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死,只怕死前去不到想去的地方。」志願走遍世界,怎料腦袋一個腫瘤,讓腳步被迫停下來。病榻中活過來,發誓至少去一趟離譜的旅行,雙腳漫步非洲500多天。瘋狂的卡車大露營、原始神秘的部落世界、熱情好客的非洲人、斷水斷電斷網的日子、崩潰的尋行李之旅、活像外星的美景奇觀……每次旅行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如果明天就要死亡,就先讓我記錄非洲的每段路每個人,好好記住生命帶來的震撼。
噠噠噠~一個日本大叔在香港漫步的記錄讀著這些碎碎唸,不知不覺就成為香港迷!有時在月色籠罩的城市徘徊,有時在太陽底下觀察著人來人往的街道,又或是獨自上茶樓吃點心、逛畫廊、在渡輪上吹風、遊電車河。有了這些細微而敏感的瞬間,旅途才逐漸充實起來。從香港島至九龍,由新界到大嶼山的邊陲,以如腳步般輕鬆的筆觸留下在香港旅步的痕跡。一遍又一遍出發,旅程至今還在不斷地延續著——「那座城市,是既熟悉且陌生,恍如異世界,只屬於一個人的香港。」本書特色-由日本人所寫的香港遊記,以非在地角度去審視這座我們早已熟悉萬分的城市,發掘全新的地方和有趣的事情。
街頭散步,憑字講經由手寫餐牌、結業告示,講到文字潔癖、地產文學、市井智慧發掘字成一角的風景,開拓香港字癒新角度***你知不知道……旺角旁邊有個倫敦小Kensington?坪洲每年舉辦Summer Sonic? 「林妹」是甚麼生果?「C正F」又是甚麼飲料? 哪個舉動被白鴿視為不尊重?哪間地產店出產了「寶翠園詞神黃偉文」? 香港有張椅子拿走會死人?紅van可通往不存在的地方? 不少宅佬喜愛「豹子號」?有個教會進去會興奮? 可能是……全港第一本跟隨文字散步的另類香港guide book! 香港人忽視了的城市風景,外國人難以窺見的港式生態, 二十八個睇字小故事,誠邀你一齊睇住香港。本書特色.本書作者的「都市字治學」IG,吸引了逾1萬followers。.本書設計精美,附上大量圖片,配以幽默的文筆,十分有趣味,適合各類型讀者。.近年興起香港散步學及city walk,本書正是以兩者為主題的香港另類旅遊書。
//當我看到丹麥那如亂砌積木的護老院,想起的是香港新聞報道中可怕的長者安老院舍;墨爾本自種自吃的咖啡店,讓我掛念幾年前香港曾經流行的天台農莊;因發展鐵路而引發的倫敦墓碑搬遷歷史,跟我曾經接觸的小農逼遷事件,荒唐程度不遑多讓;當香港古蹟一幢接一幢倒下,假若真的沒能留住,是否能夠參考東京江戶建物園的做法,把它們原封不動地搬進戶外博物館,作為文物紀錄?在我意識不到的時候,香港已經悄悄地成為一個人,一位跟我一直同行的旅伴,一起經歷、沉澱、思考、轉化。//*此書為《知埞——在他方想望這城》的全新增訂版本書特色-作者以世界各地的第三空間為切入點,探討一座城市的無限可能性,同時把想像延伸至香港,令大家反思我城的美麗與荒謬-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美學寫成的旅遊文學,擴闊讀者對旅遊的眼界和深度-此書為《知埞——在他方想望這城》的增訂版,加入10篇新文章
//當我看到丹麥那如亂砌積木的護老院,想起的是香港新聞報道中可怕的長者安老院舍;墨爾本自種自吃的咖啡店,讓我掛念幾年前香港曾經流行的天台農莊;因發展鐵路而引發的倫敦墓碑搬遷歷史,跟我曾經接觸的小農逼遷事件,荒唐程度不遑多讓;當香港古蹟一幢接一幢倒下,假若真的沒能留住,是否能夠參考東京江戶建物園的做法,把它們原封不動地搬進戶外博物館,作為文物紀錄?在我意識不到的時候,香港已經悄悄地成為一個人,一位跟我一直同行的旅伴,一起經歷、沉澱、思考、轉化。//*此書為《知埞——在他方想望這城》的全新增訂版本書特色-作者以世界各地的第三空間為切入點,探討一座城市的無限可能性,同時把想像延伸至香港,令大家反思我城的美麗與荒謬-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美學寫成的旅遊文學,擴闊讀者對旅遊的眼界和深度-此書為《知埞——在他方想望這城》的增訂版,加入10篇新文章
在追尋丟失的靈魂路上,願我們,一路順風。迷失過後是遇見。飄泊過後是著陸。我揹著行囊,走到地球的另一面,想看那個倒轉的世界。一步一步, 攀上了最高的山,想聽雲上的聲音;漂浮在大海,想像時間的盡頭⋯⋯我獨遊著也同遊著,碰上了誰也分別了誰,因為由衷地相信真正的自由是找到依歸,於是我繼續流浪、追尋,不曾停下。
世界很大,夢想很多;一個背包,拿起就走。爬過高山,俯瞰壯麗大地;潛過深海,自游感受自在;踏過沙漠,寂靜中與自己對話;闖過森林,體會大自然的殘酷。世界很大,我們很小。拿起背包,奢侈地盡情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