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現代人生不能脫節,兩者需要互相對話,今日的宗教面臨許多現代的問題。 第一、宗教與理性:現代人不能接受迷信,宗教應該建立合理的信仰。 第二、宗教與科學:科學對現代人生有很大的貢獻,宗教應該與科學合作,因為兩者屬於人生的不同領域,兩者可以滿足人生的不同需求。 第三、宗教與無神論:宗教信徒不可敵視無神論者,雖然兩者有不同之處,但是倫理道德上兩者有共同之處,因此兩者可以合作,共同促進社會的公義與世界的和平。本書也從現代人生的觀點來討論神的問題、人的問題、以及聖經的問題。 如果一個宗教不能符合現代人生的需要,那一個宗教將失去意義和價值。本書作者一本初衷地關注宗教與現代的關係,秉持尊重世界各大宗教的開放態度,以自身的宗教(基督教)來討論宗教與現代人生的重大議題,層面涵蓋今日宗教所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期以宗教上的自我批評與檢討,來促進宗教不斷革新,以符合現代需求,幫助人生完善。
宗教與現代人生不能脫節,兩者需要互相對話,今日的宗教面臨許多現代的問題。 第一、宗教與理性:現代人不能接受迷信,宗教應該建立合理的信仰。 第二、宗教與科學:科學對現代人生有很大的貢獻,宗教應該與科學合作,因為兩者屬於人生的不同領域,兩者可以滿足人生的不同需求。 第三、宗教與無神論:宗教信徒不可敵視無神論者,雖然兩者有不同之處,但是倫理道德上兩者有共同之處,因此兩者可以合作,共同促進社會的公義與世界的和平。本書也從現代人生的觀點來討論神的問題、人的問題、以及聖經的問題。 如果一個宗教不能符合現代人生的需要,那一個宗教將失去意義和價值。本書作者一本初衷地關注宗教與現代的關係,秉持尊重世界各大宗教的開放態度,以自身的宗教(基督教)來討論宗教與現代人生的重大議題,層面涵蓋今日宗教所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期以宗教上的自我批評與檢討,來促進宗教不斷革新,以符合現代需求,幫助人生完善。
本書內容為台灣社會的流行用語,包括本土的和外來的。本土的多出自重要政治人物的言論和新聞媒體的常用語;外來的分為外國政治領袖的言論,文學名著中的名句,經典電影的片名和精彩對白,另外有中國大陸的流行語。在台灣這個流行壓倒一切的社會,對流行語人云亦云,往往不知道從何而來,並且引述時錯誤百出,造成對原意的扭曲,因此,本書不但為流行語保存一份記錄,並且能端正對流行語的誤用,隨時作為愛好者之參考。
作文原則就是作文必須遵字的法則,可歸納為統一、聯貫、語勢三項。統一是思想一致,切合事理;聯貫是聯繫良好,關係清楚;語勢是形成重點,引起注意。能把重要觀點作有效布置,即成一篇好文章。 本書提示作文三項原則──統一、聯貫、語勢在句、段、篇各方面之應用。引述例證外,復加「備考」作補充說明,詳析此三原則之重要功用與相互關係,並評論古今文章之優失。附錄三扁則有更深層的創見。本書例證繁多,系統分明;說理周詳而歸結簡明,對作文知識的增進甚具參考價值。
修辭是什麼?它是語文的美容包裝術。夏丏尊先生在《文心》中提到:「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無論著書立說,抑或教學賞析,修辭技巧可謂利器,值得世人重視。本書是初學修辭的寶筏,也是修辭知識的良媒;作者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著眼於實用的效益,介紹了口訣、對偶、回文、借代、節縮、乘趣、雙關等修辭概念。各篇之中穿插實例解說,並且有條理地探究了成語、先賢的書牘、生活中的語句、諺語、對聯,及《昔時賢文》、《孟子》、〈國殤〉、《世說新語》、《四溟詩話》、《平屋雜文》、《小太陽》、《生之歌》、〈西湖雜記〉、〈哲學家皇帝〉等作品的修辭美妙,是一本兼顧修辭理論與實例的讀物。
修辭是什麼?它是語文的美容包裝術。夏丏尊先生在《文心》中提到:「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無論著書立說,抑或教學賞析,修辭技巧可謂利器,值得世人重視。本書是初學修辭的寶筏,也是修辭知識的良媒;作者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著眼於實用的效益,介紹了口訣、對偶、回文、借代、節縮、乘趣、雙關等修辭概念。各篇之中穿插實例解說,並且有條理地探究了成語、先賢的書牘、生活中的語句、諺語、對聯,及《昔時賢文》、《孟子》、〈國殤〉、《世說新語》、《四溟詩話》、《平屋雜文》、《小太陽》、《生之歌》、〈西湖雜記〉、〈哲學家皇帝〉等作品的修辭美妙,是一本兼顧修辭理論與實例的讀物。
中國社會和政治的縮影 《紅樓夢》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小說,本書著重談《紅樓夢》與中國政治人物,初稿原題「紅樓夢與中國政治」,載於香港《九十年代》月刊。 《紅樓夢》人物的描寫,在中國政治生活中隨處可見。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代,和今天的中國相距約有二百幾十年,政治人物畢竟不可能一一對號入座,但是,今湍中國政治上封建傳統,父蔭世襲,兒女親家,朝廷腐敗,惡霸橫行,巧取豪奪、荒淫無度等等,竟然和《紅樓夢》的故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紅樓夢》中所寫的父子、夫妻、婆媳、妯娌、嫡庶、主奴、奴奴之間的矛盾交錯、明爭暗鬥,實際上是中國社會和政治的縮影。 作者簡介 司馬璐 原名馬義,一九一九年生,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共,一九四三年脫黨。曾與大部分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和民主同盟人事有過廣泛接觸。一九四九年後流亡香港,一九五三年應邀訪台。著有《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共的成立與初期的活動》等。
談判是說服方式的一種。先秦縱橫家蘇秦、張儀提倡合縱連橫政策影響世局至鉅;而縱橫家始祖鬼谷子所著,說服談判理論《鬼谷子》一書已流傳二千多年。方鵬程先生研究《鬼谷子》三十年,即以現代學術方法予以歸納分析,闡述鬼谷子的思想;並以西方傳播理論加以比較,建立鬼谷子說服李溣體系。鑑於海峽兩岸已進入談判時代除冀望兩岸能透過談判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助關係,亦期藉本書有助於讀者了解說服談判的藝術。 延伸閱讀 《鬼谷子:成功發展的藝術》 《孫子:談判說服的策略》
楚辭概論 本書共分六篇,第一篇總論「楚辭」的名稱、發生原因及文學史上的價值;第二篇專論〈九歌〉;第三、四篇介紹屈原、宋玉及其作品;第五篇「楚辭」對漢代文學的影響;第六篇則介紹「楚辭」的歷代注譯者,以供學者考證。 「楚辭」是孕育於長江流域的獨特文學體系,飽含南方風士中神話、信仰、語言和音樂等元素,有別於黃河流域的《詩經》傳承,自闢蹊徑。「楚辭」在文學史上的價值,可分作四方面:一、是表現的自由,二是辭賦之祖,三是駢儷文之祖,四、是七言詩之祖。為中國文學史料闢一個新紀元,影響後來文學甚鉅。 自來《楚辭》的注家,往往喜歡拿九歌附會到屈原身上去,這種荒謬的見解始於王逸。千餘年來注楚辭的幾乎沒有一個不根據他的話來說。他們說來說去,總脫離不了什麼「屈原藉事神以諷諫,以寄其忠君愛國之思」一類的廢話。老實說,這些附會而又迂腐之談,與屈原是絕不相干的,今後我們研究《楚辭》的人們應該徹底打破他。
談判是說服方式的一種。先秦縱橫家蘇秦、張儀提倡合縱連橫政策影響世局至鉅;而縱橫家始祖鬼谷子所著,說服談判理論《鬼谷子》一書已流傳二千多年。方鵬程先生研究《鬼谷子》三十年,即以現代學術方法予以歸納分析,闡述鬼谷子的思想;並以西方傳播理論加以比較,建立鬼谷子說服李溣體系。鑑於海峽兩岸已進入談判時代除冀望兩岸能透過談判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助關係,亦期藉本書有助於讀者了解說服談判的藝術。 延伸閱讀 《鬼谷子:成功發展的藝術》 《孫子:談判說服的策略》
「町內會」是日本社會的基層組織,亦是日本國民自律與團隊意識的養成所,憑藉此一意識,建立了日本社會的秩序,締造了日本現代化成功的奇蹟。我國也應該發展類似的社區住民組織,建立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舉世震驚的日本關西大地震中,日本人依然遵守秩序,沒有搶奪的事件發生,領取救濟品時不會爭先恐後,領取用水,各人只取應有的分,也不會多取。這種有秩序的表現,「町內會」組織似乎居間運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日本社會因有「町內會」這種自發性的住民組織在維繫著基層的秩序,而基層秩序正是社會的基礎,基礎一旦穩固,整個社會豈有不安定之理。日本的「町內會」是維繫社會安定不可或缺的組織,而同為基層組織的台灣的村里民大會究竟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町內會」是日本社會的基層組織,亦是日本國民自律與團隊意識的養成所,憑藉此一意識,建立了日本社會的秩序,締造了日本現代化成功的奇蹟。我國也應該發展類似的社區住民組織,建立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舉世震驚的日本關西大地震中,日本人依然遵守秩序,沒有搶奪的事件發生,領取救濟品時不會爭先恐後,領取用水,各人只取應有的分,也不會多取。這種有秩序的表現,「町內會」組織似乎居間運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日本社會因有「町內會」這種自發性的住民組織在維繫著基層的秩序,而基層秩序正是社會的基礎,基礎一旦穩固,整個社會豈有不安定之理。日本的「町內會」是維繫社會安定不可或缺的組織,而同為基層組織的台灣的村里民大會究竟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蘇東坡認為范仲淹的偉大,實已集三不朽於一身,他的文章,乃是根值於天性。東坡詩一如其文,如行雲流水,且富於想像,詩集中與弟弟子由唱和的有一二六首,兩人常用「夜雨對床」以示思念之意,可見兄弟感情之深厚。 黃庭堅以詩名世,與東坡並稱蘇、黃,論詩主張「刻意求工」,用字妥貼,「點鐵成金」,陸游《劍南詩稿》紀夢之詩一二四首,比《全唐詩》還多,趙甌北疑云「人生安有如許夢」……黃庭堅教後學作詩文,主張先博學精讀,以求用字精審,而達「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之境。〈三蘇詩〉提綱挈領,不疏略於考辨,欲以發明東坡兄弟手足之深情與人格之卓絕。范仲淹人品光風霽月,論詩說文一如其人,而影響於當代與後世者,於其詩文中可見一斑。陸放翁亙古一男兒,《劍南詩稿》記夢之多,出人意表。
中西藝術均為反映時代思想、社會及文化之具體象徵。中國之佛教藝術實係揉合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而成之藝術。 本書除介紹佛教之淵源及入華之歷史外,並對佛教影響中國藝術之歷史發展,詳加描述,使讀者對佛教影響中國藝術及思想之經過,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這時代是全盤錯亂;──啊!可恨的冤孽,我生不辰,竟要我來糾正! 本書譯自莎翁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 是一齣很受觀眾歡迎的名劇,敘述丹麥國王被其弟殺害、篡位並奪取王妃,王魂乃命王子哈姆雷特為之後仇的故事。全書除了真切動人的對白,並分幕分景,添註演員之上場下場及必要的舞臺指導頗具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