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青年作家時瀟含中學到大學時期所作散文的精選集,其中不乏「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等賽事的獲獎佳作。這些文章記錄了她在閱讀、旅行、飲食中的思考與領悟,以對生命妙趣的「發現之眼」與「體味之心」,洞察生活的多重況味。於她眼中,一景、一物、一事都飽含着自然的律動,不論是敘述、行走的親力親為,抑或是讀書、敘述的穿梭感悟,始終閃現着真、善、美的人性底色。這樣自在清明的文字,這樣獨特的生命體驗,無不提醒着我們——生命,應活出本心。—— 邱華棟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對於年輕人來說,旅行早已是大眾化的時尚,在旅行中形成感悟,也不再新鮮。但時瀟含卻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表達了一種灑脫又認真、隨緣又入世的人生態度……讀下來,你會發現作者很少寫那些富麗堂皇的大酒店的吃食,反而一頭鑽進街頭巷尾,尋找地攤上的人間煙火氣。—— 周明 中國散文學會會長
「所以秦敘,你厭世社恐、閉塞耳目,卻又為什麼這麼堅定甚至執拗地在夜晚做無人餐廳的主廚,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我的餐廳每日都有人,只是……」他淡淡地轉過身,「只是你看不到他們。」曾經不及吧檯高的男孩子,已經身形修長,獨自支撐着這裏的一切。 風吹長街,葉滿古巷,舊人再未歸來。城市的一隅,古舊老宅閃着溫暖的餐廳招牌,這間只做街坊生意的「有家小店」,已經開了十八年。老店主人秦敘有兩個身份:白天他是上市公司令人聞風喪膽的資源重組高級專員,被稱為恐怖的「職場死神」。他的調查冷血無情,終結了多位高管、總監的職業生涯;傍晚,他回到老宅為清冷的餐廳烹煮佳餚,成為另一個自己。直到一場颱風前夜,門前的鈴鐺響起,一個有着熟悉藍風鈴香氣的女人推開了這間無人餐廳的門,彷彿沉睡之地忽然迎來了夏天,盛開如花……
這是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 故事從主人公的中學生活講起,貫穿其後赴倫敦留學,並在香港開啟職業生涯的十年歷程:13歲結識相伴一生的死黨;17歲被大雨淋濕的青澀初戀;18歲充滿挑戰與樂趣的異國求學生活;22歲經歷起起落落,終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抉擇…… 這是一部80後的成長史詩。 香港回歸、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3年香港SARS疫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時代的大背景流轉變換,裹挾在其中的80後一代,從懵懂到成長,經歷着各自的歡笑和淚水、溫暖與苦澀。這段人生中最璀璨閃亮、最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歲月,化成柔軟的光,照耀逐夢前行的路。 推廣重點 ● 校園故事 屬於80後的青春成長史詩 ● 見證時代 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抉擇 ● 引發共鳴 一代人成長、奮鬥的縮影
這是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 故事從主人公的中學生活講起,貫穿其後赴倫敦留學,並在香港開啟職業生涯的十年歷程:13歲結識相伴一生的死黨;17歲被大雨淋濕的青澀初戀;18歲充滿挑戰與樂趣的異國求學生活;22歲經歷起起落落,終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抉擇…… 這是一部80後的成長史詩。 香港回歸、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3年香港SARS疫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時代的大背景流轉變換,裹挾在其中的80後一代,從懵懂到成長,經歷着各自的歡笑和淚水、溫暖與苦澀。這段人生中最璀璨閃亮、最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歲月,化成柔軟的光,照耀逐夢前行的路。 推廣重點 ● 校園故事 屬於80後的青春成長史詩 ● 見證時代 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抉擇 ● 引發共鳴 一代人成長、奮鬥的縮影
這部散文集隨文附精美水彩插圖,記錄了作者在法國留學期間,如何從異鄉人的角度理解、適應和融入法國小城生活。 這一年中,作者遊走在法國及周邊各個知名或不知名的城市,觀察和體驗了歐洲生活的方方面面,街頭巷尾的美食美酒、本地色彩濃厚的風俗節慶、與當地人往來交友等,都在她清新脫俗、富有靈氣的筆觸下一一還原。 快樂的時光很多,文化的碰撞也在所難免,孤獨亦偶有侵襲,這些都使她對自我和世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以一種積極開放的心態,在對異國文化的探索中實現個人的成長。 推廣重點 ●輕鬆遊記 記錄法國留學生活趣事 ●豐富內涵 探討文化碰撞與自我成長 ●精美水彩插圖 隨文附圖 身臨其境
日本戰後文學極具代表性的名作 關於青春與躁動 慾望與理智 孤獨與溫暖 真誠與偽裝 希望與破滅的半自傳小說 自我剖析的勇氣之書 小說自敘「我」從出生、少年,到青年時期的經歷,剖白深藏內在的心理意識。主人公對女性毫無欲求卻又耽溺於對男性身體、流血死亡的想像,沉溺於官能快感之中。他試圖以「表演」的方式來掩蓋,搭建起人為的「正常性」,而且相信自己愛上了好友的妹妹,但這份愛卻靈肉分離。他在精神與肉慾之間、在「正常性」和「真實」之間掙扎,終於發現真實的自己其實無法掩藏。 這是主人公「假面」之下的告白。 推廣重點 ●文豪成名作 奠定三島由紀夫文壇地位的成名作 ●半自傳小說 作家個人經歷、美學特點的重要表現 ●聳動題材 當年不同性取向者的驚人告白 名人推薦 「假面的告白」這看似矛盾的書名,來自於一個悖論。對「我」來說,假面是帶着皮肉的表面,帶着這樣皮肉的假面所作的告白,不可能是真誠的告白。人終究是無法作出真正的告白的。但是極少數的情況下,只有深深嵌入了肉體之中的假面才能做到這一點。」——三島由紀夫
「人都是群居動物,人多的地方暗潮洶湧從未停止過, 陸組長不用這麼悲傷。」 「這世上誰都有可能在你最要緊的時候橫出一腳, 把你踢出局,朋友是,愛人可能也是。」 曾經製作出風靡暢銷之作的陸霆,是遊戲開發界的「神之推手」。 為了幫助患難兄弟,他賣掉心愛的作品,從頭來過。 帶領團隊開發出一款完美的遊戲,是他最大的夢想——不過,現實這次不會輕易讓他過關。 美麗的女友江輕語,在身邊陪伴七年,但兩人的步調,似乎越來越難以配合。 團隊新來的奇怪美女實習生凌筱筱、不再看得懂的兄弟、在遊戲中陪伴自己的神秘網友、公司裡煩人的緋聞、大集團的權力惡鬥…… 下一款完美的遊戲,還有機會嗎? 推廣重點 1. 對的時間遇上錯的人,還是錯的時間上遇上對的人,知名網路文學作家寶劍鋒新作; 2. 夢想與現實談判,理想與慾望交纏,善良與惡意對決,在寒冷中尋找幸福的出口; 3. 附動人番外篇《時景明,玖笙那年》。
有概論,有評點。詩分體,詞分調。又按內容分類,每類各舉若干作品為例。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讀到會心處,當令你掩卷而思,仰首而笑。此處不具引,讀者沿波討源,一路讀去,當知吾言不謬。──秦嶺雪 文岩兄驕人之處是不避人嫌,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這是他本色,是真性情。在他看來,舊體詩詞受格律束縛,使人望而卻步。而目前很多寫舊體詩詞的又「因循守舊,筆墨跟不上時代,使年輕人厭怕」。所以想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胡西林 推廣重點 ●名人創作 香港著名醫生的舊體詩詞 ●生活感悟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入詩 ●書法與畫 草書與國畫,與詩詞相得益彰 編輯推薦 1. 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 2. 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
有概論,有評點。詩分體,詞分調。又按內容分類,每類各舉若干作品為例。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讀到會心處,當令你掩卷而思,仰首而笑。此處不具引,讀者沿波討源,一路讀去,當知吾言不謬。──秦嶺雪 文岩兄驕人之處是不避人嫌,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這是他本色,是真性情。在他看來,舊體詩詞受格律束縛,使人望而卻步。而目前很多寫舊體詩詞的又「因循守舊,筆墨跟不上時代,使年輕人厭怕」。所以想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胡西林 推廣重點 ●名人創作 香港著名醫生的舊體詩詞 ●生活感悟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入詩 ●書法與畫 草書與國畫,與詩詞相得益彰 編輯推薦 1. 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 2. 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
1965年,就讀港大的梁均國讀到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1967年,他第一次上路; 1968年,他追尋凱魯亞克的足跡,橫跨整個美國。 跨界電影研究與文學創作的梁均國,一生的背包客生涯,走遍了大半個世界,筆下從60年代在美國三藩市的嬉皮士經歷,到南美與東歐的旅途風光,走得越遠,去得越多地方,人生閃回的片段也陸續湧現。 本書是梁均國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作者多篇公路小說,在橫跨地球的旅途中,人生的探險也在持續進行中。 本書特色 ●公路小說傑作 在路上的半世紀旅途 ●地球村文化撞擊 跨大陸的文明遺址震撼現場 ●闖蕩孤獨星球 在自然中的肉體與心靈考驗 編輯推薦 1.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作者一生的背包客生涯,走遍了大半個世界; 2. 年青時旅遊必須打卡所有熱門景點,到中老年旅遊卻是在慢遊中別有一番景色。 名人推薦 梁均國的旅行文集不單是旅遊見聞錄和旅遊背景的小說,我以為這是經驗和回憶與想像交混而發酵後的沉澱。經過不同階段的過濾、改寫,中老年情懷和青春浪蕩激情混融而激發奇異的芳香。這芳香吸引着我追隨作者一起去浪跡天涯,時而作情感的遊歷,時而作心靈的探險。—— 羅卡(2022年3月)
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是怎樣的? 消滅了意外和危險、實現極度公平的世界真的幸福嗎? 生活在未來「烏托邦」的人們為甚麼越來越麻木? 又為甚麼開始憧憬過去的差異、競爭、優劣? IQ160的我,在2070年代的世界第一高科技城市中,也不過是一個平均水準的普通人。這座城市的一切人和物都經過計算和改良,優秀而平庸是這個時代的特質。英雄無用武之地,我和朋友只能每晚泡在全息景觀酒吧裡天馬行空地暢聊,幻想着成為影響世界的風雲人物,酒醒後又回到寫字樓的格子間裡,如此往復。 那天,我來到一個陌生的酒吧,裡面竟藏着一個虛擬的異世界,可以去任何時代,做現實中做不到的任何事!那麼這裡,能實現我那個功成名就的白日夢嗎? 推廣重點 ●科技與想象巧妙結合 繪製出一幅元宇宙技術的未來圖景 ●嚴密設定與前瞻性眼光 探討虛擬社會的司法實踐和底層邏輯 ●集科學與哲學於一體 叩問科技文明下人類如何實現自我 編輯推薦 1. 進入元宇宙探索這個宇宙中的人類發展; 2. 透過小說以想像力認識維度,與作者一同創造屬於自己的維度; 3. 從科幻故事細看人類現實中的發展與人性。
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社會是怎樣的? 消滅了意外和危險、實現極度公平的世界真的幸福嗎? 生活在未來「烏托邦」的人們為甚麼越來越麻木? 又為甚麼開始憧憬過去的差異、競爭、優劣? IQ160的我,在2070年代的世界第一高科技城市中,也不過是一個平均水準的普通人。這座城市的一切人和物都經過計算和改良,優秀而平庸是這個時代的特質。英雄無用武之地,我和朋友只能每晚泡在全息景觀酒吧裡天馬行空地暢聊,幻想着成為影響世界的風雲人物,酒醒後又回到寫字樓的格子間裡,如此往復。 那天,我來到一個陌生的酒吧,裡面竟藏着一個虛擬的異世界,可以去任何時代,做現實中做不到的任何事!那麼這裡,能實現我那個功成名就的白日夢嗎? 推廣重點 ●科技與想象巧妙結合 繪製出一幅元宇宙技術的未來圖景 ●嚴密設定與前瞻性眼光 探討虛擬社會的司法實踐和底層邏輯 ●集科學與哲學於一體 叩問科技文明下人類如何實現自我 編輯推薦 1. 進入元宇宙探索這個宇宙中的人類發展; 2. 透過小說以想像力認識維度,與作者一同創造屬於自己的維度; 3. 從科幻故事細看人類現實中的發展與人性。
繼長篇小說《笙歌》之後,譚炳昌在這本包括15個故事的短篇作品集中,以香港小說少見的角度,深掘這個城市,揭開很多被遺忘的人物:砵蘭街的鳳月姐,塘福懲教所的阿華……還有南亞族裔、釋囚等,都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 書中的故事場景多元,從妓院到監獄,從法院到天堂,從中可看到香港的變幻,尤其是在政治權力被壟斷的時刻,人性扭曲的醜陋往往更為彰顯。 本書特色 ‧反思生死 以文學探究人性 ‧貼地港味 以粵語書寫世情 ‧多元視角 以小人物揭示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