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主要的華社組織以及它們在過去50年做出的貢獻。這些華社組織包括,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新加坡華社自助理事會和華裔館。此外這一部分也介紹了華社的其他社會俱樂部和慈善機構。 第二部分主要關注新加坡第一個50年裡涉及華社的一些重要社會問題。這部分的文章高屋建瓴地審視了華文華語的發展變化,來自中國的新移民的融入進程,以及華族宗教影響。這些課題一直在華族社群中有著廣泛的熱議。第三部分聚焦共和國成立後的華族藝術發展。最後的部分一方面探究了新加坡華社與中國的聯繫互動,另一方面也考察了新加坡和本區域其他華社的聯繫。這些文章會説明我們基本瞭解和認識華族社群在第一個50年國家建成中的重要作用。這本書是對新加坡華社的獻禮。 英文版由馮清蓮女士主編,是她的多方聯絡才能使眾多傑出的人物在這本金禧獻禮中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熱忱。沒有她的努力,這本書將無法成形。本書英文版出版後,收到廣為好評,所以我們把它翻譯成中文,華文讀者同樣也會從中受益。英文版發佈會上,建國元勳、前內閣部長王邦文先生作為嘉賓到場致辭,他的發言非常精彩。所以,中文版也把這個致辭收錄進來。
《新加坡華文文學50年》為世界科技屬下八方文化創作室為慶祝新加坡建國五十年的出版計畫之一,潘國駒策劃,王潤華、蔡志禮、許通元、李金生、曾繁靖主編,該書作為新加坡建國50的禮物。本書以客觀的新華文學的各方面的成就,如1965 到2015年間的出現的作家、出版的著作、文學社團、作家研究書目來呈現其發展。由於新加坡文學書籍的收藏,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與南方大學圖書館的馬華文學館的藏書最豐富,本書的資料收集獲得前國大中文圖書館長李金生與南方圖書館副館長徐通元的支持。本書包括了《新華文學50年:文學新生態》(蔡志禮)、《新加坡華文文學社團50年》(許通元、曾繁靖)、《新華文學50年作家小傳與創作書目》(許通元、曾繁靖)、《新華文學期刊、副刊50年》(李金生)、《新華文學50年:文學研究概況(1965–2015)》(李金生)、《新華文學50年:學術研究論著 / 論文選目》(編者李金生、許通元)。王潤華教授為本書寫序。 新加坡的華文文學,在世界上是唯一被承認,被提升到國家文學地位的華文文學。至於它的成就,暫時我們只能展現它的作家、作品、社團、刊物等產品,至於藝術永恆的價值,還需要時間來淘汰,還需要全球的學者來研究與肯定。本書由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出版,協助出版機構為:南方大學學院馬華文學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