   因為祂有無限的愛 消失吧,所有的黑暗 最後我們都要進入那光裡
她的字溫柔而軟,她讓一切都變得好吃。   一本向所有屬七和弦致敬的屬七詩集。   說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種瓜一定得瓜嗎種豆不會得水痘嗎?   吳愷的詩,溫暖輕柔。 克萊兒的音樂,甜美動人。   吳愷跟克萊兒,在這本書裡,一起跳舞,看著書裡的字,聽著書裡的歌,我們在她所打造的國度裡思考及想像,進而塑造全新的自己。   吳愷寫字,克萊兒唱歌。「祝者咒也」。 吳愷以文字作為快門,按下屬於每個片刻的吉光片羽;而克萊兒屬歌,使歌如咒。吳愷祈符、克萊兒唱咒,兩者合一使我從我走向我。   在逃跑多年後的某一天,她終於下定決心回來跟自己正面對決,並將以此詩集獻給數字七,以及所有在「愛」這條路上的人們。
她的字溫柔而軟,她讓一切都變得好吃。   一本向所有屬七和弦致敬的屬七詩集。   說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種瓜一定得瓜嗎種豆不會得水痘嗎?   吳愷的詩,溫暖輕柔。 克萊兒的音樂,甜美動人。   吳愷跟克萊兒,在這本書裡,一起跳舞,看著書裡的字,聽著書裡的歌,我們在她所打造的國度裡思考及想像,進而塑造全新的自己。   吳愷寫字,克萊兒唱歌。「祝者咒也」。 吳愷以文字作為快門,按下屬於每個片刻的吉光片羽;而克萊兒屬歌,使歌如咒。吳愷祈符、克萊兒唱咒,兩者合一使我從我走向我。   在逃跑多年後的某一天,她終於下定決心回來跟自己正面對決,並將以此詩集獻給數字七,以及所有在「愛」這條路上的人們。
◆ZOOK ISSUE 3 《像個變態盯著老婆的背影》 寫詩跟生活一樣,我們只能透過實踐與感性體現它。它不是高聲疾呼的理念,只是過程。繼《這一切都是幻覺》後,《像個變態盯著老婆的背影》是詩人沈嘉悅躲藏的方式;在寫與不寫、詩與不詩之間,邀請讀者們成為詩的一部分,以詩(變)人(態)之眼穿透世界。
ZOOK書系,每季為讀者展示創作者最新作品。 2020春季藝術家為芒種雨、Julie Kwok、沈嘉悅、Ocean18。
詩人芒種雨,首度將詩作、塗鴉、攝影結合於一體的藝術創作集。她以近兩年的傷痛,作為創作的出發原點,不斷擴散、收斂、再擴散、再收斂,經過沈澱及渲染,進行自己與自己,及自己與他人的密切互動,也反映出讀者的日常,是一本賞心悅目的創作合輯。
◆ZOOK ISSUE 3 《像個變態盯著老婆的背影》 寫詩跟生活一樣,我們只能透過實踐與感性體現它。它不是高聲疾呼的理念,只是過程。繼《這一切都是幻覺》後,《像個變態盯著老婆的背影》是詩人沈嘉悅躲藏的方式;在寫與不寫、詩與不詩之間,邀請讀者們成為詩的一部分,以詩(變)人(態)之眼穿透世界。
★意識流の隨筆★ ★最靠近心臟的寫真★ ★愛與孤寂的複合物★ —好想死掉。 春天盡是難以忍受的事— 《不安於世》是作者欸里與自己的孤寂相處,所磨擦出來的那些愛的星火,這些碎片從一開始就圍繞著她、傷害她、保護她。終於,在她最孤單脆弱的時刻,才華找上了她,逼迫她將這些最深層的寂寥,逐一幻化為字、成詩、成為她心中直接流淌而出的最赤誠的靈魂。 這些東西瀉了一地。 她用將近三年時間,把這些可愛又脆弱的靈魂蒐集起來、將之安放、用心擺設、仔細陳列。這些從心臟長出來、帶傷的枝椏,不會復原,但在某些時刻成了支撐及陪伴。這些生命歷程所產生的獨特思維,讓她更加堅強。 今天,她把這扇門推開,把這些讓她變成更完整自己的自我梳理,呈現在你面前,與你分享。 名人推薦 ★情慾詩人—靡靡★ 圍繞著狂愛與情慾的精神病手記。 ★詩人—宋尚緯★ 因為沒有人有承接我們的義務,所以我們都要長出足夠堅強的「芯」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惡意。
★意識流の隨筆★ ★最靠近心臟的寫真★ ★愛與孤寂的複合物★ —好想死掉。 春天盡是難以忍受的事— 《不安於世》是作者欸里與自己的孤寂相處,所磨擦出來的那些愛的星火,這些碎片從一開始就圍繞著她、傷害她、保護她。終於,在她最孤單脆弱的時刻,才華找上了她,逼迫她將這些最深層的寂寥,逐一幻化為字、成詩、成為她心中直接流淌而出的最赤誠的靈魂。 這些東西瀉了一地。 她用將近三年時間,把這些可愛又脆弱的靈魂蒐集起來、將之安放、用心擺設、仔細陳列。這些從心臟長出來、帶傷的枝椏,不會復原,但在某些時刻成了支撐及陪伴。這些生命歷程所產生的獨特思維,讓她更加堅強。 今天,她把這扇門推開,把這些讓她變成更完整自己的自我梳理,呈現在你面前,與你分享。 名人推薦 ★情慾詩人—靡靡★ 圍繞著狂愛與情慾的精神病手記。 ★詩人—宋尚緯★ 因為沒有人有承接我們的義務,所以我們都要長出足夠堅強的「芯」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惡意。
生奶隱市兩年,對世界的理解之書。 給想要再次認識自己的朋友,共計59+1首詩。 本書探討人的選擇決定他的命運,這意味著,我們做出的每個選擇,都直接或間接改變了彼此的生命路徑曲度。而做出這些選擇前的判斷,正如那些永遠無法被除盡的小數,對於捨去或進位,常需仰賴直覺。而經由抉擇所產生的捨入誤差,即是每個人獨特的呼吸方式,這些沒有對錯的主觀意識,形成了人的多樣性,把我們慢慢變成之所以是我們現在的樣子。 ★閱讀建議★ 特別適合一個人讀、一個人哭、一個人笑,從中探索每個階段的自己。 伴隨生命經驗增長,讀者亦有機會感受本書不同之層次肌理。 是一本可以看一輩子的書,請務必每年拿出來讀一讀。 建議一個人躲起來翻。 ★裝幀特色★ 三色網印、打凸、打凹、打洞、打心,外表堅強,內裡柔軟。
生奶隱市兩年,對世界的理解之書。 給想要再次認識自己的朋友,共計59+1首詩。 本書探討人的選擇決定他的命運,這意味著,我們做出的每個選擇,都直接或間接改變了彼此的生命路徑曲度。而做出這些選擇前的判斷,正如那些永遠無法被除盡的小數,對於捨去或進位,常需仰賴直覺。而經由抉擇所產生的捨入誤差,即是每個人獨特的呼吸方式,這些沒有對錯的主觀意識,形成了人的多樣性,把我們慢慢變成之所以是我們現在的樣子。 ★閱讀建議★ 特別適合一個人讀、一個人哭、一個人笑,從中探索每個階段的自己。 伴隨生命經驗增長,讀者亦有機會感受本書不同之層次肌理。 是一本可以看一輩子的書,請務必每年拿出來讀一讀。 建議一個人躲起來翻。 ★裝幀特色★ 三色網印、打凸、打凹、打洞、打心,外表堅強,內裡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