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小說,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國際上更將之稱為「紅學」,把它當成一項專門的學問來研究。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約生於清雍正年間,幼年居住南京,家境富裕,但清雍正六年,曹家遭到抄家,因此家道中落,他也因此窮困、潦倒。後來他將小時候的記憶,寫成這本《紅樓夢》,但只完成八十回就過世了,後四十回是由高鶚根據曹雪芹的寫作計劃所補寫出的。 《紅樓夢》敘述發生在金陵賈府的故事,以寶玉、黛玉的戀愛與賈府的興衰為主題所發展而成。中國古典小說的結局,多以大團圓收場,但《紅樓夢》卻是一部大悲劇,因而格外受重視,並且深深打動讀者心絃。本書將《紅樓夢》加以改寫,使它更適合青少年閱讀,讓青少年讀者也能感受《紅樓夢》的魅力。
無愧天地的好官 忠臣義士,人人歌頌;亂臣賊子,人人唾棄。這種觀念自古以來都不曾變過。 本書為了要激發少年朋友們對忠臣義士的敬仰,特地把歷史上有名的一位忠臣--海瑞的事蹟,編列在少年古典小說精選集裡。 海瑞是明朝嘉靖年生,從小喜好讀書,做事踏實又很孝順。歷任縣令、主事、巡撫等重要職務,臨終前官拜光華院大學士,死後追贈少保官職。 由於他稟性剛毅正直,所以在任職內,事無分大小,都公正無私。他的廉潔作風,深得當時老百姓的愛戴,威武不屈、敢作敢為、不肯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更使人們敬仰。 全書共分三十八節,可當作歷史來讀,也可當小說看。有笑有淚的內容使人不禁隨著書中描述的情節而拍案叫絕、或黯然神傷。
士為知己者死 刺客是中國社會的一種傳奇人物,整個歷史當中,以春秋戰國和民國初年這兩個時期出現最多的刺客。這和當時的國家政治處於大變動,有極大的相關性。 什麼叫「刺客」?簡單的說,刺客就是身懷利器,為了某種目的而從事暗殺活動的人。 中國歷史的著作當中,唯一正式為刺客作傳的,就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刺客列傳」。此外,刺客的事蹟就僅散見在許多野史和傳奇故事中,只是它們的真實性就很難斷定了。 本書總共集了六個刺客的故事,前五個取材自史記的刺客列傳,包括荊軻、豫讓、聶政、專諸和曹沫,第六個故事是取材自三國演義中,曹操刺董卓的情節。 每一個故事對於刺客的出身、刺殺動機、過程和結果都有精采的描述。讀者除了細讀故事情節之外,也可以體會、想像一下刺客的內心世界。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怪小說,它和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合稱中國四大奇書。 西遊記書名的由來,是因為它內容所敘述的,都是唐代高僧玄奘前往西方取經的精國,由於作者的想像力豐富,寫來語氣詼諧,情節離奇,一直以來是中外廣大人們所喜愛讀的書。 超越現實充滿神秘氣氛是本書的特色,作者吳承恩發揮充分的想像力,把唐三藏取經的路程寫成八十一難,情節驚險離奇,令人讀了不禁捏一把冷汗。全書沒有一段重複,任何一段都可以成為單篇很好的傑作。這也是它流傳久遠的原因之一。 本書是根據原著所改寫的少年讀本,改寫後更適合小朋友閱讀,當你在讀過之後,一定要讀原本的西遊記,相信對你的文學造詣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古典小說一向被認為是艱深難讀的,但它卻是中國五千年來思想的精髓,歷代文人將他們的抱負、志向、理念、想像,投注在創作的文字上,「古典小說」可說是文人一展才華、本領的舞台。<東方少年古典小說精選>特別以傳奇、通俗、俠義等篇做分類,希望讀者能依照閱讀的喜好來作選擇,無論是充滿艱辛的冒險旅程,各路英雄好漢追求的俠義精神,公正不阿的清廉官吏、民間傳說的妖異故事……等,在作者構思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全部在<東方少年古典小說精選>做完整的呈現。作者蒲松齡以他的生花妙筆,將神、鬼、妖、狐都寫得有靈性、有感情,和人類沒有二致;故事的結構也都很完整,情節又十分動人,讀過的人無不被它吸引。
大時代的故事 這部歷史文藝巨著,從元朝寫成到現在的這六、七百年間,不曾被人冷落過。這並不是一奇蹟,而是它必然的命運。因為任何人只要片斷的接觸過書中的人物或故事,就會覺得津津有味,留下永難磨滅的印象。 羅貫中的這部巨著,所以能夠這樣吸引人,歷數百年而不衰,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剖析它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由於作者描的手法神出鬼沒,引人入勝;同時,三國時代群雄割據的局面,使得當時的有志之士,只要身懷一技之長,都很容易找到表現自己的機會,這便造成了一個英才輩出、興衰聚散、多采多姿的大時代,作那樣高明的寫作手法,再加上這許多可歌可泣的寫作題材,這部巨著也就應時應人而誕生了。 正因為這部作品並不是全憑作者的幻想虛構寫成的,書中內容全是確有其人、確有其事的歷史事實。因此讀者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不但達到了欣這本文藝名著的目的,而且也獲得一補充若干歷史的知識的機會。
三國時代的故事 這部歷史文藝巨著,從元朝寫成到現在的這六、七百年間,不曾被人冷落過。這並不是一奇蹟,而是它必然的命運。因為任何人只要片斷的接觸過書中的人物或故事,就會覺得津津有味,留下永難磨滅的印象。 羅貫中的這部巨著,所以能夠這樣吸引人,歷數百年而不衰,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剖析它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由於作者描的手法神出鬼沒,引人入勝;同時,三國時代群雄割據的局面,使得當時的有志之士,只要身懷一技之長,都很容易找到表現自己的機會,這便造成了一個英才輩出、興衰聚散、多采多姿的大時代,作那樣高明的寫作手法,再加上這許多可歌可泣的寫作題材,部巨著也就應時應人而誕生了。 正因為這部作品並不是全憑作者的幻想虛構寫成的,書中內容全是確有其人、確有其事的歷史事實。因此讀者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不但達到了欣這本文藝名著的目的,而且也獲得一補充若干歷史的知識的機會。