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 書系 ,共計1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痞狗(作者親簽版)

沐羽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4/02/17 出版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OPENBOOK年度好書獎得主 嘻笑嘲諷火力全開新作   「即使第一本書是小說集,我也經常跟人說:其實我是寫散文的。」   沐羽以犀利觀點,嘻笑反擊那些現實生活中所有人都質問過的巨大困惑:為甚麼我們那麼討厭上班?上班是有意義的嗎?值不值得?甚麼是有邊界的香港,有歷史有文化的香港?文學有甚麼用呢?……   本書十篇散文,目光投向諸多宏大主題:工作、香港、城市規劃、米蘭・昆德拉、駱以軍、莎娣・史密斯……沐羽近身肉搏,幽默思索這些艱難的問題,戲謔嘲諷的筆風,使人忍不住發笑。這種胡作非為的精神,身處邊緣,也能夠自顧自的玩得很開心的反抗精神,就讓我們稱之為痞狗吧。   本書特色   封面、內頁插畫特別邀請香港漫畫家、插畫家柳廣成繪製。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造次

沐羽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5/01/22 出版

「寫一本散文來討論散文,就像用技藝來反映技藝,我覺得這是很好玩的事。」新世代無賴派代表、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以一貫輕鬆幽默的筆調,重新定義散文──一場散文的冒險,一部「嘗試」之書散文的力量,不僅來自於情感的真誠,更來自於形式的探索。《造次》是一場關於散文的冒險,作者以幽默而深刻的筆觸,重新審視散文的本質與邊界,挑戰讀者對散文的既有認知。從個人創作經驗出發,帶我們探討散文的可能性──不僅是個人經驗的訴說,更是對語言與思想的實驗場。作者回顧文學獎的影響與矛盾,剖析散文的傳統局限,並以充滿實驗精神的文字嘗試,邀請讀者思考:散文還能走多遠?文字是否可以更自由?書名取自「匆促而為」,卻蘊含對散文╱隨筆創作的深刻思考,一種有別於抒情散文的散文。沐羽借鑒西方文學傳統,旁徵博引提出另一條散文進路,隨筆。隨筆主義的核心:片段、隨機與組合。世界由無數碎片組成,隨筆正是收集這些生活的碎片、整理、組合,並從中創造出獨特節奏和效果的藝術。散文說服我們的方法與小說截然不同,小說可以優雅地呈現生活,海明威與卡佛可以硬生生地去頭截尾讓你推理,村上可以用設定引導你進入世界……。然而散文,它把文字砸到你臉上,投手呼嘯咆哮著這片泥濘就是我的生活,我從滔天巨浪裡逆水行舟,搶救回來的就是這個形狀。──沐羽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歉木林

曾稔育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5/01/08 出版

──2024年後山文學獎年度新人獎得主──「這世界上沒什麼地方,比森林還更適合安放自己。」榮獲評審一致肯定:「作品完整度高,內容感動人心、在閱讀時能從中感覺到作者情感的張力,書寫2000年後青年世代共同面對的問題,具有時代性。」在離鄉與歸屬中穿行,書寫現實與記憶的自我對話《歉木林》是一部穿梭於臺灣社會縫隙中的散文集,作家透過充滿張力的文字,帶領讀者回到個人與社會的對話現場。書中記錄了他離鄉求學、進入職場的十年歲月,並從自身經驗出發,展開對故鄉、家庭,以及社會期待的深刻反思。也逐漸明白社會現實與成長必須面對的遺憾,領悟「生來的鬱卒」這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如在〈伏流之夏〉一文中,描寫地震後從城市返鄉,睹物憶往,鄉愁與疏離感油然而生;〈愚人巷〉則透過兒時對鄉村中瘋癲者的記憶,刻畫城鄉間和成長中的矛盾情感。〈湯的手藝〉中,作者以一碗牛肉湯為引,表達生活中的幸福與遺憾交錯。此外,藉著動物的生老病死隱喻生命中的無常與失落的〈養兔〉、〈狸的送別〉,全書涵蓋家庭、友誼、職場等主題,構成多層次的情感網絡,也窺見現代社會下的世代困境與集體掙扎。我感到抱歉,所以書寫抱歉。最難的部分,在於歉有太多筆畫。當橫與豎與斜線,於來回交錯時,就像是種下一棵木。那反覆的書寫,更是不斷地造林。好評推薦某種意義上,《歉木林》的樹林是從這個充滿邊陲感的東部小鎮上生長起來的:原漢雜處的縱谷城鎮。平原與山地的曖昧接銜。正常與非正常的灰色不明地帶……(中略)這些種種一切,彷彿陰影與陰影彼此的交疊與映射,沾黏上深深淺淺的鼠灰色。──言叔夏書名「歉木林」,或許受日本文學裡「生而在世(為人),我很抱歉」恥辱感,或是悲傷美感的影響,作者種下一棵棵歉意之樹,蔚然成林。──宇文正《歉木林》是一片由「恥感」蔓生人間的憂思莽原。一句句來自不同人口中的日常對話,都在話語碰撞的邊界,看到階級劃分出的兩個世界;配得,不配得,社會有它行運的法則,而神,總是冷冽低眉。「我」彷彿看見遺落網外的他者卻時時回返自身;生存與理想恍如光譜,兩頭不到岸,卻仍執著以心落地,擦出「此時,我在」的生命光火。──李筱涵閲讀散文總是危險的,因為不會知道舉足踏進的林地,是否即他人赤裸的心。栽種在《歉木林》的這些誠懇的字,雖也含括了一幅浮沉於學院和職場卻未獲合理對待的「哀仔」世代畫像,但獨屬於曾稔育的,最多仍是來自血緣/地緣的拉扯,他常常是那一個能看出命運破綻的人,卻因置身話語權低階,沒能扭轉敘述,於是更多憂傷與歉意湧出,有時顏色蒼白,浸潤著肉身疤痕;有時鮮豔如血,像一道在黑暗中默默敞開的傷口。──孫梓評《歉木林》的開篇,自一場地震開始。土地與建物的裂痕不唯是大地聲喉之喟嘆,也是心與神的震動、城鄉記憶的召歸、歉疚和生之掙扎。是眼睛,在稔育詩性的文字裡,引領著我們看見權力、階級,看見受惡之人與施惡之人的苦與糾結,其身世、其唏噓。如卷軸,在種種「棄與被棄/困與被困」的故事中,逐篇帶我們展開了理解與關懷,這也是這本散文集至為動人的部分。──崎雲稔育是兔系男子,真切咀嚼生活中難以消化的初割草,不急於瀟灑或裸裎,在一派充滿植被的文字中,寂靜凝視,卻也不時蹦出幽默風趣。當你沉浸於柔軟鬆毛之間,卻又被藏匿的細刺畫破指尖──那是他在山與迷霧的迴圈中敞亮的雙眼,他的目光投向生命與活著的本質,看清了遊戲規則,與人類世界中苔蘚般的惡意,卻不置身事外,反而將這些像是梗的探問,一根一根插回自己身上。──許閔淳近乎倒刺的書寫,《歉木林》裡是生活的裂隙,燙手的心。──翟翺這本散文不只非常具體地寫出新世代文藝青年面臨的複雜情緒跟困窘的社會現實,更完美無疑地表露出作者的剔透與敏感:他對周身環境的變化,反應神速,也精準察覺問題所在。批判的鋒芒當下雷霆一閃,讀者以為要見血卻常倏然收刀,為某些人事物保留情感的餘裕,並伴隨漫長的自省。每次動念的瞬間,他都在反問自己:「我為何非要這樣不可?」。這樣的換位思考層層疊疊,意外鋪造起諸多水氣森森的林中小徑,包圍著其中漫步的讀者。──趙鴻祐《歉木林》生長在只一人能抵達的記憶緯度,曾稔育以各種缺憾、失格、抱歉為樹苗……十年不斷的覆寫與回望,終於成為了這本書的林相。這也是每個寫作者最初與最終都得驗收與寫回的練習曲,離鄉與離得更遠、提問與新的問題、意象與記憶,在此處交迭放送。這本書裡有那麼多的「地方」,卻原來都是棄屋荒地,寫者終是離者,回不去的地方,只能在字裡復返。──蔣亞妮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變成的人

許恩恩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4/06/26 出版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他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這本書令人驚異的好」—張亦絢 「當小說在惟它有能預借的那個未來裡,歸攏了時序,並嚮導讀者,進入那處他者自死的密林裡時,對我而言,是在此刻,《變成的人》亦歸結文體流變,索引自己,成為另一本書。一本從各種貌似幻滅的集體運動聲言,謙退向單單一個懸空個體,如斯靜停的有生之書。」—童偉格  社會運動後,人改變了什麼?又被變成了什麼? 《變成的人》以「記憶為核心」透過八章不同時序的小說,以素淨文筆細緻描寫主角從校園異議性社團出發,與友人共同追尋心中的理念,研讀理論書籍、出國參訪倡議團體、親身參與抗爭行動……也述及街頭以外情感關係、工作與生活,呈現出更全面的社會運動者樣貌。  回首過去與虛構未來的時間點,小說交錯第一人稱及第三人稱敘事,呈現行動者在「去/留」以及體制「內/外」間的衝突與靜謐。各篇章分別觸及不同議題面向:例如性別政治、台港關係、東亞地緣關係,以及輕重不一、錯落難辨的陪伴與別離。  《變成的人》以太陽花運動為中心,逐步展演運動前後的事件。呈現社會運動參與者的記憶標籤,不應被簡易歸類為「光榮/創傷」的正負;而是透過連續與斷裂的漫長生命歷程,在持續追尋與失語滯留之間移動、變化,容留更寬闊的想像與對話空間。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觀火

蘇朗欣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4/05/08 出版

「她處理的,其實一直是關於疼痛的記憶。」—黃宗潔 「小說鋪陳的人生處境,突顯了過度簡化的革命語言如何在日常裡失效。」—謝曉虹   《觀火》集結作者蘇朗欣廣受讚譽的得獎佳作與數篇全新創作。以二〇一九年香港社會運動為核心,聚焦於和我們一般,仍為生活煩憂的凡人,在最動盪的時刻,展現出深層複雜、幽微動人的情懷。以及事後面對運動餘緒—從暴動案審訊、疫情到移民潮—如此劇變的世局下,運動或許已經結束,但生活始終繼續,這些人、這些故事仍會被記憶,被書寫。   在不同主張、對立的憤恨、激情中,小說捕捉到最細緻微妙的情感。或是圍困中彼此分享生死與共的煙、或是快意報復後的茫然與內疚感、或是為消失的貓無聲祈禱、寫給離世父親的一封書信、或者母親的一碟蒜泥白肉······在日常事物內斂收束深切的情感。   「觀火」既是本書關懷香港社會運動的主題,也是警醒保持距離,透澈思考觀察運動的本質。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傷兵不在街頭

林于玄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4/04/10 出版

為理念走上街頭,帶傷回去 那些傷害還未痊癒嗎? 或是從未意識過自己也受傷了?   《傷兵不在街頭》前篇,作者林于玄以四篇小說交錯描繪理想性的公共議題與最私密的個人情感、愛欲。聚焦於不同身分的年輕人在社會運動中感到迷惘、挫折的創傷經驗。呈現出社會運動創傷者或失語、或麻木、或陷入不斷循環的的掙扎和痛苦。   不只透過小說從文學面向切入運動傷害;「發聲練習」透過採訪三位學運青年的紀實報導,向讀者真誠自剖,說出不同背景、參與運動的動機、面對運動的內心轉折,真切展露不同性格風貌。   本書後篇〈我們在復原的路上〉,作者陳湘妤從自身通過綜合心理學領域的學養與經驗,從成因、生命故事、症狀細細解說分析社會運動創傷。通過深入分析這些病徵的成因和影響,後篇不僅有助於社會運動參與者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身心狀態,也提供了減少痛苦、治癒自己的可行方式,一起從街頭復原走回到各自生活。   專文推薦   楊翠、盧郁佳   好評推薦   朱嘉漢,作家 林楷倫,真心純情好魚販 張亦絢,小說家 張桓溢,作家 梁莉姿,作家 傅 榆,紀錄片導演 鄔佩麗,頂溪心理諮商所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善意呼籲社會同理創傷的失語難解,誠懇感人。」──盧郁佳(作家) 「因為創傷的遞延性,等了十年,我們才有《傷兵不在街頭》。」──楊翠(作家)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痞狗

沐羽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4/02/17 出版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OPENBOOK年度好書獎得主 嘻笑嘲諷火力全開新作   「即使第一本書是小說集,我也經常跟人說:其實我是寫散文的。」   沐羽以犀利觀點,嘻笑反擊那些現實生活中所有人都質問過的巨大困惑:為甚麼我們那麼討厭上班?上班是有意義的嗎?值不值得?甚麼是有邊界的香港,有歷史有文化的香港?文學有甚麼用呢?……   本書十篇散文,目光投向諸多宏大主題:工作、香港、城市規劃、米蘭・昆德拉、駱以軍、莎娣・史密斯……沐羽近身肉搏,幽默思索這些艱難的問題,戲謔嘲諷的筆風,使人忍不住發笑。這種胡作非為的精神,身處邊緣,也能夠自顧自的玩得很開心的反抗精神,就讓我們稱之為痞狗吧。   本書特色 封面、內頁插畫特別邀請香港漫畫家、插畫家柳廣成繪製。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可能性之海

謝瑜真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4/01/31 出版

最特別的是作者對「海」與「夢」的抵死纏綿 遊走夢境與現實的潮間帶 謝瑜真首部輕盈奇想小說 「因為做夢的關係,人生好像被拉長了」 《可能性之海》中八篇短篇小說,皆取材自作者本人曾真實做過的夢境。 以夢為疆域開展,海、女性、母親、自然生物等元素反覆出現,構築出面貌殊異的故事;純情戀愛、末日童話、都市奇譚、陰冷怪談......變化自如,延展拉長人生的多重可能。 整部小說場景細節與人物對話皆是你我熟悉的日常,能嗅到臺灣濱海小鎮的鹹鹹海風或頂樓加蓋套房令人愁悶的潮濕。作者以強大的想像力,無痕銜接種種逸出現實生活或荒誕歪斜、或詭譎綺麗的事件,塑造成堅強的真實,渾然不覺身在夢中。宛如來回遊走現實生活與超現實想像的邊界。 在輕盈的奇想中,《可能性之海》捕捉了生活中那些難以察覺微小、美麗、發著光芒的片刻。 本書特色 ★本書獲國藝會出版補助 ★封面特邀2023年度金漫獎得主丁柏晏繪製,呈現如夢氛圍 專文推薦 陳雨航 作家 推薦人 川貝母 插畫家    白  樵 作家 宋文郁 作家 李依倩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林達陽 詩人、作家 張嘉真 作家 曹馭博 詩人、作家 鄭琬融 詩人、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在虛構與真實,記憶與想像的過渡間,作者以氣感文字圍建城池多座,陰陽風雨晦明各異。其內挹水,蕩漾象徵無數,湧流陰性意識,母體之血與極簡慾;水性可清可濁,能飲非飲,鹹淡不定。謝瑜真身為童話故事裡極具實驗精神的觀察家,以竿尺網盆打撈,測量,向陽蒸餾後,描繪日常狀態底,符號池內突變,偏移與幻化的所有可能。 -白樵(作家) 讀瑜真的小說常讓我想到小川洋子的筆觸——在陰暗與不安的反面,就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所在;這本小說講述夢,但更像是在藉由書寫,找尋真實與虛構的邊界感——唯夢境反應我們最深刻的索求。 -曹馭博(詩人、作家) 讀瑜真的小說總感覺她的故事不斷在虛與實的邊界來回穿梭,讀者們跟著同樣在城市渴切愛意、徬徨迷離的人們遊走,直至抵達寓言的核心。那行走宛若置身夢境,使得被城市弄得遍體鱗傷的我們,在她的書寫裡感覺到了一絲絲暖意。-鄭琬融(詩人、作家)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樹的憂鬱

梁莉姿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3/05/04 出版

「這一代的憂鬱,是樹的憂鬱;上一代的憂鬱,是鹿的憂鬱。一隻動物上路,四蹄一躍,光溜溜,幾近無法回頭,無太多行裝,因而遷居至此,忍痛割捨。」   這是一部關於香港、臺灣兩地的小說。   二○一九年後,隨著社會運動波盪與國際政治形勢劇變,對香港人而言,臺灣有了新的意義:是共同體、避風港、烏托邦,也可能是再次離開的中途停頓點。《樹的憂鬱》寫下二○一九年後,港臺兩地間,人們流離的複雜心理:留下與離去、噤聲無語與續存記憶,每個抉擇都困難。因流亡、求學、移民、或結婚落腳臺灣的港人,在異地面臨的文化衝突,離開後的內在歉疚、遭遇更多元且衝突的政治分歧衝擊,格格不入或融入,夾在其間該如何調適。   「直至妳發現,人們擁獲的種種權利、關懷和愛,也許都像室友們每部電腦或手機殼後斑斕且交錯的思潮與主張貼紙們,匯成的蜃景。那麼好看,又那麼易於破損,輪常替換。」——〈野貓〉   「一個人,在將要失去自由,甚至死亡前,他必須先捍衛其微不足道而深切的價值,有時是尊嚴,有時是記憶,有時是遺憾,有時是恥辱。」——〈辦雜誌〉   「我們要怎樣翻譯我們的語言,才能抵達遠方?」——〈愛人〉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禮物

宋文郁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3/04/05 出版

敏於洞察人心 共感他人痛苦宋文郁首部散文作品「我想成為一個能感受到他人痛苦的人」宋文郁的散文,文字敘述看似平易簡白,不多矯飾雕琢卻能精準表達人心最難以說出口的柔軟情感。也讓評審讚賞動人、虐心。人物形象、對白、場景描繪皆十分成熟,文中蘊含的感情格外感人,除了家庭書寫、「弱勢」、「成長」與「性別」等不同主題,皆激起讀者心中波瀾。《禮物》一書寫下與外公、外婆、罹患精神疾病的舅舅一起生活的真摯情感;寫出臺灣年輕學子,在考試、升學競逐路途中的困頓疑惑,在比拚的過程中失去自我、精神耗毀;寫出性別不平等經驗的憤怒與不堪......作為首部作品,初啼之聲已確立敏察人心亦共感他人痛苦的獨特風格。「是無數次這樣的選擇決定了我是怎麼樣的人。我是一個看見死老鼠會停下腳步看著牠、記住牠的人,因為我明白牠存在,牠的痛苦真實發生,而我不願意移開視線。」散文作為一種真誠的文類,正因為作者選擇感受別人的痛苦,理解、共感。懂得社會中許多弱勢,其中曾經有她深愛的親人。當一般人可能選擇無視或轉過頭去,她選擇正眼直視,正是真誠直面這些旁人或許不敢碰觸的痛苦,使《禮物》如此特別。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江婉琦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2/10/05 出版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二〇二〇年願景工程點閱率冠軍報導 榮獲二〇二一年國藝會創作補助 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店當月選書   「當我們回到個人與日常, 最後會發現啊!那也是我。」   「當移工直播的時候,他可以說話,表達自己。那一刻才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個完整的人。」—〈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為什麼喜歡改車? 在臺灣怎麼交朋友?為什麼移工都在臺北車站圍圈圈? 照顧臺灣長輩的看護不能休假?移工來臺灣都是為了賺錢?   工廠到漁船上,從臺東部落到屏東東港,在今日全臺灣各行各業都少不了移工朋友協助與支持。作者江婉琦,以多年的田野訪談,腳踏實地走入移工日常生活中。一起聽移工朋友們的笑與淚,一同感受那些真實的情緒與渴望。   難得休假時與朋友相聚,想說話時開直播、喜歡流星花園、渴望談戀愛、唱臺語歌、跳舞、趁著倒垃圾的十五分鐘交同鄉朋友、與照護的臺灣阿嬤情感深厚,參加臺灣的民俗祭典……當然也會想家、懷念在故鄉的小孩,這些需求並不特別,只是過去我們缺少機會好好聽移工說自己的情感與故事。   本書不激憤血淚也不艱澀理論,像是聽移工朋友聊天,說說自己來臺灣發生的故事。 當放下成見與刻板印象,會發覺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邊。   「最後,這是一本看了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卻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林楷倫(真心純情好魚販)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日常運動

梁莉姿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2/06/01 出版

傷口被聲嘶力竭的吶喊蓋過,挾回日常,假裝如此依然很好般繼續生活 並隨戛然冷寂的潮散消去焦點,漸次潰爛,我們變得憂傷且憤怒。 台北文學獎年金入圍、台積電文學賞得主 梁莉姿 小說集 《日常運動》十篇小說描繪出二〇一九年期間,香港集體的精神底蘊。以運動進行與反挫後的時空,書寫一整個世代的靈魂樣貌,希望、失望與絕望。 在追求民主自由的路上,投入者或旁觀者,必曾蒙受的傷害。 不獨是肉身對抗暴力留下的痕跡,亦非壓逼下的創痛,是同行者間,幽微曖昧的衝突與矛盾,漸積存成個體的憤怒、失望、罪疚、無力感,滲入個人日常。 由此,在激昂的口號下,仍須扣問,每個背景、身分、階級、性別迥異的個體,是如何於運動中被抹消與犧牲。 在國家武裝暴力後噤聲,恐怖瀰漫的氛圍。 是香港,也是臺灣。 是在傷痛、自我懷疑,行經絕望過後。 仍探尋路向。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煙街

沐羽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2/01/05 出版

催淚彈煙霧瀰漫的街道、指間香煙上竄的屋頂天臺 被捕入獄的好友、逃離故鄉的人渣同學 疲憊遊蕩於臺北夜闇酒館的新世代無賴派 煙酒中回首記憶中的香港 《煙街》八篇小說,在政治秩序混亂的香港中突圍出一條歧路。 「管好你自己的事」小說人物如此嘲諷:「我們跟從的規範好比笑話。」 在租房、戀愛、親友死亡等主題中,透出潛藏在生活背面的巨大國家暴力。 當最優秀的青年被拋入黑夜的港口裡成為浮屍,年輕世代曾經被許諾的光明未來已不存在。 努力還能如何?一切都無所謂吧。 酒館拼酒通宵、沉溺網路交友、廉航日本……成為這個疲憊世代從荒誕世界逃逸的窗口出口。 本書特色 封面、封底插畫由香港漫畫家、插畫家柳廣成繪製。 專文推薦 香港作家   謝曉虹 臺灣小說家 張亦絢 共同推薦 李癸雲、言叔夏、張惠菁、黃崇凱、廖偉棠 (依筆畫順序排列) 推薦好評 「在這本書裡,語言有時被寄望為燃燒彈,可以遠遠地投擲出去,延續革命的力量」— 謝曉虹 「他寫出了香港人的隱隱的憤恨、自嘲與無奈,也讓我聯想到寫《鬥陣俱樂部》的帕拉尼克」— 黃崇凱 「我非常喜歡《煙街》——不只是一般的喜歡,還是私心深深地喜歡。」—張亦絢

79 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