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本月選書
出版情報
愛書大使
折扣專區
出版社
書展/特惠
依銷售
出版日期新到舊
出版日期舊到新
價格高到低
價格低到高
尤其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長期戒嚴的時代,透過學校教科書傳播的「台灣知識」往往受到政治因素扭曲,好在一個人「政治社會化」的過程複雜多元,除了學校之外還有家庭、朋友等其他影響因素。九○年代伴隨著民主化的進展,本土化呼聲終於使得國民教育的內容增加了鄉土教材,及少量的「認識台灣」課程,只是距離台灣主體性建構的需求,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本書從台灣最早的主人南島民族寫起,寫原住民六千多年前在台灣的定居,接著依照歷史繫年、序譜,逐一寫出四百年來從荷蘭、鄭氐王朝、清帝國、日本到中華民國接管台灣,以迄於二○○○年首次政權輪替的歷史軌跡。
台灣定位,以空間言,是在世界空間裡的坐標;以時間言,是人民主權的形成。台灣主體指居住在台灣這個所的人,對台灣有歸屬感,認為台灣的永恆存在是自己的責任,進而與場所中的人互相交感,形成命運共同體,組成生命一體「國民」。台灣定位清晰,主體意識才能確立,自我認同感才能具體。近代國家是以個人為主體而組成,非以族群為核心而成立。
台灣自古以來,就有自己文學;原住民、移民及他們的子孫,世世代代在台灣風土的共同經驗中創作、傳頌,更是台灣文學的總和,只是主要還是依賴文字的記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