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告訴你,傳教士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瞭解他們如何跨越傳統中國與先進歐美國家的隔閡,與近代中國一起經歷劇變。 隨著時光將情緒化的泥沙沉澱,我們發現傳教士們在近代中國幹過很多有益的事情,除了傳播基督教之外,他們搞慈善、開醫院、辦教育、辦報紙、翻譯西學書籍,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文明的傳播者。 因此,我們不可簡單地把西洋傳教士來華視為純宗教活動,他們的活動始終與政治、經濟同步並進。他們還與中國名流交往,交往中發生過許多趣事,這些細節為我們解讀那段歷史提供了可感可觸的鮮活場景。 他們還對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他們中的某些人還成了漢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把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 他們當然也有他們的偏見和局限,但這些不應該成為我們有意「遮罩」他們的理由。 且讓我們正視他們,正視一段近代史中不該忽略的篇章……
本書主要探討台灣航空工業從日治末期的萌芽、發展,到戰後初期的重整、美援時期的興盛與沒落等歷史過程;作者彌補台灣現代史中少為人知的戰爭與航空工業發展的面向。 航空工業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它長期以來被捲入「軍火工業」的行列,同時又被當成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議題來了解,它也是許多民族國家「權力與威信」的關鍵表徵;台灣航空工業以「戰爭」之名於1930年代開始萌芽,歷經二次大戰、戰後初期重整以及美援時期興衰,此過程不僅驗證台灣航空工業與軍事力量的緊密關聯,同時也填補了台灣現代史上鮮為人知、曾有數以萬計的前輩們用辛酸血淚交織付出的一段歷史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